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西方写实绘画抽象性因素分析

2014-12-07孔大健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7期
关键词:抽象性静物美感

孔大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当代西方写实绘画抽象性因素分析

孔大健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当代西方写实绘画承袭了传统西方写实绘画系统而严谨的表现技法,但由于受到现代抽象主义美学观念的浸染,其形式语言的重构使得当代西方写实绘画同时蕴含了具象与抽象形式美感,从而具有了崭新的形式特征和美学研究价值。

形式语言 写实 观念 抽象性

纵观历史,西方写实绘画一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奉行自然主义、再现写实的绘画观念和摹仿自然的写实手法,直到二十世纪初以塞尚为先驱的现代主义绘画的出现。二十世纪初开始的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发展,带来了造型艺术自律性价值的发掘,并最终完全抛弃了具象形象表现,走向了彻底的极端抽象形式,当抽象形式的泛滥所带来的雷同、单调与乏味现象显现出来时,有些画家便又开始了回归具象,返归写实的新探索,当代西方写实绘画形式语言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作品的冷静写实中融入了大量的抽象性因素,兼具了具象与抽象的美感形式。

当代西方写实画家中有很多人早年从事过抽象绘画研究,后又重新走上了写实的道路,如阿维格多·阿利卡、菲利普·珀尔斯坦、阿曼多·莫拉莱斯以及格里哈·里希特等人。历经抽象绘画的洗礼,或接受过抽象主义形式观念的浸染与影响,复归的写实绘画中带有抽象性因素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1 观念变更与形式重构

图1 珀尔斯坦 柳编藤椅中的模特 当代

图2 阿里卡 毛巾与床单1990

当代西方写实绘画不同于传统写实绘画的首要一点就是观念的变更,观念形态的变更势必引来表现形式的变化与重构,古典主义的主题性、所倡导的崇高、和谐之理想美,现实主义题材的生动感,浪漫主义绘画的理想追求等传统写实绘画观念与语言在二十世纪逐渐成为经典的永恒,而风起云涌的现代艺术新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头脑,艺术观念起源于思维形式,却将最终落脚于作品的外在形式并通过作品的构图、形态、明暗、色彩等造型要素来传达。

从德国青骑士社俄籍艺术家康定斯基开始,抽象主义初见端倪,其著作《论艺术的精神》、《点、线、面》阐述了抽象主义的基本原理,俄国画家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也展开了几何抽象的探索,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风格派对抽象形式语言的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相对于康定斯基的“热抽象”,其艺术样式被称作“冷抽象”,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诸多流派发展。抽象绘画将客观物象形态抽取、提炼为几何形态以及纯粹的点、线、面的造型元素,更多地关注作品的结构和造型要素的关系特征,将抒情、乐调等相关艺术门类语言特征重新组构引入作品中,表达观念与情感。当代西方写实绘画则吸收了抽象艺术之中的结构主义思维,几何形态元素构图的参与使得作品有一种内在的隐性的结构,使作品暗含了抽象性因素和抽象形式美感。同时,当代西方写实绘画的形式语言具有综合性,它一方面综合以往的造型要素和技法,另一方面将既有的形象要素打散、重构,在新观念的指引下构成新形象。

“整个艺术史是一部关于视觉方式的历史,关于人类观看世界所采用的各种不同方法的历史。”赫伯特·里德此话道出了艺术创作中形式眼光的重要性。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形式眼光决定着形式语言的变化。形式眼光是一种职业眼光,眼光不同,感知到的形式也就不同。观察方式的转变直接影响了绘画创作,如何看和看什么、想什么是绘画的先导。观念与形式眼光的变化带来了艺术风格的千差万别。

图 3 威廉.贝里 静物 1991

图4 莫兰迪 静物 1957

图5 尤思.乌格罗 对角线 1977

2 极致化形式语言与抽象表达

当代西方写实绘画中的艺术风格各领风骚,其画面的卓尔不群与画家极致的艺术追求密不可分。美国画家菲利普·珀尔斯坦早年曾是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一员,他的作品采用超级写实的手法来表现。具象的反向是抽象,珀尔斯坦正是运用了具象形态暗含的抽象性因素的处理传达出反常化的形式语言:构图的不完整性、构图中人物造型的切割化处理、适合于画面边框的人物轮廓处理方式、条状形态的重复泛化、不厌其详、色彩的局部突兀等因素使其画风具有了明显的抽象意蕴。《柳编藤椅中的模特儿》(图1)与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戈雅的作品《裸体的马哈》相比就带有典型的当代抽象性因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画面的叙事性与情节性则退居其次。

罗马尼亚画家阿维格多·阿利卡也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再回到具象写实的绘画历程,带有强烈的造型结构意识,表面的写实暗含了蒙德里安作品似的冷抽象特征。“他的绘画既不像传统绘画那样再现客观现实,也不像抽象绘画那样纯粹从内心观念出发追求形式的极端化,而是以一种纯粹的视觉方式,现实的感知提出疑问,却并非简单的予以证实。”[1]其作品《毛巾与床单》(图2)中寻常的大橱和织物成为带有蒙德里安冷抽象样式的实物载体,厨子的隔板和装饰线则成为线形的分割依据,若将其分割空间中的毛巾替换成平涂的颜色,其作品就会变成矩形分割的抽象画。另一位画家列恩·格鲁勃则擅长通过抽象化的背景突出主题物,常把人物或其他物品安排在极具抽象感的背景前面,写实与抽象的结合使他的画面形式和语义更加丰富,其作品构成了内心强烈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从其背景的几何形归纳处理、人物的归纳平涂手法、刺激的颜色关系可见其隐藏的抽象形式观念。正如当代画家凯瑟琳·墨菲认为的那样:抽象和具象是相互矛盾的,矛盾中存在着动力,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产生于矛盾。当代西方写实绘画就综合了具象与抽象的语言特点,形成崭新的绘画面貌。

威廉·贝利的绘画表面看似乎只是冷静写实的描绘,但透过表象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抽象性因素的表达。首先,贝利的作品其视点的选择极具主观色彩,带有明显的设计成分,是为其重构的形式语言服务的。作品中的情感因素表达和画面构图及形式因素是分不开的。如图3《静物》:(1)、视点及构图方面,贝利的作品注重水平平行直线的作用,暗含了几何抽象的造型要素,水平线的视觉力量占据主导地位,传达出极其宁静而平稳的视觉效果。其视平线低于画面水平中线,而且,物象沿水平方向平行展开,视平线同静物平行,采用了纯粹的平视角度描绘静物,(2)、影调关系方面,贝利的作品淡化了光影效果,使之成为画面的一种语言要素,暗部不十分暗,亮部不十分亮,明暗反差的减弱,及物体边沿线的强化使画面仿佛产生了一定的浮雕感,其作品的空间表现是压扁了的。(3)、色彩表现方面,贝利的作品从主观情感出发,主观处理画面色调,其画面色调高度统一,除几块小的对比色以外,几乎全用同类色来表现,威廉·贝利的作品冷静地传达了作者的理性思维与理想化审美观念,画面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与静寂美感。

当代绘画在形式探索中不断呈现出新面貌,莫兰迪作于1957的作品《静物》(图4)画面上采取了非真实的构图及平面化处理手法,造成视觉的大疏密对比和反常规透视效果,同样产生出抽象意味。图中右侧的瓷碗被有意识地安排在紧贴水平线处,而且同其他几个物体没有拉开虚实关系,空间感觉趋于平面化,物体采用衬边手法强化平面影像形效果,表现了形的机械美,绘画在此已由传统写实的常规性表现转向了艺术家用来进行视觉游戏、组构别样境界的的途径。构图与色彩方面,突兀的色相、夸张的纯度带来了强烈的抽象美感,使画面具有了新鲜的当代气息。构图也一反传统学院派构图方式,而将物品置于画面中央,朴素的手法将高度简化、高度概括、异常呆板和单调、平淡无奇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简约的图式风格带来了陌生的审美感知,体现出几何抽象形式美感。朱利奥·拉雷兹的静物作品中物品的选择和莫兰迪有相似之处,都描绘日常所见之物。拉雷兹的静物画面简洁且带有美妙的诗意,写实的造型、夸张的纯颜色中同样蕴藏了抽象的美感。另一位画家尤恩·乌格罗的写实作品从构图到色彩的归纳无不包含着典型的平面化特质,构图的的简洁、推敲包含了数理逻辑,图5《对角线》中对角线构图的力度极强,足以使画面充满了“势能”,人体的颜色伴随明暗交界线的延展带有微妙变化,但又统一于整幅画面的需要,同时,人体、座椅、对角线、翘起的左脚尖无不带有三角形的支撑力度,使画面如同现代建筑构架一般充满抽象桁架结构美感。

3 结语

当代绘画独特的形式特征向我们反复印证着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代西方写实绘画理性而冷静的写实表象下蕴含着抽象形式语言特质,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写实绘画,又不同于现代绘画中纯粹极端抽象的形式语言,极致化风格追求下,这些绘画作品丰富、拓展了视觉图像形式语言的表达向度,不断带给观者新奇的审美震撼,丰富着多元文化语境的当今时代。

[1]许江,焦小健.具象表现绘画文选.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9月版,第169页.

猜你喜欢

抽象性静物美感
静物写生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民主的悖论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怎样写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