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旅游小镇规划研究——以湄潭仙谷山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2014-11-27陈隆诗胡书玲

安徽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小城镇贵州省茶文化

陈隆诗,胡书玲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4)

1 旅游小镇的演变

1.1 旅游小城镇发展历程

20世纪末21世纪初,小城镇建设成为推进城市化的有效途径,美、英、澳大利亚、拉美的旅游小城镇发展最为迅速。我国学者秦学于20世纪80年代将旅游小城镇引进中国,较早对我国小城镇建设与旅游开发问题展开研究,开始对小城镇旅游与城市旅游进行区分。2006年,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在云南召开旅游小城镇工作会议。建设部部长与国家旅游局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深入的讲话,标志着我国旅游小城镇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2 旅游小城镇向旅游小镇的演变

近两年来,随着“旅游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地方部门将眼光瞄准发达国家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与经营经验及旅游地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效益,将“旅游小城镇”的含义延伸成为旅游小镇,去掉“城”字,意味着旅游在开发地域中地位的上升,对城镇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国内几个省份如海南、云南、山东、河南都将倾全省之力大手笔整体打造旅游小镇,许多省份打造的个别风情旅游小镇在全国也颇具影响,如深圳的东部华侨城中三个旅游小镇的打造,重庆市武隆仙女山镇旅游地产模式的成功。

2 贵州旅游小镇的内涵

2.1 定义

对于国内旅游小镇的定义,学术界还未达成统一,有的还停留在“旅游小城镇”的含义上,但在各省的旅游实践中对旅游小镇均有新内容的添加,实践层次上基本达成了统一。

旅游小镇是指以一种或几种特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发展旅游休闲主导产业为定位,以旅游休闲要素集聚为中心,整合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游、宜闲,具有会议节庆、健身养生、度假休闲等一种或多种主题活动的小镇。简言之,旅游小镇是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对周边区域进行成片综合开发的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

这个小镇不是行政概念,不需要专门的行政机构来管理,而是一种新型的景区、小镇、度假村落相结合的“旅游景区”或“旅游综合体”,但小镇的基础没有变,大多数还要以村、镇、县城甚至市区中或周边的地块为开发基础。

2.2 要素

①产业:旅游小镇内有完整的产业链,能供游客体验娱乐的同时,还能提供吃、住、购等服务。

②生态:旅游小镇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

③文脉:有一定地域的、特色的文化作为开发主题。

④功能:旅游小镇有整体的功能定位,内部各分区也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2.3 旅游小镇解构

旅游小镇: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体验娱乐设施)+旅游产业链(商业服务等)+游客云集(消费者)的小镇。

2.4 四个关键点

①与居民点相关;

②依托城镇乡村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

③围绕大旅游格局或框架布点;

④是旅游地产综合体,涵盖政府、企业、居民三个主体。

3 贵州旅游小镇规划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文化强国”。

[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平台”,并提出“把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首次从国家的层面明确了贵州旅游业的战略定位,为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性战略机遇,全省旅游业将迎来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跨越发展的转折点。

贵州省人民政府和省旅游局已编制完成《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强调以项目带动旅游发展,突出市、县级旅游的可操作性,将着力构建一个3万多亿元的项目库。以两横四纵的高铁路线及覆盖全省速网和干支机场为骨架,构建“一心六廊七区八枢纽节点”的空间结构,串联、支撑带动60个旅游小镇、100余个特色村寨、100余个重点项目、100余个重点备选项目以及2000余个一般项目。

《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贵州省将建成100个交通枢纽型、旅游景观型、绿色产业型、工矿园区型、商贸集散型、移民安置型等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镇。其中省级示范小城镇30个、市(自治州)级示范小城镇70个,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中有10个旅游景观型小城镇,70个市(自治州)级示范小城镇中有25个。

4 贵州旅游小镇分类与规模

4.1 贵州省旅游小镇的分类

根据贵州省特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将贵州旅游小镇分为三个大类、七个小类。三大类分别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复合型;资源主导型又可以分为历史文化型、红色旅游型、民族民俗型、生态宜居型,旅游接待型又分为特色产业型、文化创意型。

4.2 贵州省旅游小镇规模

为了保证贵州省旅游小镇的主题与风情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保证客源市场,建议贵州省旅游小镇对其规模进行界定。根据国内外以已建旅游小镇规模,建议贵州省旅游小镇规模在30hm2~300hm2之间。

5 贵州旅游小镇规划方法与路径——以湄潭仙谷山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

5.1 项目选址

湄潭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中国西部著名的茶乡,贵州省最大的茶叶种植加工基地县。其生产、科研、品牌数量、质量在全省均名列前茅,茶文化历史悠久,具有极大的优势和潜力。该项目位于茶文化浓郁的湄潭县,具有融合山清水秀的环境和茶文化于一体的开发潜力。面对休闲度假居住方式的流行,游客对旅游的“出尘而不出城”的高要求,该项目正是对这种流行和需求的最佳迎合。

仙谷山小镇位于湄潭县鱼泉镇仙谷山村,紧邻湄江风景区仙谷山景区,三面环山、一面环水。内有环绕的青山作小镇的自然屏障,山上有安静流淌的瀑布,山下有与山脚缠绕而过的清澈的溪流,山前用地平坦开阔。

5.2 发展目标

5.2.1 总体目标

将小镇打造成为以茶文化和山水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发展旅游休闲产业为主,集聚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为一体,宜居、宜游、宜闲、宜商,具有会议度假、文化体验、健身养生、品茗乐购为主要发展方向的茶文化主题的风情小镇。

5.2.2 专项目标

策划目标:以“茶烟绕山居,畅游享仙谷”为主题形象定位,策划营造小镇清雅、精细、自然的意境。

建筑规划设计目标:自然山水与建筑的自由结合和有机渗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的。

图1 功能结构图

图2 四星级酒店——寻梦山居

图3 四合院式特色茶文化体验商铺

景观绿化目标:构建自然化景观环境,采用自然化的手段进行人工景观环境设计,与周边自然化的景观环境相融合;将周边良好的生态绿化环境引入小镇内部,结合水系道路等线型要素布局生态廊道,创造与周边生态环境相耦合的生态绿化系统。

5.3 规划定位

图4 小镇整体效果图

图5 茶文化主题景观小品

5.3.1 功能定位

集合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文化体验、品茗乐购、健身养生、生态居住的复合型功能区。

5.3.2 具体定位

可打造省内高端度假会议旅游标杆品牌、可跻身省内最佳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区、可打造省内高档茶文化主题度假世界、可打造省内外成功人士宜游宜居的“出尘”天堂。

5.3.3 形象定位

以茶烟绕山居、畅游享仙谷为形象定位。

5.4 设计思路

5.4.1 高起点、高定位

以清雅、精细、自然为营造意境的目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文化底蕴打造高端旅游品牌。

5.4.2 一核双翼,山水相依

一核是指以茶文化为文化底蕴,双翼为产权式酒店、特色商业;山水是指引借青山绿水、融入优美环境,相依是指依托文化底蕴、低碳生态平衡。

5.5 功能结构

5.5.1 “三系五区”各得其所的功能布局

根据规划区的资源特征和定位,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三系五区”。五区分别为产权式酒店区、生态茶居区、茶沁风情街区、山地运动区、水上运动区,三系分别为南北向主景观水系和两条东西向的次景观水系。功能上满足游客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身养生、品茗乐购、素食体验等各种需求,打造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风情小镇。将茶文化在各个功能区除得到符号化彰显外,如主题雕塑与铺地外,将文化体验植入到商业和度假中,成为小镇的灵魂。

5.5.2 动静相宜,商“假”结合

在旅游特色商业方面,茶沁风情街区是突出活力与游客参与的动态区域,产权式酒店区为高档品茗、茶文化体验静态区域,在用地的选择上有不同的要求。整个小镇以健身养生为主题的山地运动和水上运动区以动态的方式呈现,高档休闲度假(以四星级酒店和产权式酒店为载体)以静态、清雅的方式表达;旅游特色商业与休闲度假相结合,整个小镇贯彻“动静相宜、商假结合”的主旨。

5.5.3 赋有灵性的山水空间

以山为靠,伴水而游,是游客向往的旅居之地。小镇靠山面水,清澈的鱼泉河流经小镇,规划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通过富有灵性山水空间彰显神韵,吸引游客前往,满足游客对山的热爱、对水的依恋。小镇内的建筑与山水融合在一起,沿用原有水系,稍作雕饰,形成小镇内三条景观水系。

通过以上的功能布局,将小镇打造为以茶文化为底蕴,将各项旅游活动与水墨式的山水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一个别具一格、引人入胜、清雅舒心的旅游环境。

5.6 建筑规划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围绕小镇茶文化主题,利用建筑色彩、建筑层高、建筑特色等营造小镇清雅、精细、自然的环境与氛围。以西方现代简约设计观念呈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美风格。建筑层高控制在2~3层不等,利用层高的不同,自然退让使得建筑拥有更多的屋顶观景平台。建筑色彩以米黄色为主色调。

5.7 景观组织规划

为了形成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的空间格局,对小镇的景观及绿化,从自然到人工,从与风景名胜区协调的整体性到特殊性,均予以充分考虑。以达到“显山、露水、育林”的景观效果,从而形成背山面水绿为轴的景观格局。小镇景观规划的最大特色是结合小镇茶文化主题定位,根据茶诗、茶历史以及茶的形态塑造小镇茶文化主题小品雕塑,将茶文化之魂深深地烙印在小镇的每个角落。

6 结 语

贵州旅游小镇虽然发展迅速,但贵州旅游小镇的规划以及旅游小镇的可持续开发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试图从旅游小镇的定义、旅游小镇的规划背景、分类与规模等方面进行梳理,对规模不大的旅游小镇的修建性详细规划运用了旅游策划、景观设计、城市规划三种方法的结合,尝试给贵州旅游小镇的规划提供一种方法和路径。

[1]赵小芸.国内外旅游小城镇研究综述[J].上海经济研究,2009(8).

[2]王彬汕.民族地区旅游小城镇规划探析——以稻城香格里拉乡为例[J].风景园林,2009(6).

[3]唐鸣镝.国内旅游小城镇景观建设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

[4]石朝平.论旅游小城镇的开发——以贵州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9(5).

猜你喜欢

小城镇贵州省茶文化
贵州省种公牛站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