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俄罗斯游客对上海的印象分析

2014-11-22裴小雨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上海

裴小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俄罗斯游客对上海的印象分析

裴小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

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各个领域交流的愈加频繁,来到中国旅游的俄罗斯人越来越多,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是许多俄罗斯游客来华旅游的主要选择。本文以2005-2012年俄罗斯主要旅游网站上游客关于上海的游记为文本,总结了俄罗斯游客对于上海的城市印象,并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在媒体传播、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四个方面对这些印象进行了剖析,了解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

跨文化交际;上海;旅游;印象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旅游者作为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承载着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即客源地的语言、服装、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有形或无形的文化元素持续不断地来到旅游目的地,与当地的文化接触碰撞。因此,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方式之一。但是,在旅游过程中,由于双方文化的不同,他们固有的背景、经历和假定的差异都会给交流带来障碍,容易出现不恰当言行或误解。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两个文化大国,中俄两国在地域、历史、宗教信仰上都有差异,导致了两国人民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上的不同,在旅游活动中往往有所体现,对于同一个现象,俄罗斯游客可能会产生与我们截然不同的印象,导致误解甚至冲突。

从交际主体来看,城市作为社会中个体的主要生活平台、国家主要构成细胞,其跨文化交际主体并不仅仅指城市中的市民,也包括该城市的环境。市民是最能直接参与城市跨文化交际的主体类型,体现了一个城市全球化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城市的全球化进程;而城市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旅游景点,也包括这座城市在交通、饮食、住宿等方面的条件。因此,俄罗斯游客对于上海的城市印象大致可以归为这两类:

一、城市环境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素有“东方巴黎”的美称,不仅吸收了其他文化的优秀文明成果,还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精髓,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批的俄罗斯游客,从充满现代气息的东方明珠到百年古刹玉佛寺,从静静展现城市历史的博物馆到人头攒动的商业区,甚至普通市民生活和休息的公园、弄堂里都留下了俄罗斯人的足迹。在来到这里前,上海在大多数俄罗斯游客的脑海中都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化大都市,而真的来到这座城市后才发现上海不仅象征着传统和现代的碰撞,更孕育了东方和西方的融合。

在游记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游客评价较高的景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反映上海高度现代化的建筑和景点,白天,高耸入云的金贸大厦、东方明珠和环球金融中心都是欣赏上海景色的好去处,所以他们大多会选择大厦里的观景台观赏上海全景;而夜色降临时,霓虹灯环绕中的外滩更是引人入胜;另一类则是展现老上海历史文化的景点,例如东方明珠脚下的上海城市历史博物馆、充满西方风情的万国建筑群。

但是,像豫园、玉佛寺和城隍庙等一些体现上海文化特色的景点则给他们留下了一些负面印象,景点四周都变成了商业街区,窄小的巷子里挤满了小商贩,乞丐小偷横行,乌烟瘴气、凌乱不堪。

在饮食方面,虽然上海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但俄罗斯人更倾向于选择中餐,他们感觉上海的食物偏甜、微辣;住宿方面,大多数的宾馆都很体面、干净,房间里的配置很齐全,基本都提供早餐,退房后还可以存放行李,提供订票的服务;在出行时,俄罗斯游客更愿意体验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它速度快、噪音小、乘坐方便;另外,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全世界最快,给他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出租车也很正规,都能开具统一发票。

总的来说,上海在“硬环境”上的建设还是比较完善的,能够满足俄罗斯游客在旅游中的基本需求,给俄罗斯人留下的印象还是比较正面的。

二、城市居民

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人际交往中,主要有两类与之发生人际交往的行为主体:一是旅游服务人员,是旅游者最直接和频繁接触的人;二是当地居民,是旅游者在旅游地接触到的人员中,除旅游从业人员以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的人口总数居于全国城市前列,当地居民的成分和生活水平也不尽相同。在与当地居民的接触中,俄罗斯游客对他们的正面评价还是多于负面评价的。游记中提到最多的关于当地居民的印象就是热情友好、乐于助人,无论在大街小巷还是公共交通上,总会有人热情的帮助指路、带路。

但是,上海居民的有些行为还是给俄罗斯游客留下了负面的印象,例如在景点排队时的嘈杂慌乱,还有等电梯时的拥挤都让他们印象深刻。在饮食上,中国人使用的食材很丰富,但是有些食材俄罗斯人不能接受,例如虫子、小鸟;其次,对于中国人的在餐桌上的行为习惯也不是很接受,中国人吃饭时喜欢高声畅谈,有时还抽烟甚至打嗝,这在他们看来是极不体面的,有些时候他们还愿意帮别人夹菜,都令俄罗斯人很不舒服。此外,虽然基本每个十字路口都有信号灯,可是个别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时还有搭载乘客的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速度很快,驾驶行为也极不安全。

另外,旅游服务人员是旅游者最直接和最频繁接触的人群,他们为旅游者提供涉及旅游活动基本方面: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其间,旅游者与之发生的跨文化交,以较规范的职业性、商业性交际为主。

其中与游客接触最多的就是导游,大多数的导游还是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能够提供基本的服务,可是,也有导游较少顾及游客的感受,对景点所知甚少,只顾着向游客推销纪念品;其他领域的服务人员都能提供专业的服务,大多数都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宾馆的服务员有时还能够为出行、饮食提供一定的建议,大多数饭店的服务质量还是可以接受,服务员能偶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菜单上有图片和英文翻译,小餐馆有时无法流畅的沟通,但是服务员都很热情。从中可以看出,整体服务人员的水平还是能够满足基本的沟通,给俄罗斯游客留下的正面印象多于负面印象。

综上所述,俄罗斯游客对于城市居民的正面印象和负面印象不相上下,在对服务人员的印象上正面印象较多,偶尔的负面印象主要出现在对导游的评价上。

我认为,以上所提及的印象中,有些可以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居民素质解决,而其他的则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的,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大众媒体的传播

随着书籍、报纸、杂志、影片、电视、电脑等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通过这些媒介传递到不同的人群中来,媒体利用文字、图片、影像等符号塑造出不同的表征,然后持续地轰炸人类的感官,虽然人们会选择性的接受与保留一部分资讯而忽视其他无关的部分,但是人们在接触信息时还是会不自觉得受到信息背后隐藏着的暗示的印象。

游客在旅游前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对上海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印象,他们之所以惊讶于上海弄堂的古色古香,是因为在他们的脑海里的上海是个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这和他们平常接触到的各类媒体信息不无关系,而有些游客通过旅游对上海的印象产生了一定的改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之前的印象是受到某种媒体传播的误导,因此,良好城市形象的形成与大众媒体的传播不无关系。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一刻起,他所处的那一社会环境的风俗习惯便开始塑造他的感觉、行为和经验。待他长大参加各种活动时,该社会的习惯就成了他的习惯,该社会的信仰就变成了他的信仰,该社会的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风俗习惯往往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成自然。

中国和俄罗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在交际中对一些行为和话语的理解无疑会有差异,产生交际障碍。例如;另外,在关于食材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在食材的选择上范围很广,可是俄罗斯人却很难接受其中有些食物,例如炸的昆虫、鸟禽等等,并不是因为这些食物本身危害生命而不能食用,而是在他们已经形成的习惯里,这些东西不可以食用。

(三)价值观念的差异

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了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又必然地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曾有学者指出:跨文化交际差异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价值观。在跨文化交流中,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成形的价值观念,不具备维系或加强统一的价值观的作用。

例如上面提到的他们对于中国对古建筑环境维护上的不满,能够折射出俄罗斯民族在时间取向上是偏向于过去取向的,他们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持和维护;而在空间取向上,俄罗斯人默认的个人距离则比中国人要大,所以在相对拥挤的环境中,他们会觉得别人侵犯了他们的私人空间,个人行为受到了妨碍,还有前面所提到的饭桌上的行为习惯,帮别人夹菜可能在中国人来看来是待客热情的一种体现,表达的是对客人的尊重,可是,在俄罗斯游客看来也是侵犯他人私人距离的一种行为。

(四)行为规范的差异

从文化角度来说,行为规范就是被社会大众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通俗地讲,行为规范就是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是完成有效交际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在教育、宣传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力度上的不同,难免会造成居民素质上的差异。

首先,尊重国际公认做法和惯例应是跨文化旅游交际的基本要求,然而在游记中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居民的有些行为已经违反了基本的国际公认的做法和惯例。例如上文所提到的不安全驾驶行为,还有十字路口路人对信号灯的无视,都体现了上海居民较为薄弱的公共空间意识,在上海,大家可能会觉得这种行为无关紧要,可是在俄罗斯人的眼中则是非常危险、不可取的行为;另外应该指出的是,除了国际上公认的行为规范外,有些行为在一种文化中是合乎规范的,在另一文化中可能就是被禁止的,中国人在饭桌上的大声喧哗和俄罗斯游客用食时的轻声细语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也是给俄罗斯游客留下负面印象的原因之一。

通过以上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俄罗斯游客对于上海的城市印象褒贬不一,这其中有些是由于城市建设和居民素质的缺失引起的,其他的则是由于大众传媒、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原因造成的,这些原因都对上海印象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形式,正以前所未有的趋势飞速发展。跨文化交际应在中俄旅游交往中建立一座桥梁,帮助我们去认识俄罗斯文化,更好地促进国家和人民间的交流。上海作为俄罗斯游客来华旅游的主要选择,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们对现代中国的整体印象,因此,除了在城市环境维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大众传媒的传播上投放精力外,还应该全方面提高城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推动中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基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4年研究生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跨文化背景下俄罗斯有课对中国主要城市印象分析”。

[1]陈颖春.浅议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化旅游[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05).

[2]林红梅.论跨文化旅游交际[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04).

[3]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4).

[4]张锦帆.文化交流中东西方价值观念差异的分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06).

F592

A

1005-5312(2014)32-0266-02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情景交际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