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岛《渡桑干》的思乡抒情艺术

2014-12-01吴延生

文学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贾岛唐诗

吴延生

内容摘要:贾岛的穷苦困顿使他心境压抑地寻找衰飒寒疏的诗境。着重从语言的精心锤炼、省略叙述、心境对比、景致的哀乐相衬等层面阐述贾岛《渡桑干》诗的思乡抒情艺术的巧妙运用。借以探视贾岛诗风的“瘦”字从语言而言的收敛而不恣肆;从美感而言的清寒而不富艳的特征。

关键词:唐诗 贾岛 《渡桑干》 抒情艺术

寄居异乡,思乡之绪,如丝如蔓。一旦得归,然盼归之急切心情无可描状。试想,如果盼到归期而一下子由于某种变故顿时归乡之念化为泡影,而且越发远去故乡,该是何种心情呢?请看贾岛的《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客舍并州”,诗人一开头便点出自己寄旅在并州。“客”字说明离开故乡做客于并州。“十霜”表示十年,古人多用“霜”、“秋”指代时间。一个“已”字交代出寄旅时间较长。“霜”字用得形象,并州在北方,寒冬严霜覆盖,寄旅之人之心岂不更寒?“十霜”包含着十年寄旅生活的艰辛。首句诗人就以简省的笔墨清楚地交代出时间、地点、缘由。

“归心日夜忆咸阳。”可见诗人当时盼归乡里的心情是何等急切。“日夜”泛指每时每刻,说明作者无时不在思念故乡。“咸阳”本指秦代都城,此处代指唐朝都城长安。诗人思念的故乡也正是长安。此处妙在一个“忆”字极其生动地点出了诗人此时此地的心情,即有了归乡的复杂心情:十载长别,故乡该是如何?庭宅院树依旧?家室妻小平安?亲朋故友何在?这些怎能不勾起诗人的回忆?“忆”得有理。同时“忆”也是诗人的“归心”的深化。

正当诗人沉浸于美好的回忆,为自己即将回到故乡而高兴时,天有不测风云。“无端”一下子把诗人的归心化为乌有。“无端”乃无缘无故,顷刻间由于没来由的缘故诗人终未能实现他的归乡夙愿。这也倒罢,不仅如此,而且“更渡桑干水”,重新离开并州,再向北渡过桑干水,到更远的北方。一个“更”字和前句的“已”字相呼应,更深一层地写出了作者当时凄苦无奈的心情。

试想诗人北渡桑干水,站在河岸遥望西南方向故乡的心情更会伤心凄然。望到什么?遥遥千里,长安无影。此时,诗人不禁留恋起十年的风霜寄旅的生活。并州再苦,却也比北渡要强,诗人望到并州,“却”字写出了诗人当时无可奈何的望乡之情。并州本不是他的故乡,在此地的生活也够凄清的,但诗人却希望并州就是他的故乡,借此聊以自慰。可见当时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想到北渡桑干,倒退一步想能够在并州住下去,别还思念什么?至于回故乡长安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望望并州,它也似故乡一样亲切。因而充满了眷恋不舍之情,内心活动表达得曲折深至,意蕴无穷。

那么这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首先是借叙述以抒情。前两句说客居并州已多年,日夜盼望着回到故乡。从并州到长安的路程并不太遥远,即使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回一趟老家也不算太难,而诗人忍受着思乡的煎熬,在并州异乡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其中可能有不得已的原因和苦衷。客居时间越久,思乡之情越迫切,而思归之情越迫切,就越感到度日如年。而在这时突然一个变故或事件阻断了作者迫切回到故乡的愿望。究竟是什么变故或事件,作者用一个“无端”全给省去了。既是绝句创作的留白的需要,也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其次用对比抒情。诗的前两句叙写了诗人客居并州日夜盼归的心情,可是突然的变故的外在原因导致了作者不但不能回到故乡,而且要离开并州向北渡桑干水。这不仅是身不由己而且是出人意料。读者却不难从“无端”的嗟叹中体味到他的苦衷。“更渡”是说不但不向家乡跨近一小步,而是离家乡更远了。每向并州以北跨出一小步,就远离故乡一大步。桑干河在并州东北不过两百余里,但桑干河以北却已接近荒寒的朔漠地区,所以“更渡”就不止向北走了二百里,而是在心理上跨越了异国天涯,也不止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是时间上的阻隔。这对日夜思归故乡思念故乡亲人的作者来说,心理上有不能承受之重。再次以哀景写乐,乐景衬哀。远离故乡,久客并州,不得已的苦衷难以言表。这本是哀,可是一想到回归久别的故乡很快成为现实,不禁快乐起来。然而“无端”犹如晴天霹雳把作者回故乡的愿望击得粉碎。基调又转为哀。末句的“是”值得玩味,它是一种确切的判断,成为现实的意思。即使不能回到故乡,在并州继续住下去也比渡桑干后的荒漠之地好得多。“并州”为客居之地,但却又像故乡一样值得留恋了。这样哀乐相辅相成,倍增其哀乐,抒情的艺术表现力也就倍增了。

由分析得知,贾岛是一个精思而精心创作的诗人。因为他的苦吟,借助于独特的抒情技巧,把《渡桑干》诗结构得内敛而含蓄。

(作者介绍:淮阴工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endprint

猜你喜欢

贾岛唐诗
松子的梦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马诗之四
贾岛碰瓷
歌声嘹亮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赏读
唐诗新学
贾岛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