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市片区儿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分析

2014-11-24金克微张钦碧李昌崇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32期
关键词:医院感染防治分析

金克微+张钦碧+李昌崇

[摘要] 目的 探讨2009~2013年柳市片区儿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方法 对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儿内科病区出院儿童发生的医院感染,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该院最近5年医院感染共有369例,平均医院感染率为5.797%,居前两位的是上呼吸道感染和感染性腹泻,医院感染病原体的构成比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于首位,院内感染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克雷伯菌居于首位。 结论 该地区儿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要做好有效的防治对策,加强病区管理。

[关键词] 儿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分析;防治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2-0107-03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pediatrics ward in Liushi area

JIN Kewei1 ZHANG Qinbi1 LI Changchong2

1.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ueq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Yueqing 325604, China;2.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Yuy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Wenzhou Medical College, Wenzhou 325027,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cause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Liushi area from 2009 to 2013 and take feasible measures in order to lower the outbreak of hospital infec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urvey method was adopted to survey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children discharged from pediatric ward in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ueqing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3,then carry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369 cases of discharged children had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the last five years in the hospital, the averag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was 5.797%. The first two was URI together with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ranked first in nosocomial infections pathogens constitutions. Klebsiella pneumoniae ranked first in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Conclusion The pediatric ward in the area has a higher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 Useful steps should be adopted to lower hospital infection in Liushi Area. Pediatrics ward managemen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Key words] Pediatrics ward;Nosocomial infections;Resolution;Prevention and cure

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是评估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愈发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想方设法控制和减少儿童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全体医务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对2009~2013年该院儿内科病区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探讨柳市片区儿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以期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该片区儿内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理论指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儿内科共有出院儿童6365例,出现医院感染369例,参照卫生部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医院感染[1]。其中,男208例,女161例。年龄2个月~14岁。住院天数2~21 d,平均12.33 d。出现医院感染者被列为研究组,未出现医院感染者被列为对照组。

1.2方法

用回顾性方法对出现医院感染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以探讨柳市片区2009年~2013年儿科病区医院感染出现的有关因素,并采用相应有效的防治对策。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样本t检验用于组间的比较,χ2检验用于样本率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病区里院内感染率的发生状态endprint

2009年~2013年6365例儿科出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369例,医院感染率为5.797%,最高感染率为2012年度6.28%,最低感染率为2013年度4.19%。5年医院感染率为5.797%,2013年较2009年有显著下降(χ2=4.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009~2013年度儿科出院小儿医院感染发生状况

2.2儿科病区里的医院内感染的构成

近5年该片区儿科医院感染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占40.65%;第二是腹泻,为 31.17%;11.11%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鹅口疮占9.76%。见表2。

表2 2009~2013年度儿科出院小儿的医院感染构成比情况

2.3儿科病区里医院内感染病原体的构成

369例医院感染病例中,检到菌株381株,排在前6位的菌种见表3。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其中,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0.0%,G+b存在普遍耐药性。对疑有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1例进行痰培养,结果共培养出细菌30种44株,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

2.4儿科病区里院内感染的有关要素

年龄小、有侵袭性操作(静脉置管术、人工呼吸机应用、气管插管、插胃管、留置导尿管等)、预防性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住院时间长等因素为医院感染有关要素(P<0.05)。见表4。

3讨论

近年来,医学界对医院感染的关注越来越多[2,4,6,8-10],但尚无有针对性地对柳市片区儿科院内感染的研究,故该研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一直负责浙江省乐清市西部地区(柳市片区)的医疗,该院为县级基层医院,2005年晋级二级甲等医院(之前为二级乙等医院)。儿科自2000年成立至今,总共仅有十余年,对于儿科病区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时间不是太长,但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特别是笔者对该院近5年的儿科病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取得一定的成绩,主要概况有以下几点。

3.1儿科病区里院内感染的特征

3.1.1儿科病区里院内感染率 从本研究可以看出,该院近5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797%,高于全国医院感染平均感染率[2],再次说明儿童为医院感染重点控制人群。因而,必须加强对儿科医院感染的管理,特别是对薄弱环节与重点环节的监管。由表1可知,2013年较2009年有显著下降(χ2=4.50,P<0.05),考虑与2013年积极加强防护对策有关,特别是该年开始实行日床位周转率考核,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故院内感染率明显减少。

3.1.2 儿科病区里医院内感染的构成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占40.65%(表2)。该院儿内科为综合医院儿内科管理模式,有时为提高床位利用率,往往不能按病种分室收住患者,环境拥挤且通风不良,且一孩住院,多人陪护,这些都易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其次为胃肠道感染,与不良卫生习惯及预防性或长期应用抗菌药物使肠道正常菌群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增长有关。另外,鹅口疮发生率较高,考虑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而引起二重感染所致。故临床医生要尽量先将标本送病原学检查以及进行相应药敏试验再有针对性地应用抗菌药物,尽量避免引起胃肠道感染和二重感染。有报道,应用益生菌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3]。该院儿科应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可明显减少因肠道菌群失调所致的胃肠道感染和鹅口疮的发生率,亦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因此,加强病区管理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甚为重要。

3.1.3儿科病区里院内感染的病原体特征 本研究结果显示,369例医院感染病例中,检到菌株共有381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竟高达90.0%,耐苯唑西林金葡菌亦较多,G+b存在普遍耐药性,故临床要重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工作,尽早留取病原学标本送检,及时发现多重耐药菌患儿,做好隔离控制工作。另外,对疑有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1例进行痰培养,结果共培养出细菌30种44株,且肺炎克雷伯菌仍居于首位,因其致病性非常广泛,能引起多处感染,而抵抗力低下的患儿在感染后,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且该菌极易引起医源性传播,故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

3.1.4 儿科病区里院内感染有关要素 从本资料可以看出(表4),住院天数长者,接触医院内微生物的几率多;年龄小的儿童,免疫功能不完善,且病区陪护管理不健全,室内通风不良,消毒不严,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不高等,均易发生院内感染。由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年龄、住院时间、侵袭性操作、预防性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均与医院感染有关(P<0.05)。医院感染率的高低与医务人员对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是否提高、认识程度和患者住院时间长短均有直接关系[4]。在儿科院内感染管理工作中,应时刻警惕这些因素,及时予以有针对性地处理。

3.2儿科病区医院内感染防治对策

3.2.1 按病种分病室收住患儿,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要按病种分室收住患者,严格限制陪护及探视人员,防止交叉感染,保证病房环境清洁及空气洁净,加强责任感,病房管理到位。2013年开始医院实行日床位周转率考核,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率,亦证实了这一点。

3.2.2 所有医务人员要遵从无菌操作的规范,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 对儿科的有关重点人群,要做好重点监测,必要时应予以隔离治疗。所有医务人员应遵从无菌操作的规范,特别是要注意相互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监督工作,并做好宣传工作。另外,要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以尽量减少乃至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3.2.3重视对症支持的治疗,必要时预防性应用益生菌 患病期间进食偏少,加上疾病消耗,免疫力下降,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注意卫生,提高机体免疫力。另外,由于应用抗菌药物可引起体内菌群失调,故对于体弱儿可予以预防性应用益生菌[3]。endprint

3.2.4 所有医务人员要规避抗菌药物的滥用 对于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生应尽量根据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避免经验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达到控制感染并降低细菌耐药性的目的[5]。该科室每个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都进行监测,然后进行汇总分析,纳入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为儿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学习。

3.2.5 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院感员及时在科内传达三级网络精神,科室医生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早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提出改进意见,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总之,儿科属于医院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控科室之一。最好的防治手段是预防,全体医务人员要提高医院感染法规化管理意识[6],必须进行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定期培训[7,8],特别是重视手卫生依从性宣教。另外,病房内物品的消毒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要严格予以监管等。特别强调的是,加强基层医院医院感染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9]。鉴于近年有二甲医院现患率调查分析[10]及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11],本文也通过近5年的儿科医院感染分析总结,以期有针对性地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该片区儿内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如何进一步加强病区管理、降低儿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仍然是当今医疗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M].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2] 张俊华. 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52-753.

[3] 林广裕,林冬丽,黄王滨. 益生菌制剂预防儿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38-840.

[4] 谭永强. 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56-58.

[5] 龚培尧,鹿世发,石祥奎. 儿科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12.

[6] 耿素梅,杨志彩,李志华.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5):399.

[7] 李艳容,姚小红,黄秀良.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效果评价分析及对策[J]. 实用预防医学,2011,22(4):25.

[8] 涂巧云.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2012, 20(6):28.

[9] 夏月根.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37-138.

[10] 钱利鸳. 2011年二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4-17.

[11] 徐燕飞.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26-28.

(收稿日期:2014-07-21)endprint

3.2.4 所有医务人员要规避抗菌药物的滥用 对于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生应尽量根据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避免经验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达到控制感染并降低细菌耐药性的目的[5]。该科室每个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都进行监测,然后进行汇总分析,纳入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为儿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学习。

3.2.5 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院感员及时在科内传达三级网络精神,科室医生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早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提出改进意见,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总之,儿科属于医院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控科室之一。最好的防治手段是预防,全体医务人员要提高医院感染法规化管理意识[6],必须进行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定期培训[7,8],特别是重视手卫生依从性宣教。另外,病房内物品的消毒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要严格予以监管等。特别强调的是,加强基层医院医院感染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9]。鉴于近年有二甲医院现患率调查分析[10]及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11],本文也通过近5年的儿科医院感染分析总结,以期有针对性地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该片区儿内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如何进一步加强病区管理、降低儿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仍然是当今医疗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M].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2] 张俊华. 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52-753.

[3] 林广裕,林冬丽,黄王滨. 益生菌制剂预防儿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38-840.

[4] 谭永强. 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56-58.

[5] 龚培尧,鹿世发,石祥奎. 儿科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12.

[6] 耿素梅,杨志彩,李志华.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5):399.

[7] 李艳容,姚小红,黄秀良.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效果评价分析及对策[J]. 实用预防医学,2011,22(4):25.

[8] 涂巧云.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2012, 20(6):28.

[9] 夏月根.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37-138.

[10] 钱利鸳. 2011年二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4-17.

[11] 徐燕飞.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26-28.

(收稿日期:2014-07-21)endprint

3.2.4 所有医务人员要规避抗菌药物的滥用 对于感染性疾病,临床医生应尽量根据病原学及药敏试验结果用药,避免经验性用药,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以达到控制感染并降低细菌耐药性的目的[5]。该科室每个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都进行监测,然后进行汇总分析,纳入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为儿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学习。

3.2.5 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院感员及时在科内传达三级网络精神,科室医生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例,重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及早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提出改进意见,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

总之,儿科属于医院院内感染的重点监控科室之一。最好的防治手段是预防,全体医务人员要提高医院感染法规化管理意识[6],必须进行院内感染有关知识的定期培训[7,8],特别是重视手卫生依从性宣教。另外,病房内物品的消毒管理制度要逐步完善,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要严格予以监管等。特别强调的是,加强基层医院医院感染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的管理,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9]。鉴于近年有二甲医院现患率调查分析[10]及新生儿院内感染因素调查分析[11],本文也通过近5年的儿科医院感染分析总结,以期有针对性地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该片区儿内科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如何进一步加强病区管理、降低儿内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仍然是当今医疗界面临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M].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10-12.

[2] 张俊华. 儿科院内感染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6):752-753.

[3] 林广裕,林冬丽,黄王滨. 益生菌制剂预防儿科医院感染的临床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38-840.

[4] 谭永强. 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56-58.

[5] 龚培尧,鹿世发,石祥奎. 儿科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检测与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412.

[6] 耿素梅,杨志彩,李志华.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5):399.

[7] 李艳容,姚小红,黄秀良.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效果评价分析及对策[J]. 实用预防医学,2011,22(4):25.

[8] 涂巧云.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 实用预防医学,2012, 20(6):28.

[9] 夏月根.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9):137-138.

[10] 钱利鸳. 2011年二甲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4-17.

[11] 徐燕飞.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26-28.

(收稿日期:2014-07-21)endprint

猜你喜欢

医院感染防治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危险程度分析与护理措施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