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rcGIS平台的芦山地震房屋震害数据分析

2014-12-02王世元黎大虎

四川地震 2014年2期
关键词:山乡芦山离群

王世元,黎大虎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成都 610041)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NEC,http://www.cenc.ac.cn/),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08时02分,四川省芦山县发生 Ms7.0 强烈地震,矩震级6.6 级左右,震中位于芦山县境内(30.314°N,102.934°E),震源深度12.3~15 km,震源断层走向N40°E,倾角约35°[1-2]。地震重灾区为芦山县、宝兴县与天全县。地震造成震区大量的房屋建筑物被破坏,尤其是位于本次地震的Ⅸ度区(极震区)和Ⅷ度区的乡镇房屋受损严重。Ⅸ度区内的龙门、清仁、双石、太平和宝盛5个乡镇的房屋多数严重破坏,少数倒塌;Ⅷ度区内房屋少数倒塌,多数严重破坏或中等破坏;Ⅶ度区内房屋普遍轻微破坏,多数中等破坏,少数严重破坏,个别老朽房屋倾倒;Ⅵ度区内房屋多数轻微破坏,少数中等破坏,个别老朽房屋严重破坏。总之,本次地震Ⅵ度区以上总面积为18 682 km2,仅雅安灾区遭严重破坏、倒塌或损毁的农房达15.58万户[3]。

笔者在震后第一时间参加地震灾害评估与应急科学考察,并对震区高烈度区内房屋给出Ⅸ度区内乡镇的房屋破坏比,以及部分乡镇的房屋毁坏面积和主要结构的破坏比[4]。据考察结果,芦山地震震区内房屋的主要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城镇和农村地区房屋主要为自建房,一般是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的二层建筑,少量土木结构房屋。本文将数据分析整理、复核后仍发现一些异常值。这些异常值或离群值如果是真实可靠的,则很可能就是研究和理解数据的关键所在。因此本文基于ArcGIS平台,对芦山地震时搜集的房屋破坏点进行探索性数据分析,提取数据离群值,分析其离群的因素,研究房屋破坏特征及其原因。

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立即启动Ⅰ级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科学考察,组织了共计180余人270多组次对芦山县等21个县(市、区)256个乡镇进行地震宏观烈度调查和房屋建筑灾害损失评估,执行标准为GB/T18208.3-2000《地震现场工作第三部分:调查规范》。截至2013年5月6日,笔者搜集整理房屋建筑灾害损失评估资料,共计360个调查点和231个抽样点,以此为基础,对一些重要的调查点进行了复核,最终形成勾绘破坏调查点分布(图1a),部分乡镇的建筑物破坏数据见表1。芦山地震烈度圈取自中国地震局颁布的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烈度图[5],主要断裂取自全国第五代区划图、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后科学考察工作修订的成果。笔者参考了2011年四川省年鉴资料[6]中的人口、房屋建筑面积数据,算出房屋建筑破坏率,将破坏率分配给所在的乡镇,导入ArcGIS软件中进行图件渲染和数据分析准备(图1b)。

图1a 芦山地震房屋破坏调查点分布

图1b 芦山地震房屋毁坏率

表1 芦山地震部分乡镇建筑物破坏数据

2 研究方法

ArcGIS平台具有强大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功能,能够结合统计学和图形、图表显示对空间数据进行描述和归纳性研究[7],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是ArcGIS模块中集成得很成熟的数据分析方法,在区域经济、农林产业和中国SARS疫情等方面的空间数据分析领域都有很好的运用[8-11],其方法、原理和算法已在相关文献中有介绍[12],本文不再赘述。本文利用ArcGIS提供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对芦山地震房屋破坏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检验数据的分布特征,查找异常值、极端值或离群值,检验数据分布趋势,能更好地从空间和图形角度认识、理解房屋破坏数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直方图(Histogram)

将芦山地震震区的房屋震害调查点整理计算后,按照经纬度导入ArcGIS平台,经科学计算,分配整合导入各调查点所在的乡镇,绘制数据直方图(图2a),可见,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在标准差为7左右的条件下,直方图右侧有三个较明显的离群值,经点击对应的乡镇为清仁乡、龙门乡和建山乡。经对数变换后的数据如图2b,数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清仁、龙门、建山的离群现象不明显,在最左侧的低值部分,出现负值,对应的乡镇为紫石乡和张场镇。

图2a 毁坏率直方图

图2b 对数变换后的直方图

3.2 Normal QQplot图

对房屋震害调查点原始数据不做变换,直接生成Normal QQplot图,结果见图3a,经对数变换后生成Normal QQplot图,结果见图3b。由图可知,原始数据并不服从正态分布,在最右侧有明显的离群值,查看这些离群值所对应的点,清仁乡、龙门乡和建山乡是离群值最大的点,其次是双石镇、宝盛乡和蒙顶山乡,低值部分为紫石乡、严道镇、大田坝乡、廖场乡和张场镇;将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后,可以拟合为线性关系;仅从采样点值的分布看,在小值区域存在个别离群点值,而在大值区域未见明显的离群现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值区域,在未经变换时离群最大的清仁乡,离群现象小于龙门乡和建山乡。

图3a Normal QQplot图

图3b 经对数变换后的Normal QQplot图

3.3 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图

将房屋破坏原始数据生成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图,结果见图4。由图4所示,云图上方有三个梯次的与离群点值相对应的浮点,表明有明显的离群点值;下方的云图表面图显示,沿北东侧两侧为房屋破坏的集群区域。框选图4中的浮点得出的映射结果表明,所对应的点值为清仁乡、龙门乡、建山乡。

3.4 Voronoi地图与普通QQP分布图

对强震台站的东西向记录原始数据生成Voronoi地图,并叠加芦山地震等震线,结果见图5a。由图可知,房屋破坏的密集度呈北东展布,集中在两个条带区域,两条带中间有一弱密集度区。图5b是破坏率与人口户数的普通QQPlot分布图,破坏率与人口户数呈线性关系,可以用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拟合。

图4 半变异协方差函数云图

图5a 房屋破坏率的Voronoi地图

图5b 破坏率与人口户数的普通QQPlot分布图

4 结论与讨论

(1)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芦山地震房屋建筑破坏率的原始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位于图1中A区的清仁乡、龙门乡和B区的建山乡离群现象较明显。A区破坏率高与这些房屋多建于相距震中较近的河谷沉积盆地,具有一定的场地效应有关;建山乡所在的B区位于龙门山前展式断裂的前缘,破坏率异常可能与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大邑断裂有一定的关联,具有明显的断层上盘效应[13-15]。原始数据经对数变换后,呈现良好的正态分布,离群现象不明显,数据具有良好的线性特征,而在大值区域未见明显的离群现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未经变换时离群最大的清仁乡,离群现象小于龙门乡和建山乡;低值部分出现负值,对应的乡镇为天全县紫石乡和丹棱县张场镇,前者可能与房屋所处的宝兴杂岩体上有关,后者可能与处于断层下盘且相距较远有关。

(2)房屋建筑物破坏率与所在的乡镇人口户数对比分析表明,人口户数与破坏率呈一定的线性关系,这表明,在芦山震区广大区域,地震后的房屋破坏与房屋建筑栋数有直接的关系,由此推断这些区域的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异不大,抗震性能均较差并和地方居民聚居特点有关。建议未来的人口集中居住区,应该摒弃老旧的建筑方式和格局,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地震多发地区,特别是活动断裂通过区域,应将居民点零星分布,避免房屋的集群破坏。

[1]刘超,许力生,陈运泰.2013年4 月 20 日四川芦山 7.0 级地震(1.0 版).[EB/OL].(2013-04-20)[2013-04-20].www.cea-igp.ac.cn/jjxcdsxj/266826.shtml.

[2]USGS.M6.6-56km WSW of Linqiong,China[EB/OL].(2013-04-20 00:02:47 UTC)[2013-04-21].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s/eventpage/usb000gcdd#summary.

[3]四川科技报.“4·20”芦山地震房屋应急评估报告出炉.[EB/OL].(2013-05-08)[2013-05-09].http://sckjb.newssc.org/html/2013-05/08/content_1842263.htm.

[4]王世元,何玉林,吴今生.芦山7.0级强烈地震高烈度区房屋震害特征[J].灾害学,2013,24(4):125-131.

[5]中国地震局.四川省芦山“4·20”7.0 级强烈地震烈度图.[EB/OL].(2013-04-25:23:18)[2013-04-26].http://www.eqsc.gov.cn/zxxw/201304/t20130425_25999.html.

[6]四川年鉴,四川年鉴社编辑出版,2011.

[7]Ma Ronghua.Knowledge Discovery with ESD A from GISdatabase[J].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2002,6(2):102-107.

[8]周圆,张青年,等.基于GIS的县域农林产业空间分布探索性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2,10(5):44-46.

[9]蒲英霞、葛莹,马荣华,等.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06):965-974.

[10]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06):1048-1056.

[11]范新生,应龙根.中国SARS疫情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282-288.

[12]戈冬梅,姜 磊.基于ESDA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的旅游影响因素分析[J].热带地理,2012,32(5):561-567.

[13]周荣军,李勇等.四川芦山 Mw6.6级地震发震构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4):364-370.

[14]王卫民,郝金来,姚振兴.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J].地球物理学报,2013,56(4):1412-1417.

[15]李传友,徐锡伟,等.四川省芦山Ms7.0地震发震构造分析[J].地震地质,2013,35(3):671-683.

猜你喜欢

山乡芦山离群
《从“直过”到“跨越”布朗山乡七十年影像志》
山乡的春天
中国画《山乡春早》
揭掉山乡的贫困封印
一种相似度剪枝的离群点检测算法
离群数据挖掘在发现房产销售潜在客户中的应用
春回芦山
应用相似度测量的图离群点检测方法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芦山地震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