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日本信仰文化的特点

2014-11-22李毅成韩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佛教信仰日本

李毅成韩冰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201306)

从文化的角度浅析日本信仰文化的特点

李毅成韩冰

(上海电机学院,上海 201306)

信仰是一个人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是发自人内心的力量,也是衡量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的标准。正确了解信仰文化对一个社会,乃至健全整个社会价值观体系都有极大的帮助。日本的信仰文化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结合体,由本土的神道教,又有传之隋唐的佛教释门,更有从欧美远道而来的基督诸教。这几种宗教在现代日本社会能够和平共处,并且升值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不由得让人对它们的存在产生兴趣,同时对于其潜在的特点,若是能进行发掘和利用,定能对我国的信仰重建产生巨大的化合效应。

文化;信仰;软实力

一、蛊惑人心的秘密,神学的科学,以及信仰由来

任何宗教都有其独特的吸引人皈依其中的方式,任何宗教的管理者都能够使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隐隐之中掌控以及引导其信仰者到达所谓的“光明世界”,就如同教皇之于基督教,天皇之于神道教。

对于今天来说,这种力量即是,科学。

(一)几乎所有的教派的开创者,都利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在古代,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为什么会发生日食和地震,通常他们会认为这些是神的旨意,当然不包括哪些开创者们。他们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去学习、理解和感知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任何宗教作为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是制造一尊“神”,并利用这个“神”控制他们的追随者。开创者使用一切他们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获取的而没有被其他人所理解的知识,告诉大众,他们所看到的场景,是被神灵创造出的场景。并且声称,他们就是被神灵赋予神格能够改造大众生活的先知。开创者们通过计算这些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然后告知人们即将展现的场景或展现场景的时间,使人们相信他们就是那些所谓的先知。这看起来有些荒谬,但在古代,因为大多数的人们是无知的,因此很容易相信这个谎言,并且在短时间内把这个所谓的开创者变为他们的领导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个新的宗教形成了,而其信仰者的人数也会越来越多。

(二)自然科学也可以由开创者使用管理整个教派

教派的开创者总喜欢使用一些绕口令来形容一些正常的现象,使之成为神圣的物或者圣句;同时,他们把这些圣句编辑成书籍,就如同圣经之于基督教,古兰经之于伊斯兰教。这使得他们的追随者,能够清晰地了解他们宗教的历史。

宗教的最高管理层也不时地更新自己的言论。例如,基督教曾把哥白尼的日心说视为异端邪说,但却在19世纪将日心说理论添加为自己的信条的一个部分。

(三)由于宗教的诞生,最好的控制人们的方式也诞生了

从古至今,有很多宣扬着君权神授的国家出现在这个世界,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古代自汉开始的帝国也囊括其中。这些帝国利用与中央集权式的系统控制人们,并使人们对这种控制系统产生依赖,进一步说,就是信仰的初始。而信仰说白了就是对所谓的神的尊重和对神的敬畏。正因为存在对神的敬畏,人们也就能遵从神的教导,神的法则,神的盛典,即圣经、古兰经之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约束。最终,这些神的教典即成为治国法律的前身。

这样看起来这些帝国的子民应该反抗他们的暴行,但事实上,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举兵反抗,大多数的人仍在日常生活中,服从神的教诲,甚至声称独裁者是帝国的智慧。这就是蛊惑人心的作用。

结合以上事实,蛊惑人心不只是一种的方式,可以毁了人的思想和精神,也是一种可以控制一大群人的方式,并且最终导出了被控制人群对其的依赖,直至最后,成为一种新的信仰。

二、从日本信仰文化的纯洁性开始

日本社会,经常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一个信仰“不纯洁”的,这不仅仅是在喧嚣的城市,即便漫步在乡间小道,一座寺庙之后,不一会儿就能看见鸟居,甚至有的地方,寺庙中有神社的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宗教以及代表其形象的建筑物,在日本的大街小巷中有机地结合,不得不让人怀疑日本民众信仰的纯洁性。

(一)功利性和民众信仰的有机结合

在日本的寺庙中出现的神社,原本是由于公元645年的“大化改新”,一大批中国的软实力被引进当时的日本,包括被中国化的佛教。而且,当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发现佛教是一个非常简单地提供稳定的政权的工具,大名们、朝臣们,甚至是天皇纷纷皈依佛门,甚至欲立佛教为国教:大名们渴求通过佛教开阔自己的领地,朝臣们希望通过佛教获得广泛的民众支持,而天皇则欲求通过佛教进一步巩固他身为“神”的本质。于是,佛教成为了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种有效的政治诉求。同时,对于日本的大众,由于他们所信仰的神道教本身就是一种多神教,对于他们来说,国家的统治阶级要求他们信仰的佛教无非就是增加几座神,增加几个精神依托。

日本人的宗教意识即あったりまえ,理所当然的认为,“你是神,我是神,大家都是神;我国的神,舶来的神,都是被人民信仰的神吧!”因此,日本人很快就接受了佛教的存在,乃至到当今时代,日本有着“人的一生,出生时在神道教神社做祈福,结婚时在基督教教堂举办婚礼,老死时拜托佛教的和尚超度”。这是日本人的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理所当然地信仰着所有的神。

(二)成功融合信仰的文化软实力

日本人的信仰不是不纯洁的,只是全盘接受而已,日本人又把这种思维带进了他们的文化软实力中,比如风靡全球的动漫、歌曲、影视剧等等。比如让热血沸腾,感动不已的,是人的内心更强大的歌曲,很少出现在日本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但是一旦明了歌词的大意时,又能使人对此产生共鸣。受到全世界热情追捧的日本动漫,原本是为了缓解日本工薪族的压力,传承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理念,却不仅仅使用了本民族的叙事描写手法,更吸收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手法,使得其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好评,现在日本的动漫产业和相关衍生产品的经济收入,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动漫甚至已经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三、日本信仰的特点

在日本,除去安土桃山时代,极少数的大名为了稳定朝政,尽快结束国内的动荡局势,对各宗教实行了削弱和减少的政令,对国内民众,一直采取的是低压政策,并未干涉他们的信仰;也有朝廷的诸卿为了稳定自身的政权而广泛的推广佛教,进而形成各式各样的宗派。而这种政策也导致了上述时代中的宗教团体,诸如石山本愿寺、比睿山延历寺在一定的时期里都有了非常广大的势力范围,甚至是治外法权。

而正是由于这种超速发展,也使得这些寺院中的僧人们怠慢修行、沉迷于酒色、出阵并杀人,这对于应当断绝俗世、舍弃烦恼的僧侣来说,这是不应有的行为。释门中向来禁止僧众习读兵书,纠众扰乱。梵网经卷(下)即明载不得蓄诸刀、杖、弓、箭等战斗、杀生之器具;亦不得以利养恶心,合会军阵,兴师相伐,而杀害无量众生。然寺院因有庄园领地,为保护领地,故有僧兵之存在。除此之外,由于各种寺庙、各种门派在民间拥有大量的追随者及信奉者,这些宗教势力经常利用自己的门徒以及信奉者(民众)的力量影响武家的斗争甚至是朝廷的政策,而由于它势力范围之广,以及它的地位之高使得朝廷和各地大名对其的存在通常都显得无可奈何。

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武家及朝廷在各种形式上对宗教势力团体,尤其是寺庙及其所辖的僧兵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消减方针,比如在室町幕府的元龟初年,尾张国的大名织田信长出兵征战石山本愿寺的一向一揆(一揆,在日语中指人民起义,而一向一揆指的是一向宗组织门徒发起的“人民起义”,间接地支援了一向宗的僧兵集团),火烧比睿山延历寺,“违反世界的秩序”,进而遭到其他的大名和民众的反感,甚至得到亵渎神佛的第六天魔王的称号。

日本的宗教信仰经历了如此的一紧一松,一张一弛的过程,使的当代的日本民众在信仰的问题上能保持相应的纯洁性,不过分信仰某种宗教,但也极力保持其信仰的独立性。民众在选择其信仰时拥有自由选择性,同时在选择信仰复数的宗教时也不会受到宗教的管理人的干涉,甚至在创造新的信仰教派时也没有过多的限制,这也直接导致了日本本土有很多邪教组织或是类似于传销组织的出现。

另外一个原因也与二战后,美国人把天皇的神格将为人格的做法密不可分。这一做法直接打破了日本原有的信仰体系,原来的天皇,万世一系,是平民眼中的神,传说中创世的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的子孙。而当天皇被降为凡人之后,对平民思想中的神话体系破损,现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日本信仰文化的自由发展。

而现代日本的文化正是基于其信仰文化的自由发展以及自由信仰,导致他们能够在各种方面提出各种各样有建设性的问题,也不会把富有创造力的想法遏制在体制内。人一旦拥有了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多的想法和理解出现,辅以日本民族骨子里的认真做事、踏实工作的性格,不虚为二战后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即便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中国的经济崛起之后以及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之下,还能保持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位置屹立不倒。

四、日本信仰文化之可借鉴之处

首先,在日本文化中虽然有武士道等军国主义思想的存在,但是这只是在某个时期的特定的产物,并不能代表着信仰文化的全部。而在现代日本的信仰文化中,笔者看到的信仰自由,即不是个人自由的决定信奉哪一种宗教,而是能在不同教义、不同文化的宗教间自由的信奉。

其次,作为文化软实力传输手段之一,日本把自身的信仰文化融入到了各种多媒体传输手段中。在现代网络的传输中,我们随处可见从日本传来的日剧、动漫等,在提高本国经济的同时,也作为传达本国文化的特色手段,尤其是在体现其独有的信仰文化是用日常的生活来体现的,更给国外的观众们带来活灵活现的感受,仿佛就在自己身边发生一样。

最后,是其独特的信仰文化正如其独特的音乐体系一样,自成一系,同时吸收国外先进的理念和观点,完善自身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发展可以更好的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发展以及鼓励创新性思维的产生,而这些创新性思维来自于生活,就是尽量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从日常生活中,尽最大可能在创新创造方面努力。

[1]ConradTotman,王毅(译).日本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顾伟坤.日本文化史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森克己.遣唐使[M].日本:至文堂,昭和30年.

[4]海老沢有道.南蛮文化[M].日本:至文堂,昭和41年.

[5]鈴木大拙禅と.日本文化[M].日本:岩波新書,1940年.

[6]石田一良.日本思想史概論[M].日本:吉川弘文館,昭和30年.

G13/17

A

1005-5312(2014)32-0092-02

猜你喜欢

佛教信仰日本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佛教艺术
论信仰
《黄金时代》日本版
铁的信仰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