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年前的军用油库大抢险

2014-11-22耳东

党史纵横 2014年8期
关键词:油库木炭消防车

耳东

1980年6月13目下午,乌云紧锁苍茫群山,炸雷一个紧追一个,一场瓢泼大雨突袭辽东某山区。15时许,正在沈阳军区后勤部某战备油料储备库3号哨位执勤的勤务连战士娄启勇,忽听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只见对面山体3号洞储油库大门已无踪影,引洞上方百余米山体塌陷,一时间浓烟滚滚,直冲云霄。片刻,浓烟被乌云压回,顺山体走势在山沟上空弥漫,景象阴森而又恐沛。娄启勇见状立即用电话向连部报告,连长赵玉清不敢怠慢,赶紧又向油库主任张福文报告山上储油区发生的险情。

随后,一场历时36小时惊心动魄的油库大抢险开始了。

命悬一线

辽东山区的这个储油区是中央军委为应对中苏关系紧张于1963年组织修建的,全部储油罐均藏于山体内,屯油数万吨。品种包括上至飞机下至坦克、大炮、汽车的所有用油,达几十种。一旦因火引起爆炸,可将整个储油库山体掀翻;而且伴随烈焰,有害气体可迅速蔓延至周边百余平方公里,中心区域人畜只要吸入0.5毫克即会毙命。

情况万分火急!撂下电话,张主任立即通知值班员拉响警报,随后带领副主任王铎、闫文佳及保管科、技术科的同志,分乘一辆吉普车和一辆消防车,风驰电掣地赶往事发现场。

前后不过15分钟,一行人便从山下行政区到达山上储油区。闰文佳提议从山体背后的另一扇通风门进入洞库,以探清火情并细查连接罐体的各输油管线阀门和罐体阀门是否已全部关闭,以免油气燃烧引爆罐体。王铎是建库时的保管科长,知道洞内设备为防锈腐,每年都要涂上一层二甲笨和船底漆,因此提醒说:“管线和罐体一旦受热或燃烧,就会散发有害气体,我们进去得戴防毒面具。”话虽这么说,但油库当时没有这种设备,只有简易的橡胶防尘头套。事不迟疑,张主任只好派人取来现有装备让王铎等人带上,然后目送他们赶往山后洞口。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飞逝,张主任留在正面坍塌洞口前心急如焚!20分钟后,王铎一行乘车返回。一跳下车,他便焦急地说:“洞里太黑。借门口亮光只能看到有浓烟贴洞顶翻滚着涌来,速度极快。我们怕洞库两头空气对流引发大火,只好撤出。看来,想从山后进去怕是不行了。另外,我们的防尘面具不管用,得赶快想办法。”张福文的心猛然一抖!这时,相继赶来的百余名官兵都在盯着他。大家群情激奋,请缨不止,纷纷要求先派自己进洞灭火。时间不等人!张主任心一横,决定在没有防护用具的情况下,组织人再从正面进洞一试。勤务连副连长初作新,油料化验室李木红,保管队刘汉家、黎晨、荣殿河挺身而出,每人用一条湿毛巾捂住嘴,在手举防爆灯的初作新带领下从犬牙交错的石缝中鱼贯钻进洞内。此时,洞内尽是塌落洞壁的水泥块,黑烟滚滚,异味刺鼻。走在最后面的李木红刚进洞不到10分钟,就发现前面的防爆灯灭了,四下漆黑一团,随即听到有人喊:“我不行啦!”“我也站不住啦!”他立刻摸索着去拽前边倒下的人,但因障碍物太多,怎么也拽不动。不一会儿,他感觉自己身体也出现了不适,随即挣扎着爬出洞,向外面的人报告了里面发生的险情。守在洞口的赵玉清连长来不及细想,立即带人钻进洞内救人。很快,有3名同志被找到救出。赵连长继续猫腰前行,又找到了最前面的初作新。这时,他的头开始眩晕,身体摇晃了几下跌倒在地,但他随即咬紧牙关,以顽强的毅力驮着初作新吃力地向外爬去。外面的人一见两个人露头,立即把他们抬出洞口。赵连长因进去的时间短,又是爬着出来的,毒气集聚在上,因此所吸有害气体相对较少,很快苏醒过来;但初作新副连长却因进洞时间长,吸入毒气过量,当场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严峻的现实让指战员们彻底领教了洞内毒气的厉害。没有防护用具,大家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为防止洞内险情扩大,张福文主任当即命令勤务连一分为二,一部分人下山去掀菜地大棚上的塑料布,另一部分人迅速清理洞口四周,以便塑料布一到,立即用它将洞口封死,以阻断空气闷灭洞内不明火源。勤务连60余名官兵立即行动。不一会儿,塑料布送上来了。大家迅速将其展开,将洞口死死盖住,并埋上土。可没等大家喘口气,突然有人喊:“山腰冒烟啦!”大家立刻往山上跑,到了近前才发现,浓烟是从洞库预留的通风窗底部窜出来的,而通风囱此时已断倒在山上。见状,大家又赶紧用塑料布将通风窗封死。

然而,问题又来了:如果就这么闷着,即使明火不起来,温度也会不断升高,最终会不会导致油罐爆炸?3位库领导小声议论着、揣测着,谁的心里也没底。绿色通道

此时,驻辽东半岛各部队的通信线路已奉上级指示给油库做出全境避让,险情报告不仅直达沈阳军区,而且直达北京解放军三总部。

傍晚,油库直接领导机关的孙青副部长抵达事发现场。两小时前,他正在距油库40公里外另一部队检查工作。接到电话,他立即带车向事发地飞驰而来。临近目的地时,他们一行人被一条山区季节河拦住去路。眼见桥已被暴雨冲毁,他让随行人员捞起河边漂浮的大树,选在河段最窄处架起独木桥,尔后由随行人员引导,匍伏树上爬到对岸。一到油库,他便通知库领导:“军区首长已命令陆军某师防化连向这里开进,他们负责进洞查清火源,我们要准备跟进灭火。”

当油库保管队在洞口外刚刚架起照明灯,防化连就到了。现场的人仿佛见到了救星,一起涌向洞口扒土、掀塑料布,一会儿便掏出一个约一米见方的进洞口。随后,防化连第一梯队10名战士由副连长带队,头戴防毒面具,身着白色防化服,钻进洞内。大约10分钟左右,全部人员撤出。副连长摘下防毒面具,先是吩咐外面的人立即封死洞口,随后气喘嘘嘘地向孙副部长报告:“里面近150米引洞已被炸毁,人只能钻着过;两侧有木炭燃烧,温度太高啦!再往里走,有害气体浓得可怕,我们的防毒面具只防芥子气,防不了洞内二氧化炭等毒气,估计得请专业抢险队伍。”

听罢,孙副部长抓起电话立即向沈阳军区做了汇报。军区旋即向本溪和抚顺矿务局求援,同时命令本溪驻军某部即刻协同本溪矿山救护队乘车出发;沈阳空军某直升机大队进场待命,随时准备搭载抚顺矿山救护队起飞。

洞外,暂时恢复了平静;洞内,险情仍是瞬息万变。曾参加过抗战的孙副部长深知,部队在关键时刻要紧紧依靠当地政府。于是,他在用砖头临时围起的抵御山区风寒的垛子里,吩咐油库领导马上派人协调驻地某公社做好随时疏散村民的准备工作,并请他们最大限度地腾出公社医院病床,以备抢险急需。另外,请供销社为部队组织一批计划内供应的副食品,以供正在陆续赶来的大队人马使用。驻地公社领导闻此,当即表示给予全力支援,还主动组织民兵在油库外围拉起了警戒线。

晚上10点,焦急的人们终于盼来了最先到达的本溪矿山救护队。在听了防化连的情况介绍后,救护队队长将8名队员分成两组,一组在前,油库消防队水枪手在后,二组跟进。临进洞前,油库消防队队长赵英志将水枪手替换下,自己亲临一线,并说:“我先进去熟悉情况,有利于下步指挥大面积消火。”张福文主任觉得言之有理,遂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赵英志背戴上矿山救护队的备用救生器材,手执水枪,钻进洞库。紧接着,洞内传出给水信号,消防车立即供水。但仅一会儿工夫,洞内突然又传出停止供水信号,洞外马上关闭了消防车供水阀门。就在人们纷纷猜测里面情况时,守在洞口的人意外看到二组一名队员汗流夹背地钻出洞口,随后赵英志被另外3名大汗淋漓的队员抬出。紧跟着,一组队员也依次返回洞外。救护队长说:“我在里面借头盔灯看到输水带被一块石头挂住,赵队长一拉,导致水压瞬间过大,水枪一挺,打掉了他的鼻夹。我上去一把将他鼻子掐住,顺绳提起鼻夹给他夹上,但为时已晚。他身体靠在我身上,迅速下滑。我立即按响腰上的‘呼鸣器,后面人才帮我把他抬出来。洞内木炭着了,温度太高,毒气特浓,需要增加救援力量!”说完,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往后一仰,直面朝天,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其他队员也莫不如此。

赵英志被战友抬到平地上,立即接受刚刚赶到的219医院医疗组的抢救。赫荣明副院长见医生轮流给赵英志做人工呼吸无济于事,便让护士用剪刀豁开赵英志上衣,自己随手从急救箱里操出手术刀,在其胸部一划,然后将手直接伸进赵英志体内握住心脏,以助其重新跳动。但已无力回天。紧急增援

此刻,洞内正在燃烧着的木炭足足有40吨。这些原本是用来吸潮的木炭,如今却变成了恶魔。在场的部队首长十分清楚,险情如果继续发展,油罐一旦爆炸,伤亡人数何止眼前的抢险队伍和周边群众,更何况毒气扩散开来,那将会涉及成千上万人……后果不堪设想!

此时,于晚8时40分接到求援电话的丹东市消防大队,出动全部14台消防车在1台指挥车的带领下,正飞速向油库驶来。他们出发前,为防止丹东市内出现火情无消防车施救,市公安局以其它理由,按中朝两国协议,告知新义州首席公安代表,请他们的消防车停靠在鸭绿江大桥朝方一侧,以便丹东市一旦发生火情,他们即刻过江实施国际援助。

临近午夜,丹东市消防大队抵达现场。尹洪林大队长凭借多年的经验提出,炭火硬又耐烧,应该趁现在等抚顺矿山救护队的间隙,马上给洞内注水降温,以延缓油罐可能发生爆炸的时间。孙副部长采纳了他的建议。可要在同一时间持续不断地给14台消防车加水,油库原来仅供1台消防车使用的消防井明显不行。经验丰富的尹大队长提出,山下有河,速派部队去那里挖储水坑,越大越好,越深越管用;然后固定一台消防车在河边抽水,依次倒给其它消防车运送;而油库消防车留在原地,专管向洞内注水,射程越远、越大越好。

说干就干,油库保管队官兵立即搭乘14台消防车赶到河边。大家索性脱光衣服跳人河中,借汽车灯射向河里的亮光,锹挖镐刨,很快挖出一个储水坑。见消防车开始抽水,官兵们怕河里流动的鹅卵石借水势滚入坑底再将坑填平,又特意搬来一块块大石头,在坑的上方垒起一道透水墙,万无一失地挡住了河里的流动物。

向洞内注水作业开始。13台运水车往返穿梭,车灯交相辉映,在漆黑的山坳里连起一条闪亮长河。注水车压力开到最大限度,水枪手轮换持枪,猛烈向洞内注水。两个小时后,洞内开始向外倒流黑水,温度高达40多度,消防队员的脚隔着靴子被烫起了水泡,疼痛难忍。

凌晨3点15分,空军某飞行师场站打来电话,说军区派出的两架直升机已飞过本溪平顶山,再有30分钟即可降落,让油库派人速去接机。油库技术科徐维福副科长和政治处干事陈雷立即登上大卡车,急速向40公里外的军用机场驶去。途经一条大河,因河上没桥,徐副科长担心头天暴雨刚过,河水能否允许汽车通过。陈干事安慰他说:“我会水,车到河边我先下去试试深浅,然后再做过不过的决定。”说完,陈干事脱去长裤,穿鞋跳入河中,试探着涉水前行。刚刚下了一场大雷雨,山区6月的河水冰凉刺骨。好在河水刚刚没膝,陈干事引领着汽车缓缓驶到对岸。车到机场,直升机正缓缓降落。走出机舱的队伍整整32人,带队的是抚顺矿务局抢险总工程师王云。他在全国矿山抢险系统威名远扬,被誉为“火神”。

捌顺抢险队一到现场,王总便要来洞库图纸,往地上一摊,借手提灯让3名中队长看清洞内构造。尔后,指示3个中队轮流进洞,每拨灭火行动不得超过半小时。

抚顺抢险队员进洞后,不顾火灼炭烤、灰飞烟浓,拼力灭火,30余人轮番上阵。与此同时,洞外人员也在全力清理洞口坍塌物,手推肩扛,连抱带挑,人人一溜小跑,都想用最快速度扩开洞口,为抢险向洞库纵深推进清出通道。

这时,山下30余名随军干部家属也自发组织起来,有的去食堂摘菜做饭,有的去招待所收拾房间,有的去浴池推煤烧水,还有的去服务社取来饮水和食品向山上运送。此刻,山上山下,一片紧张繁忙景象;军地数支抢险队伍早已看不出谁是“兵”谁是“民”了。

黎明时分,洞口全部敞开。5点10分,尹大队长报告:“引洞两侧40吨木炭火已彻底扑灭。”6点20分,王总工程师报告:“经排查,洞内管线、阀门和每个罐体均无泄露。”两人表示孙副部长可以派部队进洞清理坍塌物,但木炭切不可撤出,以备日后调查爆炸起因。

一声令下,指战员们冲进洞内。但谁也没料到洞内残留的有害气体仍具杀伤力,再加上已奋战了一夜,透支的身体已失去抵抗力,很快就有人发生晕眩,且人数不断增加,最后有20余人被紧急送往驻地公社医院。

死灰复燃

下午14点40分,刚刚得以喘息的人们又接到山上哨兵报警:“洞内火又着了,有大量浓烟贴洞口上方往外涌。”于是,人们伴着刺耳的警报声,又从四面八方涌向储油区。抚顺矿山救护队一到现场,王云总工程师便让消防队员们在洞口排起人墙。他对张福文主任说:“估计洞内二次起火的燃烧物还是木炭。因为那东西是堆放的,离洞口又近,肯定是一遇风,假死的火点又活了。只要木炭起火,就有毒气排放,千万别让部队进去。”说完,他指派同来的一中队进去侦查,果真又是木炭着了。

这次消防队进洞灭火,因洞口通道已无障碍物,加之天已大亮视线好,仅用了不到一小时即告结束。两次祸起木炭,让部队首长开始核计:是否应将木炭从洞内全部撤出?撤,固然能了却隐患,但有碍日后上级调查爆炸原因。举棋不定中,有人提出,能否请丹东电视台来人,先拍记录片,再撤木炭,一箭双雕,一举两不误。孙青副部长果断拍板!油库立即与丹东电视台取得了联系。对方二话没说,立即派车派人携带两台最好的胶片摄影机向油库赶来。

但进洞拍片,不能架设摄像照明灯,怕一旦电源打火,引发可燃气体瞬间爆炸。于是,油库挑选出10名身材健壮的战士,每两人举一只防爆灯,整整举起5只,跟随电视台记者王成烈等3人进洞拍摄。随着镜头的推拉摇移,在场的人看到:过火后的木炭多已变成白灰;壁厚30公分、钢筋水泥浇灌的引洞,被炸得四分五裂,延伸足有150米;临近引洞的设备管线和阀门外层涂料全被烤焦;靠引洞最近的两个巨大储油罐虽有过门,但罐体仍被巨大的爆炸气浪分别冲击出一个直径5米多、深达20余公分的大坑;洞壁电源线和防爆照明灯上的橡胶制品,程度不同地被烧焦烤化……再到洞外,又见洞库门上的钢制门又连带一块近200斤重的门面,竟被崩到大约500多米远的对面山坡上;通风囱折断部位钢板被烧化,地上一片飞虫尸体,厚达1.5公分……记者出于职业敏感,禁不住问:“木炭是怎么起火的?如此巨大的爆炸力到底有多大?”

然而此刻,没人能回答出他的问题。祸起雷击

晚上,各路抢险队伍陆续撤离后,沈阳军区后勤部王吉人副参谋长率军区营房部长麻继斌和油料部长赵腾等人赶到油库,拟彻查引洞爆炸和洞内起火原因。

也许是历史上我军油库第一次发生如此重大事故,解放军总部首长为“会诊”准确,早在事发之初,即商请国家水利电力部速派雷电专家帮助“出诊”。当时,拟被聘请的两位“权威”正在罗马尼亚考察,水电部通过我驻罗大使馆迅速通知了二人。两位“权威”当即中断考察,提前归国。一到北京,两人马不停蹄地赶到某铁路专用线,登上北京铁路局为其备停的“摩托嘎”,一路绿灯,直奔辽东,最后直接停靠在油库铁路收发专用线站台旁。

而此时,沈阳化工研究院专家携带“高斯仪”,当地两级气象局总工程师肩扛30年当地气象演变资料,先于北京“权威”到达;解放军后勤学院油料系教授和沈阳军区油料化验室的专业人员也都手提车拉各种相关设备赶来了。专家们齐聚刚刚经历了一场劫难的储油库,通过现场勘查、比较,再经仪器分析检测,一致认定:此次油库爆炸,是因雷击通风囱,瞬间将超过50万伏的高压电导入洞内,而此时洞内木炭自然释放的粉尘在空中已溶进大量可燃气体,这些物质多系洞内设备外层涂料释放的,油气比重大,其浓度正好具备爆炸条件,由此才发生了经年不遇的可怕后果。爆炸将引洞摧毁,木炭点燃。好在洞内各种设备平时维修保养到位,全部管线和罐体阀门均按操作规程做了关闭,无一泄露;加上事发后组织得力,指挥有方,军地抢险人员灭火及时,因而避免了油罐发生大爆炸。最后的结论是,这是一场由自然灾害引发的重大事故,绝非人为造成。

光荣,属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勇士。事后,沈阳军区通报表彰了油库抢险英雄群体,并给烈士初作新和赵英志追记二等功,14名同志荣记三等功,41人获通令嘉奖。

猜你喜欢

油库木炭消防车
关于油库精细化雷电预警的探讨
为什么不能在封闭的房间里烧炭取暖?
消防车
落雪的夜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
消防车有哪些种类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