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乳散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郁乳期临床观察

2014-11-30邱美江孙荃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药理哺乳期乳腺炎

邱美江,孙荃荟

(1.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546600;2.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急性乳腺炎是指是乳腺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是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初产妇更为多见[1],多发生于产后的2~6周。在哺乳期妇女发病者主要是由于排乳不畅,乳汁淤积致细菌入侵繁殖引起,具有起病急、症状重、变化快等特点,影响正常哺乳,乳汁淤积是发病的重要原因。笔者用通乳散内服外敷治疗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郁乳期,对于改善临床症状及阻断病情发展临床优势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7月—2010年12月来自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住院部及门诊部诊断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郁乳期患者60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21岁,平均28.58岁。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3例;对照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4例。2组患者年龄、病程、症状积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黄家驷外科学》[3],《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4],《中医外科学》[5]制定。西医诊断标准:①患者自述乳房胀痛,哺乳时疼痛加剧,可伴高热寒战等;②检查患侧乳房红肿、发热、触痛,局部有硬结、包块(条索状),患侧腋下淋巴结肿大;③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中医诊断标准(郁乳期乳痈):①初起乳汁排出不畅,乳内胀痛难忍,有结块,皮色不红或微红,全身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②乳头皲裂感染邪毒,乳汁排出不畅,乳内胀痛难忍,皮色不红或微红,全身多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等症;凡具备2项之一即可诊断。

1.3 治疗方法 实验组用通乳散内服外敷。通乳散组方:蒲公英 30 g、金银花 20 g、天花粉 30 g、赤芍 20 g、生地 20 g、青皮15 g、柴胡 15 g、陈皮 10 g、路路通 10 g、甘草 15 g、1 剂/d,水煎至200 mL,分2次温服,药渣复煎取汁熏洗、热敷双乳房,1次/d。对照组用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加头孢克洛缓释片口服。产后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时间30 min/次,1次/d;头孢克洛缓释片0.375 g/次口服,2次/d。5 d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性观测 ①主要相关症状:乳汁排泄不通畅或瘀积结块,肿胀疼痛,恶寒发热,头痛或身痛,口渴,便秘等,每天观察其变化。②相关体征:舌苔、舌质、脉象、脉搏、体温、皮肤色泽及温度、指压疼痛等的变化情况。③相关理化检查: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常规、CRP检测。

1.4.2 安全性观测 ①治疗前、后分别行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②治疗前、后乳儿的反应情况、有无拒乳、呕吐、腹泻等。③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清除方法,以便客观评价其安全性。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制定的急性乳腺炎的症状、体征程度分级,采用中医单项症状记分标准,将病情定量化,治疗前记分越高,病情越重;治疗后记分越低,疗效越好。治愈:症状消失,肿块消散,排乳正常;显效:60%≤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0%,肿块消散≥60%,排乳基本通畅;有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60%,肿块消散≥30%,排乳部分通畅;无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或已化脓。

1.6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及观察,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脱落病例。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见表1。

2.2 2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2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2组治疗后CR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2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临床症状治疗前后评分比较(±s,分)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 P实验组 15.06 ±2.36 1.03 ±2.64①21.696 0.000对照组14.60 ±2.66 2.94 ±1.86 19.659 0.000

2.3 2组疗效分析 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 2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基本相同,未发现异常变化者;治疗前、后乳儿的反应情况无明显改变,无拒乳、呕吐、腹泻等,提示具有很好的安全性。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数计数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数计数比较(±s)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WBC/109L -1治疗前 治疗后t P NE/109L -1治疗前 治疗后t P CRP治疗后/(mg/L)实验组 8.87 ±1.84 6.68 ±1.36 5.251 0.000 5.68 ±1.72 4.01 ±1.23 4.330 0.000 4.65 ±1.04①对照组 8.85 ±1.95 7.69 ±1.35 2.678 0.009 5.63 ±1.90 4.41 ±1.59 2.695 0.009 5.38 ±1.47

表3 2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祖国医学对该病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将其病因归纳为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毒邪。总病机为肝郁胃热,乳汁淤积,乳络不畅,气滞热壅。通乳散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郁乳期的病因病机,据疏肝解郁、清热解毒、通络下乳、消痈散结治则来遣方用药,方中蒲公英苦甘性寒,归肝、胃二经,长于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兼能散滞气,通孔窍,为治乳痈要药[6]。《本草纲目》云:“蒲公英主治妇人乳痈水肿,煮汁饮及封之,立消。”朱丹溪曰:“蒲公英清热毒,消肿核,有奇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被誉为“天然抗生素”[7]。金银花甘寒,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凉散风热,疗痈医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理论知识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作了大量的药理临床工作,从科学的角度证实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增强免疫及解热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8];药理研究证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可提高免疫力,增强白细胞、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天花粉甘,微苦寒,归肺、胃二经,具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之功效,药理研究证明其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生地甘苦寒,归心、肝、肾经,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赤芍苦,微寒,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药理研究证明其含芍药苷有镇静、抗炎止痛作用。方中金银花、蒲公英清热解毒可增强消痈之功,赤芍、生地、天花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更有利于红肿热症的消散,此亦紧扣住瘀而化热的病机,防止了热盛肉腐进而成脓的演变。青皮苦辛温,归肝、胆、胃经,具疏肝破气、散瘀止痛、消积化滞之功,可主治肝郁乳房胀痛。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合青皮皆可理中焦之气而健脾胃。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则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引诸药达病所;并可解表退热,药理研究证明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与促进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关,具有镇静、安定、解热、镇痛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青皮、陈皮、柴胡合用紧扣住急性乳腺炎郁乳期尚在气血瘀滞阶段,以理气而行开瘀之功,气为血帅,气行则行,防止了病情进一步发展。《雷公炮制药性解》有记载陈皮亦能入肝经,与专入肝经行破气开瘀之功的青皮是橘类未成熟之果皮,为一体而二用。《本草纲目》中指出其作用有“疗妇人乳痈”,药理研究表明,陈皮所含的甲基陈皮甙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路路通辛苦平,归肝、肾经,具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之效,本品“大能通十二经穴”,故能通经脉,下乳汁。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之效,药理研究证明其与芍药的有效成分芍药苷有协同镇痛作用,尚有抗菌、抗炎及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等。诸药相合,配伍巧妙,相得益彰,切中病机,共奏疏肝解郁、清热解毒、通络下乳、消痈散结之功效,使郁者达、热者清、壅者通、瘀者行、肿者消、结者散、痛者止而下乳如泉涌。乳汁排出通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既减轻了乳腺管的压力,又缓解了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的压力,对乳房肿块的消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本观察结果表明通乳散内服外敷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郁乳期疗效及防止其传变优势明显,且毒副作用小,有较好临床运用前景。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3-35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78-281

[3]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90-891

[4]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619

[5]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10-213

[6]赵丽萍,冯秀芹.乳痈消治疗乳痈76例[J].吉林中医药,2002,22(3):23

[7]饶术成.消痈散结蒲公英[J].医药与保健,2006(2):31

[8]何显忠,兰荣德.金银花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5 -867

猜你喜欢

药理哺乳期乳腺炎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