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创作中的情节与冲突设置

2014-11-24周洋

关键词:姚明悬念纪录片

周洋

近些年来,我国纪录片的生产和创作,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国际上获奖纪录片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电视传媒在向产业化、市场化大力推进的今天,传媒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纪录片在国际市场上尚处于弱势。如何在立足本土、开掘特色的同时实现故事化、国际化的表达,是我国纪录片创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

纪录片中情节与冲突设置的出发点

1.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

人类对于故事有天生的好奇感和亲近感。影视剧中不可预知的故事情节,使人物的关系、事件的冲突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变化,而由此导致的观众迫切想知道变化的过程和结果的心理,也是影视剧吸引人的重要心理动因。

同样,充满曲折情节与矛盾冲突的故事也是纪录片中最重要的组成环节。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故事,作为人物命运、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记录者,纪录片的创作者没有理由不去发现和表现它们。此外,纪录片在讲述故事的技巧上与剧情片并无本质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等,在纪录片的叙事和结构中都能得到充分展现,满足观众的收视期待。

2. 保证故事的精彩程度

传统的纪录片的核心是思想,形式却往往生硬不吸引人,融入故事片因素的纪录片常常更能够吸引观众。对于编导而言,对故事的选择,对情节和冲突的设置就显得极其关键。相比之下,故事片可以自由地按照故事的精彩程度来进行选择,使得观众在故事片中看到的往往都是集中而激烈的矛盾冲突。精彩的社会生活与人生故事并不是没有,也并非不常见,只是,生活的自然时间流程对事件进行了“稀释”,使得事件的紧张感被时间冲刷后显得平淡了许多。因此,纪实类的作品往往要选择一个处于一定矛盾状态下的人或事物,通过跟随拍摄的方式,慢慢展现这些矛盾如何展开,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充满期待,在期待中产生兴趣去观看一个模式的故事。

3.突出节目的主题表现

愉悦和教化是纪录片普遍遵守的价值取向,尤其是叙事性强的纪录片更加追求强烈的冲击力和感染力。通过叙事的手段,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取得与叙事者相应的情感共鸣,并在此基础上认同叙事者的价值判断,从而实现教化的目的。譬如央视科教频道曾推出一档叫《危机大营救》的节目,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再现那些紧张刺激的个案现场,并且融入了短片和演播室现场之间的互动。通过这种方式,观众通过观看种种危机场景既获得对悬念、对故事性的满足,也了解到当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这些意外灾难时如何进行救援与自救的知识。

纪录片情节与冲突设置的主要方法

1.注重对自然生活的“结晶”和提炼

纪录片的创作,对于一个创作者而言,首先需要对表现的题材预先进行敏锐的分析和判断,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考察和挖掘。纪录片是“等待的艺术”,一些好的纪录片需要长时间的跟踪拍摄。但是创作者对选题开掘深度的差异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因为有些事情不是仅靠“等待”就能获得的,需要创作者准确地预判事件的走向及其意义。如纪录片《马戏学校》的创作过程即印证了这一点。导演开始从众多的学员中有目的地选择后续拍摄对象,集中精力、重点跟踪人物和事件的发展过程,按照生活和时间的节奏来准确地提炼和记录,最终浓缩出戏剧冲突,形成全片结构。该片从多个角度呈现出一种传统的、 师徒式的明星培养模式,呈现出学校生活的多个侧面和师生之间的多重情感,进而靠人物情感和个人际遇感动观众。

此外,创作者在设置情节和冲突的时候,还需要对自然生活流程中的“关节点”进行特殊观照。所谓 “关节点”就是对人物命运进展有较大影响的时间和突发事件,对事物发展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在纪录片《姚明年》中,导演对姚明在NBA选秀胜出一直到回国这一段时问进行了全程的跟踪。为了避免影片成为流水账,全片安排了六场比赛作为“关节点”串起整个年度,赛场外的其余故事都围绕这六场比赛展开。这样的安排可谓煞费苦心。作为刚刚进入NBA的职业球员,姚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对于年复一年的NBA赛事而言,姚明又意味着清新和朝气。片子首先在结构布局上就是为了表现对姚明的这一基本评判服务的,所以意味深长地选取了这样的六场比赛,有起有伏,自成波澜。这之间还灵活有序地穿插进作为中国篮球代表的姚明、作为公众人物的姚明、作为重情义的高个子朋友的姚明、作为父母宝贝儿子的姚明……不一而足,经纬纵横而起伏不定。于是,全片给人感觉充实饱满,有深厚的主题和耐人寻味的思想境界,达到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结构效果。

2.由对比引发出的矛盾冲突与结构方式

由对比引发矛盾冲突,并以此作为结构全片的方式,在纪录片的创作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比,能够有意识地将矛盾进行凸显和放大,使叙事流程更具悬念性和戏剧性。在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之《初来乍到》中,导演张丽玲有意识地将同一天到日本留学,曾在同一所外国语学校学习的王尔敏和韩松进行了对比,两条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交织前进。我们看到了两人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不禁暗自将两人进行对比,但最后都为两人的拼搏精神所感动。这里不仅有两人之间的横向对比,而且还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自我发生的改变所带来的纵向对比。张丽玲屡屡将主人公推入“绝境”,又屡屡让观众目睹他们的挣扎和奋进,不知不觉中观众融入他们的情感、学习与生活中,为他们的命运所担忧,因对比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和结构安排深深地影响着全片。

正是由于采取了对比的结构手法,王尔敏和韩松的故事随着自然的进程逐渐展开。在导演精心选择和表现之下,他们的故事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魅力,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极大地拓展了该片的叙事张力。

3.通过设置悬念进行构建和表现

在当代生活纪录片的创作中,可以充分利用悬念来进行建构和表现。悬念的建构主要指的是纪录片在叙事过程中,通过电视语言和叙事结构进行悬念的设置和结构安排。在纪录片的策划和制作过程中,必须在叙事情节、叙事风格的基础上来设置悬念结构或运用电视悬念语言,形成悬念疑点或者兴奋点。我们将重点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来考察悬念的建构。

按照悬念在纪录片整体叙事结构中的不同作用,悬念可以分为结构性悬念和兴奋性悬念。结构性悬念是贯穿纪录片始终的总体悬念,其主要作用在于结构纪录片整体框架,突出纪录片的总体构思,提示其主题和思想内涵;兴奋性悬念通常又为小悬念,诸多的小悬念穿插在纪录片中,起到铺垫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形象、提高观众收视兴趣的作用。一般来说,纪录片总在故事开端或者情节展开之前抛出总体悬念,而后依靠一个个小悬念展开推动情节的发展,而最终的悬念要一直延续到结尾处才出人意料地给予提示。

此外,在悬念结构的具体表现手法上,可以根据纪录片叙事节奏、风格的差异,采用冲突性表现方式或抑制性表现方式进行表现建构,达到有效叙事的目的。所谓冲突性表现方式是指纪录片在叙事的过程中,叙事主体把故事的全部、局部或者某种迹象与征兆向受众作预先昭示;或是在观众已经知道故事的大结局,但对过程却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加入一些“盲点”“悬疑点” “兴奋点”“动情点”等,加剧人物冲突,增强故事的曲折性。如在《女特警雷敏》中,一开始出来的画面就是一群女兵摁住一头肥猪,一名女兵手持匕首,狠狠地朝猪的咽喉部捅去,但猪皮太厚,没捅进去。第二次再捅,仍然没有成功。镜头中传出猪挣扎时的嚎叫声,将观众直接带入紧张的气氛中,也对这个敢于杀猪的女特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抑制性表现方式则是抓住观众急于了解内情的迫切心理,故意放慢叙事节奏、延缓事件进程的一种悬念表现方式。例如刚刚叙述到某一事件的“兴奋点”时,旋即转向对另一事件的追溯;或在中心情节发展过程中嵌入其他次要情节线索造成“戏中有戏”;或在矛盾冲突的高潮阶段穿插进一段人物的抒情性独白或闪回到过去的场景,借此强化观众迫切期待的情绪,从而巧妙构建出悬念的一种技巧和手法。抑制性表现方式更为含蓄、委婉,也能达到激发观众收视兴趣的作用。

猜你喜欢

姚明悬念纪录片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姚明的两笔账
跟着姚明,为爱奔跑!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像姚明那样诚实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