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重大贡献

2014-12-01王国学,冀培

世纪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定性分析毛泽东

王国学,冀培

摘要: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既可以从定量方面去描述,也可以从定性方面来分析。从定性角度说,国家的政治地位、国际影响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其主要内容。近现代中国由衰落到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这三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毛泽东为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做出了重大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为新中国确立了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核大国地位和塑造“不称霸”国家形象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国际地位;定性分析;毛泽东;国际战略

一、中国国际地位含义的定性分析

概括地说,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1](P.44)国际地位是从世界的角度描述一个国家强弱的常用术语,是国家整体形象的基本概括。[2](P.44)

在历史上,中国由于长期保持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从先秦开始就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体系,朝鲜、日本、越南等数十个国家都是中央王国的拱卫国或藩国。[3](P.545-546)但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以中国为宗主国的朝贡体系逐渐瓦解,中国被迫地进入到西方主导的国家体系之中。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中国的领土被割占、强租,主权遭破坏,资源遭受掠夺,国民受到欺侮与压迫。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丧失了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权益与尊严,在国际上的地位低得可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全国人民浴血抗战以及国际环境凸显中国战略地位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国际地位才有了显著提高。但二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所争取到的大国地位,实际是很脆弱的。[4](P.4-6)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真正独立自主地发挥作用,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衡量和评估中国国际地位的指标有很多,例如可以从GDP排名、综合国力排名、国际竞争力排名、经济强国指数排名、全球500强企业数量排名等多个角度来分析。[5]还可以从中国在国际上的活动、地位、作用、贡献来分析,例如参加了多少国际组织、国际机制?效果如何?举行了哪些重大国际活动?双边或多边的高层访问、会晤的数量是多少?提供多少对外援助?[6](P.9)上述这些定量分析有助于具体地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幅度和大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研究。但在描述中国国际地位时,定性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能够解释定量分析中遇到的“悖论”问题。从定性角度说,中国的国际地位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第一,国家的政治地位。现代国际体系形成于欧洲。“欧洲的现代史是一部主权国家间政治经济冲突与战争的历史。国家发动战争,战争产生和消灭国家。”[7](P.13)欧洲主权国家通过战争、贸易等手段把亚非拉广大地区的领土和人口纳入到他们自己的掌控之中,打破了这些地区原有的社会秩序,使其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在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的几百年间,主权是他们所独享的权利。那些在他们看来还是荒蛮的民族国家是不配享有主权的。“纵观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并没有兴趣和愿望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把非西方政治体系纳入国家体系之中。”[7](P.14)所以,对于像中国这样曾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的国家,探讨其国际地位提高与否的第一项标准就是看其政治上是不是获得了真正独立,也就是能不能独立自主地行使内政外交权,能不能保护其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的领土完整。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为中国赢得平等国际地位、实现民族真正独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首先,毛泽东正确分析了中国民主革命发生的国际条件,指出帝国主义对于中华民族的压迫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总根源,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具体道路。其次,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国际力量去战胜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并在抗战胜利后高度警惕中国可能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的危险,敢于用革命战争战胜美国支持的国民党集团,最终赢得了人民战争的胜利。再次,废除了定国主义一切在华特权,实现了真正的民族独立;顶住了外部敌对势力的侵略威胁和经济封锁,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1949年9月在政协会议上自豪地说:“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让那些内外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吧,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8](P.3-4)

第二,国家的国际影响力。一个国家是否在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发挥作用,是否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具有影响力,能否为解决国际重大危机事件提出新理念新办法,这是描述该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方面。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既可以通过军事力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政治智慧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贸易、金融等经济实力来实现。在实践中许多国家通常采取综合手段扩大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像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它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不但包括军事政治经济,还包括教育科技文化以及媒体等多个方面。如今,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其国际影响力虽然不如美国大,但也是多方面的,尤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具有其它国家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毛泽东国际战略思想对于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首先,“一边倒”方针为新中国迅速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奠定了政策基础。建国之初,退守台湾的国民党集团在美国等西方列强的支持下还仍然“代表”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活动,大陆的中央人民政府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还需要通过一番斗争才能争取到。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主动宣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打破西方封锁找到了盟友。在随后的朝鲜战争、1954年日内瓦会议等重大事件中,中国在苏联的支持下与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进行了军事较量和政治斗争,展示出中国在亚洲地区事务中的巨大影响力。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为新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打下了思想基础。二战之后非殖民化运动风起云涌,但新独立的民族国家的政治诉求也不尽相同,经常出现政见分歧。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新理念来消除误解,协调来自不同国家的立场,提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得到与会亚非各国领导人的高度认可,为万隆会议的成功和万隆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在万隆会议后迎来了一次建交高潮,彰显了中国对周边的巨大影响力。再次,按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对外援助事宜,为新中国在第三世界国家赢得广泛支持。毛泽东认为,当初中国革命得到了国际友人的广泛支持,中国革命胜利之后也要援助其他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提出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包括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不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帮助受援国逐步走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等等。这些原则不但为中国在受援国中树立了无私、公正、友好的形象,而且也为南南合作的发展做出了表率,因而受到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好评。1971年我们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新中国的国际政治影响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三,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际社会目前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与国之间差别很大,有富有贫,有大有小,有强有弱。一般说来,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与该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正向相关,而与大小、强弱并非完全对应。瑞士和新加坡都是人口、领土规模很小的国家,军力也不强,但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科学文化教育水平高,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相应地就比较高。相反,一些领土和人口规模都比较大的国家,由于经济落后、军力不强,常常沦为大国实施强权政治的牺牲品,其国际地位自然就比较低。旧中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致力于经济建设,提出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经过短短20多年努力就在一穷二白条件下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尽快赶上发达国家,毛泽东主张中国要向外国学习。“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用人少,效率高,会做生意,这些都应当有原则地好好学过来,以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9](P.43)对于发展科学技术,他说:“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10](P.351)“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10](P.126)当然,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失误,但瑕不掩瑜,新中国头30年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如疾病防控、教育普及、工业化进程加快、尖端科技成果的取得等,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大为改观,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的榜样。

二、毛泽东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重大贡献

毛泽东是新中国各项事业的奠基人。中共党史专家李捷认为:“毛泽东对于中华民族、对于新中国、对于中国共产党,至少有五个方面的重大贡献。”[11]其中之一就是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此,我们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探讨毛泽东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第一,为中国确立了世界政治大国地位。毛泽东为我们留下的最大的政治遗产之一就是彻底结束了百年来中国饱受帝国主义欺侮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曾豪迈地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12](P.161)新中国成立后,为捍卫来之不易的民主革命胜利成果,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同以美国为代表的外部敌对势力进行了长期的坚决斗争,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抗法抗美援越战争,并在五十年代与英国等国建立起代办级外交关系,在六十年代与法国建立起大使级外交关系,最终挫败了美国孤立封锁新中国的反共政策,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即便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当苏联领导人提出组建中苏联合舰队、建立长波电台等有损中国国家主权的建议时,毛泽东也毫不犹豫地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由于在对外关系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支持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主持正义,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五十年代周恩来率团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展示了新中国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务实的外交风格。六十年代中苏同盟解体。与此同时,中国与美国、苏联、欧洲、日本一起被称为“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中国国际影响力得到世界公认。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世界形成了“中美苏”大三角格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忽视的政治力量,这与毛泽东的贡献密不可分。

第二,为中国获得了“核俱乐部”成员国身份。自1945年核武器问世以来,评价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就多了一个标准。事实上,核武器已经超出了作为一种武器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它更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力量和身份。毛泽东曾称美国手中的原子弹为纸老虎,但他这一论断主要是从战略角度说明美帝国主义是外强中干的,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而是战争的性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就有了搞原子弹的想法。1958年6月21日在军委扩大会议上他说:“还有原子弹,听说就是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13](P.387)中国在五十年代启动核工业时得到了苏联援助。1957年10月中苏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1958年又签订了“补充协定”。这些协定规定了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制造技术和设备,选派专家对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但1960年6月赫鲁晓夫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迫使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核工业和尖端武器研制工作。毛泽东提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14](P.100)1962年6月又指示:“在科学研究中,对尖端武器的研究试制工作,仍应抓紧进行,不能放松或下马。”[14](P.137)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由此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更大了。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放一个响屁比长篇大论更引人注意。”[15](P.287)中国“核俱乐部”成员国身份的获得对于打破美苏等大国垄断世界核力量、维护全球战略平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为后来中国广泛参与核不扩散机制奠定了基础。

第三,为中国塑造了“不称霸”的国家形象。中国深受西方列强军事侵略、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之苦。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之后,中国会不会像西方列强那样走上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道之路?这既是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又是中国的国家形象问题。建国伊始,中央政府就昭告全世界:“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8](P.7)这既表明中国要求外国政府平等地对待中国,也表明中国将以平等态度对待外国。1954年12月,毛泽东在同缅甸总统吴努谈话时指出:“不论大国小国,互相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民主的、友好的和互助互利的关系,而不是不平等的和互相损害的关系。”[16](P.378)中国在与尼泊尔、缅甸以及朝鲜等国解决边界划界问题时充分践行了大国小国一律平等的理念。1954年中国分别与印度、缅甸两国政府发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毛泽东在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话时指出:“在国际上,我们反对大国主义。我们工业虽少,但总算是大国,所以就有些人把尾巴翘起来。我们就告诉这些人‘不要翘尾巴,要夹紧尾巴做人”。 [9](P.123)同年11月毛泽东在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撰写的文章中预计,中国到2001年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他告诫说,到那时中国也要谦虚,“中国人在国际交往方面,应当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大国主义。”[9](P.157)1964年毛泽东对彭真在国庆15周年典礼的讲话稿中亲自写到:“对外国,永远不要大国沙文主义,一定要尊重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能干涉别国的内政,一定要平等相处。”[17](P.175)毛泽东的这些思想,充分地贯彻到了新中国的外交实践中。例如,从五十年代起直到六、七十年代,中国对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以及非洲一些国家给予了各种援助,中国的援助从来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再有,邓小平1974年代表中国在联大会议上阐述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时,庄严地向全世界做出中国永不称霸的承诺。“邓小平在联大的发言博得了非同寻常的、经久不息的掌声。”[18](P.94)

总之,毛泽东为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为今日中国走互利共赢和平发展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没有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的艰辛开拓,就不会有新中国蒸蒸日上的国际地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所说的:毛泽东“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

参考文献:

[1]王耀东.大国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2]陈岳.中国国际地位分析[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 社,2002.

[3]李少军.国际战略报告: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 的选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苏浩.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J].历 史教学,1994,(4).

[5]吴雪明.多维视角下的中国国际地位分析[J].上海行 政学院学报,2004,(4).

[6]张幼文,黄仁伟.中国国际地位与经济强国之路[J]. 世界经济研究,2003,(5).

[7]罗伯特·克逊,乔治·索伦森著.国际关系理论 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8]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上卷)[M].北京:军事科 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9]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1]李捷.毛泽东对中华民族至少有五大贡献[N].中国 社会科学报,2013-09-23.

[1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卷)[M].北京:军事 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14]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M].北京:军事 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15]萧冬连.五十年国事纪要(外交卷)[M].长沙:湖南 人民出版社,2000.

[1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 文献出版社,1996.

[18]傅高义[美]著.邓小平时代[M].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出版,2013.

[责任编辑:胡 悦]

猜你喜欢

定性分析毛泽东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刘文西笔下的毛泽东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定量分析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
检验常量铵根离子方法的改进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