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优616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2014-12-07钟太文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米质稻飞虱水剂

钟太文

(福建省武平县种子管理站 364300)

两优616是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广占63-4S”与“福恢616”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稻。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2年引进小面积种植,2013年在武平县十方镇叶坑村“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精品展示与示范”项目区示范种植20 hm2,表现为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理想、根系发达、结实率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米质优、抗性好等特性,深受农户欢迎。该组合引进试验、示范种植的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种植表现

1.1 产量

该组合2012年在城厢镇东云村种植0.4 hm2,实收稻谷3990 kg,平均每667 m2产 量665.0 kg。2013年在十方镇叶坑村作烟后稻示范种植20 hm2,经县农业局专家对示范区高、中、低3种类型田进行实割测产验收,从中各取1.0 kg湿谷烘干,折干率为83%,折合每667 m2干谷最高产量达608.4 kg,加权平均产量为590.7 kg,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0.7%。

1.2 特征特性

1.2.1 农艺性状 群体整齐,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基部通透性好,剑叶短直,分蘖力中等,穗长但着粒较稀,千粒重较大,后期转色好。根据在叶坑村对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构调查 (表1),每667 m2有效穗数12.9万穗,穗长25.7 cm,每穗总粒数181.1粒,结实率83.34%,千粒重30.8 g。

表1 两优616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

1.2.2 生育期 2012年在城厢镇东云村 (海拔280 m)种植,6月17日播种、7月16日插秧,秧龄29 d,9月10日始穗,10月23日成熟,全生育期128 d。2013年在十方镇叶坑村 (海拔275 m)作烟后稻种植,6月13日播种、7月10日插秧,秧龄27 d,9月9日始穗,9月15日齐穗,10月19日成熟,全生育期128 d。2年种植表现为生育期适中,全生育期128 d左右,适宜作中晚稻种植。

1.2.3 抗性 2年种植均未发生叶瘟和穗瘟 (破口期有打破口药),稻曲病、纹枯病发生轻。对照Ⅱ优明86有不同程度叶瘟和穗瘟,纹枯病发生较重。

1.2.4 米质 根据两优616与当地主栽的优质稻品种主要米质指标比较 (表2)发现,加工品质方面,两优616糙米率、精米率略高于当地主栽的优质稻品种,如宜优673、宜优香2292、宜优99;整精米率 (64.9%)略低于宜香2292,高于宜优673(55.4%)和宜优99(45.9%);外观品质方面,垩白率 (39%)和垩白度 (8.5%)高于宜香2292、宜优99,但比宜优673低;食用品质方面,经蒸煮食用品尝,种植农户普遍反映口感好,与当地主要栽培的优质稻品种米质相当。

表2 各品种主要米质指标比较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

一是应根据两优616的特征特性与当地安全齐穗期要求,确保安全齐穗过关。在海拔400 m以下地区两优616作双晚种植一般在6月中旬播种,前作是烤烟 (烟后稻)有条件的尽量早播早插,确保在9月25日前安全齐穗。二是采用湿润育种方式,控制好播种量和用种量,每667 m2播种量一般为10 kg左右,每667 m2大田用种量一般在0.75 kg左右,播种时注意稀播匀播,秧龄28~30 d,培育带蘖壮秧。三是加强秧田管理。播种前每667 m2用45%三元复合肥20 kg作基肥畦面撒施整平待播;1叶1心期每667 m2用15%多效唑15 g对水50 kg喷施,控制秧苗疯长和促进分蘖;2叶1心期每667 m2施5 kg尿素作断奶肥;拔秧前4~5 d施5~8 kg尿素作送嫁肥。四要加强秧田病虫防治,在秧苗3叶1心期和拔秧前1 d,每667 m2用10%烯啶虫胺水剂50 g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 g对水60 kg喷雾,加强稻飞虱、稻叶蝉等病虫害防治,减少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的传播为害。

2.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该组合根系发达,分蘖力中等,前期生长繁茂,生长量大,栽培上提倡采用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以利于控制株高、提高成穗率、减少病害尤其是纹枯病的发生。采用宽行窄株的插秧方式,插植密度26.6 cm×16.7 cm或23.3 cm×20.0 cm,丛插2粒谷秧。每667 m2插1.4万~1.5万丛,插足基本苗5万~6万苗,打好高产基础。

2.3 科学肥水管理促早发

科学施肥是确保稳产高产的关键。由于前作烤烟剩余肥力较足,施肥应注意适当控氮增磷钾,应采取合理施足基肥、早施促蘖肥、前重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每667 m2施纯氮11~12 kg,氮、磷、钾比例为1∶0.5∶1,基肥以氮磷肥为主,在插秧前机耕整地时每667 m2用碳酸氢铵25~30 kg、过磷酸钙30 kg全层撒施。分蘖肥在插后5~7 d,每667 m2用45%三元复合肥15 kg、氯化钾10 kg、尿素10 kg,结合大田除草用“抛秧灵” (35% 苄嘧磺隆·丁草胺可湿性粉剂)60 g,拌匀撒施。穗粒肥根据苗情每667 m2施氯化钾5 kg(叶色退黄的用尿素3~5 kg)。通过上述措施养根保叶,延缓衰老,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在水管上,按浅水插秧、寸水护苗、及时搁烤田、干湿交替至成熟的原则。每667 m2茎蘖数达16万苗时开始多次轻搁田,每667 m2最高苗数控制在25万苗。烤田标准:沙质田搁田至田面呈“鸡爪痕”,深烂田烤至微裂,田中央“人脚踩入土不沾泥”,达标后复水3~5 d,然后让其自然落干,反复进行。倒2叶露尖时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协调根系对水分的需求,直至成熟。

2.4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根据福建省品种审定意见,两优616稻瘟病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秧田主要防治好稻飞虱、稻叶蝉,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的严重发生(近年来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发生严重);大田主要做好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细条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三化螟等的防治工作,确保丰产。

药剂、用量和施药方法: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每667 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mL或20%三唑磷乳油100 mL对水6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每667 m2用10%烯啶虫胺水剂50 g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 g对水60 kg喷雾;防治稻瘟病每667 m2用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20 g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 g对水60kg喷雾;防治纹枯病、稻曲病每667 m2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 mL或4%井冈霉素水剂250 g对水60 kg喷雾;防治细条病每667 m2用20%噻菌铜悬浮剂100 mL或4%井冈霉素水剂250 g对水60 kg喷雾。

猜你喜欢

米质稻飞虱水剂
新型耐盐性堵水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核壳型含氟硅丙烯酸酯无皂拒水剂的合成及应用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水剂法提取腰果油工艺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