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田”部字及其民俗义解析

2014-11-22张昊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部字说文解字田地

张昊琰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省 绵阳市 621010)

《说文解字》“田”部字及其民俗义解析

张昊琰

(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四川省 绵阳市 621010)

《说文解字》从音形义全方面解析汉字,据“田”部字释义及多部古文献专著对其义的补充解释进行分类整合,可从文字学、训诂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多角度探析其所折射的农业民俗文化信息。

说文解字;田部字;农业民俗;文化

作为音形义结合体的汉字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涵摄性,宋永培说:“汉字也是史料,汉字的本义具有直接表述古史的宝贵价值。”中国乃农业大国,田地从古至今都为生民立命之根本,《说文》29个“田”部字蕴含丰富的农业民俗文化。下文将从五个方面具体分析论述。

一、“田”字本义解读

学术界对“田”字本义争议不断,大抵分为两派:农田说与田猎说。上古文献多处记载,如《诗·甫田》:“我田既藏,农夫之庆”,《国语·鲁下》:“季康子欲以田赋”,这些句中“田”均为农田之意。当然,其也有作动词之用,《说文》“田”:“陈也,树谷曰田。象四口;十,阡陌之制也。”许慎所释“树谷曰田”和《汉书·高帝纪上》“令民得田之”同为动词。但无论动词亦或名词,皆归农田说。

除此,许慎所释义中还涉及井田制。“阡陌之制”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西周盛行。《孟子·滕文公上》:“方田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可看出,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井田属周王,领主不得买卖、转让。但在西周中期,由于“民不肯尽力于公田”,私田大量出现,田地买卖现象也相伴而生。西周共王时期《卫盉》载:“矩伯庶人取堇章于裘卫,才八十朋厥贮,其舍田十田。”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以物换物现象,《说文》“當”:“田相值也”,又段注:“值者,田与田相持也。引申之,凡相持相抵皆曰当”。据此,“當”从“田”部便属自然。

农田说更近于“田”字今义,但多数学者认为其本义应为田猎。甲骨文献中卜辞“田”多次出现,在七部文献中,“田”字出现458次,其中453次为田猎之义,如“王田于游”等,仅有5次作田地讲,许慎作《说文》之时并未见甲骨文,那么其所释之义便极有可能是后起义。原始社会农业落后,狩猎成为民众生活的主要方式,该场所即为“田”,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田用来种庄稼,农田取代田猎成为主导义。

从田猎说来看,“畜”从“田”便可理解。《说文》解释:“田畜也。……引《淮南子》注言:‘田之污下黑土者,可畜牧也。’”原始社会民众以打猎为生,随着工具改进、猎捕数量增多,人们便开始圈养驯化成为家畜。《淮南子·本经》:“拘兽以为畜”可为证。

二、土地划分及界定

《诗经·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古代中国,土地拥有者即拥有天下和政权,且在包括西周在内的多个朝代均实行分封制,那么土地划分便尤为重要。

(二)非行政:町、疃、疄、畷、畛

《说文》“町”:“田践处曰町,”“疃”《说文》:“禽兽所践处也。”《诗经·豳风》中“町疃鹿场”,朱注:“町疃,舍旁隙地也。”可见,当时野兽不时破坏田地,农民会采取措施驱赶飞禽走兽,至今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农村田地里仍有稻草人,以保庄稼田地免受其害。“疄”《说文》:“轹田也。”段注:“轹,车所践也。”本是种植庄稼的田地,贵族马车却任意践之,久而久之竟形成专有区域。

“畷、畛”与前者稍有不同。《说文》:“畷,两陌间道也”,“畛,井田间陌也”,二者均指田间小道,供农民行,虽不是直接指农田,但与田有直接关联。

三、土地丈量单位

土地作为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既攸关农民自身利益,又攸关国家根本,秦始皇下令“黔首自实太田”,如此大规模的土地测量,直接推动丈量单位及文字的产生。这一类字有:畮、畦、畹。

“畮”《说文》:“六尺为步,步百为畮”,段注:“汉时二百四十步为畮”,正是承袭了商鞅变法时每亩面积一百步改为二百四十步的结果,从中也可看出土地丈量单位已十分精确,并在此之前已出现“尺”一类的丈量单位。当代农业中,“畮”即“亩”仍是土地面积丈量的主要单位。

《说文》对“畦、畹”的解释分别为:“田五十畮曰畦”,“田三十畮曰畹”,二者都表示面积单位,《史记·货殖列传》“千畦姜韭”中尚为田地的量词之义,但在后来的发展中,其作为土地丈量单位的意义逐渐消失,具体消失年代已不可知。北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中“畦”指田园中分成的区域、行列。其也反映了百姓由单一的种植庄稼来满足温饱,转为辅以栽种花木等观赏类植物,精神生活得以丰富。

四、土地生产

(一)土地耕治:畴、疁、略、畱

土地耕治是与土地生产最为息息相关的一环。《说文》“畴”:“耕治之田也。”另《仓颉篇》:“畴,耕地也”,亦是此义,段注:“耕者犁也,犁其田而治之,其田曰畴······耕治必有耦,且必非一耦。”“千耦其耘”的耦耕制是西周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表明当时农业已十分注重耕作方法。

“疁”《说文》:“烧种也。《汉律》曰:‘疁田茠艸。’”段注:“田不耕,火种也。”《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体现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至今我国一些农村在收麦之后仍有焚烧麦秸的习俗。

“畴、疁”都体现了西周时农田耕作方式及农人的垦荒耕植,《大田》中这样描述:“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类似叙述也见于《楚茨》、《丰年》等诗中,表现了农人大规模的垦植及庄稼良好长势,也体现传统自然观十分重视土地耕治的工具和方法。《诗经》中也多次提到“耜、镈、钱”等农具,《豳风·七月》逐月叙述了农民一年的耕作劳动和农时观念,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从年初修理工具、下田耕种,到年终丰收祭祀,展示了一幅农业民俗画。

若说前两字代表农民直接参与土地生产,那么“略”则倾向于统治管理阶层在土地耕治上的谋策。《说文》:“略,经略土地也。”而《左传昭公七年》又说道:“天子经略土地,诸侯正封,古之制也。”杜预注曰:“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前文提到的土地制度及赋税制度皆为天子规划、治理农耕之法。

“畱”需特别指出,《说文》释为:“止也。”段注进一步解释:“田所止也,犹坐从土也。”《义证》曰:“锴意谓‘坐’从土为止,‘畱’从田亦为止,故云田犹土也,非谓畱训土也。”可见此字指农民农耕劳作后于田间休息,其作为土地耕治过程的一部分,故归为此类。而在这耕作之余的休息中,农民总结劳动经验也形成了诸多农业谚语,其也是我国最早用文字记录下的谚语。汉代农学著作《四民月令》有大量记载,如“三月昏参星夕,杏叶盛桑叶白”,“杏子开花开耕白沙”等。贾思勰在《齐民要术·自序》中提及“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其中“歌谣”除了农谚外还包括农歌。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立法而产生的“二十四节气”,古人为便于记忆编成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成为广为传唱的农歌经典。

《周礼·遂人》:“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可见当时对土地质量已有详细分类,通过田地优劣进行分配更能保证利益均衡,以达到维护政权的目的。春秋时期齐相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根据土地质量的优劣来征收不同的税。

“畬”较为特殊。《诗诂》曰:“一岁为葘,始反草也。二岁为畲,渐和柔也。”段注:“二岁用力渐舒矣,畬之言舒也。”依此看,“畬”显然是已开垦两年、质量尚可的土地。然《说文》:“畬,二岁治田也”,其体现的休耕制在我国传统农业早期阶段就已出现。西周时实行的三田制即休耕制,又西汉赵过推行的代田法,就是在同块土地上圳和垅隔年代换,以恢复土壤肥力。从该层面看,“畬”又可归为土地耕治一类。本文暂归土地质量一类。

五、土地祭祀

古代农业靠天吃饭,人们将收获的希望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和恩赐,因此定期祭祀,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这描写的便是周人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这类字有“畤、畯、甿”。

“畤”《说文》曰:“天地五帝所基止,祭地也”,王安石“黄云荒城失苑路,白草废畤空坛垓”中“畤”亦为此义。为土地祭祀设立专门的祭坛体现了古人对土地的崇尚与依附心理,“天子祭天,诸侯祭土”正是一种农业崇拜文化。

《说文》中“畯、甿”分释为“农夫也”和“田民也”,乍一看二者皆指农民,但段注又解释:“农夫,田官也”,“畯,田大夫也”。《七月》:“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无论是《毛传》、《郑笺》,还是高亨《诗经今注》都认为“田畯”乃为田官。《周礼·春官》载:“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在由天子主持的重大祭祀活动中,还要“击土鼓,以乐田畯”,显然“田畯”不是一般的田官这样简单,应为土地神一类的农业神。“畯”最初或为田官,死后被奉为神灵祭拜。

“畤”为祭祀场所,“甿”为祭祀活动的主体,“畯”则为祭祀对象,如此一来,一场完整的土地祭祀活动便得以展现。

《载芟》“春籍田而祈社稷也”中所记载的西周藉田礼,当时的腊祭等祭祀礼制,唐宋至今江南部分地区仍延续的“烧田蚕”、“种春田”等农业占卜巫术,侗族的“下田节”等农耕节日习俗,另如土家族俗谓的“破五”等禁忌习俗,这些农业民俗的形成与发展都体现着农耕、田地之于百姓与社会的重大意义。

六、结语

《说文解字》对后世的影响是无可辩驳的,“田”部字通过“以形表义”的方式展现出丰富的政治、文化、风俗等诸方面信息,本文只是管中窥豹,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宋永培.《说文》与上古汉语词义研究[M].四川:巴蜀书社,2001.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向熹.简明汉语史·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H161

A

1005-5312(2014)32-0252-02

猜你喜欢

部字说文解字田地
《说文解字》从“月”部字与从“肉”部字在篆法中的区别
“示”部字研究
“示”部字研究
安其的田地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田埂
《说文解字》肉部字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