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以上海、宾夕法尼亚为例

2014-12-06毛伟琴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技能体育课程

袁 勇,毛伟琴,张 鹏

(1.上海理工大学 体育部,上海 杨浦 200093;2.东斯特劳斯堡大学 体育与教师教育部,美国 斯特劳斯 18301)

中、美学校体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以上海、宾夕法尼亚为例

袁 勇1,毛伟琴1,张 鹏2

(1.上海理工大学 体育部,上海 杨浦 200093;2.东斯特劳斯堡大学 体育与教师教育部,美国 斯特劳斯 18301)

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宾夕法尼亚州和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内容广泛,重视个体全面发展、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衔接;提出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要提高衔接性、体育课程设置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残疾人体育、充分利用体制优势,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联动,构建完整体育活动圈等建议。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些许有益的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美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

21世纪科技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肩负着新的使命和责任。美国运动和体育教育联盟1995年和2005年先后颁布了美国《国家体育标准》[2](Moving into future -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对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也先后进行了三次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最近的一次从1999年开始至今,以《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的颁发试用和《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研究与实验为主要标志,新的课程标准是以目标编制为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问题,小学、初中、高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如何系统化?如何合理衔接?他们之间是否存在重复教育?本文旨在通过对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学校体育课程的比较分析,结合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现状,剖析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以期为更好的提高各级学校体育课程建设提供积极的参考,优化大、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进而从衔接层面上促进各级学校体育工作的良性互动发展。

1 研究方法

1.1 比较分析法

遵循比较分析法的时间、空间、经验或理论标准原则,通过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学校体育课程与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探究美国学校体育教育开展相关经验和效果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启示。

1.2 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泛阅读有关美国学校体育教育、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和书籍,查阅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等相关资料、检索中国期刊网等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为论文的形成、访谈提纲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1.3 访谈法

结合研究目的和任务,针对一些具体问题走访或电话采访国内外有关学校体育方面专家学者,了解他们对中美两国学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内容、目标和要求对学校体育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为论文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 结果与分析

2004版NASPE(全美运动和体育教育联盟)颁布的《美国体育教育国家标准》为美国各州学校开设体育课程制定了较为清晰的框架。2009年NASPE主要从学习环境、指导方针、课程内容、评价和专业化五个方面对学习体育课程进行了诠释。2010年NASPE从具有资格证书的高质量教师、体育课程内容、健康与安全班级规模、场地设施、体育教学设备和器材、时间分配、科技手段的运用、评价以及体育课程评估等10个方面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学校政策制定者可以根据这10个方面的标准作为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方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校情况的学校体育课程。

2.1 宾夕法尼亚州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

2005版NASPE所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但并不具有强制性。各州可以根据这份指导性文件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实际的标准,各个社区或者学校也可以根据本州的体育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本文以宾夕法尼亚州(宾州)教育部颁发的《体育课程标准》[3]做实例探讨,文件明确描述了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六年级、初中三年级、以及高中三年级所应掌握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文件的各种标准严格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能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求、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复杂性。文件还对学生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详细解释。州内学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来发展本地区或本校的体育课程并依据标准进行评价,从而满足学生的需要。

2.1.1 健康概念的认识

标准规定,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小学三年级学生要能够识别和描述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识别和了解身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解释膳食金字塔的具体构成,帮助人们合理安排饮食。知道不同年龄段的用药信息。识别引起一般性儿童健康问题的类型和原因。

小学六年级学生应该能够描述从儿童到青少年期间的成长和发展变化,识别能够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要能识别和描述身体主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能分析影响身体健康的营养学概念。能够解释影响青少年滥用毒品的因素。识别生命中会发生的影响健康的问题。

初中三年级学生应该能够分析影响青少年至成年期间生长和发展的因素。能分析身体各系统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分析与青少年和成年人毒品使用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能分析个人选择、疾病和遗传基因如何影响健康的保持和疾病的预防。

高中三年级学生要能够做到,评价影响从成年到晚年期间生长和发展的因素。能评价影响身体系统的因素及保护和预防的策略。能分析影响成年人营养选择的因素。能评价与毒品使用相关的议题。能识别和分析影响预防和控制健康问题的因素。

2.1.2 健康的生活方式

文件规定,小学三年级学生应该能够认知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和社区义工能够帮助改善健康预防疾病的传播。能够识别与健康相关的信息。能识别做出决定的正常步骤。识别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

六年级学生应该能够做到解释个人健康练习和个体幸福之间的关系。能解释健康相关信息与消费者选择之间的关系。能描述并应用与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一系列步骤。能分析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

初三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和描述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练习的健身产品和服务。能分析健康相关信息与消费者选择之间的关系。分析和应用青少年与健康和安全相关的决定过程。能解释环境和个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高三学生应该做到能对影响成年人健康习惯的保健用品和服务做出评价。评价影响消费者进行健康消费选择的因素。能比较和对比媒体在成年人健康和安全方面的积极和负面影响。能将决策过程应用于中、短期健康目标的发展中。会分析环境因素与社区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

2.1.3 伤害事故预防和安全

三年级学生应该认识到在家里、学校和社区哪些行为是安全的,那些行为是不安全的,即一般常识。能意识到紧急状况并解释如何做出合适的反应。能认识到发生打斗的情况并想办法避免或者解决。在体育课堂练习中要能识别和使用安全措施。

六年级学生应该能在家庭、学校、社区解释并运用相关安全练习。要知道并会对紧急情况做出合适的反应。能描述避免或者管理冲突或暴力的一些策略。要能在体育活动中分析个人对安全所负有的责任感。

初三学生应该会分析个人在家庭、学校、社区等地方对安全所负有的责任感。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描述和应用相关措施。能分析和应用一定方法来避免在青少年期间发生的争斗和暴力。要能分析在有组织活动中所肩负的对安全的责任感。

高三学生应该能够对在家庭、学校或者社区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进行评估。要能在发生伤害事故时采用合适的救援措施。要能分析暴力对受害者和周围社区所带来的影响。要能对自己所做的选择对终身体育所带来的益处、风险和安全因素做出合适的评估。

2.1.4 体育活动

三年级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和从事那些能够带来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知道有规律的参加中等强度或者激烈的体育活动给身体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果。知道并认识到从中等强度体育活动过渡到高强度体育活动身体所带来的变化和反应。识别喜欢和不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能识别小团体体育活动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反应。

六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和从事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对身体素质提高和身体健康有帮助的体育项目。能解释不同强度体育活动对身体机能产生的不同效果。能识别和应用监测仪来评价身体对不同运动强度体育项目的反应。应该能够描述影响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要能够识别影响日常体育活动参与和基本动作技能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要能识别团队成员在体育活动中积极或负面的相互影响关系。

初三学生能够分析、选择和从事适合自身身体素质发展的体育活动。能对有规律体育锻炼在改善青少年健康改善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能分析从中等强度过渡到高强度体育练习时身体机能发生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影响青少年体育活动表现的因素。能分析有规律体育锻炼和动作技能改善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能分析青少年在集体参加体育活动时积极和负面的影响因素。

高三学生要能够对自我体育练习计划进行评估并积极参与体育健身和其他活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能分析在进行自我选择的不同强度体育项目练习时所产生的效果。能评估进行中等至高强度体育锻炼时影响身体机能发生变化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改变成年人健康状态的。能评估影响成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和练习的因素。能分析有规律参与体育活动和动机技能提高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促进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能评价和使用一定策略来加强成年人在体育活动中的互动。

2.1.5 动作的概念、原则和策略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和使用基本的动作技能概念。能认识合适词汇并使用它们对动作技能发展进行描述。知道练习的功能。识别并使用一些练习原则来改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知道并能够使用科学的词汇对影响运动和技术改善的科学原则。能认识和使用合适的词汇描述体育游戏的规则。

小学六年级学生应该做到理解基本动作技术和概念并改善练习的连贯性,提高动作技能。能识别和应用动作技能发展概念,提高基本技术动作的多样性。能描述练习和动作技能发展之间的关系。能描述和应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的一般原则。能识别并运用合适的词汇对影响基本动作和技能提高的科学原则进行表述。能识和应用参加体育活动和游戏的策略。

初三学生应该能描述和应用对动作表现产生影响的基本技能。能描述和应用那些影响复杂动作形成的动作技能发展的概念。能识别并应用改善动作技能的相关策略;能使用合适的词汇描述训练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复杂动作练习时能分析并应用符合科学、运动生化学原则的方法。在复杂的体育游戏中、体育活动中能描述并合理运用战术。

高三学生应该能够运用运动技能的相关知识来识别和评价体育活动的影响,从而促进参与终身体育锻炼。吸收和同步动作技能发展的相关知识来改善动作技能的质量。能评价练习方法对动作技能发展和改善的影响。吸收和同步身体练习基本原则、训练原则以及与身体素质提高相关练习原则的知识,创建个人良好的体育健身计划。评价科学的、符合运动生物化学原则动作形式的运用。分析在不同体育项目中技战术的运用。

2.2 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设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呈现出新的思维、新的价值导向,“健康第一”和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成为课程设置的目标。新的课程改革也促使体育课程的教学理念发生重大转变,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采取探究型学习、自主型学习和研究型学习,形成和发展学习能力、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适应学习化社会对人的要求。[4]我国教育部门主要是从目标定位、内容和资源开发、体育课程的结构和模式、体育课程的实施以及体育课程评价等五方面对体育课程进行设置。[5]上海市政府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的精神,根据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时代特点,制定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其中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课程方案》[6]明确了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为特征,以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课程,是中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健身性和综合性,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2.2.1 体育课程目标

小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主要发展柔韧性、速度、灵敏和协调等体能,懂得体育健身活动的作用,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初中生要认识和理解青春期体育锻炼的作用,高中生则重点发展力量、耐力等体能,理解体育健身对身体发展的影响和价值,促进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在知识技能方面,小学生要初步掌握体育与健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认识并学会浅显的体育健身技能,有自主学练和观赏体育比赛的行为,会简单评价,尝试探究健身方法;初中生要求有自我锻炼的习惯,初步具备体育观赏和评价能力,探究实践健身方法;高中生要掌握并运用体育与健身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获得并善用体育健身技能,具有体育欣赏和有目的、有个性的评价能力,研究并积累健身方法。心理发展方面,小学生要积极参与健身活动,初步具有经常锻炼的意识,在活动中乐于展现自我,表现出不怕困难,关于挑战的良好品质和自信心;初中生应该具有基本的自我锻炼意识,实力自信心,在活动能够中敢于展现自我,表现出坚强、果断和敢于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高中生要建立自信西,在活动中善于展现自我,形成终身参与健身的意识,表现出坚毅、进取、敢于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社会适应方面,小学生应该遵守体育健身活动的规则,能与同伴有好交往,互助合作,有机体意识,逐步形成在不同环境中进行锻炼的适应能力;初中生应该主动合作,关心他人,有集体荣誉感,高中生要具备在不同环境中坚持锻炼的适应能力。

2.2.2 体育课程的结构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型课程内容、第二部分是拓展型课程内容、第三部分是研究型课程内容。其中一到五年级基础型内容占总比例的85%,拓展内容占15%;初中体育课程基本内容占80%,拓展内容占20%,高中阶段基本内容占75%,拓展内容占25%,研究型内容由各个学校自行组织开发;小学阶段课程总学时为510,初中阶段为408学时,高中阶段为294学时。

2.2.3 体育课程的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有基础知识、基本活动、韵律活动、民间民族体育、队列队形与基本体操、小球类、游泳、棋类以及主题活动、其他健身项目等内容;初中有基础知识、基本运动、篮球、武术、民间民族体育、游泳、韵律和舞蹈以及其他健身项目;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涵盖了初中的内容,还增加了形体与体育舞蹈、田径、体操与健美以及其他健身项目。研究型课程内容主要分为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活动设计三个方面。

小学生基础知识包括少儿健身的安全常识、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锻炼和发展、少儿健身方法介绍、少儿体育健身中的心理学常识、保健知识、球类运动欣赏、民间民族体育介绍与欣赏、其他健身项目简介等;基本活动;韵律活动包括律动、韵律操、形体、舞蹈、活动创编;民间民族体育;队列队形练习;小球类、游泳、主题活动、棋类。

初中体育课程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体能常识、体育健身中的安全、自我健身方法介绍、青春期体育健身常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机体的影响、体育健身中的心理学常识、奥林匹克运动介绍、民间民族体育介绍与欣赏以及体育文学作品阅读。基本运动技能、武术、球类、民间民族体育、游泳、韵律与舞蹈。

高中阶段体育课程内容基础知识包括体育健身的环境选择、体育健身对智力开发的作用、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体育健身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体育健身效果的健测测与评价、运动处方的编制、体育健身与疾病防治、体育健身与心理健康、吸烟酗酒和其他麻醉品与健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高科技、竞技运动比赛欣赏、体育文学作品阅读;基本动作技能、杆上运动、武术、球类、民间民族体育、游泳、体育舞蹈、健美操。

小学体育课程拓展内容根据各个学校的场地器材条件,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可进行自由选择,主要包括板羽球、健身球(车)、飞碟、滑板车、轮滑、攀岩(横向)、简易高尔夫等;初中阶段拓展内容包括竞技运动欣赏、体育与环境卫生、军事体育知识、其他健身项目介绍、棋类、桥牌、保龄球、网球、简易高尔夫、轮滑、滑板、飞镖、飞盘、登高、攀岩、野外体育活动。高中体育课程拓展内容包括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更、体育俱乐部、体育社团的组建与运作、奥林匹克运动简介、体育旅游、野外生存活动、我国体育行政法规介绍、短跑、中长跑、跨栏跑、跳远、跳高、投掷、双杆、健美运动以及其他健身项目。

纵观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整个体系,充分考虑了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学科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中小学教育的跨度和阶段性特征,能够满足学生成长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要求。

2.3 中、美两国体育课程比较具体分析

2.3.1 中、美两国由于体制的不同造成双方对于体育课程标准执行的范围、力度各不相同

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明文法律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参加体育课程,因此各学校也不一定要向学生提供体育课程,体育课程非必修课程。然而由于美国近年来肥胖青少年儿童比例大幅增加,有接近三分之一的人超重或者肥胖。来自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有1250万2岁至19岁的美国青少年过胖,青少年肥胖比例自1980年以来增加了三倍,每年花费在治疗肥胖上的费用平均在143亿美元以上(GAO,2012)[7]。美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大力在公立学校推广体育课程。2010年美国有43个州规定小学开设体育课,其中36个州政府甚至要求幼儿园开设,39个州规定1~5年级开设,71%的州要求6年级开设;43个州中有18个州规定了小学每周或每天体育课程的时间。[8]目前通过主动性扩大体育课程开设范围、增加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已成为美国当前的主流,这种趋势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美国学者马斯(2007)[9]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有法律明文规定必须开展体育课程的州,学生花费在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那些没有法律规定体育为必须课程的地方的学生,相应的这些学生健康状况也有明显改善。2001年,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版)》开始在38个国家及实验区开展实验,到200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课程标准》,也经历了一段较长的过程,然而学生身体素质今年却呈现下滑趋势,这与对《课程标准》贯彻落实不力有关,特别是在中、高考的压力下,初高中体育课程经常被占用,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大量被挤压。这说明尽管我们国家在中小学有全面开展体育课程的良好基础,但是如果不认真执行,课程实施效果也差强人意。

2.3.2 美国及宾夕法尼亚州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内容更为广泛,每部分内容在整个体育课程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学校体育标准可以看出,美国人更加重视个体的全面发展,他们认为体育课程并不简单的仅仅是一种身体练习,对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评价也不仅仅局限于运动技能。从健康知识、健康的生活方式到运动伤害预防及自我保护措施的安全知识学习,再到基本动作技能掌握及体育运动学科专业知识的了解,最后涵盖情感、心理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知识。体育课程内容也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从小学开始就教会学生认识毒品和麻醉品对人身体和整个社会带来的伤害,通过体育课程来提升安全意识,包括如何避免暴力、如何避免伤害事故、如何正确的进行谈判、如何进行自我急救等。让家长和社区的参与并支持体育课程的开展也成为体育课程内容很重要的一部分,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在家长和社区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才能更好的实现,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激发。此外,尽管体育课程的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并没有对体育课需要上什么类型的体育项目进行规定,各个地方和学校可以自行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而我国(以上海为例)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根据基础性与发展型、健身性与兴趣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要求。以三维健康观、学科自身特点为依据,按照认知、心理和情感将不同特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和研究型内容。从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对内容进行设计。一到五年级以基本活动为主,六至九年级采用基本运动与健身项目、十至十二年级采用基本运动与运动项目性融合的方式。在《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中,我们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用来解释体育课程中各个运动项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即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多数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时,也只是进行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等方面的练习,而忽略了其他模块知识的教学。2012年[10]对全市(17个区县,126所学校,8个年级)3929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关于科学锻炼的知识,有55%的学生回答“了解很多”或“较多”;关于人体生理的知识,有51.2%的学生回答“了解很多”或“较多”;关于体育文化的知识,有46.7%的同学回答知道“很多”或“较多”;59.7%的同学觉得能在体育课上学到体育与健身知识。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体育技能以外的知识教学在目前的体育课上还是比较薄弱的。

2.3.3 美国(宾夕法尼亚)在进行学校体育教学时相当重视人文关怀

从教育的角度而言,美国学校对大、中小学的课程要求里都会有这么一条,即Diversity(多元化)。学校体育教育同样如此,无论种族、肤色、性别以及身体条件,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体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如果残疾学生可以和其他学生一起接受体育课程教学的,要安排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起上体育课;如果无法同时进行体育课程学习,则另外单独安排教师对其进行授课。有条件的学校,所有体育场地、设施都应设有残疾人专用通道以及残疾人专用设备等。而仔细查看《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试验版),只有强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勇于战胜困难的良好品质的概括性、鼓励性用语,没有任何关于学生人文关怀、对于不同身体条件学生如何接受体育课教学,以及有针对性的内容。由此可见,上海市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在多元化体育教学、残疾人体育教学方面还有可增加之处。

2.3.4 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学校体育课程在设置上比较注重各年龄阶段教学知识点的衔接

宾夕法尼亚州教育主管部门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情感和社会认知能力的高低,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熟悉到理解、由掌握到运用、由接受到创造等原则设置中、小学体育课程,特别注意每个阶段学生的接受和领悟能力。如健康知识相关概念方面从三年级对人体生长发育的阶段、主要身体器官的位置、食物营养的构成、药品的用法以及一些常见疾病等常识性知识的识别;到六年级对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变化的教育和社会经济学因素、身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的描述、分析影响健康的营养学因素、解释滥用药物对儿童青少年发育影响的因素,描述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再到九年级能分析从少年到青年阶段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分析身体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分析影响青少年食物营养品选择的因素、分析青少年毒品使用的预防和干预、分析个人选择、疾病、基因是如何影响健康及疾病预防,最后到十二年级能够评价从青年到成年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评价影响身体系统的因素以及保护和预防措施、分析影响成年人食物营养选择的因素,评价与药品使用相关联的议题、能够分析影响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的因素。其他四个部分的内容基本上也是遵循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三年级了解相关知识、六年级能够进行描述和一定的解释、九年级学会对问题进行分析、再到十二年级能够进行分析和评价,整个发展过程知识内容和结构不断丰富和加深,但是主题不变,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延续性,使中小学体育课程能够合理衔接,又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

3 建议

3.1 充分利用我们国家体制的优势,在各级学校大力推广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2 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 加强学校、家长、社区的联系,构建完整体育活动圈。

3.4 各级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应该更具有衔接性,避免重复教育。

3.5 体育课程应该重视人文关怀,关注残疾人体育。

[1]Frank M, Pema, Jamie F, Chriqui The association of state of law to physical education time allocation in us public schools[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2,8(102) 1594-1599

[2]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Moving into the future :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 guide to the content and assisment[S]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Rsston, VA, 1995

[3]Pennsylva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cademic Standards for Health, Safety and Physical Education[E]2002,22 Pa. Code, Chapter4, Appendix D(#006-276)

[4]蒋新国,肖海婷.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31):85-90

[5]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以及历史经验[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7):938-939

[6]上海市教育文员会.上海是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25-58

[7]Gao, K-12 Education School-Base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Prograsm[R],United State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12[8]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shape of the Nation:the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in the USA[R],Reston, V A: Author, 2006:1-53

[9]Mass LC,Chriqui JF, Development of a physical education-Related State Policy Calssification System(PERSPCS), Am J Prec Med. 2007;33(4,Suppl);S264-S276

[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编撰.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科育人价值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2013:26

[11]毛振明.对体育课程整体设计(大中小学课程衔接) 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8):658-659

[12]李树怡,宗华敬.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衔接问题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8):12-13

[13]吴本连.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10):62-64

[14]季浏,汪晓赞,汤利军.我国新一轮基础体育课程改革10年回顾[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35)77-81

[15]Ogden CL, Carroll MD, Curtin LR, Lamb MM , Flegal. Prevalence of high body mass index in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007-2008. JAMA. 2010;303(3).242-249

[16]Fairclough S, Stratton G.Physical activity levels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 review, Pediatr Exerc Sci, 2005; 17(3) 217-236

[17]Jewett A E, Brain L L, Ennis C D. The curriculum process in physical education[M]. 2nded Dubuque, Iowa: WCB brown& Bechmark, 1995: 24

[18]www.aahperd.org/naspe

[19]Cluckhohn,C 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s in the theory of Action-an exploration in Classification /Parson T, Shiles Towards a General Theory of Action. Cambridge.Mass Howard Uni, Press 1951: 395

[20]苏树斌.美国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对我们的启示[J].体育学刊,2013,2(20):1-3

[21]Opportunity to Learn, Guidelines for Elementary, Middle &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 side-by-side Comparison,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E],2010

[22]Opportunity to Learn, Guidelines for Elementary, Middle &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 side-by-side Comparison,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E],2010, www.naspeinfo.org

ComparativeAnalysisofPhysicalEducationCurriculuminSchoolsbetweenU.SandChina
——takingShanghai,Pennsylvaniaforexample

YUAN Yong1, MAO Wei-qing1, ZHANG Peng2

(1.Yuan Yong Department of P.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Yang Pu District 200093,China; 2. Zhang Peng Department of PETE East Stroudsburg University U.S PA 18301)

The author have compared the P.E curriculum between Pennsylvania state and Shanghai Municipalit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author believe that schools se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widely,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dividual development, humanistic care, and the cohe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f all levels school.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administration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institutional advantages, promote students to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physical exercise, strengthen the linkage of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to build a complete sports circle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o a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U.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etting of curriculum

2014-05-18

袁勇(1976-),男,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人文

上海市教委学校体育科研课题(HJTY-20120D14)

G807.01

A

1007-323X(2014)05-0005-05

猜你喜欢

技能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劳动技能up up!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拼技能,享丰收
我们的“体育梦”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