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的降水特征分析

2014-11-24高建英高学芹李洪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青州市分析

高建英+高学芹+李洪等

摘 要:通过对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州市降水空间分布明显,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北部平原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时差异很大。

关键词:降水特征;分析;青州市

中图分类号 P4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18-02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部,属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年平均降水量641.3mm。青州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降水量充沛,晚秋开始到冬季和春初,受大陆干冷气团控制,雨雪稀少,1a内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受地形的影响,西南山区和北部平原也有明显的地理差异。

1 降水量的年、月分布

1.1 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全市各镇街平均降水量在600~750mm,自北向南逐渐增多,北部平原最少(600mm左右),西南山区偏多平均在700mm以上。

1.2 各月(季)降水量的分布 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集中在夏季(6~8月),尤以7月份最多,其次为秋季(9~11月),占全年降水量的17~19%;春季(3~5月)占全年的12%~16%;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4%~5%。

1.2.1 春季 此期正是太平洋暖湿气团逐渐代替大陆干冷气团的过渡季节,降水量比冬季有所增多,但并不充沛,全市各地平均在75~125mm。分布趋势是西南山区多,北部平原少。

1.2.2 夏季 此期全市被太平洋暖湿气团控制,具有充沛的水汽条件,降水显著增多,6~8月各地降水量都在350mm以上。分布趋势是西南山区偏多,北部平原偏少。一般情况下,自6月份起,降水量明显增多,由5月份的40mm左右增至80~90mm,7月份达到顶峰增至150~200mm,8月份又减少至150mm左右。

1.2.3 秋季 此期太平洋暖湿气团势力开始减弱,降水量比夏季明显减少,全市平均在110~130mm。其中9月份为50~70mm,10月份骤减到30~40mm,11月份为15~30mm。

1.2.4 冬季 此期全市完全被大陆干冷气团控制,天气寒冷,雨雪稀少,全季降水量平均只有25~40mm,其中12月份最少,一般不足15mm。

总之,青州市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全年与各季降水量的分布趋势皆为南多北少,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

2 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

2.1 全月降水日数 1d降水量≥0.1mm则统计为一个雨日。根据本站1971-2010年资料统计,累年平均降水量日数76.2d,最多年份116d(2003年),最少年份只有55d(1988年)。其中,以7月份降水日数最多,平均为12.2d,最多年份达19d(2008年),8月份平均降水日数11.1d,1月份降水最少,平均只有3.1d。

2.2 大、中、小雨降水日数 已知青州市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2d。其中降水量<10.0mm的小雨日数为56.7d,占总降水日数的74.4%;日降水量在10.0~24.9mm的中雨日数为11.0d,占全年总降水日数的14.4%;日降水量在25.0~49.9mm的大雨日数为6.8d,占全年总降水量日数的8.9%;日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暴雨和大暴雨日数为1.7d,占全年总降水日数的2.2%。

可见,青州市降水以小雨为主,特别冬季各月出现中雨的几率很小。中雨以上的降水量一般各月都出现,但主要集中在6~9月份,尤以7、8月份最多。大雨以上的降水主要出现在4~11月份,但以7月份最多。暴雨以上的降水全年只有1.7d,5~10月份都可能出现,但仍以7、8月份最多。大于100mm以上的大暴雨出现几率很小,本站1971-2010年40a资料中只出现过6次,其中有5次出现在8月份,有1次出现在9月份,其他时间从未出现过。

2.3 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关系 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大体成同步关系,1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少的月份,7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多的月份。总的趋势是1~7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逐月俱增,7月至次年1月逐月俱降。

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由于历史天气演变情况都不相同,所以逐年降水量和历年同一时段(月、季等)的降水量也各不相同,年际之间有时差异很大。了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情况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本文用降水量的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来表示年际变化情况。所谓降水量的绝对变率是指某一时段内(如一年、一季、一月)的降水量与累年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即降水距平的绝对值);相对变率是指绝对变率与累年平均值的百分比(%)。

3.1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青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的绝对变率与相对变率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历年降水量的绝对变率与相对变率各不相同,累年平均相对变率为21%。变率的累年平均值虽然能够反映青州市降水量变化状况,但对于具体年份而言表现很不稳定。由表1还可以看出,相对变率小于10%的仅为12/40,而28/40的年份则大于10%,相对变率最小年份为零(1993年),绝对变率仅为1.7mm,1990年为相对变率最大年份,高达63%,绝对变率为405.1mm;降水量最多的1990年与最少的1989年相差733.1mm,1990年相当于1989年降水量的3.3倍。可见青州市降水量是不稳定的。

3.2 月(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青州市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是:过分集中在夏季,冬春季比较少,春季是春播、春种、小麦返青拔节日趋成熟时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而青州市春季本来降水就偏少,且又不稳定,因此极易造成春旱。1971-2010年的40a内,就有25a(3~5月)降水量不足100mm,其中3月和5月降水量更不稳定,3月份中有23a不足15mm,5月份中有13a不足30mm。秋季降水的不稳定给秋收秋种和秋晒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 小结

(1)青州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夏季降水量充沛,晚秋开始到冬季和春初雨雪稀少,1a内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此外,受地形影响,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多于北部平原。

(2)由于历史天气演变情况都不相同,逐年降水量和历年同一时段(月、季等)的降水量也各不相同,年际之间有时差异很大。

(3)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大体成同步关系。1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少的月份,7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多的月份。总的趋势是1~7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逐月俱增,7月至次年1月逐月俱降。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过对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州市降水空间分布明显,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北部平原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时差异很大。

关键词:降水特征;分析;青州市

中图分类号 P4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18-02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部,属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年平均降水量641.3mm。青州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降水量充沛,晚秋开始到冬季和春初,受大陆干冷气团控制,雨雪稀少,1a内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受地形的影响,西南山区和北部平原也有明显的地理差异。

1 降水量的年、月分布

1.1 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全市各镇街平均降水量在600~750mm,自北向南逐渐增多,北部平原最少(600mm左右),西南山区偏多平均在700mm以上。

1.2 各月(季)降水量的分布 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集中在夏季(6~8月),尤以7月份最多,其次为秋季(9~11月),占全年降水量的17~19%;春季(3~5月)占全年的12%~16%;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4%~5%。

1.2.1 春季 此期正是太平洋暖湿气团逐渐代替大陆干冷气团的过渡季节,降水量比冬季有所增多,但并不充沛,全市各地平均在75~125mm。分布趋势是西南山区多,北部平原少。

1.2.2 夏季 此期全市被太平洋暖湿气团控制,具有充沛的水汽条件,降水显著增多,6~8月各地降水量都在350mm以上。分布趋势是西南山区偏多,北部平原偏少。一般情况下,自6月份起,降水量明显增多,由5月份的40mm左右增至80~90mm,7月份达到顶峰增至150~200mm,8月份又减少至150mm左右。

1.2.3 秋季 此期太平洋暖湿气团势力开始减弱,降水量比夏季明显减少,全市平均在110~130mm。其中9月份为50~70mm,10月份骤减到30~40mm,11月份为15~30mm。

1.2.4 冬季 此期全市完全被大陆干冷气团控制,天气寒冷,雨雪稀少,全季降水量平均只有25~40mm,其中12月份最少,一般不足15mm。

总之,青州市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全年与各季降水量的分布趋势皆为南多北少,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

2 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

2.1 全月降水日数 1d降水量≥0.1mm则统计为一个雨日。根据本站1971-2010年资料统计,累年平均降水量日数76.2d,最多年份116d(2003年),最少年份只有55d(1988年)。其中,以7月份降水日数最多,平均为12.2d,最多年份达19d(2008年),8月份平均降水日数11.1d,1月份降水最少,平均只有3.1d。

2.2 大、中、小雨降水日数 已知青州市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2d。其中降水量<10.0mm的小雨日数为56.7d,占总降水日数的74.4%;日降水量在10.0~24.9mm的中雨日数为11.0d,占全年总降水日数的14.4%;日降水量在25.0~49.9mm的大雨日数为6.8d,占全年总降水量日数的8.9%;日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暴雨和大暴雨日数为1.7d,占全年总降水日数的2.2%。

可见,青州市降水以小雨为主,特别冬季各月出现中雨的几率很小。中雨以上的降水量一般各月都出现,但主要集中在6~9月份,尤以7、8月份最多。大雨以上的降水主要出现在4~11月份,但以7月份最多。暴雨以上的降水全年只有1.7d,5~10月份都可能出现,但仍以7、8月份最多。大于100mm以上的大暴雨出现几率很小,本站1971-2010年40a资料中只出现过6次,其中有5次出现在8月份,有1次出现在9月份,其他时间从未出现过。

2.3 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关系 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大体成同步关系,1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少的月份,7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多的月份。总的趋势是1~7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逐月俱增,7月至次年1月逐月俱降。

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由于历史天气演变情况都不相同,所以逐年降水量和历年同一时段(月、季等)的降水量也各不相同,年际之间有时差异很大。了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情况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本文用降水量的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来表示年际变化情况。所谓降水量的绝对变率是指某一时段内(如一年、一季、一月)的降水量与累年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即降水距平的绝对值);相对变率是指绝对变率与累年平均值的百分比(%)。

3.1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青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的绝对变率与相对变率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历年降水量的绝对变率与相对变率各不相同,累年平均相对变率为21%。变率的累年平均值虽然能够反映青州市降水量变化状况,但对于具体年份而言表现很不稳定。由表1还可以看出,相对变率小于10%的仅为12/40,而28/40的年份则大于10%,相对变率最小年份为零(1993年),绝对变率仅为1.7mm,1990年为相对变率最大年份,高达63%,绝对变率为405.1mm;降水量最多的1990年与最少的1989年相差733.1mm,1990年相当于1989年降水量的3.3倍。可见青州市降水量是不稳定的。

3.2 月(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青州市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是:过分集中在夏季,冬春季比较少,春季是春播、春种、小麦返青拔节日趋成熟时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而青州市春季本来降水就偏少,且又不稳定,因此极易造成春旱。1971-2010年的40a内,就有25a(3~5月)降水量不足100mm,其中3月和5月降水量更不稳定,3月份中有23a不足15mm,5月份中有13a不足30mm。秋季降水的不稳定给秋收秋种和秋晒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 小结

(1)青州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夏季降水量充沛,晚秋开始到冬季和春初雨雪稀少,1a内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此外,受地形影响,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多于北部平原。

(2)由于历史天气演变情况都不相同,逐年降水量和历年同一时段(月、季等)的降水量也各不相同,年际之间有时差异很大。

(3)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大体成同步关系。1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少的月份,7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多的月份。总的趋势是1~7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逐月俱增,7月至次年1月逐月俱降。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摘 要:通过对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州市降水空间分布明显,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北部平原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时差异很大。

关键词:降水特征;分析;青州市

中图分类号 P4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18-02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地处鲁中山区和鲁北平原结合部,属南北气候过渡带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季风多雨少;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年平均降水量641.3mm。青州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夏季受太平洋暖湿气团影响,降水量充沛,晚秋开始到冬季和春初,受大陆干冷气团控制,雨雪稀少,1a内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受地形的影响,西南山区和北部平原也有明显的地理差异。

1 降水量的年、月分布

1.1 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全市各镇街平均降水量在600~750mm,自北向南逐渐增多,北部平原最少(600mm左右),西南山区偏多平均在700mm以上。

1.2 各月(季)降水量的分布 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集中在夏季(6~8月),尤以7月份最多,其次为秋季(9~11月),占全年降水量的17~19%;春季(3~5月)占全年的12%~16%;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最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4%~5%。

1.2.1 春季 此期正是太平洋暖湿气团逐渐代替大陆干冷气团的过渡季节,降水量比冬季有所增多,但并不充沛,全市各地平均在75~125mm。分布趋势是西南山区多,北部平原少。

1.2.2 夏季 此期全市被太平洋暖湿气团控制,具有充沛的水汽条件,降水显著增多,6~8月各地降水量都在350mm以上。分布趋势是西南山区偏多,北部平原偏少。一般情况下,自6月份起,降水量明显增多,由5月份的40mm左右增至80~90mm,7月份达到顶峰增至150~200mm,8月份又减少至150mm左右。

1.2.3 秋季 此期太平洋暖湿气团势力开始减弱,降水量比夏季明显减少,全市平均在110~130mm。其中9月份为50~70mm,10月份骤减到30~40mm,11月份为15~30mm。

1.2.4 冬季 此期全市完全被大陆干冷气团控制,天气寒冷,雨雪稀少,全季降水量平均只有25~40mm,其中12月份最少,一般不足15mm。

总之,青州市降水量的分布特点是:全年与各季降水量的分布趋势皆为南多北少,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

2 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

2.1 全月降水日数 1d降水量≥0.1mm则统计为一个雨日。根据本站1971-2010年资料统计,累年平均降水量日数76.2d,最多年份116d(2003年),最少年份只有55d(1988年)。其中,以7月份降水日数最多,平均为12.2d,最多年份达19d(2008年),8月份平均降水日数11.1d,1月份降水最少,平均只有3.1d。

2.2 大、中、小雨降水日数 已知青州市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6.2d。其中降水量<10.0mm的小雨日数为56.7d,占总降水日数的74.4%;日降水量在10.0~24.9mm的中雨日数为11.0d,占全年总降水日数的14.4%;日降水量在25.0~49.9mm的大雨日数为6.8d,占全年总降水量日数的8.9%;日降水量在50.0mm以上的暴雨和大暴雨日数为1.7d,占全年总降水日数的2.2%。

可见,青州市降水以小雨为主,特别冬季各月出现中雨的几率很小。中雨以上的降水量一般各月都出现,但主要集中在6~9月份,尤以7、8月份最多。大雨以上的降水主要出现在4~11月份,但以7月份最多。暴雨以上的降水全年只有1.7d,5~10月份都可能出现,但仍以7、8月份最多。大于100mm以上的大暴雨出现几率很小,本站1971-2010年40a资料中只出现过6次,其中有5次出现在8月份,有1次出现在9月份,其他时间从未出现过。

2.3 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关系 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大体成同步关系,1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少的月份,7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多的月份。总的趋势是1~7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逐月俱增,7月至次年1月逐月俱降。

3 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由于历史天气演变情况都不相同,所以逐年降水量和历年同一时段(月、季等)的降水量也各不相同,年际之间有时差异很大。了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情况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本文用降水量的绝对变率和相对变率来表示年际变化情况。所谓降水量的绝对变率是指某一时段内(如一年、一季、一月)的降水量与累年同一时段内降水量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即降水距平的绝对值);相对变率是指绝对变率与累年平均值的百分比(%)。

3.1 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青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以及年降水量的绝对变率与相对变率情况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历年降水量的绝对变率与相对变率各不相同,累年平均相对变率为21%。变率的累年平均值虽然能够反映青州市降水量变化状况,但对于具体年份而言表现很不稳定。由表1还可以看出,相对变率小于10%的仅为12/40,而28/40的年份则大于10%,相对变率最小年份为零(1993年),绝对变率仅为1.7mm,1990年为相对变率最大年份,高达63%,绝对变率为405.1mm;降水量最多的1990年与最少的1989年相差733.1mm,1990年相当于1989年降水量的3.3倍。可见青州市降水量是不稳定的。

3.2 月(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青州市降水量的时间分布特点是:过分集中在夏季,冬春季比较少,春季是春播、春种、小麦返青拔节日趋成熟时期,需要有充足的水分,而青州市春季本来降水就偏少,且又不稳定,因此极易造成春旱。1971-2010年的40a内,就有25a(3~5月)降水量不足100mm,其中3月和5月降水量更不稳定,3月份中有23a不足15mm,5月份中有13a不足30mm。秋季降水的不稳定给秋收秋种和秋晒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 小结

(1)青州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夏季降水量充沛,晚秋开始到冬季和春初雨雪稀少,1a内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此外,受地形影响,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多于北部平原。

(2)由于历史天气演变情况都不相同,逐年降水量和历年同一时段(月、季等)的降水量也各不相同,年际之间有时差异很大。

(3)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大体成同步关系。1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少的月份,7月份为全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最多的月份。总的趋势是1~7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逐月俱增,7月至次年1月逐月俱降。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青州市分析
青州市博物馆藏宋金铜镜鉴赏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青州市花卉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建议
山东省青州市通联站展示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山东青州市通联站长——王柱光
穴位埋线治疗老年性便秘50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稳扎稳打,做精强势品牌——访青州市众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新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