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探讨

2014-11-20吴旭东

中外医疗 2014年25期
关键词:股骨骨折实验组

吴旭东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中医院骨科,江苏扬州 225200

股骨转子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IEF)又被称为粗隆间骨折,是出现于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间的骨折,可分为创伤性和病理性两种。IEF多见于老年人中,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也有逐渐上升趋势。转子部的血流丰富,在骨折后虽较易愈合,但容易发生髋内翻、下肢外旋、短缩等畸形。而患者的长期卧床又会导致褥疮、肺炎等并发症。该院从2009年1月—2014年3月对9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就诊顺序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90例。其中实验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63~81岁,平均(73.2±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 27例,跌落伤 48例,病理性骨折15例。对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65~82岁,平均(72.7±3.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 29例,跌落伤 47例,病理性骨折14例。

1.2 治疗方式

(1)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西医手术治疗: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于患侧股骨大粗隆顶点位置向上纵切口长约5 cm,应用X线辅助,于大粗隆顶端稍微偏内侧位置开口器开口,置入1枚导针,应用扩髓器沿着导针向下扩髓,到达对应位置后插入PFNA主钉。再于大粗隆基底部位置起向下纵向切口约3 cm,由股骨颈中央偏下处置入1枚导针,X线确保位置良好,再沿着导针钉入螺旋刀片,应用瞄准器进行引导锁入远端螺钉。术后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于术后3 d左右进行患肢部分负重练习,术后2周左右进行行走练习。定期进行X线片复查,确保固定及愈合良好。(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①早期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其处方为:当归14 g、赤芍13 g、生地 13 g、桃仁 10 g、木通 10 g、甘草 7 g、红花 7 g、乳香 6 g,水煎服,1剂/d,持续2周;②中期主要作用为补肾健脾。其处方为:当归 14 g、赤芍 13 g、续断 13 g、骨碎补 13 g、五加皮 13 g、桑寄生25 g、生薏苡仁25 g,水煎服,1剂/d,持续5周;③后期主要作用为壮骨补肾。其处方为:黄芪20 g、熟地20 g、当归14 g、白芍 14 g、骨碎补 14 g、续断 14 g、天花粉 14 g、土鳖虫 10 g,水煎服,1 剂/d。

1.3 疗效评价

参考种秀清等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1]:①优;骨折愈合良好,没出现畸形,髋膝关节活动正常,行走无感觉疼痛,可以完全下蹲,生活自理能力如伤前;②良:骨折愈合,髋内翻角度<50°,髋膝关节活动略差,患肢在负重时候会有轻微疼痛或不适,难以完全下蹲,生活能基本自理;③可:骨折愈合,髋内翻5~15,款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时疼痛明显,需用拐杖,可自理行走,生活能在一些照顾下基本自理;④差:骨折愈合,髋内翻<5°或患肢缩短2 cm,难以坐立,明显疼痛,生活难以自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是人体中较为薄弱的骨质,其中骨质疏松,当发生直接或者间接暴力的时候,会引发骨折[2]。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临床上可见疼痛、肿胀和瘀斑[3]。老年患者伴随着年纪增加,骨质变的疏松,若股骨过渡外展或者内收的时候,均可能引发骨折。同时,股骨转子间也是囊性病变的好伐位置,临床常见病理性骨折。该次临床研究患者中,最年轻的患者也有63岁,平均年龄为(73.2±3.5)岁,同时男性居多。临床检查会比较患肢压痛、肿胀、瘀斑,经测量将发现患侧肢体缩短。长期以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是一大难题,其原因在于患者大多为高龄患者,同时伴有各种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等,令部分手术不容易开展。但如果延误治疗,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肺功能损伤、血管栓塞和褥疮等并发症。

对于该病的治疗,目前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时间长,患者容易引发褥疮和急坠性肺炎等并发症。因此手术治疗越来越普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法众多,需要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合并症和经济情况进行全面的选择。牵引疗法可应用在没有发生移位的骨折、较严重的粉碎性骨折、不适应手术固定的患者或者有较为严重疾病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但临床上较多的依然是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然而,单纯西医疗法往往疗效不佳,如在术后患者患血管栓塞的风险增加[4]。因此该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患者大多在骨折后大多表现为患处瘀血,全身气血虚,同时伴肝肾亏虚。《正体类要·陆序》中记载:“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由此表明了局部和整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关系。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临床上最广泛采用的是“三期辩证”[5]。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机体损伤有内外之分,外伤是局部筋骨皮肉损伤,当机体受到外部力量的损伤之后出现静脉、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和血虚、血瘀等变化。在骨折的初期(1~2周),应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而在手术中后期(2周以后),患者开始恢复,此时应服用能够补肾健脾,强筋壮骨的药物。有学者认为,在术后采用中药口服治疗,还可以预防血管栓塞发生的风险,促进骨折愈合,加快康复的进程[6]。因此值得在今后继续研究。

该次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比对照组高12.3%,此研究结果和前人研究结果相近[7-8]。表明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良好效益。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不必要的疼痛,改善其社会功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术后采用中药治疗,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能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1]种秀清,何菊林,杨银平.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9):196-197.

[2]罗太行,余锋,熊松,等.DHS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7):844-845.

[3]黄述和,李端云.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6):1984,1991.

[4]汪宝军,王竹风,崔彦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医正骨,2008,20(5):21-22.

[5]徐昌斌.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 [J].中国医药导刊,2013(5):852-853.

[6]李捷,潘磊,黄必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3(8):17-18.

[7]李士茂.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74例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5):45.

[8]韦炳朝,袁炜庆.中西医结合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高龄转子间骨折疗效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34):407-408.

猜你喜欢

股骨骨折实验组
Bone palsy eliminates granules to regulate Wnt/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and intervene in hormonal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rabbits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无抗养殖典型案例分析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怀孕中期胎儿孤立型股骨短的临床意义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