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研究及探讨

2014-11-17马骄MAJiao

价值工程 2014年31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职业

马骄MA Jiao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 215104)

(Suzhou Art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Suzhou 215104,China)

1 设计类专科院校就业情况调研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各个高校已经从“精英教育”的培养模式转化为“大众教育”,各个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由此带来的影响就是高校每年源源不断向社会输出毕业生,大学生就业的供需失衡。而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也由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的“统招统分”,到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而高职类院校由于其一直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材的要求,与行业和社会需求更需要实时紧密结合,不断对教育教学内容作出调整。

在2014年暑假期间,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2006-2009 级广告媒体专业和展示设计专业毕业生共200人进行了就业情况调研,通过调查问卷、电话采访、网络和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跟踪调查。初步了解了毕业生的以下情况:①毕业生择业就业意向与供需特点;②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心态,以及在就业过程中的经验,促进在校生就业心理指导;③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要求。了解企业对大学生的用人标准,帮助在校生认识了解毕业生的创业、就业现状,对在校学生未来就业提供一个较为具体的了解,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企业。

2 设计类专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两个设计类专业学生就业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专业能力,适应性不强 在调查中,有3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专业能力不足,还有37%认为自己综合素质不强。在设计类专业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普遍比较轻松,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初入职场的学生们对于融入职场的高效率环境难以适应。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应届毕业生所完成的工作质量也多数差强人意。虽然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来说与企业结合得更紧密,但是被调查的大学生还是认为在学校所学习的课程知识与工作后的专业需求并不能够完全匹配,与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完全覆盖。同时,毕业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方面也有所欠缺。总体而言约占53%的毕业生觉得大学专业课程的设计是合理的,但同时也有约占43%的毕业生认为是不合理的。对于课程设计不合理这个问题,毕业生们给出了他们认为的方面:①专业性不强,学而不精,专业素质培养不够。②从事设计专业工作,见多识广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但是供学生见识的机会不够多。③理论知识在课程中导入不深入,没能更好地运用到实际设计训练项目中。

2.2 岗位稳定性不够 在四个年级的调查中,基本都会出现毕业生在短时间内更换自己的工作的情况,毕业后1-3年的毕业生对自身发展较缺乏明确的定位,调查显示约占63%的毕业生是二次、三次甚至是四次就业,只有少部分学生是一次就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对所谓大单位、一线城市比较热衷,渴望稳定和较高的社会认可,但是没有意识到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的到来,大多数毕业生将最终走上基层岗位。一部分毕业生认为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所以不断更换工作单位;一部分毕业生认为工作单位提供的薪水和福利不能让自己满意;还有一些毕业生遇到更好的工作机遇,或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更换工作。

2.3 欠缺长期事业规划,薪资两级分化严重 在调查中发现,初次就业对口率达到了72%,而后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对仍然从事设计行业的06 级展示设计毕业生杨敏的电话采访中了解到,她在进校初期通过向专业老师咨询、相关专业学长学姐交流和网上查找行业方向等途径确定了今后向会展设计发展的方向,在学校时就有意识地从事相关兼职,锻炼自己的能力。也会与老师一起完成一些临时展会的布置任务。在大三毕业前夕,老师就把杨敏介绍到了苏州园区一家小型会展公司实习,由于之前的很多实际项目积累,她在公司里也能够比较快地适应。毕业两年后,她从原来的公司跳槽到现在的大型国营会展企业工作,月薪在同级毕业生中属于较高水平。设计类的学生多数在高中时期接受的是绘画和文化课程的学习,刚进入大学时对于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还不明确。而大专院校的三年学制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四年学制缩短了一年,使得学生在择业时往往对于未来所要长期从事的职业还不确定,不能立刻投入工作状态,产生摇摆心理。在调查中,同样是毕业三年的学生,薪资差距最多可以达到九倍之多。对于企业也存在入行门槛低,普通设计师需求已基本饱和,高端长期从业人才难觅的情况。

3 针对设计类专科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3.1 进一步加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改革 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提前适应学校与企业的差别。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让毕业生有机会了解企业文化,与企业建立联系,扩展就业的途径,提高就业率。所学专业要与社会同步接轨,缩小课程的学习面,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展现专业院校学习特色。如:专业要对施工工艺、装饰材料、材质色彩等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探究。对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给与重视,艺术类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较欠缺,应该将以后职业中比较重要的综合能力,如:文案撰写、沟通技巧、价值观培养等方面融入进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去。

3.2 加强毕业生择业、就业心理健康的教育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正确面对攀比心理,嫉妒以及怀才不遇等心理误区。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择业与就业,树立信心,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加强毕业生的就业道德观,增强诚信意识,正确地对待签约,引导毕业生诚信就业。同时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提出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3.3 全面培养综合素质 在此次调研中,已经毕业的同学也呼吁学校不仅要提倡大学生多参加学校的活动,而且更应该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实践项目及比赛。大学中课余时间比较充裕,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参与集体活动,既可以充实大学生活,也可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作为学校和老师,应该积极扶持创业就业社团,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同学在校期间就能对社会需求有所了解,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可以针对在校的专业优秀同学提供资源组建学生设计团队,将学校资源优化配置并有效利用,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更是为低年级同学树立了榜样。

4 总结

大学生的就业受到社会、高校、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广告媒体专业和展示设计专业的调研分析,希望能将这些信息运用于高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设计专业思维、职业规划、综合素质等能力。只有让职业教育中学生的专业特长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设计类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1]朱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刘芳.大学生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0(18).

[3]宋连凯,潘冬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环节“一条龙”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当代职业教育,2011(08).

[4]刘艳华.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研究现状与启示[J].北京教育(高教),2012(Z1).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