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南义勇军的“马司令”

2014-11-22张大庸巩书民

党史纵横 2014年8期
关键词:隆昌义勇军伪军

张大庸 巩书民

1933年4月的一天,岫岩县城南门前围了上百号人,大家举头观望不时议论纷纷。只见城头上挂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一块白布上写着“匪首铁桢”。大家都不知道此人是谁,他的身世和真名更是无人知晓。这天下午,来了一个中年人,望着这颗人头许久,流下了眼泪。带着悲愤的心情,他匆匆赶往辽阳县隆昌镇一个小山村。来人是辽南义勇军联络员,他找到这支义勇军余部,告诉大家,他在岫岩城门上看见马司令的人头挂在上边。一时间,义勇军战士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愤怒中。

这位“马司令”,就是辽南义勇军领导人之一马成甲。

马成甲,号铁桢,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生在辽阳县隆昌州(镇)得胜屯南湾子村一个铁匠家庭。父亲马红林是远近闻名的铁匠高手,擅长打造农具、刀斧,还会修车制作马具,家中收入较丰,是隆昌地区的富户。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春马成甲8岁时,父亲送他到兴龙沟复式学校(中小学连读)读书。该校校长王化民,大孤山长岭子人,思想开化,学识渊博,常向学生灌输爱国思想。1913年秋马成甲中学毕业,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办事能力较强,尤其写得一手好文章,因此被学校聘为学董(办理日常事务的校长助理)。

1918年马成甲辞去学董职务,回家帮助父亲经营铁匠铺,负责购买原料、送成品、收货记账、联系生意等。马成甲办事爽快,诚信公道,且仗义疏财,尽管年轻,口碑却很好。

1923年奉系军阀要求地方组办团练,保地方治安。团练以乡镇为主,官办民助,团总由地方绅士兼任,主管团练武装的是练长。马成甲为人正直,乡邻关系好,被当地乡绅推荐为练长。马成甲上任后,积极维护当地百姓利益,打击各种欺压百姓行为,深得民心;同时他对团练成员约束很严,不允许勒索百姓。因此,隆昌地区几年间没有发生过匪情。

1930年春,日本辽南开拓团同辽阳县官府签订合同,向老百姓征地种稻田,供给关东军粮食,隆昌地区数百亩良田被日本开拓团强行征用。当时,官府同日本人签订的合同是,每亩地给农民大洋5元,秋后给粮食5斗。可一年后,不仅钱给得很少,粮食也一粒没给。而且开拓团在乡里横行霸道,欺压百姓,甚至强奸妇女,当地百姓愤恨至极,怨声载道。

1931年7月的一天,爱国乡绅薛仁波同马成甲商量,必须打击打击开拓团,制止他们的暴行。几天后,马成甲带领几个团练中的骨干来到隆昌洲开拓团部,将6名作恶多端的开拓团成员押到隆昌西门外全部处决,随后将开拓团粮库打开,将百姓应得的粮食分走,群众拍手称快。

马成甲等人当天即离开隆昌,以躲避日本人的报复。行前,已经退休的王化民老师交给马成甲一封信,叫他去河北滦州找他的朋友。在滦州(今滦县、滦南县)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马成甲接触到冀东的共产党人,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马成甲决定回乡组织队伍抗日。

1931年10月,马成甲回辽阳老家召集旧部,联合吉洞峪团练长高梅坡等人,组成“抗日救国义勇队”。因为缺少武器装备,他想到了搞联防时认识的邓铁梅。12月中旬,马成甲带了几个战士在凤城顾家堡子见到了邓铁梅。邓铁梅对他说:“你来得正好,月底我要攻打县城,你要帮我一个忙。”12月26日晚,马成甲按照邓铁梅的安排,带人到凤城南边张家堡子切断电话线,造成守城日军无法向安东求援,协助邓铁梅成功攻克凤城,缴获枪支300支以及其他物资。邓铁梅随后送给马成甲15支步枪和500发子弹。有了这些装备,马成甲的部队得以逐渐扩大。

1932年4月,马成甲和高梅坡组织小部队夜袭甜水站警察分所和自卫团部,缴获步枪10支。返回隆昌后,他们又捣毁日本开拓团部,正式成立“抗日救国军司令部”,高梅坡任司令,马成甲任副司令。

九一八事变后,原东北军营长闫华山率千余人于11月在海城举旗抗日,后转入辽阳县吉洞峪一带活动。1932年7月,他联合高梅坡、马成甲、邱剑光等,在辽阳县亮甲地区成立“辽南五区抗日救国军”,闰华山为司令,高梅坡、马成甲为副司令,邱剑光为参谋长。这支抗日义勇军战斗力很强,给在辽南的日军以沉重打击。8月16目,该部同其他义勇军配合,攻打鞍山治钢所,次日又攻打干山火车站,缴获了一大批军用物资。8月30目,马成甲、高梅坡率一个大队,在辽阳东新堡伏击日伪军讨伐队,将杨显清、申麟书讨伐队击溃,俘敌30余人,缴获32支步枪,子弹千余发。随后,他们又和增援日军小队激战3小时,毙敌7名,伤10余人。几次胜仗,极大地鼓舞了义勇军战士们的抗日热情。

1932年10月,“东救会”决定将辽南五区救国军改编为“辽南义勇军独立第四大队”,下分为4个大队,兵力达2000余人。高梅坡为大队长,马成甲为副大队长兼参谋长。这支队伍转战辽阳的八会、隆昌、亮甲一带,同目军作战20余次,其中吉洞峪阻击战消灭“伪治军”一个大队,击毙日本指导官小川大尉,缴获步枪50多支,轻机枪两挺,手榴弹数百枚。

12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五十六路军司令刘景文获悉,12月18日将有一支目伪军混成旅到岫岩讨伐义勇军,途经关门山。刘景文遂请辽南独立四大队参加伏击。

当天,日伪军近千人走进关门山。刘景文率部和辽南独立四大队凭借地形优势重创敌军,击毙日伪军500余人,缴获步枪500余支、机枪3挺、小炮2门、电台1部,还有许多弹药和军用物资。但辽南独立四大队在这次战斗中损失也很大,减员达100多人。特别是战斗结束部队回防辽阳甜水时,在本溪程家堡子同增援的连山关日本守备队一个中队遭遇。由于日军火力很强,加之义勇军刚刚结束战斗,战士们很疲惫,伤亡惨重。马成甲带领100多名战士突围,退守辽阳浪子山地区进行休整。

到1933年1月,由于部队多次参加战斗,特别是关门山回防遭遇战损失重大,辽南独立四大队难以坚持战斗,闰华山、高梅坡分别带余部转入东边道投奔抗日革命军,留下马成甲带领30多人继续在辽南山区坚持战斗。

此后,马成甲等转战辽阳、凤城、岫岩交界山区待机,同日伪军周旋。4月初,由于叛逃告密,马成甲等的行踪暴露。4月18日,马成甲等到辽阳县塔子岭宿营,天将亮时,日伪军包围了他们的住处。激战中,马成甲带领7名战士突围至岫岩县境内三家子,转入大山,住进妙峰寺。该寺住持是一位爱国僧人,给予马成甲等以很大帮助,使他们得以喘息和休整。

在寺庙住了几天后,大家商量今后的去向。这时马成甲想起来,闫华山和高梅坡临走时曾对他说:“如你在辽阳坚持不下去,就到东边道来找我们,咱一起抗日。”于是,几个人决定往东边道走,过宽甸到通化再转道长白山。

4月底,马成甲等从妙峰寺出发,一天后来到了岫岩县大房身乡龙门村。天黑后,他们进入大小葫芦沟一片松林里,烧起一堆火准备烤大饼吃。不料,伪治安军巡逻队发现了火光,立即通知驻大房身的伪治安军中队进沟将他们包围。双方激战一小时,义勇军两名战士牺牲,马成甲腿部受伤已无法突围。见此情景,马成甲将公文包和几块钱交给部下陆彪,让他趁黑逃走,去热河找唐聚五。陆彪含泪逃出去,剩下的战士全部战死。第二天,陆彪回海城老家筹集路费,经过岫岩城外时,看到马成甲的人头挂在岫岩南门城楼上。这年马成甲才38岁。

马成甲从1931年7月开始同日本人斗争,到1933年4月壮烈牺牲,总计21个月时间,其间同日伪军作战数十次,打死打伤日伪军数百人,转战辽南、海城、岫岩、凤城地区,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然而解放后,由于有关部门没有对马成甲的历史做全面调查,不了解他的真实身份,故沿用敌伪统治时期的称谓——“匪首”,所以造成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群众均认为他是土匪。经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落实历史问题专案小组调查,认为他的“土匪”之名是不实之词,应予撤销,他实际是一位辽南义勇军的优秀领导者,坚强勇敢的抗日志士。

猜你喜欢

隆昌义勇军伪军
隆昌青石号子的当代保护与传承探究
《莲峰》焕发生机蓬勃的文化力量与自信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隆昌郭玉峦功德坊象征意义探究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红旗》的义勇军报道研究
高鹏振与《义勇军进行曲》
隆昌县联社:“开门红”增存75877万元
青年义勇军军歌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