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一种方式

2014-11-19郭成

读者欣赏 2014年11期
关键词:装置实验艺术

郭成

实验艺术

有人慷慨激昂,痛斥实验艺术被官方收编招安;有人欢呼雀跃,认为实验艺术进入主流话语;有人翻看美术史,觉得艺术从边缘到主流,受到官方认可,亦是发展规律;更多的人则是冷眼旁观:“这不过是一部分人争夺话语权的事儿。”

2014年8月18日,随着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部分的开幕,艺术圈炸开了锅。有人慷慨激昂,痛斥实验艺术被官方收编招安;有人欢呼雀跃,认为实验艺术进入主流话语;有人翻看美术史,觉得艺术从边缘到主流,受到官方认可,亦是发展规律;更多的人则是冷眼旁观:“这不过是一部分人争夺话语权的事儿。”我们不妨走进今日美术馆,去看看这个充满争议的实验艺术展。

平面化

“展览策划”作为现今艺术展览的重要部分,在作品选择、展场布置、主题阐释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策展人”的头衔常出现在海报显著位置上的原因。

全国美展以画种分类,遵循由下而上选送作品的机制。这与青歌赛的机制是一样的,就像“下面由陕西电视台选送的13号歌手演唱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然而,实验艺术作品的指向太多,并不是一首歌或者一幅传统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那么简单。于是,主题、语境、作品间的观照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今日美术馆展出的作品并没有主题上的归纳,统一叫做“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区”。只将作品在形式、规模上加以归类,于是出现了意义上的跳跃。探讨图像和叙事关系的颜磊的作品与尹秀珍的《高速公路》同处一室,空间上方高悬王郁洋的《人造月》,“月亮”指涉自然、能源、诗意和故乡。展厅中李洪波的《纸葫芦人》和丁乙的抽象绘画相对。不同维度的作品指向让人迷惑。这种对作品意义的混搭和没有学术指引的并置,让观众无从下手。好在每一件作品的规模都够大,站在作品前,每一件作品营造的场域均可完全包容观者,倒也无须顾及作品间的呼应。借着人造月亮的光,“何处是故乡”的疑问赫然书于墙上。

主题策划的缺失造成展览的平面化,观众几乎找不到一个延续的观展思路,只能在各种指向的作品间跳跃。全国大展规模巨大,今日美术馆虽有3个展厅,但还是略显拥挤。特别是二号馆,声光电特效繁复而精彩,整个展览看下来,热闹非凡,欢乐之余却没有主次。作品间彼此削弱了力度,热闹得像个批发市场,好看,但不专业。

“实验艺术”的去实验性

“实验艺术”的名称是吕胜中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实验艺术系时严肃论证后定下来的,它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当代艺术、前卫艺术、先锋艺术等概念间存在着很多的交集和重合。既然是实验,也就避免不了对传统价值的挑战。

作品说明成了此次展览上颇为有趣的地方。不知道现场作品说明是艺术家的原话,还是经过官方批评家润色过的语言,文字中彰显的那种明确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

去实验性是此次实验艺术展的一大特色。削弱了作品背景或者“绿色化”了的实验艺术,仅仅在形式感上做文章,使作品变得不再难懂—它们是形式上的审美,悦目而美好。

九枝文 || 装置 2011年 邵译农

艺术家使用钢铁材质塑造了自然界中弯曲蔓延、扭转生长的树木枝条,借助于悬挂与平衡结构,使这些灵动、缠绕的枝杈在三维空间中形成抽象而静谧、恣意勾勒的线条,划破了所在的空间固执的结构,生发出如移步山水间的的灵动。

0.7%的盐 || 影像 8分43秒 2009年 蒋志

《0.7%的盐》是“艳照门”之后,艺术家蒋志找到当事人阿娇拍摄的影像作品。在作品中,现实与表演的界限被打破,“很傻很天真”的阿娇在作品中的哭是发自内心的委屈还是面对镜头的表演,已经无法分辨。而作品说明中则是将“艳照门”以“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事件”代替。文案在官方场合进行了马赛克处理,但是作品的力度一下子就减弱了不少。加之对于那些并不熟悉娱乐圈的观众,阿娇的形象也许并不起作用,于是这件作品就成了一个漂亮女孩儿的哭的记录。

凭栏者所见的都是自己的内心 || 互动录像装置 2014年 谭彬

栏杆既给了我们安全,也给我们暗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身体的有限性。慢慢地,观众体验的过程从原本凭栏远眺变成了凭栏近窥,变成了内省式的探究和阅读,最终,凭栏者所见的都不过是自己的内心。

一分钟的一百年 || 影像装置 300cm×700cm 2014年 胡介鸣

作品由200个左右的画面组成,素材基本来源于我们熟悉的并对我们产生影响的西方艺术史,这些图像构成了我们对现当代艺术的认知基础。在这些画面上使用随机的、即兴的改变和演绎,使得经典呈现出不同的语意。

殖民史植物考 || 装置 2013年 邱志杰

这个装置中每一钟植物都有标签说明其迁移进中国的历史。它们处在一种中国原生的植物—竹子所编织的脚的造型的容器中,从远处行走而来,但自带着根系。

空香6000m3 || 影像装置 3分3秒 2011年 原弓

原弓的影像记录《空香6000m3》为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这件作品因其规模达6000立方米,会淹没整个展厅,所以以影像记录和喷雾装置形式呈现。视频内容为作品实施现场,雾蒙蒙的一片,效果犹如大雾天,什么也看不清。但是,旁边喷雾装置说来有趣,上面冒烟,下面吸烟,形成了一个环保的回路。而有一个装置的吸烟设备坏了,浓雾随风弥漫开来—这才是作品的原型。

文豪的作品将日常用的瓶瓶罐罐脱模,再用石膏做成纯白的形状。这些摆脱了包装的纯白物体在灯光的照耀下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展览布置将吴俊勇的动画和陈明强的一套盔甲装置分别放在“精神石膏”的两端。动画《飞舟》缓慢而沉重的配乐表达着悲壮,而遥相呼应的那套盔甲,则是用箅子、锅盖、螺丝等各种金属器物组合成的一组圣衣。艺术家和女友穿着这组圣衣拍摄了一套婚纱照。宏大配乐和甜美婚纱将夹在中间的文豪的“精神石膏”消解掉了。

费特八号 || 影像 303×103×303cm 2013年 梁硕

梁硕《费特八号》中的幽默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梁硕从小商品批发市场买来各种家居百货,将这些物品的接口按尺寸对接在一起。“费特”是fit(合适)的中文音译。这些物件在不断组装的过程中,呈现出各种有趣的形态,在某种程度上,作品的结果是作品自己生长出来的。有意思的是附在作品旁边的视频,视频是对梁硕采购材料及制作过程的记录,让我们看到艺术创作的乐趣。同时展出的安装说明用传统折页形式画成,画工精美,思路前卫,手段的混搭让我们感受到艺术家本人的性情。

被锯的锯 D90-P07 || 装置 1000×370×280cm 2007年 王鲁炎

本作品中,每把锯即是破坏者也是被破坏者、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三把锯因为力量和方向的制约,达到了一种僵持的平衡。

人造月 || 装置 400×400cm 2010年 王郁洋

天上的月落恐怕不可能驻足人间,人造月也只能是一个妄想的物质化呈现。站在人造月冷白的光沐下,我们会感念“月是故乡明”的心灵归宿。离开这里,却令人不由思忖:故乡在哪里?endprint

猜你喜欢

装置实验艺术
流水LED灯装置
纸的艺术
轰趴装置指南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最酷的太空实验
爆笑街头艺术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