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语思维定势对英语写作用词、语法和篇章结构的负迁移

2014-11-20圣仰芝陈怡

校园英语·中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负迁移语法

圣仰芝++陈怡

【摘要】本文从语法、用词和篇章三个方面阐述了汉语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意在强化这种负迁移对英语写作质量和发展的重大影响的忧患意识,从而寄希望更多的同行、专家和学者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负迁移 语法 语用语义 篇章

众所周知,大多数二语学习者都是在本族语言及文化熏染下成长的,所以已经根深蒂固地形成了自己本族语独特的思维习惯、语言风格与文化认知,而目的语是一套不同于母语的语言体系。毫无疑问,二语学习者将在思维、文化认同、语言结构转型中遇到挑战。作为一个大学英语写作教师,本人深深感受到,在英文写作中,学生也同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尤其在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方面母语带来了诸多严重的负迁移,已经成为学生写作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写作的质量。

一、语法问题

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思维方式,汉语与英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词形变化的文字(inflectional)。英语中的性、数、时态、语态、语气、结构等在表达上和汉语完全不同,学生在写作中难免受到汉语语法的影响。由于篇幅问题,这里只探讨受汉语显著影响的几个典型问题,即动词的时态、动词的变体问题。

1.时态错误。因为汉语是意合语言,在汉语语法中没有时态的概念与形式,一般直接用语言来标注时态意义,例如:

(1)他喜欢北京这个城市。(这个“一般现在时”隐含其中,“喜欢”也无须用单数第三人称标识)。(2)我们上周去过上海。(“上周”与“去过”标志“过去”这一时态概念)。(3)学生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家庭作业。(“已经完成”标致着“完成”)。(4)我走过的时候他们正在唱歌。(“走过”意味过去,“正在”意味“进行”)(5)如果犯法,他们将受到惩罚。(“将”表达“将来”)

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往往要借助词形变化来揭示时态意义。以上汉语句式所对应的英文分别是:1)He likes Beijing.2)We went to Beijing last week.3)The students have finished their homework.4)When I went by, they were singing.5)If they break the law, they will be punished.

很明显,画线部分动词都是通过词形变化来揭示英语的各种时态特征的。

正因为这种差别,学生就会在母语先入性思维的诱导下犯各种错误,诸如单数第三人称经常不会加s标识,各种时态概念不明,句段中时态无序混用等问题。

2.动词形制错误。英语动词的形态除了在时态语态上有变化,在其它很多场合要作出相应的变体,亦即英语在场景应对方面更为严谨,这在汉语中是绝对不存在的,所以,也会产生诸多问题。

(1)他结婚三年了。

学生: He has married for three years.(正确:has been married)

本句的“结婚”与“三年”这个场景相搭配,因为三年是一段时间,故结婚即为状态,而非动作,按照英语对应严谨原则,此时应该改为状态性用词,即添加“been”。而汉语“结婚”这个词无论是动作还是状态都是一样的。

(2)提高英语的最佳方式就是大量积累词汇和广泛阅读。

学生:The best way of improve English is to accumulate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and read widely.(正确:of improving )

(3)众所周知,锻炼身体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学生:As we know, take exercise benefits our health.(正确:taking exercise )

(2)(3)句中画线部分的动词形态错误也是受汉语影响的,汉语中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都没有形式变化,而英语属于形变语言,动词作主语、动宾或介宾时,一般要通过加“to-” “-ing”脱变为非谓语动词,从而具有名词性质。

二、词汇语义与语用方面的问题

由于缺乏英语学习的环境和实践机会,大多英语学习者词汇基础浅显,如词汇量有限、词汇学习大多也只是停留在外延,即字典上的概念上,而内涵知识欠缺。因而,词与词的功能区隔也只停留在概念上,而在内涵和结构知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和空洞。

1.语义错误。国外学者Jens Bahns说:“和其他语言一样,英语中有许多固定的可看成一体的、非习语性的短语和结构,这类组合叫作频发性组合、固定结构或搭配。”受母语思维的影响,学习者往往逐字翻译,而忽略了词与词之间的可搭配性和兼容性,从而导致各种语义搭配不当的词汇错误。实际上,搭配中的组成成分某种程度上是互为选择的,或者说词汇的搭配形式受语义的影响。

表达“花费”spend,pay的主语必须是人,而cost,take的主语往往是物;spend 接on, 而pay接for,cost 接sb.sth.从语义特征来看,以下句子是不正确的:She cost $100 yesterday.这里cost的主语应是表物[objection]语义特征的词而不是表人[human]语义特征的词。再如,win和beat都可表示“赢” ,但“赢了一场比赛”应用 win,而“赢了某人”则应用beat 或defeat。在写作用词中大多数学生不会顾及或认识到这种固定的结构形式,往往会在母语思维观念下随意对英语词汇进行组合拆分,这违反了英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

2.语用错误。交际的顺利进行依赖人们共有的知识和对话语的推断、期待。其中,语境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母语负面影响的作用,学习者对一些词的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应意义和主题意义没有进行深入的理解而造成一些语用错误。当表达“让”这一概念时,学生马上联想到的字就是“let”,而且不管在任何语境下都会毫无顾忌地使用Let,因为汉语的“让”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学生就觉得“let”也是如此,这种对等借用必然导致英语语言运用问题。endprint

(1) The teacher got his student to fetch some water.(“让”—内涵为“叫”)

(2) It is strange that Mr.Wang should allow his students to talk in class.(“让”—内涵为“允许,听任”)

(3) The school permits all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English corner.(“让”—内涵为“积极许可”)在汉语中“让”是一个笼统的词,内涵外延极其丰富,所以可用于多种语境。而英语Let本身内涵与外延有限,不可能适应多种语境下的需求,如果斜体部分都用Let必然导致用词不当。

三、篇章方面的问题

母语思维不但影响到语法和词汇运用,也干扰了英文句式的构建,并且在宏观上制约着英语语篇的发展,造成了大量的汉式英文。同时,受母语思维影响,篇章结构也出现很多有违英语行文习惯的表达。

1.用句:中文化(逐字翻译-Chinglish)

受中文思维习惯影响,学生在构句过程中,必然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来进行布局和拓展,这样的句子毫无疑问打上了中文的烙印。

(1)有很多人会读难的英语文章,但是不会写与说。

There are many people can read difficult articles in English but cant write or speak themselves in English.(去点There are )

(2)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他完成这项工作是不可能的。

Within such a short time let him finish the work is impossible.(改为it is impossible for him to finish the work)

(3)我迟到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汽车在路上出了故障。

The reason why we were late is because our car broke down on the way.(改为that )

上述例子表明,学生所写的句子根本就是按照中文思维逐字翻译,忽略了英语文化和语言结构的特征。

2.篇章逻辑思维:混乱无序。英语篇章展开为直线型,即英语段落通常以一个主题句(topic sentence)开始,再按照一条直线展开。而汉语文章的组织和发展则多是螺旋型,层层递进,迂回曲折之后再点明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汉语文章以语义为中心,只要语义相关,文章就流畅、自然。句子之间不会用那么多连接词,文章主要靠思维的连贯、语义的自然衔接、前后贯通及上下呼应来完成的。而中国学生基本上以汉语思维方式来写英语作文,文章就会显得结构零乱、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有不知所云之感。

总之,母语负迁移对二语写作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这几乎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问题的认识固然必要,但是解决问题更为关键和紧迫。母语影响问题的认同与研究时日已久,而有效解决问题的根本性对策至今没有形成,寄望专家同仁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能有实质性突破。

参考文献:

[1]Ellis, 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2]Ellis, 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1994.

[3]张慧芬,徐雅琴.语言迁移和第二语言教学[J].外国语,1989.

[4]蒋祖康.第二语言习得研究[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余善沐.外语学习中的迁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4):41.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2012年)外语专项课题“发散思维视域下的英语教育专业写作教学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2ww347)的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负迁移语法
好懂、好记、好用的语法来了——《讲道理的语法》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
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启示
法语第二外语教学中英语的迁移作用分析
试析韩语汉字词对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学习韩语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