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白县出土五铢钱初探

2014-11-25林燕

黑龙江史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

林燕

[摘 要]本文从博白县南流江大桥以下半公里的河滩上出土一批五铢钱出发,分析了五铢钱产生的年代及来源,从而反映了合浦郡在汉代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影响。

[关键词]博白县;合浦郡;五铢钱;海上丝绸之路

1979年,在博白县南流江大桥以下半公里的河滩上出土一批五铢钱。博白县博物馆于废旧收购部征集到了这批钱币。据说这批钱币装于一个陶罐中且被埋在岸边的坡地上,被二位捕鱼人发现被发掘出来,出土时没有其他共存物。由于对它的具体出土地点和出土情况已无法弄清,本人只能就钱币本身情况并结合有关专家对汉代货币的研究成果作初步的探索。不妥之处,请有关专家指教。

一、钱币概况

这批钱币重8公斤余,有些锈结严重,难以分解,由于埋藏时间长,氧化程度不一,铜锈呈绿色。经整理,完整的有二千四百多枚,青铜质,铜声有些清脆,有些吵哑,铜质不一。面文为右左读法篆书“五铢”,书体清秀,笔划清晰明了,背无文。钱径2.5厘米,穿1厘米,枚重2.3克左右。经过辨认,这批五铢钱都是同一种形制的铜钱。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也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在我国五千年的货币发展史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在中原开始发行五铢钱,从此开启了汉五铢钱的先河。一直到东汉末年为止,除了中间有些小的变动(例如王莽统治的时期)之外,西汉、东汉上下四百年内,五铢钱一统天下。五铢钱奠定了中国圆形方孔的传统。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讲师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其版本大体可分为武帝五铢、东汉前期五铢、剪边五铢、董卓五铢、直百五铢、蜀五铢、魏五铢、沈充五铢、太和五铢、永平五铢、永安五铢、梁铁五铢、常平五铢、隋五铢等,这些版本各有其特点。比如东汉前期五铢为公元40年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采纳马援建议开始大铸行,面文特征是“金”字头较大,“五”字交笔更弯曲,“朱”字头圆折,竖画两头较细,铸造较为规整;剪边五铢为东汉晚期又称“錾边”五铢或“剪轮”五铢,指边廓连同部分钱肉均被剪去或錾切的五铢钱,无外廓,“五铢”二字残留偏旁;董卓五铢为公元190年,东汉末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所铸,无内外廓,“五铢”二字夷漫不全,很难辩认,世讥称之为“无文”,该钱堪称我国货币史上最劣质轻贱之小钱。这批窖藏五铢钱从钱文和形制来分析,应属东汉前期五铢。

二、钱币来源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设置了汉合浦郡,其北与郁林、南海二郡为邻,南接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南面濒临北部湾,海面宽阔,地理条件优越。境内岛屿较多,河网密布,溯南流江、经北流江而上入西江,再溯桂江、漓江可至桂林,过灵渠,再沿着湘江可入中原。合浦境内拥有天然的港口,是我国出入东南亚地区最近最便捷的海上通道。由于合浦地理位置重要,西汉时就在此设置关塞。《汉书·地理志》“合浦郡”条中记载:“合浦,有关,莽曰桓亭。”汉代合浦郡的管辖范围相当于今之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及雷州半岛等广阔地带,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换句话而言,汉代合浦郡的范围大约为今天的环北部湾地区。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合浦郡拥有“户万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万八千九百八十”。

由于合浦郡位于汉王朝国土的南疆,面向北部湾,背靠大西南。境内沿海平原广阔,天然港湾众多,水网交错,与中原地区交通联系极为便利,也是当时中原通往交趾郡与南海诸国的咽喉要地和最便捷的通道。当时船只为了减少风险和避免迷失方向,只能沿着海岸航行,并且尽可能取道最便捷的航线。而合浦郡一带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春末至夏季盛行西南季风,秋季盛行东北季风,恰好符合这一要求。因此,汉代合浦郡及其港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商口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同时外国使者和商贾来中国,多经合浦港溯南流江而上,经北流河入珠江流域,至桂江,过灵渠,再沿湘江到达中原。同时,中原商人也从这些水路抵达合浦。所以合浦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商贸市场,用熙熙攘攘、商贾云集来形容起繁华一点也不夸张。目前所知的合浦大规模汉墓群就说明了事实如此。作为合浦郡管辖下的博白,其境内的南流江正是沟通南北交通贸易的必经之路。合浦港旺盛的商业活动,没有理由不影响到博白。可以推想到,在博白南流江沿岸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设施或者集市,以适应商旅的需要。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恐怕博白商业活动也仅限于此。根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得知,汉代南北经济交流的格局大概分为“南货(海外的琉璃及珊瑚、象牙珍珠、犀角、翡翠等)北去,北钱(五铢钱、金币及丝绸、瓷器、漆器、铁器等)南来”。作为岭南之一县的博白,必然也是以当地土特产与中原一带商人进行交易,从而获得五铢钱及其他物品。此外,众多专家已考证,广西汉代货币经济的发展,始终与中原地区熔为一体。换句话说,就是中原地区流行什么货币,在广西也必然反映出来。汉代广西本地虽然具有较高的青铜冶铸技术,但尚没有证据表明曾经铸过五铢钱。所以说,博白出土的五铢钱自然时经商贾从中原输入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博白出土的这批五铢钱,无论其是在何种情况下,何人埋藏于河边,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社会情况,尤其是博白南流江的航运情况。同时,也表明了汉代南北方人民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客观事实,也为研究汉代五铢钱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下珠三角地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探究
南海旅游业发展研究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中泰合作共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