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2014-11-22韦树德等

右江医学 2014年5期

韦树德等

【摘要】目的探析脑动脉瘤破裂应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5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 观察组25例行早期显微手术疗法,对照组25例行常规手术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各项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 观察组、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3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微创度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显微镜手术;脑动脉瘤破裂;脑前循环系统

中图分类号:R739.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5.02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micro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Methods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from January,2011 to December,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early microsurgery,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gular surgical treatment.Then,clinical effects,various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92.0% and 60.0% respectively,so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Various clinical indicators included intraoperatve blood loss,hospital stay and consciousness recovery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01).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0% and 32.0% respectively,so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Early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 has exact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It features high minimal invasion,security,and reliability,which makes it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

【Key words】microsurgery;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forebrain circulatory system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首位病因[1]。其中腔内压力增高引起的动脉瘤占脑动脉瘤的70%~80%。脑动脉瘤破裂出血如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而肢体抽搐、喷射性剧吐、头痛是该病发病的危险信号。有研究认为,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进行显微手术疗法,可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临床效果确切[2]。探析脑动脉瘤破裂的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脑动脉瘤破裂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37~72岁,平均年龄(49.3±1.2)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制定的脑动脉瘤的诊断标准[3];经颅脑CT、MRA、生化等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脑动脉瘤。病变部位:基底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分叉部位动脉瘤10例,颈内动脉床突旁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10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9例;瘤体大小15 cm×17 cm×10 cm;其中第一次颅内动脉瘤破裂23例,第二次复发20例,第三次复发7例;根据HuntHess分级,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20例,Ⅳ级5例;合并冠心病20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38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变部位、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行早期显微手术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一个头圈,行气管插管全麻后涂眼膏,贴眼膜,应用头颅固定架固定头颅,保证操作手术的稳定性,开放两条有效静脉通路,全麻下翼点入路,将显微镜推入手术视野,分离外侧裂池,准备若干小脑棉,剪成不同规格,湿润压扁后放好备用,顺动脉走向寻找肿瘤,按照肿瘤大小择取适宜的动脉瘤夹,如果无需阻断,则直接夹闭,肿瘤夹闭后如果张力过大可应用注射器将腔内的血液抽出,将棉片浸入罂粟碱敷于夹闭的瘤体处,片刻后取出,彻底止血并予纱布压迫,清点脑棉,脑膜关闭,根据病情置入引流管。对照组行常规手术疗法[4],麻醉方式同观察组,术后对所有患者予以促血液稀释、抗感染、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术后3~4 d对两组患者予以复查,检查瘤夹有无夹闭动脉瘤。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志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判断评估标准[5]

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有效:症状有好转,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轻微异常;好转:症状有好转,一项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异常;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异常。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动脉瘤是因局部颅内血管异常导致脑动脉瘤样突起,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6]。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临床上脑动脉瘤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为脑血管意外疾病第三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脑动脉瘤破裂风险为10%~20%[7],同时合并破裂出血导致的病死率可达50%左右。国内文献报道,SAH和再出血是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致残、死亡的重要因素,而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8]。国内外学者认为,脑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进行手术,可提高临床预后,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9]。目前,对于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法已成为国内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10]。

本研究对脑动脉瘤破裂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显微镜下手术可以准确进行脑部重要神经、动静脉及动脉瘤定位,避免术中对脑干的损伤,操作精细,微创度高,出血量少,是脑动脉瘤破裂的首推手术疗法[11],手术可对改良翼点或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术的操作熟练掌握,对前循环脑动脉瘤进行夹闭,同时脑动脉瘤破裂局部予以罂粟碱,可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可降低术后并发脑缺血性损害[12]。术中注意事项:①首先开颅将硬脑膜剪开,在显微镜下充分暴露侧裂,开放侧裂池及颅底,缓慢释放脑脊液,然后小心清理蛛网膜下腔中的血肿;②术中如出现严重蛛网膜粘连者,手术中动脉瘤过大可能导致再次破裂出血,本手术中通过结扎动脉瘤近端或增大麻醉剂量避免其再次出血[13];③血肿清理完毕后,依次暴露载瘤动脉远端及近端,需精确、充分解剖脑池内瘤颈,确保其暴露清晰且完整,于瘤颈部位细致辨别血管及其交通支,调节视野至高倍镜下进行血管分离,安放大小适宜的瘤夹,不同情况的动脉瘤,选择合适的瘤夹,精确夹闭瘤颈,术中严重血管痉挛患者可灌注尼莫同,以降低血管痉挛[14]。本研究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予以显微镜手术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杭晓杰等[1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说明脑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镜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精神改变、局部神经缺失、脑血管痉挛及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微创度高,安全可靠,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文理,安宁,程金红.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麻醉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1113.

[2] Li W,Wait SD,Ogg RJ, et 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visual cortex performed in children under sedation to assist in presurgical planning[J].J Neurosurg Pediatr,2013,11(13):543546.

[3] 谭显西,钟鸣,赵兵,等.CT血管成像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手术的应用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10):523526.

[4] 吴鸣,罗良生,张健,等. 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3(3):207209.

[5] 刘琦,王道奎,王永和,等.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3):312313.

[6] 马春晓,步星耀,周伟,等.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与成本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09712.

[7] 杨军,林瑞生,李志强,等.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结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7):33503352.

[8] 王永和,张振兴,曹培成,等.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2):157159.

[9] 徐中,刘慧祥,钱晓波,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破裂脑动脉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108.

[10]黄建跃,丁胜鸿,陈向东.显微外科手术治疗HuntHessⅣⅤ级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366368.

[11]李卫峰.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4849.

[12]高飞,胡福广,邵高峰.破裂脑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后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14.

1.2方法

观察组行早期显微手术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一个头圈,行气管插管全麻后涂眼膏,贴眼膜,应用头颅固定架固定头颅,保证操作手术的稳定性,开放两条有效静脉通路,全麻下翼点入路,将显微镜推入手术视野,分离外侧裂池,准备若干小脑棉,剪成不同规格,湿润压扁后放好备用,顺动脉走向寻找肿瘤,按照肿瘤大小择取适宜的动脉瘤夹,如果无需阻断,则直接夹闭,肿瘤夹闭后如果张力过大可应用注射器将腔内的血液抽出,将棉片浸入罂粟碱敷于夹闭的瘤体处,片刻后取出,彻底止血并予纱布压迫,清点脑棉,脑膜关闭,根据病情置入引流管。对照组行常规手术疗法[4],麻醉方式同观察组,术后对所有患者予以促血液稀释、抗感染、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术后3~4 d对两组患者予以复查,检查瘤夹有无夹闭动脉瘤。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志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判断评估标准[5]

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有效:症状有好转,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轻微异常;好转:症状有好转,一项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异常;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异常。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动脉瘤是因局部颅内血管异常导致脑动脉瘤样突起,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6]。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临床上脑动脉瘤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为脑血管意外疾病第三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脑动脉瘤破裂风险为10%~20%[7],同时合并破裂出血导致的病死率可达50%左右。国内文献报道,SAH和再出血是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致残、死亡的重要因素,而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8]。国内外学者认为,脑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进行手术,可提高临床预后,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9]。目前,对于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法已成为国内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10]。

本研究对脑动脉瘤破裂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显微镜下手术可以准确进行脑部重要神经、动静脉及动脉瘤定位,避免术中对脑干的损伤,操作精细,微创度高,出血量少,是脑动脉瘤破裂的首推手术疗法[11],手术可对改良翼点或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术的操作熟练掌握,对前循环脑动脉瘤进行夹闭,同时脑动脉瘤破裂局部予以罂粟碱,可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可降低术后并发脑缺血性损害[12]。术中注意事项:①首先开颅将硬脑膜剪开,在显微镜下充分暴露侧裂,开放侧裂池及颅底,缓慢释放脑脊液,然后小心清理蛛网膜下腔中的血肿;②术中如出现严重蛛网膜粘连者,手术中动脉瘤过大可能导致再次破裂出血,本手术中通过结扎动脉瘤近端或增大麻醉剂量避免其再次出血[13];③血肿清理完毕后,依次暴露载瘤动脉远端及近端,需精确、充分解剖脑池内瘤颈,确保其暴露清晰且完整,于瘤颈部位细致辨别血管及其交通支,调节视野至高倍镜下进行血管分离,安放大小适宜的瘤夹,不同情况的动脉瘤,选择合适的瘤夹,精确夹闭瘤颈,术中严重血管痉挛患者可灌注尼莫同,以降低血管痉挛[14]。本研究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予以显微镜手术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杭晓杰等[1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说明脑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镜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精神改变、局部神经缺失、脑血管痉挛及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微创度高,安全可靠,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文理,安宁,程金红.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麻醉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1113.

[2] Li W,Wait SD,Ogg RJ, et 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visual cortex performed in children under sedation to assist in presurgical planning[J].J Neurosurg Pediatr,2013,11(13):543546.

[3] 谭显西,钟鸣,赵兵,等.CT血管成像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手术的应用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10):523526.

[4] 吴鸣,罗良生,张健,等. 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3(3):207209.

[5] 刘琦,王道奎,王永和,等.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3):312313.

[6] 马春晓,步星耀,周伟,等.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与成本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09712.

[7] 杨军,林瑞生,李志强,等.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结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7):33503352.

[8] 王永和,张振兴,曹培成,等.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2):157159.

[9] 徐中,刘慧祥,钱晓波,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破裂脑动脉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108.

[10]黄建跃,丁胜鸿,陈向东.显微外科手术治疗HuntHessⅣⅤ级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366368.

[11]李卫峰.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4849.

[12]高飞,胡福广,邵高峰.破裂脑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后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14.

1.2方法

观察组行早期显微手术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垫一个头圈,行气管插管全麻后涂眼膏,贴眼膜,应用头颅固定架固定头颅,保证操作手术的稳定性,开放两条有效静脉通路,全麻下翼点入路,将显微镜推入手术视野,分离外侧裂池,准备若干小脑棉,剪成不同规格,湿润压扁后放好备用,顺动脉走向寻找肿瘤,按照肿瘤大小择取适宜的动脉瘤夹,如果无需阻断,则直接夹闭,肿瘤夹闭后如果张力过大可应用注射器将腔内的血液抽出,将棉片浸入罂粟碱敷于夹闭的瘤体处,片刻后取出,彻底止血并予纱布压迫,清点脑棉,脑膜关闭,根据病情置入引流管。对照组行常规手术疗法[4],麻醉方式同观察组,术后对所有患者予以促血液稀释、抗感染、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术后3~4 d对两组患者予以复查,检查瘤夹有无夹闭动脉瘤。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神志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3判断评估标准[5]

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有效:症状有好转,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轻微异常;好转:症状有好转,一项手术并发症,术后查颅CT、MRA异常;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颅CT、MRA及血生化指标异常。总有效率为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分组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脑动脉瘤是因局部颅内血管异常导致脑动脉瘤样突起,动脉瘤形成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创伤[6]。此外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如肿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也可伴发动脉瘤。临床上脑动脉瘤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形成,为脑血管意外疾病第三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质量。脑动脉瘤破裂风险为10%~20%[7],同时合并破裂出血导致的病死率可达50%左右。国内文献报道,SAH和再出血是脑动脉瘤破裂患者致残、死亡的重要因素,而脑动脉瘤的早期手术存在一定难度,可能导致脑组织进一步损伤[8]。国内外学者认为,脑动脉瘤破裂后3 d内进行手术,可提高临床预后,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9]。目前,对于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法已成为国内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10]。

本研究对脑动脉瘤破裂行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显微镜下手术可以准确进行脑部重要神经、动静脉及动脉瘤定位,避免术中对脑干的损伤,操作精细,微创度高,出血量少,是脑动脉瘤破裂的首推手术疗法[11],手术可对改良翼点或标准翼点入路开颅术的操作熟练掌握,对前循环脑动脉瘤进行夹闭,同时脑动脉瘤破裂局部予以罂粟碱,可降低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对载瘤动脉的阻断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可降低术后并发脑缺血性损害[12]。术中注意事项:①首先开颅将硬脑膜剪开,在显微镜下充分暴露侧裂,开放侧裂池及颅底,缓慢释放脑脊液,然后小心清理蛛网膜下腔中的血肿;②术中如出现严重蛛网膜粘连者,手术中动脉瘤过大可能导致再次破裂出血,本手术中通过结扎动脉瘤近端或增大麻醉剂量避免其再次出血[13];③血肿清理完毕后,依次暴露载瘤动脉远端及近端,需精确、充分解剖脑池内瘤颈,确保其暴露清晰且完整,于瘤颈部位细致辨别血管及其交通支,调节视野至高倍镜下进行血管分离,安放大小适宜的瘤夹,不同情况的动脉瘤,选择合适的瘤夹,精确夹闭瘤颈,术中严重血管痉挛患者可灌注尼莫同,以降低血管痉挛[14]。本研究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早期予以显微镜手术疗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神志恢复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1),且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杭晓杰等[15]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说明脑动脉瘤破裂早期行显微镜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精神改变、局部神经缺失、脑血管痉挛及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微创度高,安全可靠,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文理,安宁,程金红.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麻醉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1113.

[2] Li W,Wait SD,Ogg RJ, et al.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visual cortex performed in children under sedation to assist in presurgical planning[J].J Neurosurg Pediatr,2013,11(13):543546.

[3] 谭显西,钟鸣,赵兵,等.CT血管成像对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脑内血肿手术的应用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0,7(10):523526.

[4] 吴鸣,罗良生,张健,等. 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3(3):207209.

[5] 刘琦,王道奎,王永和,等. 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3):312313.

[6] 马春晓,步星耀,周伟,等.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与成本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09712.

[7] 杨军,林瑞生,李志强,等.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结合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9,89(47):33503352.

[8] 王永和,张振兴,曹培成,等.脑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形成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2):157159.

[9] 徐中,刘慧祥,钱晓波,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破裂脑动脉瘤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0):108.

[10]黄建跃,丁胜鸿,陈向东.显微外科手术治疗HuntHessⅣⅤ级脑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14(3):366368.

[11]李卫峰.脑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5):4849.

[12]高飞,胡福广,邵高峰.破裂脑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后脑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