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标准化肠道外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2014-11-30刘秀霞孙印苏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胃肠道早产儿标准化

刘秀霞,孙印苏

(河北省威县人民医院,河北威县054700)

早产儿即未成熟胎儿,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且出生体质量大部分在2 500 g以下,头围在33 cm以下。由于患儿的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给予特殊的早产儿护理[1]。多数早产儿在宫内营养存储不足,对热量的需要也较高,再加上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传统的全肠道营养支持不能完全满足患儿的需要,标准化的肠道外营养支持则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临床上对其操作方式并无统一的观点[2]。本研究旨在对标准化肠道外营养在早产儿营养支持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日龄20 min~15 h;胎龄28~35(32.2±3.0)周;出生时体质量1 500~1 900(1 637.9±285.3)g;生产过程中4例患儿出现呼吸暂停,1例患儿出现轻度肺炎,2例患儿出现低血糖。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日龄22 min~15.9 h;胎龄27.2 ~36.5(33.7 ±2.0)周;出生时体质量1 400 ~1 850(1 646.2±205.3)g;生产过程中3例患儿出现呼吸暂停,2例患儿出现轻度肺炎,3例患儿出现低血糖。2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出生后均在ICU病房接受治疗,对患儿的生命体征严密监护,并依据发病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均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观察组患儿在娩出10~14 h内给予标准化的胃肠道外营养支持,根据患儿每日维持生命体征的最低量而补充其不足,热量40~60 kcal/(kg·d)(1 cal=4.2 J),液量60 ~80 mL/(kg·d),蛋白 0.5 ~ 1.0 g/(kg·d),逐渐增加剂量,保证糖占总热量的35% ~50%。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后因吸吮反射及吞咽反射不完善而给予输注5%~10%葡萄糖液70~100 mL/(kg·d),避免低血糖发生,输注速度为4~6 mL/(kg·h),在生后2~3 d开始输注“全合一”营养液。对照组30例患儿在娩出10~12 h内给予全胃肠道外营养,为患儿尽早建立静脉通道,对其肝肾功能进行检查,若无明显肝肾损害,在出生24 h内给予给予6%小儿复方氨基酸溶液,自 1.0 g/(kg·d)开始,每日递增 1.0 g/(kg·d),直至3.0 g/(kg·d);48~72 h内给予20%脂肪乳,自1.0 g/(kg·d)开始,每日递增1.0 g/(kg·d),直至3.0 g/(kg·d),生后第5天达全静脉营养。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患儿的每日体质量增加情况、增加到正常体质量时间、过渡到全肠胃内营养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的具体并发症为胆红素水平、血糖水平、胆汁淤积情况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种喂养方式患儿生长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每日增加体质量、增加到正常体质量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过渡到全肠胃内营养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2组患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早产儿的消化系统不成熟,需要很高的热量,但是肠道不能承受所需要的营养量。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具有如下特点:①呕吐反射不良,食管贲门括约肌功能不佳和吸吮、吞咽反射不良,易患吸入性肺炎的危险;②出生时长时间的缺氧,肠道血流减少,易有喂食耐受性不良或易造成坏死性肠炎[3-4];③胃容量小,所以进食量少,影响到营养、热量及水分的需求;④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差,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较好;⑤肝的功能差。因此,全胃肠道营养支持不能满足患儿的需求,而如果根据患儿每日维持生命体征的最低量而补充其不足的标准化的肠道外营养支持则具有很好的效果[5-8]。传统的肠外营养方式就是在早产儿出生后的2~3 d才给予葡萄糖,之后渐进给予氨基酸和脂肪乳剂,其主要的依据是认为低出生质量的早产儿不能耐受足量的静脉营养,并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然而早产儿在应激的状态下,体内代谢激素的分泌会增加,因而会出现胰岛素的抵抗现象,从而易导致血糖的不稳定,因此单纯进行糖的输入易导致医源性高血糖,并会加重早产儿的呼吸窘迫。并且近年来的多项研究显示[9],即使危重的超低体质量的早产儿在出生后也可立即耐受积极的氨基酸和脂肪乳的治疗。早产儿营养状况的评价主要根据血生化检测指标,其中PA的更新率高,半衰期短,可敏感地反应患儿营养状况的改变,为主要评价效果的重要指标。及早应用氨基酸的一个强有力证据是它可以避免患儿出现“代谢休克”,同时有临床资料研究发现[10],脂肪乳剂对机体的过氧化影响与剂量和使用时间有关,初始量为1.0 g/(kg·d)的脂肪乳剂是安全的,且出生第2天开始使用比第l天开始用产生的脂质过氧化少,同时含中、长链脂肪酸的20%脂肪乳剂不干扰胆红素代谢,因而不会对肝功能造成影响。本文观察组患儿给予标准化的肠道外营养支持,在患儿每日增加体质量、增加到正常体质量时间及并发症方面均显著优于给予全肠胃肠道营养支持的患儿,故可以认为应用标准化肠道外营养作为早产儿的营养支持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表1 2组生长情况比较(±s)

表1 2组生长情况比较(±s)

组别 n 每日增加体质量/g增加到正常体质量时间/d过度到全胃肠内营养时间/d观察组30 52.4 ±12.5 5.0 ±3.0 11.9 ±3.0对照组 30 48.2 ±11.3 7.5 ±2.5 12.0 ±3.0 t 11.235 7 11.357 8 3.352 7 P <0.05 <0.05 >0.05

表2 2组并发症比较 例

[1]常龙琴,张明英,夏旭红,等.两种肠道外营养方法在早产儿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4):329-331

[2]李淑芹,张秀英,王会芹,等.12例早产儿肠道外营养的方法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1):805-806

[3]麦友刚,张红珊.早产儿胃肠道外营养总胆汁酸的变化[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7):425 -426

[4]Critselis E,Panagiotakos DB,Machairas A,et al.Risk and predictive factors of hypoalbuminemia in cancer patients following extensive abdominal surgery despite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2012,63(2):208-215

[5]Sriram K,Tissy Cyriac RN,Louis F,et al.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team restructuring on the use of parenteral nutrition[J].Nutrition,2010,26(7/8):735 -739

[6]王大广,所剑,王权,等.不同营养方式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6):644-646

[7]姬社青,花亚伟,徐勇超,等.老年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8):711-712

[8]武欣,谷涌泉,王春梅,等.老年病人机械通气时肠内外营养支持的比较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2793-2795

[9]平鹦,宋韶鸣,刘海平,等.不同剂量外源性脂肪对危重早产儿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9,1(2):99-101

[10]李凤英,刘勇.新生儿全静脉营养十年应用总结[J].中华儿科杂志,2008,33(2):95 -96

猜你喜欢

胃肠道早产儿标准化
标准化简述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损伤早产儿预后的影响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