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纹与汉画像砖

2014-11-22韩树魁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升仙画像砖祥瑞

韩树魁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龙纹与汉画像砖

韩树魁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汉代画像砖砖面的整体构成花样繁多,形式多样,装饰纹样也丰富多彩。以常青树象征灵魂不死,以乳丁纹象征子孙兴旺,以羽人象征升仙……内容丰富,取材广泛。点线面的结合使用,丰富多彩的题材,或含蓄或直白的各种图案,都增添了汉画像砖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意蕴。在各种题材的表现中,神兽或是各种动物的形象并不少见。龙为神物,画龙自然为了取其祥瑞,古人已把龙作为升天成仙的神灵。二龙穿璧多出现在汉墓门楣上,也是想上行下效,要在人间与神界架起一座桥。

汉画像砖;龙纹;寓意;手法

旧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以石头进行雕刻的器物,而建筑石雕较早且多见的为汉代陵墓石雕。秦汉时期,大型的墓前石雕,造型生动,刀法简练,动态十足。由于汉代流行厚葬之风,一些贵族富豪追求奢华的墓葬建筑及装饰,于是出现了大量有画像石画像砖的四趟碑阙和墓室。

在汉代,石纹样多采用程式化的象征手法。以常青树象征灵魂不死,以乳丁纹象征子孙兴旺,以羽人象征升仙……内容丰富,取材广泛。点线面的结合使用,丰富多彩的题材,或含蓄或直白的各种图案,都增添了汉画像砖的审美价值和精神意蕴。

在各种题材的表现中,神兽或是各种动物的形象并不少见。为了死后能得道升仙,充满想象力的先民把龙、虎、鹿等动物作为升仙的骑乘工具。这些内容的画像,表达了墓主希望死后能升仙和享受仙境生活的强烈愿望,而这种仙境生活实际上就是墓主生前现实生活的延续。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人一直很崇拜的神物,汉代认为,龙可以给人间带来祥瑞,使天下太平,经济繁荣。从汉武帝开始,龙就从天上降临到了人间,龙的形象代表了皇族,代表了神圣与不可侵犯,从而创造了汉代独特的龙文化。不同的地域与时代的汉画像砖在造型手法上也各有不同。在表现手法上有单纯的用线条表现龙的形象,也有不加线条勾勒,以浮雕形式刻画的龙。在形态上有单独出现的龙,有些头上有角,龙身似蛇,有四爪和一对非常醒目的翅膀;还有兽状龙,有四肢,头和尾巴,细看身上有龙鳞,像一只拥有的龙的头部和鳞片的虎的形象。在巴蜀地区出土的一部分汉画像砖中,龙的形象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

在汉画像砖中素有《二龙穿璧》这一题材。龙为神物,画龙自然为了取其祥瑞,璧为祥瑞之物,自古为礼仪类用玉之首,是祭天的重器。《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汉郑玄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圆像天……”璧为祭天之物,是沟通人神的工具。人死后要想升天,用重礼器璧祭天是必需的,汉画中龙壁缠绕大概是此寓意,有此二物,就好像有了通行证,人死后便可以顺利升天。而龙又是神仙的乘骑。《山海经》、《周易》等均有“神人乘龙”的记载,还有西王母她也是以龙和虎当作坐骑的,由此可见,古人已把龙作为升天成仙的神灵。二龙穿璧多在汉墓门楣上,也是想上行下效,要在人间与神界架起一座桥。

两条龙的身体呈十字交叉状同时穿入一个玉璧之中,象征着天交地感,万物化育,同时又象征着阴阳相合,人神沟通。有着深刻的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的寓意。虽然都是玉璧与龙的组合,也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方式。譬如在南阳出土的画像砖拓片中,龙的形象不再是以线条表现,而是以浮雕的块面的形式,具有很强画面感与故事感,穿过玉璧的两条龙遇到了麻烦,一边有一只像虎一样的猛兽,另一边是一只像牛一样的动物,同时像两条龙进行攻击。两条龙张着嘴,奋力反抗,表现出一种毫无畏惧的姿态。这个颇具喜剧性的穿璧画像,摒弃了平淡和程式化的构图,使画面线的惊险刺激

龙与鱼或是虎的搭配也很常见,在豫中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砖《交龙》,画面呈现对称的状态,两条龙的嘴边各有一条鱼,龙微微张嘴,似乎正要把鱼吞下去。每条龙的尾部都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程螺旋状弯曲,这样在画面中的两条龙的尾部共同构成了一个类似如意或是祥云的造型,整个画面显得饱满,优美,极具装饰美感。在同一地方出土的另一幅《交龙》的砖面上,两条相交的龙,头部分别位于画面的两端,在两条龙相交的空隙内,有老虎和其他兽类正在进行搏斗,似乎正在上演弱肉强食的场面。两条龙组成了一个画面的框架,并没有参与其中,就这似乎正好表现了汉代统治者对龙的垄断所形成的局面,龙与兽的关系,就像帝王与百姓的关系一般。

由于工具、材料的限制,绝大多数画像石还做不到惟妙惟肖地刻画物象的细部,但汉代石刻艺术家能够扬长避短,善于抓取动物的大体大貌,突出他们的基本特征和外在动作,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突出强烈夸张的动势。主要靠动作、行动、情节来表现,而不是靠细腻的刻画,富神于粗犷的外形中,使形与神有机地结合,从而构成了汉代画像砖石艺术的古拙风貌。当然,这种古拙风格在汉代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上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画像石画像砖以其不事细节修饰的粗犷外形和夸张姿态造就了力量与动感,从而形成一种气势之美。

[1]李国新.汉画像砖艺术鉴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魏学峰.中国画像砖全集[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3]王建中.中国汉画像石全集——河南汉画像石[M].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0.

[4]张从军.山东文物丛书——汉画像石[M].山东友谊出版社,2002.

[5]张道一.画像石鉴赏[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J305

A

1005-5312(2014)32-0039-01

猜你喜欢

升仙画像砖祥瑞
北宋演员画像砖四人组
高鹏矿业“升仙”
新莽时期“函谷关门”画像砖研究
金猪庆祥瑞
关于考古出土的东汉俑研究
南阳汉代画像砖墓的渊源及其影响
空间视角下楚汉葬俗中的凤凰演变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祥瑞
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