APP下载

我国地下水污染整治制度构建与探讨

2014-12-08井柳新刘伟江

绿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场址整治污染

井柳新,刘伟江,王 东,张 涛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100012)

1 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北方地区65% 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都来自地下水。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据初步调查显示,全国近20%的城市集中式地下水水源水质劣于Ⅲ类,华北平原部分城市及工矿企业周边地下水存在重金属和有机物超标现象[1~5]。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因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布局调整以及污染扰民企业搬迁所遗留在城市区域的工业污染场地(即“棕地”),成为了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新一类污染源。因此,为保障饮水安全和人体健康,急需建立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整治制度。

2 地下水污染整治制度的国际经验

2.1 立法支撑是开展地下水污染整治的前提

美国1980年通过了《综合环境 反应、赔偿与责任法》(CERCLA,即超级基金),针对潜在责任方建立“严格、连带与具有溯及既往性”的法律责任,即无论潜在责任方是否实际直接参与污染行为造成污染,或任何污染行为是否合法,当场址发生污染,潜在责任方必须为后续的相关污染整治付费,当存在二个或更多潜在责任方时,环境保护局有权对其一责任方或全部责任方要求负担场址整治费用。为确保目标达成与强化超级基金制度实施成效,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超级基金修正与再授权法》(SARA),修正案根据前6年执行经验进行了调整与补充。

日本2002年制定了《土壤污染对策法》,随后又制定了相关施行细则。根据法律要求,土地经调查被判定特定有害物质超过标准时,该土地即被指定为污染地域(即指定区域),除公告周知外,列入指定区域地籍册,并提供公众阅览。另外,为防止在指定区域空气及地下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该法要求土地所有者等必须采取对策,进行污染整治。

英国污染场址法规主要目的是管理使用遭受污染场址所衍伸的问题,这些问题包含污染物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于环境的影响、如何整治、谁来整治、如何降低风险等等。1995年,英国通过了《环境保护法案1990(IIA 部 分)》(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1990Part IIA),该法的主要目标是处理因历史性的污染所产生的人体健康风险与环境伤害。此外在保护人体健康与复育土地的前提下,该法亦主张促进土地再利用,以减少对“处女地”或绿地不必要的开发。

韩国1994年制定了地下水法,目的是防止地下水污染,保全及管理地下水生态系统,增进公共福利。该法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地下水污染程度的测量、制定地下水管理计划、地下水开发与利用许可、指定和维护需要地下水保护应对措施的地区、在地下水保护地区内的行为限制、地下水防治污染命令、水质污染测定、设立地下水相关事业机构和地下水净化业务、处罚、损失补偿等。

2.2 标准制定是开展地下水污染整治的基础

美国、日本、韩国均制订了污染管制标准,并作为土壤及地下水是否遭受污染的判定依据,只有英国以“是否可能造成伤害”(即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作为判定依据。

以污染管制标准为是否遭受污染的判定依据,可使主管机关担负较低的行政成本,只要土壤或地下水经采样分析后超过污染管制标准,即判定具有污染,需进一步实行相关整治或管制措施。在此判定依据准则中,污染程度与风险排序系统的辅助尤其重要,其可协助主管机关与民众了解污染严重程度与暴露风险,并可提供后续政府或民间整治时进行资源分配参考;以“是否可能造成伤害”作为判定依据,将增加主管机关的行政成本,须根据各场址之周遭区域不同特性进行深度调查与研究,方可确定该污染场址是否对可能受体造成伤害。在此判定依据准则下,对于场址是否为“污染”的认定参考原则为民众风险暴露程度。

2.3 资金来源是开展地下水污染整治的保障

美国、韩国均将污染行为人列为地下水污染整治责任者;日本则将污染行为人和土地所有人均列为地下水污染整治责任者;英国通过负责的“排除测试”来确定污染行为人。但对于找不到污染行为人的污染场址,其整治经费来源,各国的做法亦存在差异。

美国从1981~1995年,联邦政府环保局执行污染场址管理与整治的主要经费来源于超级基金信托基金,包括税费征收、罚金与成本追偿和利息收入三项。1995年以后,无法明确污染行为人的场址整治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经常性拨款。另外,为使污染土地活化,美国针对“棕地”再开发提供资金或税赋减免辅助政策,鼓励开发商投资治理污染。

日本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找不到污染行为人的污染场址,由土地所有人负担整治责任,但当整治金额超出土地所有人承担能力时,由“土壤污染对策基金”提供不同类别补助金额,“土壤污染对策基金”主要经费来源于土壤管理票部分捐赠、委托工程费用部分捐赠、委托调查费用部分捐赠、民间自发捐款等。同时,日本针对污染整治设备提供优惠税率与低利贷款,鼓励民间进行污染治理。

英国和韩国对于找不到污染行为人的污染场址,均由政府预算进行污染整治。为减小政府财政负担,英国还出台了鼓励开发商治理污染的相关辅助政策,如公司法人取得污染土地并进行治理,可获得150%的公司税金减免,并可申请相应的欧盟提供的棕地再开发补助[6~18]。

3 建立我国地下水污染整治制度的建议

3.1 立法先行,建立和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统筹协调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建立健全地下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快制定并完善与地下水环境资源利用和管理、污染责任追究和补偿、地下水环境标准和评价等方面相关的规章。建立地下水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地下水环境危害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并进行环境损害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借鉴美国、日本、韩国先进经验,完善现有环境标准体系,同时参考英国健康风险评估做法,研究制定适合于我国的地下水污染“标准控制-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整治模式,实行污染场地的分级管控。

3.2 摸清家底,深入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

积极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和《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深入开展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摸清家底,建立全国地下水污染源及污染场地清单。结合地下水污染程度及风险,对污染场地进行分级列管,并建立场地及其周边地下水定期调查、监测和评估制度。

3.3 筹措资金,创新地下水污染整治经济政策

多方筹措资金,拓展融资渠道,保障地下水污染整治的永续实施。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适时建立“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以污染者付费为原则,向石油化工、矿山开采及加工、工业企业等涉及有毒有害的行业征收整治基金。同时要加大国家及地方财政对地下水污染整治的支持力度。另外,可通过优惠税率、绿色信贷、绿色保险、“棕地”再开发等辅助政策,鼓励开发商及民间治理资金的流入。

[1]王 昊.我国地下水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5):88~92.

[2]方玉莹.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法的完善[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3]王滢芝.关注中国地下水污染问题[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11(3):5~16.

[4]张新钰,辛宝东,王晓红,等.我国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1(3):415~422.

[5]张永宏,张 娇.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J].中国招标,2011(35):33~35.

[6]李 印.美国地下水保护立法的借鉴[J].广东社会科学,2012(6):240~244.

[7]刘伟江,丁贞玉,文 一,等.地下水污染防治之美国经验[J].环境保护,2013(12):33~35.

[8]卢洪友,祁 毓.日本的环境治理与政府责任问题研究[J].现代日本经济,2013(3):68~79.

[9]陈 平,李文攀,刘廷良.日本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及监测方法[J].中国环境监测,2011(6):59~63.

[10]谭新华.英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7):193+252.

[11]刘 丽.英国饮用水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12]顾婉莹.英国高度关注地下水问题[N].中国水利报,2010-06-03(7).

[13]姜 斌,邵天一.国外地下水管理制度经验借鉴[J].水利发展研究,2010(6):68~73.

[14]杨建青,章树安,陈 喜,等.国内外地下水监测技术与管理比较研究[J].水文,2013(3):18~24.

[15]刘 佳.中韩地下水资源保护制度比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1):14~17.

[16]李贵宝,谈国良,窦晓桂.韩国地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6(3):69~72.

[17]臧冰洁.韩国地下水资源法律保护的借鉴[J].经济师,2014(1):96~97,100.

[18]王 喆,耿 直,黄冠群,等.国内外地下水资源立法研究[J].中国水利,2011(11):23~25.

猜你喜欢

场址整治污染
加发布深层地质处置库候选场址适宜性报告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棘胸蛙养殖技术(一)——场址选择与设计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肥西官亭通用机场预选场址气象条件分析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