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2014-11-17吕静韦李睿申巳暄

价值工程 2014年31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熵值法评价体系

吕静韦+李睿+申巳暄

摘要: 本研究回顾并总结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这一客观的指标赋权法,并结合质性分析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和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熵值法;指标赋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1-0011-02

0 引言

自2010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2011年-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屡被提及,[1][2]由此可见该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资料收集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文基于典型的质性资料分析法——扎根理论的基本思想和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3]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年来在国内提出的新概念,国际上并无相关研究成果[4],因此,本研究主要对中文文献进行检索。进行文献检索的数据库有: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其中包括“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百度文库。

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思想,本研究运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所选定的文献进行转录、整理,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3个步骤来分析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5]

1.2 理论范畴的抽取与界定 经过三级编码和分析,本研究提炼出决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两类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因素分别由三个“范畴化”层面的内容所对应,其中内部因素(生产要素)包括:资金要素、技术要素、人才要素,外部因素则包括:政府/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网络因素。

生产要素(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支撑)通过对企业和产业的投入能够直接作转化为生产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则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相关行业)产出和发展潜力两方面进行衡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立了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

2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分析

2.1 熵值法基本原理 熵(Entropy)是统计物理和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后来熵的概念逐渐衍化为三种:热力学熵、统计熵和信息熵。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当信息量越大时,不确定性就越小,相应的信息熵也就越小;当信息量越小时,不确定性越大,信息熵也越大。[6]熵值法就是根据信息熵的这一原理,利用不同的指标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的指标赋权法。

①根据研究需要,选取m个对象,n个指标(根据相应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得到指标),则xij为第i个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的数值,于是得到评价系统的初始数据矩阵X:

X=(xij)m×n其中,i=1,2,…,m;j=1,2,…,n

②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矩阵X′:

2.2 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利用全国28个地区的2000-2011年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部分产业数据作为样本[7][8],运用熵值法,得到所建立指标体系中相应指标的权重,见图1。

3 结论

从评价体系指标的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情况和发展潜力是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且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均在9%-10%之间。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指标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支撑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比例分别在27.64%、29.73%、23.08%。这说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对该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最大,资金的贡献率次之,再次为人才所起到的智力支撑作用。对企业来说,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及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投入,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开发合作,增强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提高企业融资的能力,通过提高研发及市场开发过程中自有资金的比例,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再次,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高校联合培养相关领域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

[2]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2010年10月18日.

[3]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宏观经济,2010(3):19-28.

[4]黄炜.应用“扎根理论”构建顾客忠诚的动态转化模型.华东经济管理[J].2010,24(3),149-152.

[5]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12(32):10-17.

[6]尹航,孙希波,傅毓维.基于熵值法确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20-24.

[7]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2012年.

[8]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2012年.

摘要: 本研究回顾并总结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这一客观的指标赋权法,并结合质性分析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和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熵值法;指标赋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1-0011-02

0 引言

自2010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2011年-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屡被提及,[1][2]由此可见该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资料收集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文基于典型的质性资料分析法——扎根理论的基本思想和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3]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年来在国内提出的新概念,国际上并无相关研究成果[4],因此,本研究主要对中文文献进行检索。进行文献检索的数据库有: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其中包括“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百度文库。

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思想,本研究运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所选定的文献进行转录、整理,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3个步骤来分析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5]

1.2 理论范畴的抽取与界定 经过三级编码和分析,本研究提炼出决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两类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因素分别由三个“范畴化”层面的内容所对应,其中内部因素(生产要素)包括:资金要素、技术要素、人才要素,外部因素则包括:政府/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网络因素。

生产要素(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支撑)通过对企业和产业的投入能够直接作转化为生产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则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相关行业)产出和发展潜力两方面进行衡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立了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

2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分析

2.1 熵值法基本原理 熵(Entropy)是统计物理和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后来熵的概念逐渐衍化为三种:热力学熵、统计熵和信息熵。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当信息量越大时,不确定性就越小,相应的信息熵也就越小;当信息量越小时,不确定性越大,信息熵也越大。[6]熵值法就是根据信息熵的这一原理,利用不同的指标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的指标赋权法。

①根据研究需要,选取m个对象,n个指标(根据相应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得到指标),则xij为第i个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的数值,于是得到评价系统的初始数据矩阵X:

X=(xij)m×n其中,i=1,2,…,m;j=1,2,…,n

②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矩阵X′:

2.2 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利用全国28个地区的2000-2011年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部分产业数据作为样本[7][8],运用熵值法,得到所建立指标体系中相应指标的权重,见图1。

3 结论

从评价体系指标的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情况和发展潜力是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且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均在9%-10%之间。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指标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支撑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比例分别在27.64%、29.73%、23.08%。这说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对该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最大,资金的贡献率次之,再次为人才所起到的智力支撑作用。对企业来说,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及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投入,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开发合作,增强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提高企业融资的能力,通过提高研发及市场开发过程中自有资金的比例,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再次,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高校联合培养相关领域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

[2]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2010年10月18日.

[3]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宏观经济,2010(3):19-28.

[4]黄炜.应用“扎根理论”构建顾客忠诚的动态转化模型.华东经济管理[J].2010,24(3),149-152.

[5]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12(32):10-17.

[6]尹航,孙希波,傅毓维.基于熵值法确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20-24.

[7]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2012年.

[8]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2012年.

摘要: 本研究回顾并总结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这一客观的指标赋权法,并结合质性分析方法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构建和分析,最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熵值法;指标赋权;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1-0011-02

0 引言

自2010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2011年-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屡被提及,[1][2]由此可见该产业在国民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因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资料收集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文基于典型的质性资料分析法——扎根理论的基本思想和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3]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近年来在国内提出的新概念,国际上并无相关研究成果[4],因此,本研究主要对中文文献进行检索。进行文献检索的数据库有: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其中包括“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等)、百度文库。

根据扎根理论的研究思想,本研究运用定性分析软件Nvivo10.0对所选定的文献进行转录、整理,通过对文本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3个步骤来分析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因素。[5]

1.2 理论范畴的抽取与界定 经过三级编码和分析,本研究提炼出决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两类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这两类因素分别由三个“范畴化”层面的内容所对应,其中内部因素(生产要素)包括:资金要素、技术要素、人才要素,外部因素则包括:政府/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网络因素。

生产要素(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支撑)通过对企业和产业的投入能够直接作转化为生产力,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则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相关行业)产出和发展潜力两方面进行衡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建立了相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见表1。

2 基于熵值法的指标权重分析

2.1 熵值法基本原理 熵(Entropy)是统计物理和热力学中的一个概念,后来熵的概念逐渐衍化为三种:热力学熵、统计熵和信息熵。在信息论中,熵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度量。当信息量越大时,不确定性就越小,相应的信息熵也就越小;当信息量越小时,不确定性越大,信息熵也越大。[6]熵值法就是根据信息熵的这一原理,利用不同的指标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的指标赋权法。

①根据研究需要,选取m个对象,n个指标(根据相应的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得到指标),则xij为第i个对象第j个评价指标的数值,于是得到评价系统的初始数据矩阵X:

X=(xij)m×n其中,i=1,2,…,m;j=1,2,…,n

②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到矩阵X′:

2.2 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利用全国28个地区的2000-2011年间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部分产业数据作为样本[7][8],运用熵值法,得到所建立指标体系中相应指标的权重,见图1。

3 结论

从评价体系指标的结果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出情况和发展潜力是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且在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均在9%-10%之间。作为生产要素的投入指标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才支撑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贡献比例分别在27.64%、29.73%、23.08%。这说明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对该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最大,资金的贡献率次之,再次为人才所起到的智力支撑作用。对企业来说,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提高新技术的开发及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能力,加大对科研部门的投入,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技术开发合作,增强企业在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其次,提高企业融资的能力,通过提高研发及市场开发过程中自有资金的比例,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再次,注重高科技人才的引进,与高校联合培养相关领域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

[2]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www.gov.cn,2010年10月18日.

[3]朱瑞博.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其政策取向[J].宏观经济,2010(3):19-28.

[4]黄炜.应用“扎根理论”构建顾客忠诚的动态转化模型.华东经济管理[J].2010,24(3),149-152.

[5]王璐,高鹏.扎根理论及其在管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探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12(32):10-17.

[6]尹航,孙希波,傅毓维.基于熵值法确权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后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20-24.

[7]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2012年.

[8]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编.《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2012年.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熵值法评价体系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