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线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4-11-27苗雷强岳祖润冯怀平

安徽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脏污基床轨枕

苗雷强,岳祖润,冯怀平

(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3)

0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既有线重载铁路在建设时由于设计水平低、施工技术差,并且仍持有“重桥梁,轻路基”的建设思路,对于路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就近取土填筑路基。此外,随着重载铁路向着重载化、高速化的发展,轨道结构承受着较大的荷载,并且在降雨或地下水等水因素的作用下,路基强度急剧降低,致使既有线重载铁路路基的翻浆冒泥病害进一步加重。据朔黄铁路2008年统计资料显示,翻浆冒泥达882处之多,严重影响了重载铁路扩能改造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因此,对于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成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1 翻浆冒泥病害成因分析

翻浆冒泥是由于基床土体在降水或地下水浸湿软化作用下,土体强度极具下降,同时在列车动荷载反复振动作用下液化成泥浆,轨枕在列车经过时产生上下振动,对于形成泥浆的基床土体产生向上的“泵吸”力,泥浆通过道床向外窜出,如图1所示。

通过对朔黄线和北同蒲线重载铁路翻浆冒泥病害的调查分析,发现翻浆冒泥病害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种。

1.1 道床脏污、板结

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大多与道床脏污程度有密切关系。重载列车上的煤渣在运输中散落在轨枕端部两侧的道床肩部,同时雨水夹杂着脏污流入道床,经列车动荷载作用,煤渣等脏污物渐渐与道碴板结成不透水的挡水层,致使道心的雨水无法排除。在对北同蒲线金沙滩段翻浆冒泥病害调查分析中发现,枕端道床含土量每年递增率为10%~15%,而道床翻浆冒泥时的含土量一般在30%左右,如不及时对道床清筛,不出三年便会发生翻浆冒泥。

1.2 养护不当、排水不畅

随着重载列车运行密度的增大,对于线路的养护时间逐渐减小。以北同蒲线为例,列车运行间隔平均为5min一趟,天窗点3个/月,每个天窗点只有2 h。对于道床上的煤渣、灰土杂物不能及时清理,致使两侧道床脏污,不能将雨水及时排出。此外,路基病害路段补充的碎石质量较差,含有大量的石灰质石料,且级配不良,在列车的冲击振动下石灰质石料破碎成粒径较小的颗粒,小粒径颗粒和其他脏污不断充填到道床的空隙中,降低了道床的弹性和排水性能。

图1 北同蒲线基床翻浆冒泥病害

1.3 基床填土的工程性质不良

路基填土的颗粒组成、矿物成分、可塑性和渗透性等工程特性对于翻浆冒泥病害的发生有着重大影响。调查分析发现,翻浆冒泥病害段的基床土体颗粒组成中粘粒含量在30%以上,粉粒含量40%以上,如果是严重风化的石质基床含量在40%以上。翻浆冒泥基床土体的矿物成分中含有大量的吸水性较强的蒙脱石、伊利石。发生翻浆冒泥的土体的液限Wl≥32、塑性指数Ip≥12。翻浆冒泥的基床土渗透系数较小,渗透系数一般为1.05×10-5~9.5×10-7cm/s。

1.4 列车轴重和速度的增加

我国重载列车轴重和速度的不断增大,致使基床产生的动应力不断增大,而基床上的动应力是产生路基翻浆冒泥的重要的诱发因素。列车经过轨枕时产生上下振动,砂性路基会产生振动液化,粘性土路基动强度降低,使被水浸泡的基床土体成为泥浆,轨枕的振动对泥浆产生向上的“泵吸”力。动应力越大,“泵吸”作用力越大,致使基床的翻浆冒泥病害进一步恶化。

1.5 温度变化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我国北方大多数地区属于季节性冻土,当气温降低时,基床土体内的自由水冻结使土颗粒周围的薄膜水向表面移动,路基土体能的水分重新分布,如果有水分补给时会形成不均匀冻胀。当春季温度升高时,上层冻土消融,下层仍然冻结形成不透水层,造成基床表层含水量较大,基床表层土体软化,在动荷载作用下形成泥浆,发生翻浆冒泥。

2 翻浆冒泥病害防治措施

对于既有线重载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原则,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确定翻浆冒泥的位置、规模;再次分析产生原因,对症下药;最后经验总结,做好防治工作。预防及整治翻浆冒泥病害有如下几项具体措施。

2.1 完善道床防污系统,科学养护,确保道床清洁

在重载列车车厢上加防护网,防止煤渣散落到道床上。加强路基的养护工作,对于道床清筛采取轮筛制,每2~2.5年清筛一次,严格控制清筛质量,同时对道床补充的石料质量也严格控制。

2.2 加强排水措施,完善排水系统

对排水沟进行全面清理,在基床下埋设带孔的PVC塑料管加反滤层,便于排除道床的积水。如路基坡脚低于外侧路面,应在坡脚与排水沟边缘之间做不小于2%的坡度。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路基可通过加深两侧侧沟,降低地下水对基床的影响。

2.3 改良基床土质

改良基床土质可采用浅层渗透注浆法,选用Tem-106高分子化学材料,该高分子材料与土体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高弹性和高韧性浆块,可以提高基床表层的防水性和抗列车的冲击性,进而防止翻浆冒泥的发生;如果翻浆严重,且深度不超过0.5m左右时可采用换填法,可用粗砂、中砂、级配碎石或加入人工材料的改良土等作为换填材料,该方法防止翻浆冒泥效果明显,但会影响列车的运营。

2.4 降低列车动荷载对基床的影响

降低列车荷载对基床的影响应从改造轨道结构出发,可通过采用重型钢轨、增长轨枕长度,加厚道床厚度,加密轨枕减小轨枕距离等措施,减小动荷载对泥浆产生的向上的“泵吸“作用力。

2.5 改善病害路基的温度环境

对于季节性冻土区易发生翻浆冒泥段的路基,应在路基坡脚修筑保温护道,护道表面一般采用混砂土,也可采用在表面设置EPS隔热板的保温措施。同时在易发生春融翻浆路段种植大量植被,减弱温度变化对翻浆冒泥的影响。

3 结 论

翻浆冒泥是我国既有线重载铁路路基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了既有线重载铁路改能扩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整治翻浆冒泥病害,要从其成因出发,追根溯源,对症下药。翻浆冒泥病害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翻浆冒泥对于既有线重载铁路的危害。

[1]朱少宏,谢国安.浅谈基床翻浆冒泥的机理及临时处理措施[J].路基工程,2004(1).

[2]王立军,张千里,赵洪勇,等.重载铁路路基病害及对策[J].铁道建筑,2005(7).

[3]彭峰,魏祥龙.长大线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整治技术[J].铁路标准设计,2009(9).

[4]李章凤.宽枕道床翻浆冒泥的成因与防治对策[J].铁道建筑,1997(5).

[5]邓帅.重载铁路路基病害调查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1.

[6]周锡九.铁路路基基床病害及其产生机理分析[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4(1).

猜你喜欢

脏污基床轨枕
填土容重对中低速磁浮基床厚度影响分析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
老旧物件巧变新
基于渗透性能的道床脏污评估标准研究
铁路运煤专线道床脏污率标定试验线的建设及应用
复合材料轨枕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蒙内铁路路基基床A料填筑施工技术
沉箱抛石基床整平施工技术
有砟轨道枕下支撑不均匀对道床支承刚度的影响
轨枕外观及修补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