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浙江经济八大猜想

2014-11-29明文彪

浙江经济 2014年23期
关键词:浙江改革

明文彪

2015年浙江经济八大猜想

明文彪

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创新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首选标准,要坚持改革主导、开放带动和稳中求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加快向调结构倾斜

2015年是告别“十二五”、迎接“十三五”、全面适应新常态的关键之年,经济增长将延续7%—8%的新中枢水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渐趋稳健。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创新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首选标准,要坚持改革主导、开放带动和稳中求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加快向调结构倾斜。

猜想一:国际金融危机负面效应逐步消除,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开启,或成为浙江2015年出口向好的两大支撑,浙江出口有望站稳10%以上增长水平

图/金川

全球系统性风险爆发概率较低,但区域性风险不可忽视。抛开短期的干扰因素,站在2008年以来的较长时期观察,全球经济已经逐步恢复到一个由内在的力量所驱动的、可以维持的、尽管相对比较弱的增长轨道,最主要的表现是世界股票指数已经超过危机前水平。但区域性风险不容忽视,一是美联储退出QE,可能加剧新兴经济体资金流出风险;二是欧日经济复苏依然充满变数;三是地缘政治风波可能导致石油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下跌。但考虑到欧日依然有不少刺激手段可供选择,新兴经济体就业市场和金融市场总体稳定,美国引领全球经济力量依然很强,中国经济再平衡力量上升,以及世界范围内能源生产、新制造工艺、信息通讯技术可能出现的创新,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依然朝着温和复苏的态势前行。

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和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开启,或成为浙江2015年出口向好的两大支撑。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依靠制度、技术等核心优势率先内生性复苏,就业市场明显改善,美元指数强劲上涨,经济前景十分乐观。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预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即将开启。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增加了美国的资本和商品输出,1947—1960年间美国GDP年均增长3.4%。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同样是过剩产能的海外转移,相对于亚非拉国家,我国的大量制造业产能是先进产能,“走出去”不仅有利于当地发展,也将给国内制造业提供新的空间。这对浙江化解产能过剩、更新民营企业治理模式都是一个重要机遇。

猜想二:货币政策稳中偏松,财政政策相对积极,浙江基础设施投资迎来新一轮建设机遇,如何把控债务风险考验地方政府的勇气和智慧

信贷投放对浙江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有限。央行2014年11月22日起,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由于目前银行贷款定价已基本放开,理论上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仅是基准利率下调,并不能带来银行贷款利率的下降。2010年以后浙江信贷政策逐渐收紧,贷款余额增幅一路下行,目前已降至个位数水平,且并没有止跌迹象。数据显示,2011年下半年以来,浙江人民币贷款执行基准利率上浮的金融机构比例不仅没有扩大,甚至有所缩小,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也在2012年的高点上有所回落。由此带来的结论便是,贷款减少的原因来自于企业本身,而非金融机构,即便延续数量型货币工具,对浙江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也较为有限。

中央政府稳增长力度持续加码,浙江基础设施投资有望进一步提速。从2014年10月16日到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密集批复16个铁路项目、5个机场项目,总投资近7000亿元,涉及金额远大于历年同期,中央政府稳增长意图明显。对浙江而言,一方面要看到这些政策将为浙江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带来新机遇,杭黄、九景衢等一批重大项目有望获批开工建设,关联产业将迎来巨大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清醒认识到,不同于中西部地区,今后省内城际和市域铁路将以地方为主投资建设,资金压力巨大。2014年10月初,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地方政府举债形式、举债主体或将倾覆性变革。考虑到明年土地出让收入增长可能不会有明显改善,部分县级、乡镇政府债务风险尤其需要高度关注。

猜想三:民间投资信心不足,但消费抑制因素消除,浙江经济增长逐步适应7%—8%的新常态,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状况或趋稳健

有效投资较快回升存在不少压力。从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看,2014年前3季度两者分别增长6.8%和6.6%,仍在低位区间运行,表明新项目储备情况并不乐观。制造业投资方面,浙江过剩产能化解缓慢,供大于求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一个重要的先行指标是工业品生产资料价格,8、9、10月其跌势不仅没有收窄,反而有所扩大,水泥、原油加工、乙烯等中上游产品产量仍未止跌,反映浙江工业品需求依然疲弱,制造业投资很难明显改善。服务业投资方面,受房地产深度调整以及前期土地购置费基本消化完毕等因素影响,加上资金压力加大,浙江服务业投资也难以维持20%左右的高增长趋势,有利因素是营改增范围扩大以及政府投资带动可能构成一定支撑。

消费崛起时代在浙江率先开启,有望成为2015年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理论上讲,消费崛起应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大于50%,这个条件已经满足;第二个条件是消费占GDP比重即消费率大于50%,目前也已基本接近。从消费率变化趋势看,浙江消费崛起的周期要领先全国10年左右。2015年支撑消费回升有三大因素。一是汽车对消费的拖累效应明显减弱。杭州汽车限牌开始于今年3月底,预计2015年2季度起汽车消费增速将有明显改善。二是居住类相关消费可能回升。受房地产销售刺激影响,浙江刚性居住消费将一定程度得到释放。三是住宿餐饮经营情况有望好转。随着宾馆酒店业的预期改变和自主转型,节俭和反腐运动对政府消费的抑制将逐步被大众消费回升所平滑。

猜想四:商品房销售短暂回升,但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浙江房地产市场即将进入4—7年的盘整期,区域和局部不确定性风险增大

去库存周期可能将持续4—7年。2014年10月份以来,随着限贷松动细则落地,房贷利率折扣增多以及降息通道开启,房地产销售企稳回升迹象明显。某种程度上看,房地产下行对经济最大的拖累已过,但房地产市场的真正回暖还为时尚早。不考虑2007年以前累积的房屋存量,仅观察2009年以来的商品房新开工面积,扣除销售后至少还有2.2亿平方米的房子有待消化。与历史正常存货相比,现在的存货水平至少高出1.5倍。按照-10%的新开工、10%的销售增速推算,恢复到历史存货水平大概需要6—7年时间。即便考虑到城市化加速、限购政策取消等因素可能引发的销售量的爆发式增长,恢复到历史存货水平也需要4—5年时间。这就意味着,若要彻底化解存量泡沫,未来4—7年内浙江房地产的投资和新开工必须显著低于销售增长,整个“十三五”时期经济来自于房地产的支撑力量将会非常弱。

部分城市、商业地产以及中小开发商资金链风险值得关注。全省范围系统性风险总体可控,但区域性、局部性风险值得关注。分城市看,温州商品房价格在连续33个月下滑后已稳定下来,房地产投资也于2014年4月份开始止跌,但杭州、宁波、舟山、金华等地商品房销售尚处于下降通道,特别是部分县市和新城的去库存周期进一步延长。分项目看,经济增长趋缓、网络经济冲击下的商业地产项目总体供大于求,浙江写字楼平均销售价格2013年首次回落,以杭州为例,三季度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尚在20%左右,而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空置率大都在10%上下,南京、武汉等二线城市空置率也普遍在15%以下。分开发商看,房地产开发商利润率大幅下降,但2013年大型开发商依然保持8.5%增幅,而中小型开发商销售利润增幅仅增长1.3%左右,预计未来浙江中小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猜想五:内需较快回升动力不足,CPI上涨压力依然有限;工业品产能过剩较难改观,PPI同比转正尚需时日,物价水平总体温和可控

CPI涨幅略高于2014年,但回升幅度有限。食品价格方面,2014年8月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生猪市场消费低迷,本轮猪周期已经走形。值得关注的是母猪存栏连续14个月下行,且已经低于上轮猪周期的低点,猪粮比全年在6:1的盈亏平衡点以下,未来或将反映到生猪供给的限制上,推动猪价回升。另外,2014年是鲜菜价格的“小年”,从历史经验看,明年鲜菜价格遭遇“大年”可能性较高,这对明年食品价格的影响值得留意。从非食品价格看,2014年居住、交通通信及娱乐教育分项的价格环比明显低于季节性规律,和房地产市场低迷、油价回落以及三公经费的限制相吻合,这些因素的抑制效应明年可能会一定程度缓解。但总体而言,由于内需较快回升动力不足,浙江CPI涨幅将相对温和,同时考虑翘尾因素与今年基本相当,仅为0.6个百分点,全年CPI涨幅预计2.8%左右。

PPI仍难摆脱通缩状态,下行周期或进一步延长。PPI走势是国际大宗商品以及国内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主要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后者主要影响生活资料价格。由于全球经济整体性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生产资料价格的波动具有较强同步性,如2009年后期以来,浙江生产资料价格和美国中间品核心PPI价格走势就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领先于PPI的CRB商品指数5月开始快速下降,但如果全球经济恢复可以维持,大宗商品价格将会止跌,当然反映到浙江层面或许有1—2个季度的时滞,2015年2季度以后省内生产资料价格才有望逐步回正。对于生活资料价格,国内需求的低迷,以及上中游产能过剩均形成制约,短期仍难摆脱通缩状态。另外,考虑到三季度以来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但PPI降幅反而扩大,地产销售的改善也没有拉动上中游企业大幅补库存,意味着工业品达到供需平衡以及PPI同比转正所需时间将延长。

猜想六:近中期看,浙江进入传统企业破灭和新型业态崛起的关键节点,新产品、新服务大量涌现,新一轮创业热潮正在形成,传统产业和城市形态可能重新洗牌

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产业结构调整必然伴随产业大量转移的过程,而产业的成功升级也必然带来区域经济内部企业的一次重新洗牌,洗牌不再是存量企业的游戏,而是一次彻底的以旧换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业态的出现,特别是阿里巴巴的成功,不仅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彻底颠覆传统产业布局和城市形态。一方面,网络经济会打破传统商品交易模式,催生大批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另一方面,网络经济也会促使空间距离在约束城市发展的诸多门槛中沦为次要因素,弱化生产要素的高度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效应,推动城市和产业空间布局分散化发展,最终可能导致大都市圈周边的产业集群以及部分中小城市的超级商业区不再成为必要而走向裂解。

浙江新一轮创业热潮正在形成。近两年浙江企业数量井喷式增长,这中间既有简政放权放宽创业门槛的因素,但更多反映了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时代烙印。本轮创业热潮不仅有官方鼓励的大学生创业潮,还有精英离职引发的创业潮,更有体制内的官员下海、科技人员下海的创业潮。掀起新一轮创业浪潮主要有三大动力,一是简政放权推动草根创业,如一些返乡农民工抓住市场需求和农业优惠政策投资绿色农业;二是互联网技术引领互联网创业,特别是阿里巴巴的上市,对互联网领域创业的激励非常大;三是高新区或科技园区作为载体引领聚合创业,如未来科技城附近已经拥有诸多咖啡馆式的孵化器,已成为浙江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猜想七:户籍、土地、财税、国企等重大改革政策密集出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速调整,改革创新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首选标准

2015年将是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密集出台之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户籍制度方面,2014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布,2015年浙江各地的实施细则或将陆续出台,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必将挑战浙江社保制度和公共服务的极限。在土地制度方面,目前国家土改总体方案已提交中央审议,浙江很可能会成为首批试点地区,对浙江征地制度、招拍挂制度、农村改革等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在财税体制方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4年6月已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基层政府的财政行为可能受到更多约束。在国企改革方面,2014年浙江已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2015年预计将在混合所有制、法人治理、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有所突破。

改革创新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首选目标。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些特征将贯穿“十三五”发展目标和任务保障的始终。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从需求管理向供给推动切换。需求拉动下,政府可以发挥直接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迅速稳定经济;而在供给推动下,政府只能发挥间接作用,通过为微观主体提供服务和创造环境,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适应这一变化,2015年乃至整个“十三五”时期,政府将逐步下调、弱化甚至取消GDP计划目标,转而强化改革创新的绩效考核,这将为浙江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真正发挥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

猜想八:坚持改革主导、开放带动、稳中求进,重点抓好便利化出口、基础设施投资、重点领域改革和全民创业,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加快结构调整

坚持改革主导、开放带动、稳中求进,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便利化出口。内陆方面,选择部分县市复制义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沿海方面,抓住自贸区扩围机遇,积极争取舟山纳入自贸区试点、杭州纳入网上自贸区试点。二是抓好基础设施投资。抓紧提出一批“十三五”重大项目,争取更多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在跨省路网基本饱和情况下,加快谋划省内城际和市域铁路。三是抓好重点领域改革。重点在城镇投融资体制、农村土地制度、海关贸易体制、行政审批制度等浙江已有良好基础的领域加快突破;对国家已有全面部署的户籍改革、国企改革、财税改革等要加快落实,对国家部委要求浙江先行先试的试点要做好沟通衔接工作;对浙江新近启动的市、县改革试点要边改革边总结,条件成熟在全省适时推广。四是将全民创业作为再造浙江优势的“跳板”。要适应浙江目前方兴未艾的新一轮创业热潮,在要素资源、政府服务、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好政策搭配,让浙江模式再一次惊艳中国。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猜你喜欢

浙江改革
Mother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双下沉、两提升”浙江医改提升群众获得感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