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延症是种什么病?

2014-11-17雪莉

齐鲁周刊 2014年42期
关键词:重度事情工作

雪莉

人们早就习惯了将今天应该完成的活儿拖延到明天再做,尽管那样会让他们感到自责,还会给工作中的其他人带来麻烦。如果时间不是一去不复返,拖延或许并不成问题,“你可以拖延,但时间不会。”本杰明·富兰克林如是说。

事实上,拖延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大约20%的成年人定期会犯“拖延症”,70%-90%左右的大学生拖拉得厉害。尽管有部分重度拖延人士声称,在时间紧张的状况下他们反而表现得出色,但事实上,拖延很少能带来好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University of Calgary)的心理学家Piers Steel指出,喜欢拖延的人往往混得不如旁人,苦恼更多、健康堪忧,并且在面对重要抉择时犹豫不决。

一边拖延,一边工作

“在职场中,人们不得不为拖延行为付出昂贵的代价。”企业培训师Rory Vaden指出,调查显示,平均每个职员每天至少浪费2小时在和工作无关的事情上。

既然知道拖延行为会影响自己、他人以及工作进程,为什么人们还是喜欢拖拖拉拉?Julie Morgenstern说,原因之一是职场人大多不堪重负,特别是当下这个时代。Morgenstern女士在纽约担任生产力顾问(productivity consultant),并著有《Time Management From the Inside Out》一书。

Morgenstern女士认为,在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公司规模缩水,而员工的工作量和压力却在增加。公司要求员工们具备更多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要求他们更有效率,员工们却表现得无能为力。此外,网络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分散,比如被E-mail、微博、博客等吸引。回复一封不太重要的邮件或者关注其他细枝末节的小事情,会让人产生一种“工作已经完成”的暂时性错觉,Morgenstern女士说。

工作本身的特点也会导致拖延行为的发生。根据“时间贴现”(temporal discounting)理论,相较于那些“远在天边”的工作,人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近在眼前”的工作上。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哲学副教授Chrisoula Andreou认为,“人们可能会告诉自己,在长期项目中的某个步骤拖延一下不会带来什么大麻烦。的确,每一个拖延单独看起来都是微不足道的,但事实上,拖延的行为会成为一种惯例而不是‘特例,这会导致项目永远没有完结的一天。”

不仅如此,如果工作本身令人生厌,人们可能也会拖拖拉拉。

谁更喜欢拖延

心理学从另一种角度解释拖延行为。根据Steel的研究,人的性格特点和拖延行为之间有一定关系。有高度责任心的人不太会拖延,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善于自我约束,他们更加勤奋、有责任感、忠于职守并且坚持不懈。这些人在工作中就像工蜂一样,极其认真又勤勤恳恳。

容易冲动的人却常常拖延,原因是他们往往会被各种眼前事物所吸引,然后放下手头工作去做新的事情。结果就是,他们在很多事情上花费了时间精力却什么都没有完成。

自我管理——一种心理上的自我计划和组织的能力,是和拖延行为相关的另外一个因素。想要在截止期限之前完成任务,你必须能够制定出达成目标的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判断是否逐渐接近目标,并在必要时调整策略。

美国德保尔大学(DePaul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Still Procrastinating? The No Regrets Guide to Getting It Done》的作者Joseph R. Ferrari认为,喜欢拖延的人往往“特别在意别人对他们的想法”。他说,这些人宁可被指责“不努力”也不愿被认为“无能”,他们是这么想的:“如果我没有把事情做完,别人就不能对我作出判断。”同时,他们对于成功也心怀恐惧:“如果这一次我做得很漂亮,下一次别人可能会期待我做得完美,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应付得来。”

一念之差

拖延行为的发生除了上述一些看起来很“自然”的理由,人们的一些不太理智的念头,也是潜在的原因。

第一个潜在原因是“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当“自我妨碍”发生时,人们会给自己设定一个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境(通常是无心为之)。想象一下,当你需要完成一件工作,而你却认为那项工作会挑战你能力的极限时,你会怎么做?

认为自己拥有较低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缺乏取得成功的能力,或许是导致拖延更加常见的潜在原因。低“自我效能”并不等同于不自信,而是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某一类型的工作。比如,你可能在打垒球方面能力过人,但演讲能力却很差。低“自我效能”会导致你对某项任务拖拖拉拉,因为你并不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组织协调能力去完成它。

如果总是不能及时完成任务,有些人就会习惯拖延,这是第三个导致拖延的潜在原因。看起来有些人把拖延当做了一种“寻求刺激”的方式,而“在压力下工作才会更有效率”其实是一种荒谬的错觉。

最后,害怕犯错误也导致了拖延行为的发生。具有强烈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总是希望他们所交付的工作100%正确无误,他们通常能够及时完成工作但却拖延到最后一分钟,以避免他人过早地对自己作出评价。

“战拖”指南

想要避免拖延,Andreou副教授建议人们“将长期项目划分为很多小任务,并且给每个小任务设置一个清晰的完成节点”。“当你完成了一个任务就可以给自己一点奖励,比如享用美食或者去做个按摩放松一下。”此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以避免自己陷入拖延,“比如,通过某种软件让自己暂时不能浏览网页。”

在今天的职场环境中,人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被打断,“因此职场人士必须具备把大项目化成小任务的技能,每个小任务要在半个小时到两小时之内完成,最多三小时。”Morgenstern女士说,“如果你不确定下一步要做什么,那就向身边的同事寻求帮助吧!”endprint

时间管理技巧对喜欢拖延的人的确有所帮助,但对于20%的重度拖延人士来说,它可能是无效的。Ferrari教授认为,这些人不仅在工作中拖拖拉拉,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在找出各种理由以解释为什么拖延这一点上,他们堪称专家。”Ferrari教授说,对这些重度拖延人士来说,“去做吧”这句话的效果,就像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开心点”一样。

Ferrari教授建议,重度拖延人士们最好找时间去和致力于认知和行为心理治疗的心理学家接触一下,“让他们的时间和生命处于掌控之下,那或许是唯一的办法。”

经验说:拖延症就是一个字——懒。

实验说:害怕夜长梦多,进化过程中人们形成了为了眼前利益宁愿放弃更多长远利益的倾向。

如果有人现在给你50元,或者是明年这个时候给你100元,你如何选择?很显然,你会选择现在拿走那50元,因为谁都不知道明年会发生什么。换一个场景,如果有人承诺5年后给你50元,而如果你等6年的话,可以给你100元,你选择什么呢?这次也是很显然,你选择等6年拿100元,5年6年都是等,100块比50块多一倍,多等一年也不算什么了。

如果完全从理性思考的角度,最好的选择方案是:谁钱多就选谁,但人类无法做到100%的讲逻辑,人们往往会选择眼前的利益而放弃更多更长远的利益。你可以立即动手清理你的电脑桌面,不出几分钟就把桌面弄得清爽整齐,立刻获得满足感;而下周就要交的毕业论文,毕竟是下个星期的事,留着以后再说吧。

经济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贴现”,也就是你将一张尚未到期的汇票转让给银行,从而获得现金的行为。当然,在汇票到期前兑换的现金,肯定比汇票到期后能取得的收益要少,这个折扣的比率就叫做贴现率,也就是说,未来的收益现在兑现是要打折扣的。人的大脑也像银行,也有贴现一说,而且大脑的贴现率比银行高得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天大的事儿,在你今天的大脑看来,也无足轻重了。

大脑这种只顾眼前欢乐,不管以后死活的做法其实是和我们的进化过程息息相关的。现在的我们都是那帮不懂得思考未来的祖先留下的后代——对猴子来说,他们不用考虑以后退休的问题,也不用考虑以后要是得了心脏病该怎么办,眼前的香蕉最重要。人类自然也延续了这种优秀基因,实际上你也不知道你能活多久,说不定哪天就挂,还不如及时行乐呢。美国人喜欢借一屁股债买房买车夜夜笙歌就是进化论的体现。还贷?老了再说吧,到时自有办法。

未来的事情经过“贴现”,在今天看来,都不那么重要了。于是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把棘手的、烦人的事情通通放在一边。同理,就算是好事儿,现在看来也没那么吸引人,一样逃不掉被抛之脑后的命运。你的心里同时还存在着一个美好的幻想:在未来那个美妙奇幻的世界里,时间是取之不尽的,在将来,你自会有时间来处理“到时候”该做的事情。至于真实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每个人各有体会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重度事情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
有壹手快修:钣金领域的重度垂直
选工作
2014新主流“重度手游”
老年重度低血钾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
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