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户美国博物馆的中国民居

2014-11-20葛丽丽

缤纷家居 2014年8期
关键词:古民居黄家徽州

葛丽丽

上世纪90年代,一座徽宅出走海外,落户在美国知名的亚洲文化展示中心,美国波士顿碧波地·埃赛克斯博物馆中,其粉墙黛瓦的水墨意韵、古雅悠远的文化气质,一时间引起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徽州建筑文化的青睐和关注。这座徽州古宅的名字叫荫馀童。它的故事传遍海内外,其故乡黄村也因此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

荫馀堂原是徵州的一处老宅,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搬去了美国。

一九九七年夏天,在安徵省黄山市休宁县一座偏远的小山村里,一座古民居正在被拆卸编号,准备运往美国波士顿碧波地-埃赛克斯博物馆(PEM),这座古民居正是荫馀堂。

荫馀堂是一座普通的徵州古民居,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一幢有着十六间卧室。四合五开间砖木结构的宅院。由黄姓富商兴建,他希望积累的这份家业可以荫及后代子孙,故取名“荫馀堂”。荫馀堂先后共居住过八代黄家子孙,通常三世同堂。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这座热闹了两百多年的老宅院随着黄家子孙相继迁出,逐渐走向衰败。因为是非文物遗存,像当地很多老房子一样,荫馀堂年久失修,老化的很快,因此。黄家人决定将其拍卖或拆除。没想到的是,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座老宅的命运。这个人就是PEM中国艺术主管Nancy女士,当时她正在为PEM寻找一座徵州民居搬到美国去展览。

在众多的古民居中,为何最终选择了荫馀堂我们不得而知。也许是命中注定,也许是收藏者被荫馀堂名字的美好寓意所吸引。总之,乔迁海外的荫馀堂确实被照顾得很好。而当时被比较过的其他老宅子却都已经废弃或被拆除了。

异地重建式的拆除比盖新房子困难的多,拆除工作整整持续了两个月。工人们小心翼翼、仔仔细细地拆卸,主要的木石结构部件都进行编号,记录原有的组成方式。拆下来的结构部件数量庞大,这其中不仅包括700个木件、9000多块砖瓦、石料等建筑材料,还包括了屋内摆放的家具、生活用品,甚至连同院墙、门口铺设的麻石路板也一并原封不动搬到了美国。共动用了近四十个国际标准的货柜。

重建工作历时五年。斥资1.25亿。对于远道而来的文化,应该说PEM博物馆是非常谨慎和敬重的。他们联合中美两国的文物专家,聘请中国的古建筑技师和皖南当地的能工巧匠,对荫馀堂各部位进行测量、登记,将损坏腐烂的木质部件按原样重新打造。此外,文物专家还对老建筑各结构细节进行研究存档。同时,PEM博物馆为了安置荫馀堂。扩宽了马路,以便车辆进入;把门侧的小街堵死.以便将荫馀堂的展厅与主楼相连;拆迁了一大片当地的居民区,给荫馀堂让出更大的空地,以便更好地显示它自身的魅力。为了全面的体现中国文化。开工营建时还行上金花、批红布、敬酒、上香等中国传统的破土上梁仪式。二零零三年夏天,当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荫馀堂正式向公众开放,其粉墙黛瓦的水墨意韵、古雅悠远的文化气质,一时间引起美国乃至西方世界对徵州建筑文化的青睐和关注。它的故事传遍海内外。其故乡黄村也因此成为媒体聚焦的热点。

荫馀堂是异地保护的一个典范。它在濒临消亡时被挽救并为后世留下了详尽的文物资料。但是这种模式是不可复制的。正如徽州民居的发展形成一样,它的积极性影响的促成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PEM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亚洲艺术展示中心,他们具有专业的能力和财力,修复并保存好荫馀堂。其次,荫馀堂是首座走向世界的徽州民居,作为徵文化的代表,它担当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如此特殊的身份加上博物馆将其原有的生活物什一并展出,让它即使脱离了故土,也并没有丧失建筑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和历史记忆。而且,它是一个中美文化交流的项目。一直都在众目注视下。目前通过现代互联网等视频技术,荫馀堂和她的故乡之间建起一座联系的桥梁,每天在黄村。能看到荫馀堂里的情景;而在荫馀堂游览的各国游客,也可通过视频,看到中国黄村的现实画面。好比母亲和出嫁的女儿每天都能见面交流,她们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可以通过看望、问候、关注而化解。

荫馀堂的故事,激发了其故乡对自我文化的认同和重视。不过了解荫馀堂的重建过程,让我们明白异地保护一座古建的现实和难度。避开异地保护这种行为是否合理的讨论,荫馀堂的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疑惑,那些被异地保护的徵州老建筑,它们身在何方,是否安好?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民居黄家徽州
无梦到徽州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张蕴馨、李晓、谭婷婷、黄家琪作品
徽州人
充分利用古民居开拓旅游资源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思考
贫困村落古民居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Chinese Perch:Dream Beauty Portrayedin Art, Poetry
浅论民居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走徽州
黄家光无罪赔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