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醚联合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14-11-30张建强吕之勇李传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骶管下腹部七氟醚

张建强,吕之勇,李传定

(湖北省荆门市康复医院,湖北荆门448000)

七氟醚为新研制的吸入麻醉药,血气分配系数小,无色透明,芳香无刺激,诱导迅速、平稳,苏醒较快,易于调节。患儿的恐惧心理较轻,比较易于接受通过面罩吸入气体的方式。4%浓度下氧面罩吸入诱导2 min,患儿意识可消失,对心率影响不显著,气道刺激性小,呼吸道分泌物少,目前已成为小儿麻醉的主要麻醉方式[1]。但单一的吸入麻醉需要麻醉药物浓度过高,术中出现躁动率高,苏醒时间长,术后躁动无法安慰、哭泣等限制了其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2]。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能减少术后疼痛以及七氟醚浓度[3],但对此麻醉方法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国内临床研究相对较少。自2011年8月以来,荆门市康复医院将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表1 2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2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比较(±s)

?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下腹部手术患儿50例,其中疝气28例,鞘膜积液12例,包皮包茎8例,股骨骨折2例。ASA分级Ⅰ级,年龄3~11岁,体质量9~32 kg,术前无上呼吸道感染及药物过敏史等。随机分为A、B 2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1。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麻醉前禁食6 h,禁饮4 h,麻醉前肌注鲁米那4 mg/kg、阿托品0.02 mg/kg,入室后连接监护仪,监测并记录MAP、HR、S p(O2)。A组:患儿在麻醉机半紧闭回路中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2 L/min,麻醉机压力限制钮设为15 cmH2O(1 cmH2O=0.098 kPa),手法辅助呼吸,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开放静脉,术中根据患儿情况调节七氟醚浓度,手术结束前5~10 min关闭七氟醚。加大氧流量促排空,脱氧S p(O2)维持在98%以上5 min,吸痰,观察10 min,安返病房。B组:患儿在麻醉机半紧闭回路中吸入8%七氟醚,氧流量2~5 L/min,麻醉机压力限制钮设为15 cmH2O,手法辅助呼吸,直至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开放静脉,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3μg/kg,左侧卧位下行骶管穿刺,回抽无血注入0.8%~1.2%利多卡因8 mg/kg,术中根据患儿情况调节七氟醚浓度,手术结束前5~10 min关闭七氟醚。加大氧流量促排空,脱氧S p(O2)维持在98%以上5 min,吸痰,观察10 min,安返病房。

1.3 观察指标 监测并记录患儿入室时(t0)、诱导后(t1)、骶管阻滞后(t2)、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的MAP、HR的变化,观察诱导时间、术中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术中、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各时间段MAP、HR比较 2组各时间段MA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 t0、t1、t2、t3时段 HR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2。

2.2 2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比较 2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见表3。A组躁动发生率(49%)明显高于B组(14%),恶心呕吐、喉痉挛以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表2 2组患儿各时间点MAP、HR比较(±s)

表2 2组患儿各时间点MAP、HR比较(±s)

注:①与 A 组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A组MAP/mmHg HR/(次/min)25 25 80.3±8.9 110.3±5.9 78.5±7.6 98.5±8.6 76.1±8.1 83.2±6.9 72.2±8.7 78.2±6.7 67.8±7.9 79.8±5.9 B组MAP/mmHg HR/(次/min)25 25 79.3±9.8 100.3±3.9①79.5±8.6 91.5±4.6①75.1±7.2 80.2±5.6①71.8±9.7 73.2±9.7①65.8±8.9 75.8±4.6

表3 2组患儿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s)

表3 2组患儿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比较(±s)

注:①与 A 组比较,P<0.05。

?

3 讨 论

骶管麻醉由于其操作简单,易掌握,止痛、肌松效果确切,局麻药用量小,对患儿的生理干扰少,便于临床应用及可进行术后镇痛等优点,所以容易被患儿及其家长所接受。小儿骶管阻滞主要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区和下肢手术的麻醉和镇痛,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小儿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之一[4]。由于小儿年龄特点常不合作,骶管穿刺不能顺利进行,为使患儿尽快入睡,减少哭闹和挣扎引起分泌物增加,减轻恐惧感,便于开放静脉和进行骶管麻醉,一般采用肌注、口服及滴鼻等方式,肌注多采用氯胺酮,但氯胺酮有增加腺体分泌的作用,诱导时可出现呃逆与喉痉,限制了骶管的应用。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小而诱导苏醒迅速,易于被小儿接受,起效和恢复快[5]。在本研究中采用面罩下吸入七氟醚进行基础麻醉。

有研究表明骶管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用来减少术中吸入麻醉剂量、术后疼痛以及躁动的发生,且静脉和吸入麻醉联合骶管阻滞在外科手术中能保持麻醉的稳定深度[3]。有研究证明,在小儿麻醉中,与全麻应用阿片类药物相比,硬膜外-全身麻醉能显著减少七氟醚浓度,保持一个稳定的麻醉深度[6]。

本研究B组于诱导后在助手配合下施行骶管阻滞,其复合应用既避免了患儿穿刺时的哭闹和不合作,又减少了各自的麻醉药用量,增加麻醉的安全系数。且因为骶管阻滞麻醉的阻滞作用,患儿苏醒后无一例出现躁动和哭闹。应用七氟醚采用8%的吸入浓度,患儿乐于接受,无拒吸、呛咳屏气和喉痉挛发生,降低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七氟醚吸入复合骶管麻醉从安全性和有效性来讲,不失为小儿下腹部手术的一种有效麻醉方法。

[1]Weldon BC,Bell M,Craddock T.The effect of caudal analgesia on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after sevoflurane versus halothane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04,98(2):321-326

[2]Bortone L,Ingelmo P,Grossi S,etal.Emergence agitation in preschool children:Doub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sevoflurane and isoflurane anesthesia[J].Paediatr Anaesth,2006,16(11):1138-1143

[3]Aouad MT,Kanazi GE,Siddik-Sayyid SM,etal.Preoperative caudal block prevents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following sevo?urane anesthes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2005,49(3):300-304

[4]李军,曾因明,李秀霞,等.不同药物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12):754-755

[5]Eger El 2nd.New inhaled anesthetics[J].Anesthesioligy,1994,80(4):906-922

[6]Reinoso-Barbero F,Martinez-Garcia E,Hernandez-Gancedo MC,etal.The effect of epidural bupivacaine on maintenance requirements of sevoflurane valuated by bispectral index in children[J].Eur J Anaesthesiol,2006,23(6):460-464

猜你喜欢

骶管下腹部七氟醚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分析
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