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脱离伴巨大血性囊肿1例

2014-11-26刘彩辉吕欣昱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血性右眼玻璃体

刘彩辉 孙 源 吕欣昱

在临床工作中,视网膜脱离(RD)伴有视网膜囊肿的病例不少见,而视网膜脱离伴巨大视网膜血性囊肿临床罕见,查阅以往文献,国内共有4例巨大视网膜囊肿的报道,本院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巨大视网膜血性囊肿的患者,报告如下。

女性患者34岁,因右眼鼻侧黑影遮挡,视力逐渐下降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鼻侧黑影遮挡伴视力下降,2周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视网膜脱离,球内占位,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右眼RD,视网膜占位性病变收入院。否认外伤及全身病史。发病以来患者精神状态可,饮食睡眠及二便正常,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专科情况:视力:右眼0.02,矫正不提高;左眼0.8,矫正至1.0。 眼压:右眼14 mmHg,左眼17 mmHg。 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眼底检查:右眼6~11点位周边视网膜青灰色隆起,累及黄斑区(图1~2),病灶颞上边缘处视网膜可见色素附着,左眼底未见异常。超声所见(图3):右眼玻璃体腔后部探及脱离的视网膜,其上巨大病灶,大小约13.17 mm×9.17 mm,病灶呈略低回声,内回声不均匀,其间夹杂条状强回声。术前诊断:(1)右眼视网膜脱离;(2)右眼视网膜肿物(性质?)。3日后经充分术前准备行右眼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复位术。术中见颞下7~8点位锯齿缘离断,颞侧视网膜圆形肿物为囊肿,电凝囊肿壁后切开见有血性液体溢出,溢出的血性液体中可见凝血条,完全吸出内液,囊肿消失。眼内注入曲安奈德标记剥除玻璃体后皮质。注入重水,平复视网膜,局部光凝。术中患者体征平稳,术后眼压正常。修正术前诊断:右眼视网膜囊肿(血性)、右眼锯齿缘离断、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讨论

图1~2 右眼颞侧视网膜隆起,累及黄斑区。

图3 不同切面观察,右眼玻璃体腔后部偏颞侧探及脱离的视网膜,见其上巨大略低回声病灶,大小约13.17 mm×9.77 mm,内回声不均匀,其间夹杂条状强回声。

视网膜囊肿的发生多是在局部的视网膜囊样变性的基础上发展的,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病变区视网膜毛细血管供血障碍导致视网膜细胞死亡,同时提供神经胶质细胞修复的组织也有血液供应不足,因此发生了视网膜囊样退行变性。覆盖的玻璃体皮质部收缩可使囊样变性处的内层受到牵拉发展成视网膜劈裂,劈裂腔内主动产生的液体促使劈裂的范围更加扩大〔1〕,视网膜血管经常位于劈裂的内层上,偶尔有1~2支视网膜血管在劈裂的外层上,若劈裂进展使其由内向外牵扯,可以破裂出血,聚集于劈裂腔内形成血性囊肿。视网膜囊肿一词在1963年由Pischel提出〔2〕,他将其分为四型:(1)小囊肿:大小在1 毫米左右;(2)中等或孤立囊肿:4~8PD 大小:(3)巨大囊肿:8~10PD 大小;(4)大的囊肿(retinoschisis):这型囊肿比(3)大,至少占眼底的25%。本例囊肿约10PD大小,不足眼内容积的25%,故称为巨大囊肿较适宜。视网膜囊肿在B型超声检查时,可见位于视网膜脱离光带上具有典型特征的囊样回声区〔3〕,视网膜脱离伴血性囊肿较少见,超声检查可发现脱离的视网膜呈强回声光带,其上囊肿多呈类圆形,其内回声不同于普通囊肿呈无回声表现,因含有血细胞而呈中低回声,出血浓缩机化可以表现为条片形状强回声。本例手术证实病灶内的条形强回声为机化的血液条。目前视网膜脱离伴巨大视网膜囊肿的治疗仍然以手术为主,熟悉血性囊肿的眼底及超声表现,能更好的提高我们临床诊断的正确性。

[1]吴玉丽,惠延年,王琳.视网膜脱离伴视网膜囊肿的B型超声图像[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2):49-50.

[2]程景宁,付守静.视网膜囊肿(视网膜内巨囊)[J].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1981,1(3):226-229.

[3]李方珂,孙秀菊,刘政,等.获得性视网膜劈裂1例[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5):394.

猜你喜欢

血性右眼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非接触广角镜联合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预后
掩其右眼
左眼右眼
左右眼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以血性和心声为诗
血性中国兵
血性中国兵
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做手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