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亚和东南亚:恐怖局势或再度同步恶化

2014-12-05李伟

世界知识 2014年22期
关键词:圣战南亚塔利班

李伟

9.11事件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一度同为暴恐活动重灾区。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南亚的暴恐威胁未减,暴恐大案此起彼伏;而东南亚恐情则持续好转,暴恐威胁趋于平缓。不过,随着“伊斯兰国”外溢效应不断凸显,以及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等因素影响,南亚恐情或加剧恶化,东南亚本土暴恐势力也沉渣泛起,有重新复苏可能。

南亚:加剧恶化

9.11事件后,美国出兵阿富汗,推翻塔利班政权,并发动持续了十余年的反恐战争。在此期间,“基地”、巴基斯坦塔利班和“哈卡尼网络”等暴恐组织与美针锋相对,不断策划袭击美西方,同时也在南亚本土兴风作浪。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因此成为国际恐怖活动中枢和国际“圣战”大本营,孵化了大量恐怖分子,使地区安全广受冲击。2011年5月,美军虽越境击毙本·拉登,但南亚暴恐局势未见根本好转。

如今,随着加尼当选阿富汗新总统,以及美英近日宣布撤出在阿最后一部分作战部队,阿富汗开始进入“后反恐战争时代”,或将陷入巨大安全真空,南亚暴恐形势可能加剧恶化。

一方面,阿新政府面临诸多困难,控制能力堪忧。在政治方面,加尼虽然胜选当选总统,但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从中协调、与阿卜杜拉相互妥协的结果。现在阿卜杜拉担任“行政长官”,实际上相当于总理,未来总统和“行政长官”的权限如何划分是一个大问题。在经济方面,阿经济有三大支柱,即国际援助、军事基地配套产业以及毒品收入,随着美国从阿撤军,前两项将难以为继。在安全方面,阿军警能力薄弱,美国防部甚至评估认为,阿国防部门无一能够独立运转。另一方面,“基地”组织等暴恐势力早就开始渗透阿富汗,企图趁美撤军后大干一场。前不久“基地”组织新建印度次大陆分支,与阿富汗塔利班和“巴塔”狼狈为奸,加速向阿转移。“巴塔”头目法兹卢拉在巴军发起“利剑行动”后藏匿阿富汗,遥控指挥该组织在巴部落区的活动,与阿境内暴恐势力串联趋势加剧,未来在巴阿跨境作案的风险上升。近年来,“乌伊运”在阿活动逐步由南部、东南部地区扩展至北部、东北部地区,2013年在阿境内恐袭频率远超以往,与阿富汗塔利班和“哈卡尼网络”共组暴恐同盟,威胁增大。阿富汗塔利班则给阿新政府“下马威”,对加尼抛过来的和谈“橄榄枝”置之不理。9月25日,该组织在加兹尼省东部地区捕获并斩首了12名平民,焚烧了60多所住所;10月13日,该组织袭击警察车队,导致至少22名警察身亡,另有八人受伤;11月1日,该组织在卢格尔省一安全检查站发动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造成11名阿安全部队人员丧生……

与此同时,“伊斯兰国”与“基地”组织互相在对方老巢建点布线,争夺国际“圣战”领导权的竞争日趋激烈,可能进一步加剧南亚安全局势的脆弱性。

一方面,“基地”组织在伊、叙组建“呼罗珊集团”。“呼罗珊”为波斯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该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波斯萨珊王朝所辖的东北部区域,其领土包括现在的伊朗东北部、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大部分地区、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斯坦部分地区及塔吉克斯坦全部。后来阿拉伯人统治波斯后,伊斯兰教末世论预言指“呼罗珊”为穆斯林征服中东、打败异教徒,占领耶路撒冷的起始之地。故该词广受“圣战”组织吹捧,“基地”组织常自我标榜来自“呼罗珊”。2013年初,“基地”组织头目扎瓦希里派遣多名南亚总部和伊朗分支成员进入叙利亚,并广纳其他分支专才,建立由其直接领导、以袭美欧本土为目标的暴恐团伙。因该团伙成员多来自历史上的“呼罗珊”地区,故称“呼罗珊集团”。美国认为其对美本土的威胁甚至大于“伊斯兰国”,并于9月下旬对该组织发动空袭。

另一方面,“伊斯兰国”则大肆渗透南亚,挖“基地”组织墙角,拉拢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等国暴恐势力。在巴基斯坦,“巴塔”和“简戈维军”都表达了对“伊斯兰国”的支持,甚至有传言称“巴塔”发言人已加盟“伊斯兰国”。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则出现了大量用普什图语和达里语书写的“伊斯兰国”宣传册,“伊斯兰国”的黑色旗帜还在一些城市飘扬。在孟加拉国,9月18日警方逮捕了七名“伊斯兰国”支持者,并在其住所搜出十公斤炸药,据称这些人企图在该国制造爆炸后逃往叙利亚加盟“伊斯兰国”。9月29日,警方还在首都达卡逮捕一名英国人,据称其在孟境内大肆为“伊斯兰国”筹资募人。在印度,有人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反政府集会上高举“伊斯兰国”旗帜和宣传图画。8月31日印警方在南部逮捕四名企图偷渡至孟加拉国、然后逃往叙利亚加盟“伊斯兰国”的暴恐分子。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援引印安全官员话称,至今印度已有约150人以上赴叙加入“伊斯兰国”。

东南亚:重新升温

上世纪80年代,东南亚不少穆斯林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参加反苏“圣战”,这些人深受“基地”组织意识形态影响,回国后继续高举“圣战”大旗,在本土兴建多个暴恐组织,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印尼恐怖组织“伊斯兰祈祷团”。9.11事件后,东南亚恐情进一步发酵,暴恐大案层出不穷,如2002年的巴厘岛爆炸案和2009年的雅加达万豪酒店爆炸案等。但东南亚各国政府此后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东南亚恐情得到有效控制。在东南亚几大暴恐组织中,“伊斯兰祈祷团”在2005年后由盛转衰,内部分裂加剧,逐渐名存实亡;菲律宾“阿布萨耶夫”组织战斗力严重下降,逐步沦为依赖绑架、走私、贩毒的黑社会组织;“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则与政府和解,威胁锐减。

但近年来,受国际国内暴恐大环境影响,东南亚恐情逐渐升温。一是大量本土恐怖组织孕育而生。“伊斯兰祈祷团”分裂后,不少成员另立山头,出现大量“微型”恐怖组织。马来西亚媒体曾估计此类组织约有500个。其中,“唯一真主游击队”、“东印尼真主伊斯兰教游击队”和“亚齐基地”等恐怖组织活动尤为猖獗。这些恐怖组织不断演化重组,恐怖分子来源多样,招募方式新颖,思想激进,常发动“独狼式”恐袭,令人难以防范。

二是缅甸宗教冲突加重地区恐怖主义倾向。2012年6月,缅甸若开邦地区佛教徒和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发生冲突。随后,“巴塔”、阿富汗塔利班和“乌伊运”等都叫嚣为缅穆斯林复仇,罗兴亚大量武装团体也重新冒出,并出版“圣战”杂志号召穆斯林赴缅“圣战”。2013年4月,“伊斯兰祈祷团”头目巴希尔也发表文章,蛊惑其支持者袭击缅甸佛教徒。同年5月,印尼破获一起袭击缅甸驻印尼使馆阴谋。据悉,几名疑犯是在网上认识的,自发组建成一个团伙,通过网络自学制爆技术。

三是受伊拉克和叙利亚“圣战”影响,“伊斯兰国”的追随者剧增。一方面,不少东南亚穆斯林赴伊、叙与“伊斯兰国”携手作战。印尼、马来西亚媒体已分别证实有数十名本国公民在伊、叙作战。印尼已有多名公民在叙利亚追随“伊斯兰国”作战时被击毙。5月26日,一名马来西亚籍自杀式爆炸袭击者参与了“伊斯兰国”对伊拉克的袭击行动。菲律宾政府也表示,对“伊斯兰国”持同情态度的菲律宾人当前试图从住在南部群岛的邦萨摩洛人中招募人员。另一方面,“伊斯兰国”也不断在东南亚扩展实力。早在2012年“伊斯兰国”还是“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时,就有该组织成员在东南亚拉“赞助”,寻求当地公民和社会团体的财政支持。今年6月“伊斯兰国”高调“建国”后,印尼多名伊斯兰教职人员表态效忠“伊斯兰国”。7月,印尼等国网上出现大量“伊斯兰国”的招募视频,“唯一真主游击队”也宣誓效忠。

四是东南亚成为国际恐怖分子、尤其是“东突”成员的重要中转通道。此前,“东突”分子主要经我国与南亚和中亚国家的边境出逃。但近年来,我国与南亚及中亚国家加强了边境安防,“东突”分子转而取道东南亚。去年以来,有国内媒体报道称,一些人员从广西、云南等地出境,经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或逃往土耳其、加拿大、德国等国,或前往伊拉克和叙利亚投身“圣战”。

可以预见,尽管美国发起的空袭行动已持续一段时间,但“伊斯兰国”的威胁远未消除,再加上阿富汗局势充满不确定性,南亚暴恐效应或再度传染至东南亚。而东南亚各国本身就有一定的暴恐土壤,一些原有暴恐势力或孽势再生。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圣战南亚塔利班
塔利班为阿富汗打造“强大军队”
南亚磷肥市场需东继续提升
中国热科院南亚所 研发成功菠萝机械化种植机
塔利班战后首次宣布停火
南亚炼油化工市场一览
南亚高压对西藏夏季降水的影响
试论政治伊斯兰:中亚“伊扎布特”问题
中文风暴,经典版图游戏巨著《魔戒圣战》中文版消息公布
朝鲜举行实弹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