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的影响

2014-11-20任月霞陈慧玲

中外医疗 2014年25期
关键词:冠心病心理评分

任月霞 陈慧玲

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 450000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抑郁患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增高。抑郁状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抑郁可以影响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1]。同时冠心病的患者更易出现抑郁,抑郁状态则又可能使冠心病患者发生二次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2]。该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共 80例,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其抑郁状态的改善,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 19例,女性 21例,年龄在 62~78岁之间,平均(66.3±7.4)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 19例,年龄在61~76岁,平均年龄(67.4±4.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冠心病诊断标准;②经超声心动图或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③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50分;④意识清楚,查体合作;⑤病前无悲观,心境不佳,睡眠差等表现;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以下护理方法:入院当天责任护士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包括影响病情的因素,疾病控制的方法以及遭遇特殊情况下的就诊途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及家庭背景情况等加强心理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而取得患者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并对患者的困惑不解等做出正确解释。冠心病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合并抑郁症患者多伴有有焦虑、多疑、敏感等心理特征,因此在心理护理干预时用和蔼可亲的语气向患者详细,热情的介绍病区环境,医护人员和护理方法。②树立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发病原因,常见症状及治疗策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对冠心病的错误认识,向患者讲解同类病人成功康复的例子,减轻患者对疾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调动患者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其社会存在感。护理人员组织病区患者积极参加娱乐放松活动,比如音乐、太极拳、深呼吸、等,对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使其意识到生活存在的乐趣,加快抑郁的恢复进程,从容乐观地生活。④心理疏导。每个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原因不同,针对患者抑郁原因,寻求打开患者心扉,增加患者表达内心恐惧,期望的原因,倾听其想法和感受,对患者的倾诉要采取理解的态度并适当诱导,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同情和支持,讨论并引导其积极的生活态度,使患者自觉改变负性想法。⑤讲述医保政策。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患者,特别是农村患者,主动介绍目前医院的绿色通道,新农合医保、市医保及省医保政策,告知大部分药物均在医保目录范围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降低抑郁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分别在采用护理干预前后2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抑郁情况;SDS是由Zung编制,该量表含 20个条目,每项均采用偶尔、有时、经常、持续4种选择项(相应评分为1分~4分), 其中≥50<60为轻度,≥60<70为中度,≥70为重度[3]。冠心病疗效评价采用心理治疗后心绞痛发作减少频率进行,发作减少90%及以上为显效,发作减少50~90%及以上为有效,发作减少50%以上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率表示,统计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通过表1可知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表2可看出,从心绞痛发作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有效率77.5%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

表1 护理前后SDS评分比较()

SDS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n=40)62.02±4.1758.14±3.25观察组(n=40)63.03±2.9156.20±3.17 P值0.210.0084 t值1.262.71

表2 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比较[n(%)]

3 讨论

多项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住院时间越长、性格内向、家庭经济困难,患者越易出现抑郁情绪,是抑郁发生的主要原因[4-5]。研究报道我国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患病率达28%~60%[6-8],抑郁不仅影响了冠心病的治疗,而且对患者生活质量、康复及生命都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必须重视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因此,对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对其进行药物治疗同等。

该次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同时经过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7.5%与42.7%。说明经心理护理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同时也提高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此结果与刘敏[9]、赵元庆[10]报道基本一致,在该次研究中采用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理解,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纠正错误观念。与常规护理比较,更符合患者及家属的实际情况,稳定了病人情绪,降低自杀风险,确保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因此采用我科室心理护理能够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1]张丽华,杜雪,李静,等.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的诊治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6):714-718.

[2]王建军,张冬梅.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状态与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6):612-615,679.

[3]吴.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J].中国伤残医学,2014(9):263-264.

[4]邓婧.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J].吉林医学,2014(8):1738-1739.

[5]吴敏娇.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11):85-86.

[6]管莉倩,林妙春,陈凤屏.冠心病患者的情感障碍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2):120-122.

[7]刘利贤.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的影响.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22):35,37.

[8]邓必勇.冠心病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0.

[9]刘敏.心理护理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抑郁患者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4(2):342-344.

[10]赵元庆.心理干预改善冠心病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11):1311-1312.

猜你喜欢

冠心病心理评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我给爸爸评分
警惕冠心病
心理感受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