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膀胱扫描仪联合间歇导尿术对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应用

2014-11-20杨凤翔吴远鸿李海峰陈蕾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扫描仪间歇源性

杨凤翔 吴远鸿 李海峰 陈蕾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康复科,湖北 十堰442000)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创伤,全球每年约有10万新发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多为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损伤导致的排尿障碍,严重时可引起尿路感染、膀胱-输尿管返流、肾功能衰竭,是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晚期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此,控制或消除泌尿系感染,建立自主排尿节律,降低膀胱内压,保护肾脏功能,是治疗截瘫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最终目的[1]。

清洁间歇导尿术是公认科学的尿路管理方法,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间歇性导尿是神经源性膀胱处理的首选方法[1-2]。理想的间歇性导尿应以容量为基础,即在患者的安全容量范围内,尽可能达到最大膀胱容量[2]。我科自2012年以来,应用膀胱扫描仪联合间歇导尿术对4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和训练,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入住我科诊断为脊髓损伤存在排尿障碍,同时接受间歇性导尿的8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3~61(43.1±5.0)岁。脊髓损伤时间48~122(70.6±4.8)d。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颈段损伤6例,胸段16例,腰骶段14例,圆锥马尾4例;对照组颈段损伤5 例,胸段21 例,腰骶段11例,圆锥马尾3例。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间歇导尿术,观察组每次导尿前用膀胱扫描仪测定膀胱内尿量,如果膀胱不够充盈,尿量未达到300 ml,可适当延长导尿时间点。导尿结束后,再次用膀胱扫描仪测定膀胱内残余尿量[3]。

1.2.1 间歇导尿术 待病人全身情况稳定,无尿路感染或尿路感染基本得到控制后,实施清洁间歇导尿术。导尿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大小、软硬适宜的一次性双腔硅胶导尿管,液状石蜡油充分润滑后插入,动作轻柔。一昼夜间每4h导尿一次,限制入液量:早、午、晚餐各400ml左右;从20∶00到次日6∶00不饮水。患者平均每天总入液量限制在2 000ml左右,如两次导尿间能自动排出尿液200ml以上,且残余尿仅200 ml,可改为8h 导尿一次。自主排尿间隔时间>每2h一次或排尿后残余尿量<100 ml,即终止导尿[4]。定期留尿标本检查,发现尿路感染,及时处理,建立专用记录单,记录每次导尿的时间、尿量、饮水量、残余量等。

1.2.2 膀胱扫描仪检测 在饮水计划的前提下,导尿前先进行膀胱扫描仪常规扫描,预估膀胱容量。患者取仰卧位,使用美科PBS-V 3.1膀胱扫描仪,将探头置于耻骨联合上,涂上耦合液,对膀胱位置进行扫描。仪器自动迅速完成检测,并将探测的信号处理后传送给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进行膀胱边界识别、容量计算,以实现对患者膀胱尿量的检测。在患者排尿后,立即进行膀胱区扫描,及时获得残余尿量的准确数据,打印出图像及数据[3]。

1.2.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2.3.1 膀胱功能评估 (1)膀胱容量测定;(2)残余尿量测定;(3)尿路感染率:主要以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尿常规检查判定。

1.2.3.2 疗效判断 评价方法与标准参照励氏评价[5],以病人达到以下指标为有效:(1)膀胱功能平衡,残余尿量少于100ml,膀胱容量大于250ml;(2)不用留置导尿管,能有规律地排尿,间歇导尿每天2次或3 次;(3)症状性泌尿系统感染率小于30%。显效:治疗2个月内达到以上指标;有效:治疗2~3个月内达到以上指标:无效:3个月以上达不到以上指标。由专人负责记录,分别于护理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各评价1次。经治疗3月后进行总体评价。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表1,2)

表1 两组患者膀胱功能评估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脊髓损伤(SCl)为现代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神经源性膀胱为SCI常见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重者引起死亡。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协同产生两个完全相反的功能:尿贮存和排泄。正常情况下,膀胱可以随意贮存和排泄尿液,但脊髓损伤后,尿贮存和排泄可能受到影响,包括尿失禁和尿潴留,并可引起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和其它全身并发症[4-5]。

间歇性排尿训练可使患者形成反射性膀胱,使膀胱周期性的扩张与排空,从而使膀胱维持似正常的生理状态,较好地解决了排尿问题。间歇性导尿能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使尿路感染概率降低,是最先进的尿液管理理念,也是神经源性膀胱处理的首选方法。其最佳间歇性导尿时间点的掌握对于患者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有着直接的意义[6]。本研究在传统清洁间歇导尿的基础上引进膀胱扫描仪进行膀胱功能测定,按照常规导尿时间点导尿前,先用膀胱扫描仪测定患者膀胱内尿量,对于膀胱内尿液未达到300ml者,适当推迟导尿时间,这样可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减轻患者的痛苦;对于膀胱内尿液达300~500ml者,给予患者即时导尿,可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及时降低膀胱内压力,减少对肾脏的损伤;然后可以结合膀胱扫描仪测得的膀胱内尿量及每次导出的尿量,调整患者饮水计划或导尿时间点,寻找到适合患者的最佳导尿时间点。

传统的间歇导尿方法的弊端为,不必要的导尿增加了导尿频率,也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膀胱内尿液过多未及时导出,使膀胱过度膨胀,导致膀胱内活动性感染,引起逼尿肌肌源性损害。而膀胱扫描仪指导下的间歇导尿,可使每次导尿尽可能达到最大膀胱安全容量而减少导尿的频率,防止膀胱过度膨胀和膀胱的肌源性损害,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膀胱扫描仪由专科护士经简单培训即可进行膀胱功能测定,可以准确扫描患者膀胱容积,计算膀胱内尿量,准确率高,可给间歇性导尿患者寻找合适的导尿时间点,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减少频繁的不合时机的导尿带来的机体不适和痛苦。同时,应用膀胱扫描仪提供的数据支持,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制订护理措施,有效避免了潜在并发症的发生,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总之,膀胱扫描仪指导下间歇导尿术是一项对患者无痛的操作,护理人员操作方便,且测定尿液量准确,可为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治疗和预后提供理想的诊断依据。

[1] Tanagho EA,Schmidt RA.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the neurogenic bladder[J].J Urol,1988,140(2):1331-1339.

[2] 吕英瑛,张仲华,肖玲玲.脊髓损伤术后间歇导尿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0,25(16):86-87.

[3] 郑莉斯.针对脊髓损伤患者使用膀胱扫描仪的效度和信度检测[J].中外医疗,2011,30(25):60.

[4] 励建安,王彤.康复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99-202.

[5] 张青莲.脊髓损伤后康复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21-722.

[6] 赵忠艳,卢华君,饶素玉.间歇性排尿训练在脊髓损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7,22(13):53-54.

猜你喜欢

扫描仪间歇源性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三维扫描仪壳体加工工艺研究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便携高速文件扫描仪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