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程群“一心多面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4-11-27彭蓬覃永晖

安徽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入门城乡规划基础

彭蓬,覃永晖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0 引 言

继城市规划专业调整为一级学科且正式更名为城乡规划学,该专业从研究方向到应用范围也都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是,许多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目前仍然沿用建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而在所有的本科教学中,基础课程的教学是重中之重。因此,面对近几年城乡规划专业的飞速发展和重大变革,寻求一种适合该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是教学人员和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1 现行国内外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

1.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分为四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都集中在一、二两个年级。而对于一些设置四年制规划专业的院校,由于教学周期、师资力量以及硬件条件的局限性,其基础课程在设置上会有一定压缩,这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课与设计基础课开设的完整性和同步性必然产生影响。当然,对于大多数设置五年制规划专业的院校,通过利用其学制优势,提出了一系列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如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在对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原则和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工学思想的专业基础设计课程和基于理学思想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1.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的城乡规划教育中,在低年级阶段往往设置一些反映鲜明的全球化视野及关注社会经济、区域及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政策等的课程,同时也注重了地域化特点。笔者曾在英国卡迪夫大学城乡规划与地理学院就读,该学院的学士培养计划(四年制)中,第一学年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有:英国空间规划起源(Origins of Spatial Planning in Britain)、社会学与多样化规划(Society,Diversity and Planning)、地产发展与规划(Property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等。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城乡规划与发展专业的学士培养计划(四年制)中,其第一学年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有:城乡规划与设计技能(Skills for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澳洲社会学(Australian Society)等。第二学年开设的主要课程为: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transport and land use planning)、城市经济地理学(urban economic geography)、澳洲城市规划(Australian urban planning)等。

从这些高校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那些偏重于工程技术设计的课程多安排在了高年级开设。因此,可以说国外许多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空间形态和工程技术领域逐步衍伸到对社会和经济、区域发展、生态保护、城乡管理等多学科领域。

2 “一心多面式”基础课程群教学模式的建构

2.1 建构目标

对于城乡规划专业入门基础课程群的研究,旨在入门阶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在低年级初步掌握城乡规划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的进行规划专业学习。具体研究目标宜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即通过改革后的基础课程体系安排以及优化后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城乡规划的本质、规划本身的运作机制、相关学科对城乡规划的影响等知识,为学生在中高年级阶段顺利展开专业学习奠定专业技能、规划(设计)思维基础;长期目标即按照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培养技能扎实、知识全面、人格健全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向地方输送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具有解决城乡规划领域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2 建构内容

图1 “一心多面式”基础课程群网络矩阵

目前,以我校湖南文理学院为例,所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包括《城市地理学》、《城市建设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外国建筑发展史》等,专业基础实践课包括《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美术》、《建筑画》等,而第一学年开设的课程《建筑初步》包含了24学时的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和72学时的专业基础设计教学。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我院立足于自身现有的优势,顺应社会的现实需求,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具有解决城乡规划领域实际问题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入门基础课程群的建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专业入门基础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与探索。

2011年,城市规划专业调整为一级学科且正式更名为城乡规划学,这一系列重大变革要求我们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内容也应逐渐从“物质空间形态领域”转向“城乡社会经济和城乡物质空间发展的综合领域”。落实到本科低年级教学上,则应跳出传统的以建筑学相关知识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基础教学内容,而是要以城乡规划专业特色为核心,对低年级学生注重城乡规划专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的培养。《建筑初步》这门课程,作为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等专业在内的多个学科的入门课程,不仅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让学生掌握初步的空间概念,扩充建筑语汇,并初步了解一定的中西方建筑史;同时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初步认知,通过具体实践训练学生的建筑表现能力。

《建筑初步》的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的内容: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设计方法入门、线条训练、水墨渲染、色彩渲染、形态构成、建筑画临摹、建筑施工图抄绘等。教学内容偏重于对建筑学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缺乏培养学生从起步阶段便形成城乡规划思维的理论知识和相关训练。通过对《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内容的探索与研究,旨在以该课程为核心,“串联”起如《城市地理学》、《城市建设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外国建筑发展史》等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理论课以及《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美术》、《建筑画》等专业基础实践课的核心或特色教学内容,构建理论基础课程和实践基础课程的网络矩阵(图1),使学生在一年级时通过对专业入门基础课《建筑初步》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学习,初步掌握城乡规划专业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专业启蒙阶段建立起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新模式建构的实施方案

3.1 组构“一心多面式”基础课程群

在城乡规划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和基础课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建立全新的教学平台,同步抓专业基础实践课《画法几何》、《阴影透视》、《美术》、《建筑画》等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城市地理学》、《城市建设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史》、《外国建筑发展史》等的建设,用“串联”的方式将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逐步渗透至《建筑初步》课程之中,创新性的组构“一心多面式”基础课程群。

3.2 建设基础专业教师群

依据既定研究方案,将更新与完善后的专业基础教学内容和方法在相关专业教师中推广,加强专业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依托基础课程群建立相对应的基础专业教师群,通过相关教师对以《建筑初步》课程为核心基础课程教学,让低年级学生进行全面的城乡规划专业启蒙教育。

3.3 建立“双平台”

在低年级学生和专业教师之间建立学生信息反馈平台,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动态,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检测“一心多面式”基础教学模式推广的效用。同时,在高低年级学生之间建立专业学习交流平台,成立“一对一”专业学习帮扶小组,组织高年级学生对入门新生进行专业学习经验交流。通过“双平台”的建立,加强高低年级间学生之间以及专业教师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引导低年级学生在专业启蒙阶段对城乡规划专业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过程,从而促进入门新生有计划、有成效地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专业学习过渡。

4 小 结

专业基础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学习和面对城乡规划工作时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走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程群“一心多面式”教学模式的提出,从人才培养层面和教育理论层面具有双重意义。

通过建立全新的基础课程教学平台,以课程“串联”的方式创新性地构建基础理论课程和基础实践课程的网络矩阵,实现低年级学生在专业启蒙阶段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建立科学的城乡规划思维的目标。同时,顺应城乡规划学科内涵的发展与变化趋势,组构以综合性教强的城乡规划专业入门课程《建筑初步》为核心的“一心多面式”基础课程群,可建立起符合我国当前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特点的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

[1]田伟丽.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初步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12(7).

[2]李真,周拥军等.地方本科院校“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福建建筑,2012(9).

[3]白旭.对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3(9).

[4]何丽.建筑初步课程教改刍议[J].南方建筑,2005(4).

[5]马黎进.建筑初步教学中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2012(4).

猜你喜欢

入门城乡规划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注重细节,表现均衡的4K入门之选 Acer(宏碁)HE-4K15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学习和自己的相处之道 独木舟的入门 CANOE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几何入门,四个“重视”
拒子入门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