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齿苋多糖的制备及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

2014-12-05吴江涛李玉萍吴光杰王晨曦孙利珍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脱色马齿苋多糖

吴江涛 ,李玉萍 *,吴光杰 ,韩 笑 ,王晨曦 ,孙利珍

(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2. 江西省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 330013)

马齿苋多糖(Portulaca oleracea L. polysaccharides, POPs)是来源于药食两用植物马齿苋的重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修复神经损伤[1]、抗病毒[2]、抗菌消炎[3-5]、抗癌[6-8]、增强免疫[8,9]、抗氧化[9-12]、降糖调脂[12-14]等多种生理活性,且基本无毒副作用[13]。众多学者在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尤其是在药效方面的研究。为此,文章就近十年来国内外对马齿苋的多糖提取、分离纯化、结构解析、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为马齿苋及马齿苋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马齿苋粗多糖的提取工艺

随着对马齿苋多糖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尝试了多种提取工艺技术和方法。其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溶剂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酶解法、超高压技术提取法等,大致工艺流程为:马齿苋全草风干→粉碎过筛→石油醚脱脂→乙醇回流→脱脂脱色马齿苋干粉→溶剂浸提、微波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酶解、超高压技术提取→粗滤→离心→(反复数次,脱蛋白、脱色、脱杂质)→浓缩→沉淀→冷冻干燥→马齿苋粗多糖。

1.1 溶剂浸提法

用水作主体溶剂来提取植物多糖是最传统、最常用的方法,可用热水浸煮提取,也可以用冷水、稀碱、酸浸、稀盐等溶液提取。在水浸提过程中,涉及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醇沉比等四个关键因素。

陈阿梅等[15]采用热水法(温度90℃、料液比1:12、时间2h)和不同体积分数的低级乙醇抽提法提取马齿苋多糖,分别获得12.98%和11.38%的多糖得率。虽然低级醇抽提法的得率稍低于热水提取法,但具有易于操作、室温浸提、可同时去除蛋白质、淀粉等杂质的优点。朱晓宦[11]、Li[14]、刘存芳[16]等多个课题组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从料液比(1:5-1:50)、提取温度(70-100℃)、提取时间(0.5-6h)、提取次数(1-5次)、溶剂pH值(6.5-7.5)等因素优化马齿苋粗多糖水提法的工艺条件(温度100℃、时间2h、料液比1:15、提取4次),使粗多糖得率达15.50%。吴光杰等[17]利用响应曲面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四因素进行响应曲面分析,进一步优化马齿苋多糖的提取条件,当提取工艺条件为: 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90min、料液比1:20和提取3次时,粗多糖提取率达24.25%。此外,高莉等[18]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马齿苋多糖时发现,除上述四因素外,乙醇醇析浓度也影响多糖的提取率,其中温度是影响粗多糖提取率的重要因素。当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100℃、时间9h、浸提3次和醇沉比4:1时,粗多糖提取率可达26.8%。

1.2 波辅助热水提取法

因常用的热水浸提法操作耗时费力、溶剂消耗量大、成本高、提取率不够稳定,所以研究者在热水提取工艺流程中,添加微波技术处理过程,辅助热水提取法,以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多糖得率。微波提取的原理是利用微波具有穿透力强、加热效率高等特点,通过微波辐射使细胞内部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当压力超过植物细胞壁的承受能力时,细胞壁破裂,位于细胞壁或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如植物多糖)从细胞中释放出来。钱志伟等[19]研究了微波功率、时间、温度、料液比等因素对微波辅助提取马齿苋多糖得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微波辅助提取法和常规热水提取法的提取效果。当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00W、提取时间34.5min(浸泡30min、微波4.5min)、温度70℃、料液比1:10,马齿苋粗多糖得率从常规热水提取的7.6%提高到10.8%。朱丹等[20]的研究也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在同等提取工艺条件下,微波处理30min后,多糖得率明显增高,由仅用热水提取法的10.71%提高到13.94%。

微波辅助提取法具有提取时间短、加热效率高、提取效果好、工艺简单可行等特点,对于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对热稳定的马齿苋多糖成分而言,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于水浸提工艺,不但提取时间大大缩短,而且马齿苋多糖的提出率也有所增加。但虽注意的是:微波处理过程中存在微波辐射衰减现象,导致物料里外受热不均、反应程度不一,影响提取效果。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应充分搅拌,并选择合适的提取液量。

1.4 超声波辅助热水提取法

超声辅助提取又称超声波辅助萃取,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辐射产生的空化作用、机械搅拌作用及热学作用所致的物理破碎效应,其中最重要的是超声波空化效应,可使植物细胞在溶剂中瞬时产生空泡化破裂,有利于胞内外物质分子运动,从而加速相互渗透及溶解,提高多糖的提取率。

余蕾[21]、李凤林[22]等多个课题组通过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设计,考察了超声辅助提取时间(20-50min)、料液比(1:20-1:50)、提取温度(50-80℃)、超声波功率(100-280 W)等因素对马齿苋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 超声波功率130W、提取时间50min、提取温度75℃、液料比1:45,多糖的平均得率为13.28%。伊长文[23]比较常规热水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马齿苋粗多糖得率,发现超声波辅助提取马齿苋多糖得率(12.71%)及多糖含量明显高于热水提取,且耗时短。马齿苋多糖的水提法存在着耗时较长、损失较大、耗能较高等不足,而超声波辅助具有显著提高得率、节约溶剂、耗时短、简单易行、避免高温对多糖活性的影响等优点,可为马齿苋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但是,值得提醒的是:虽然在马齿苋粗多糖提取过程中,影响提取率的因素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辅助提取时间,但是随着超声处理时间延长,超声波可能会导致多糖糖链断裂,使多糖提取量下降。因此,超声处理时间不宜过长,辅助提取时间以50min较佳[21]。

1.5 酶法提取法

酶是生物催化剂,利用酶促反应,可降低化学反应体系中的活化能,使反应在较低能量水平上进行。在植物多糖的提取过程中,利用酶的这个特性,加速植物细胞破壁,促使多糖的释放,缩短提取时间或提高得率。目前,常用于植物多糖提取的酶有: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等,可单独使用一种酶(单酶法),也可多种酶协同使用(复合酶法)。

陈阿梅等[15]比较研究了热水法、低级醇法和酶法提取马齿苋多糖的提取率,结果表明:酶法(纤维素酶)的浸提效果明显优于热水法和低级醇法,提取率分别是热水法和低级醇法的2.18倍和2.49倍。钱志伟等[24]比较了热水浸提、超声辅助提取和酶法提取马齿苋多糖的得率,并重点考察了酶(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温度、pH、酶解时间等因素对马齿苋多糖得率的影响。获得了最适工艺参数为:纤维素酶用量2.0%、酶解温度40℃、pH 6.0、酶解时间110min,马齿苋多糖得率为9.7%。李海燕等[25]也比较水浸提、超声辅助水提、酶提、酶-水提四种方法马齿苋多糖的得率及含量。结果显示:四种方法得到的马齿苋多糖得率分别为16.52%、19.23%、23.45%和32.51%,多糖含量分别为34.97%、38.11%、40.29%和46.43%。在所考察的四种方法中,对马齿苋多糖得率及含量的影响顺序为:酶-水提取>酶提>超声辅助提取>水浸提。

酶-水法提取马齿苋多糖的工艺简洁、能耗减少、条件温和、耗时短、多糖得率高,是一种提取马齿苋多糖的较好方法。但是,酶-水提取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第一,酶的最佳温度及最适pH值范围很小,为保持最大酶活性,必须严格控制多糖提取反应体系中的温度及pH值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第二,在酶应用的反应体系中,适宜酶的选择较困难,并要综合考虑酶使用浓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和激动剂等的残留以及对多糖活性的影响;第三,酶提中对酶本身以及仪器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导致成本较高,使工业化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1.6 超高压技术提取法

超高压提取技术是一种新技术,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原理是利用100MPa以上的流体静压力作用于溶剂和样品的混合液,保压一定时间后进行分离纯化,从而达到提取的目的。徐鹤等[26]采用常温超高压技术从马齿苋中提取多糖,并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最终确定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 (g:mL)、加压提取时间5min、提取压力300MPa,马齿苋多糖的提取率高达22.21%。超高压提取技术具有高效率、无污染等优点,工艺操作简单,机械化程度高,适宜于现代化工业生产。

2 马齿苋多糖的精制工艺

从植物中提取的粗多糖,常含有无机盐、醇不溶的小分子有机物、单糖、寡糖、色素和高分子量的有机物(蛋白质和木质素)等杂质,影响多糖的生物活性。因此,需在不破坏多糖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的前提下将杂质逐一去除。

2.1 脱蛋白

蛋白质和多糖都是亲水高分子有机物质,均具有结构复杂、组成多样等特征,导致多糖的提取尤其是分离纯化比较困难。因此,在多糖精制过程中,蛋白质的脱除是重要步骤,蛋白质脱除技术是多糖提取与精制的关键技术。目前,研究者们用于马齿苋粗多糖的脱蛋白工艺及方法主要有:Sevag法、酶解法、三氯乙酸法、盐酸法、三氯乙酸-正丁醇法等。曲晓兰等[27]比较研究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盐酸法三种脱去马齿苋多糖蛋白质的效果及多糖损失率。结果显示:脱蛋白效果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盐酸法>Sevag法>三氯乙酸法;在脱蛋白的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多糖损失,其损失率由高到低顺序是:盐酸法(14.6%)>Sevag法(12.9%)>三氯乙酸法(6.7%);盐酸法脱蛋白效果明显,但多糖损失率较高;三氯乙酸法多糖损失率较低,但脱蛋白效果较差;Sevag法居中。此外,牛广财等[28]还比较了Sevag法、酶解法、三氯乙酸-正丁醇法、酶解法与Sevag法结合和酶解法与三氯乙酸-正丁醇法结合法脱除马齿苋多糖中蛋白质的效果,其脱除蛋白质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酶解法与三氯乙酸-正丁醇法结合>三氯乙酸-正丁醇法>酶解法>酶法与Sevag法结合>Sevag法。

因蛋白质和多糖有较多相似的结构特征,所以在脱蛋白质时也会导致多糖一定程度的损失。如:盐酸法的脱蛋白效果较好,但反应较剧烈、多糖损失率高、影响多糖活性;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效果较差,但反应较温和、多糖损失少、操作简单、不影响多糖活性;三氯乙酸-正丁醇法可提高脱蛋白效果;酶解法与三氯乙酸-正丁醇法结合法脱除蛋白的效果最佳,但必须考虑酶的影响;最常使用的Sevag法脱蛋白的效果最差,但可改善各个操作步骤,以提高脱蛋白效果。因此,在选择和评判一种脱蛋白方法时应以保证多糖活性、较多地脱去蛋白质、较少的多糖损失为标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2 脱色

植物粗多糖提取液含有游离色素或结合色素,常呈褐色、红色或黄色等,马齿苋粗多糖也不例外。残留的色素类物质不仅影响多糖的纯度和颜色,还影响了生产工艺指标的选定和产品质量控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除去。国内外对多糖脱色的研究报道较多,常用的脱色方法有:有机溶剂法、活性炭吸附法、过氧化氢法、树脂吸附法、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己醇-异辛烷法,常以多糖脱色率、保留率及生物活性为考察指标。

朱晓宦[29]比较了活性炭吸附法、过氧化氢法、以及D101、AB-8、NKA、D1300四种大孔树脂对马齿苋多糖的脱色效果,获得了大孔吸附树脂AB-8脱色法效果较好、多糖损失率较低、过氧化氢法导致多糖失活的结果。吴光杰等[30]利用响应曲面法,从大孔吸附树脂(AB-8)用量、脱色温度和脱色时间三因素三水平优化马齿苋多糖液的脱色工艺,获得马齿苋多糖溶液(5mg/mL)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B-8大孔吸附树脂用量60g/L、脱色时间207min、脱色温度50℃,脱色率为74.25%。

总之,目前常用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活性炭脱色法明显优于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脱色法,但脱色时间长,脱色后多糖溶液中残留的活性炭难以清除,对多糖品质有一定影响,且易受多糖溶液的浓度、活性炭用量、活性炭质地、吸附时间、温度、溶液pH 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过氧化氢脱色效果不太理想,其氧化性还有可能破坏多糖结构,降低多糖的生物活性;大孔吸附树脂脱色法效果较好,对色素的吸附能力较强,可将多糖中的色素杂质分离出来,但有树脂污染、再生困难、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处理量少等不足。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脱色相关的参数,严格控制脱色条件和优化脱色最佳条件,才能既保证较好的脱色效果, 又不会使多糖损失过多或失去活性。

3 马齿苋总多糖的纯化及结构分析

经提取的多糖液是含有多种组分的多糖混合物,在化学组成、聚合度、分子形状等方面表现为不均一性。要得到单一的多糖组分,还需用电泳、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法(DEAE-纤维柱、DEAE-Sephadex柱等)、凝胶柱层析法(Sephadex、Saphrose等)、季铵盐沉淀法、有机溶剂沉淀法、超滤及透析等方法进行纯化。在此基础上,用凝胶过滤法或HPLC法测定纯化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用纸层析(PC)或气相色谱(GC)分析多糖经酸解后的单糖组成,再用核磁共振(1H-NMR或13C-NMR)、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质谱(MS)等手段进行分子结构解析。

Dong等[2]将马齿苋精制多糖过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DEAE-Toyopearl-650M,5.0×20cm),用水和0.5mol/L NaCl洗脱,收集洗脱液,再经离子交换色谱柱、凝胶过滤和HPLC色谱分析,获得中性多糖、酸性多糖和果胶多糖,其分子重量分别为8.3×103(Mw/Mn=1.2)、5.8×104(Mw/Mn=1.2)和8.7×104(Mw/Mn=1.7)。利用部分酸水解,并结合甲基化、PC、GC、NMR等手段对三种多糖进行结构解析。田光辉等[5]对马齿苋多糖进行纯化,经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和凝胶过滤法分析测定,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57kD的均一性多糖,并利用纸层析和气相色谱分析了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果糖、木糖和阿拉伯糖。刘存芳等[16]采用DEAE-纤维柱层析、水洗脱、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凝胶过滤、纸层析和气相色谱等手段,获得相对分子质量为411kD的均一性马齿苋多糖,其单糖组成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摩尔比为0.66: 1.78。李凤林[22]和Chen等[6]均选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柱对马齿苋粗多糖进行纯化,获得纯度达94%的三种马齿苋纯化多糖POP1、POP2、POP3,其含量分别为42.3%、4.5%和6.2%,其中POP1分子量为55.8kD[6]。徐鹤等[26]对马齿苋精制多糖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马齿苋多糖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四种单糖组成,其单糖摩尔比为1.75: 1.00: 1.58: 1.00。

此外,更多的研究者采用DEAE-纤维素柱色谱与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对马齿苋多糖进行纯化[7,8,31-33]。朱丹等[31-33]将马齿苋精制多糖经DEAE-纤维素柱色谱和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马齿苋纯化多糖POP I、POP II和POP III三种组分,其中POP I 为中性多糖,POP II和POP III 为酸性多糖。在此基础上,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Sephadex G-200葡聚糖凝胶过滤法、化学定性反应、TLC、GC、FTIR和NMR等手段对POP II的结构进行鉴定分析。段玉峰等[10]将马齿苋精制多糖液过DEAE-纤维素层析柱(4.5×55cm),依次用蒸馏水、0.1mol/L NaCl、0.5mol/L NaOH溶液洗脱(0.6ml/min),分部收集洗脱级分,再经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分别收集各主峰部位洗脱液,得到三种马齿苋多糖组分POL I、POL II和POLIII´,其收率分别为43.75%、6.50%和3.75%;再将三种组分经Sephadex G-200层析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别得到均一性、非淀粉类多糖化合物POL Ib(18kD)、POL IIa(56kD)及POLIII´(410kD);用气相色谱和紫外光谱分析了三种组分的单糖组成。

4 马齿苋多糖的含量检测

在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需对多糖的含量进行常规监测。因此,选择适当的多糖检测方法至关重要。目前,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可大致归纳为三种。

第一种是传统的多糖含量测定方法( 糠醛缩合显色法), 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方法, 包括:苯酚-硫酸法、蒽酮-硫酸法和地衣酚-硫酸(盐酸)法,其原理是利用多糖在强酸性条件下脱水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 然后与酚类( 或胺类)化合物缩合, 生成有特定吸收波长的有色物质;第二种是基于多糖的还原性测定还原性多糖含量,包括3, 5-二硝基水杨酸盐比色法和Nelson-Somogyi比色法,其原理是在碱性共热条件下,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显色剂被还原为有特定吸收波长是有色物质,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有色物质颜色深浅的程度量呈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标准曲线求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第三种是借助先进检测仪器,对多糖的组分和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如GC色谱法、HPLC法、薄层色谱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法等。

目前,广泛应用于马齿苋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仍然是经典的苯酚-硫酸法。用葡萄糖标准液制定标准曲线,计算换算因子,从而换算马齿苋多糖的含量[2-6,10,11,14-16,18,,19-22,24-27]。通过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证明蒽酮-硫酸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精密度、稳定性和较高的加样回收率,适合于测定马齿苋总多糖的含量。但在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和温度,充分混匀,否则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17,23,34]。

5 展望

马齿苋多糖在马齿苋中含量高、来源稳定、质量可控、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生物活性成分。但是,目前关于马齿苋多糖的研究仅限于实验室的基础理论研究。为了研发出以马齿苋多糖为基料的功能食品及医药用品,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基于效率和成本等方面的考虑,需进一步分析、比较、优化或开发适于马齿苋多糖规模化生产的提取、精制、纯化工艺;对已分离纯化所得的马齿苋多糖仍需加强单糖间的连接方式、多糖的空间结构、多糖的构-效关系、多糖的量-药效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为阐明马齿苋多糖的功能多样性提供物质基础,并为开发马齿苋多糖药物及功能食品奠定理论基础;在对马齿苋多糖的分子量、单糖组成、主链和支链的长度及位置等一级结构分析的现有研究基础上,进行多糖结构修饰研究,并找出分子修饰的规律性,以更全面的解释多糖的构-效关系,提高或增加马齿苋多糖的生理活性及其药理作用;马齿苋多糖提取液或冻干粉的防腐、存储条件对生物活性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很少,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随着研究者们对马齿苋多糖的提取方法、纯化工艺、结构特征、生物活性、构-效及量-效关系和应用价值等全方位的认识,马齿苋多糖将会进入一个新的研发时代,其产品定会为促进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1]康洁. 马齿苋多糖对胎鼠大脑皮层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4): 747-749.

[2]Dong CX, Hayashi K, Lee JB,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tructures and antiviral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ortulaca oleracea L. [J]. Chem Pharm Bull, 2010, 58(4): 507-510.

[3]张海艳, 郑玲. 马齿苋多糖的提取及体外抗菌活性[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5): 413-415.

[4]张涛, 潘峰, 陈建永, 等. 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结肠黏蛋白分泌异常及马齿苋多糖干预研究[J]. 中成药,2010, 32(6): 1050-1052.

[5]田光辉, 刘存芳. 马齿苋多糖的超声提取及多糖中单糖组成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 2007, 28(6):131-134.

[6]Chen T, Wang J, Li YY, et al. Sulfated modification and cytotoxicity of Portulaca oleracea L. polysaccharides[J]. Glycoconj J, 2010, 27(6): 635-642.

[7]Zhao R, Gao X, Cai Y, et al. Antitumor activity of Portulaca oleracea L. polysaccharides against cervical carcinoma in vitro and in vivo [J]. Carbohydr Polym, 2013, 96(2): 376-383.

[8]Shen H, Tang G, Zeng G, et al.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n antitumor polysaccharide from Portulaca oleracea L. [J]. Carbohydr Polym, 2013, 93(2): 395-400.

[9]Chen YG, Shen ZJ, Chen XP. Evaluation of free radicals scavenging and immunity-modulatory activities of Purslane polysaccharides [J]. Int J Biol Macromol, 2009, 45(5): 448-452.

[10]段玉峰, 韩果萍. 马齿苋多糖组分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5, 26(3): 225-228.

[11]朱晓宦, 吴向阳, 仰榴青, 等. 马齿苋粗多糖的提取及清除羟自由基活性作用[J].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17(1): 57-60.

[12]刘华, 李玉萍, 周春丽, 等. 马齿苋多糖对前脂肪细胞的抑制作用及体外抗氧化研究[J]. 食品科技,2010, 35(9): 233-235.

[13]Gong FY, Li FL, Zhang LL, et al.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crude polysaccharide from Purslane [J]. Int J Mol Sci, 2009, 10(3): 880-888.

[14]Li FL, Li QW, Gao DW, et al. Preparation and 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om Portulaca oleracea L. [J]. Afr J Biotechnol, 2009, 8(4): 569-573.

[15]陈阿梅, 宁伟, 于瑞洪, 等. 沈农一号马齿苋的多糖提取方法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 28(1):10-11.

[16]刘存芳, 王晓, 田光辉, 等. 马齿苋多糖的提取与其单糖组成研究[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06, 22(3):29-33.

[17]吴光杰, 李玉萍, 皮小芳, 等. 响应曲面法优化马齿苋多糖提取工艺[J]. 食品与机械, 2010, 26(3):129-133.

[18]高莉, 刘捷, 田义静, 等. 马齿苋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初步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 27(4):59-62.

[19]钱志伟, 毕素梅. 微波辅助提取马齿苋多糖的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 37(9): 149-150.

[20]朱丹, 牛广财, 孟宪军. 马齿苋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22(8): 119-122.

[21]余蕾. 超声波辅助法萃取马齿苋多糖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11, 5: 36-38.

[22]李凤林, 余蕾. 马齿苋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研究[J]. 中国酿造, 2011, 11: 57-60.

[23]伊长文. 马齿苋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J]. 农产品加工, 2009, 190(11): 48-51.

[24]钱志伟, 王会晓, 杨海蛟. 酶法提取马齿苋多糖[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5): 475-478.

[25]李海燕, 王旭深. 马齿苋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J]. 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 2005, 28(2): 186-187.

[26]徐鹤, 张海悦. 超高压方法提取马齿苋多糖的工艺研究[J]. 食品科技, 2011, 36(2): 148-153.

[27]曲晓兰, 吴从平, 曹明亮. 马齿苋多糖脱蛋白工艺的研究[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6, 27(18): 717-718.

[28]牛广财, 朱丹. 马齿苋多糖脱蛋白方法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 26(5): 51-53.

[29]朱晓宦. 马齿苋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活性研究[D]. 镇江, 江苏大学, 2007.

[30]吴光杰, 李玉萍, 皮小芳, 等. 响应面法优化马齿苋多糖脱色工艺[J]. 食品科技, 2011, 36(10): 166-169.

[31]朱丹, 牛广财. 马齿苋多糖POP II 的分离纯化及理化性质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 2007, 14(2): 115-118.

[32]朱丹, 牛广财, 孙希云, 等. 马齿苋多糖 POP IIIa 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特征[J]. 激光生物学报, 2006,15(6): 624-627.

[33]朱丹, 牛广财. 马齿苋多糖POP IIIb 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特征[J]. 中草药, 2007, 38(12): 1790-1793.

[34]吴光杰, 李玉萍, 皮小芳, 等. 马齿苋中水溶性总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0,37(11): 174-176.

猜你喜欢

脱色马齿苋多糖
马齿苋煎饼
漆树籽油与蜡脱色工艺条件初探
大孔吸附树脂对鱼籽多肽脱色工艺
夏日野蔬马齿苋
菠萝蜜多糖可调节肠道微生物
浒苔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马齿苋
吃马齿苋要配酱醋和蒜泥
结晶紫高效脱色菌株的筛选、鉴定与脱色特性
响应面法优化黄秋葵多糖脱色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