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观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2014-12-01姚菊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新型观念师生关系

姚菊芳

内容摘要:所谓师生关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它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学校中的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

关键词:观念 新型 师生关系

当下,那么如何转变观念和角色,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走下“神坛”,变“父子”关系为“朋友”关系。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必须惟命是从。这样的关系看上去风光无限,实则隐患重重。

首先,这样的师生关系,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只能敬畏和害怕,而不能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欢,这种师生情谊是不利于教育教学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留意观察就会发现一种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喜欢老师,愿意亲近这个老师时,他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学习效率和效果明显提高,反之则效率低下。

其次,这样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老师面前只能唯唯诺诺,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极为不利。因为在这种师生关系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拓展,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最多只能成为一个知识的贮存者,而不能成为知识的创新者,这于我国的教育教学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我们要摘下“师道尊严”的面具,走下“神坛”,变“父子”关系为“朋友”关系。

那么如何变“父子”关系为“朋友”关系呢?我认为生活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并遵循理解和尊重的原则,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只有当老师和学生成为朋友时,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弄清教与学的关系,理清师生关系,变教学的“布道者”为“引导者”。

早在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里早就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学相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也说过:“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割裂教与学的联系就会破坏这一过程的完整性,使其丧失存在的基本特征和条件。”由此可见,处理好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对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然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误解了教与学的关系,从而误导了课堂教学的走向,片面强调一方面的思想和做法,完全违背了课堂“教与学”辩证统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在课堂中教师主宰一切,包办一切,成为一个“布道者”,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挥棒下看看听听,并简单的动动手,动动口,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脑,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被剥夺了,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扼杀了学生思维,从而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糟糕。这种错误观念下的错误的做法也正是我国学生“高分低能”的罪魁祸首,在这种“填鸭式”教学下,我们的学生要么是成为学习的逃兵,要么是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畸形儿,这对我国的教育事业来说真是一个悲哀!

如何避免这种悲哀呢?我认为我们必须弄清教与学的关系,理清师生关系,变教学的“布道者”为“引导者”。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任何割裂教与学的联系的行为都是失之偏颇的行为,必须得到纠正。

其次,要理清师生关系,变教学的“布道者”为“引导者”。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和中心,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俨然一个“布道者”,这种教学窒息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扼杀了学生思维,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宰、中心、布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洋思中学所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学而教”的教学模式也正是这一理念的集中体现。

总之,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成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教师成功地转变角色,才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进而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宜章五中)

猜你喜欢

新型观念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农民发展致富途径
新型防冰雹车衣设计
生育文化对生育率的影响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