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影响

2014-11-20黎丽华黄慈芬陈汝兰郭华贵朱进才何玉球江连娣张详霞梁仕栋伍丽华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应付精神分裂症解决问题

黎丽华 黄慈芬 陈汝兰 郭华贵 朱进才 何玉球 江连娣 张详霞 梁仕栋 伍丽华

(广东省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528041)

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健康与应激结局息息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受应付方式的影响[1]。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回归家庭、社会后,会面对各种生活事件,在生活应激事件面前,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还是消极地去逃避,不同的应付方式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有研究指出,不恰当的应付方式,是精神疾病复发、加重症状的原因之一,而良好的应付方式却能缓解患者精神紧张,帮助患者成功地解决心理冲突和问题[2]。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付方式进行干预,培养其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很有必要。笔者通过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选取2012年9月~2013年3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后临床康复出院的禅城区南庄镇和石湾街道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并能够完成随访;(3)至少有1个监护人和患者一起生活。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脑等躯体疾病和智能障碍者;(2)文盲。入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 例,男38 例,女22 例,年 龄18~58 岁,平 均(37.83±10.07)岁;病程2~10 年,平均(3.43±1.58)年;对照组60 例,男40 例,女20 例,年龄17~59岁,平均(37.36±11.17)岁;病程2~11年,平均(3.61±1.56)年。全部病例服维思通、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两组患者出院后保持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用药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肖计划[3]编制的应付方法问卷(CSQ)进行评定,该问卷由62个条目组成,为自评式问卷,其结果可得出对困境的六种应付方式,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第一次测量在入组时,两次测量相隔时间为6个月,研究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请受试者按要求自行填写。问卷填完后,由研究人员当场收回问卷并检查有无遗漏现象,如有遗漏,及时请受试者补全,测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2.2 采用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两组患者出院后均要求按医嘱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

1.2.2.1 对照组 按常规治疗护理和电话随访。

1.2.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家庭访视小组,小组成员由经专门培训的3名精神科医生和2名主管护师组成,在患者出院时建立随访本,登记患者的基本资料,并设有电话,由家访小组指定人员负责接听并指导,患者及家属有问题随时进行咨询;(2)随访形式:采取家庭访视,由课题组成员在患者出院1个月后,开始进行上门随访,每个月1次,共6次,每次30~60min。每次上门随访前电话通知或预约,确定随访路线,并准备好宣传资料,仔细阅读患者档案,了解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确定随访干预的内容,对患者进行跟踪指导。指导内容包括:介绍精神分裂症有关信息,尤其强调诱发疾病复发的相关因素,让患者及家属识别发病先兆症状及相应处理方式;调整家庭交流方式,动员家属改进患者人际交流的社交技巧,教会患者如何表达情感意愿,寻求帮助,以减少与他人的隔阂和矛盾,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鼓励家属用支持、适应、正面的表扬和鼓励替代愤怒、批评指责和过分介入;纠正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思维、取向或信念,帮助患者克服遇到困难采取幻想或躲避等方式,尽可能消除自卑和增强自信,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心理危机,重点干预其如何应对应激事件、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每次家访时听取患者在家康复治疗的情况,针对干预对象的不同情况,进行心理疏导。

电话随访:在患者出院1周后开始进行电话随访,随访选择在晚上7∶00~10∶00这段时间,每2个月1次,每次不超过30min,为期半年。每次随访结束后,把患者的情况(重点是存在问题)记录在随访表上,主要记录患者院外服药、饮食、睡眠、情绪变化、个人卫生、社交活动或日常生活自理情况,如发现患者在维持治疗过程中出现问题,要求其立即回院复诊。对照组只在电话随访时给予健康知识宣教。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两变量相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SQ 比较(±s)

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CSQ 比较(±s)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CSQ 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来自外部环境的易伤害性,面对应激事件时多通过幻想来改变现状或依靠别人来解决问题[4]。肖计划等[5]在CSQ 中将解决问题、求助称为积极的应付方式,将退避、自责、幻想称为消极的应付方式。殷爱华等[6]的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自卑、自我评价低、易烦躁、不愿外出、处理日常生活能力差等某些应付方式异常,在面对问题前,他们多采用自责、退避等消极的应付方式,很少采用求助等积极的应付方式,极少采用解决问题的应付方式。他们在遇到应激事件或遭遇挫折、打击时,常采取一些自己安慰自己的措施,以暂时缓解心理冲突,减少心理落差,这就造成了患者对各种事件的应对能力差和社会适应不良。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将其消极的应付方式转化为积极的应付方式,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CSQ 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家庭护理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积极应付方式(求助和解决问题)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付方式(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表明家庭护理干预能校正患者认知模式,培养患者较多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减弱或消除消极的应付方式,从而改善退缩、日常生活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在本研究实施干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每月的家访,课题组人员通过对患者和家属的教育,使他们对疾病知识有了更多了解,家属改变了对患者的态度,学会了如何对待患者,并能主动了解患者的需求,让患者敢于正视自己的疾病,主动参加社会活动,更好地处理生活上碰到的问题。课题组成员还重点教会患者掌握一些处理应激事件的技能,在遇到烦恼或困难时要敢于向他人倾诉或求救,采用一些有效的、正确的、能解决心理矛盾、缓和心理冲突的积极应付措施,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家庭-医护-患者共同制订治疗方案,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正确看法,患者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建立了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应付方式,重建社会适应性行为。

综上所述,家庭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应付方式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认知能力,培养了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应付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学会自己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心理危机,在遇到困难面前克服采取自责、躲避等消极的应付方式,建立以求助、解决问题为主的积极应付能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自我管理中来。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样本量小,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因此,有必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延长随访时间,完善科研设计,对该议题进行进一步的更深入研究。

[1]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83-85.

[2] Aldebot S,de Mamani AG.Denil and acceptance coping stylesand medication adherence in schizophrenia[J].J Nerv Ment-Dis,2009,197(8):580-584.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100.

[4] 孙颖,陈海葱,许霞.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3):560-562.

[5] 肖计划,许秀峰,李晶.应付方式与精神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53-55.

[6] 殷爱华,张敬悬,李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应对方式的对照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4):261-263.

猜你喜欢

应付精神分裂症解决问题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Task 6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The Most Beautiful English Sentences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