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造林工程的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4-11-17汪明华WANGMinghua汪斌WANGBin张齐ZHANGQi

价值工程 2014年31期
关键词:种苗林木整地

汪明华WANG Ming-hua;汪斌WANG Bin;张齐ZHANG Qi

(①禄丰县一平浪林场,禄丰 651214;②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昆明 650233;③云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昆明 650034)

(①Lufeng Yipinglang Forest Farm,Lufeng 651214,China;②Yunnan Jinyu Ec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Ltd.,Kunming 650233,China;③Yunn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Association,Kunming 650034,China)

0 引言

从采种育苗到林木成林、成材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林业造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一个环节出现了质量问题,都可能对林木的成活率、生长率以及成材率造成不利影响。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林业造林工程质量存在一些问题,对造林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必须从系统工程的观念出发,对造林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系统的规划,实行全员、全方位、多角度的质量管理,提升林业造林的质量与效益,确保我国生态环境能得到大大地改善。

1 林业造林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

1.1 规划设计方面 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常规林业规划设计和现代化林业常用的社区林业评估对比,可以发现林业造林工程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常规林业规划设计只重视对自然资源信息的调查与规划,主要是对经济林和用材林进行利用,往往不重视甚至忽视了森林公园、生态林的设计,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在林业造林工程设计中,专业的设计人员往往只按照上级文件及规划内容进行工作,忽视了当地群众的意见,使得整个设计是按“自上而下”的原则进行,脱离了群众的参与,难以真正提高造林的质量和效益。社区林业主要是以人民群众参与为基础,主要目的是改善乡村人民生活,有效的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分散式管理模式。这样的模式因地制宜,比较适合发展林业生产。

1.2 种苗培育方面 林业造林工程中,种苗培育是一种技术性强的工作。由于我国缺少造林树种相关的壮苗技术和资源,给高质量造林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树种单一,在新品系、新树种开发方面技术支撑不足,难以实现“你有我优、你贵我廉”的需求。目前我国造林树种松、杉木以及阔叶树种资源在规划和建设上十分不平衡,面临着良好资源匮乏的严峻矛盾。在种苗培育方面,使用到的主要场所是山地、农田及临时苗圃,基本没有工厂化的苗圃场,育苗技术相对落后,难以实现预期的育苗效果。另外,在种苗培育时期,忽视了对种苗的严格管理,出现了有种就育、有苗就载的现象,造成种苗成活率普遍偏低,林木生长不良,病虫害十分严重。

1.3 林木栽植方面

1.3.1 造林密度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林业造林工程的造林密度非常不科学,其控制与管理措施没有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对林木初植密度没能合理的调控。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人们仍然沿用大密度初植林木,使得林木以较快速度郁闭成林,严重抑制了林木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林业的质量。同时,由于造林密度过大,使得林业生长的各种养分、卫生状况不理想,大大增加了病虫害和火灾的安全隐患。

1.3.2 整地不合理 在林业造林工程建设之前,往往忽略了季节等客观因素,加上造林同整地工作同时开展,这样就使得整地的效果不佳,甚至丧失了整地效果。另外,如果整地方式和技术没有结合当地实际的自然环境,如地理地质条件、气象条件等,进行不科学、不合理的整地,在影响到林木质量的同时,造成了经济严重浪费的情况。

1.3.3 栽植不科学 若想确保林木栽植的高质量,就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取最佳栽植时间,从而提升造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但是在实际栽植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特殊,使得人们往往对环境气候重视程度不高,在选择地点、栽植时间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容易错过最佳的栽植时间。除此之外,在树苗运输和栽植时,对其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也会影响到林业造林工程建设,降低造林质量。

1.4 工程监督管理与验收方面 目前,对林业造林工程检查验收工作往往是造林结束后进行的,这就使得验收的结果难以与资金拨付挂钩,还可能造成返工次数增加,给工程建设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在部分地区林业造林过程中,存在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象,使其管理工作存在较多的问题,如造林控制管理不严、责任制体系不完善、造林人员素质偏低等。这样问题大大降低了林业造林的质量,难以确保造林工作有序开展。

2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问题的改进措施

2.1 计划设计控制 计划设计是造林的基础,造林计划设计必须遵循分类经营、定向培育原则,全面深入管理造林的培育、种植、环境保护、物资采集以及资金利用等方面,突出计划设计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确保林业造林工程质量,需要对计划设计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制定出一套适合当地实践环境条件的造林技术措施,鼓励利益者共同参与计划设计的全过程,确保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2 栽培控制 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的提升需要科学栽植、精心管理工作作为基础,实质就是要对林木栽培的密度进行科学的控制,并从造林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环境效益出发,多角度、全方位的系统分析,计算出最合理的初植密度。当然在制定初植密度时,应结合不同树种、不同自然环境对其进行确定。另外,还需要在林木栽植过程中,做好相关质量的保护措施,根据工程设计与质量标准,不断优化和改进施工建设技术和种植工具,并结合栽植林木的生物学特性,积极开展机械营林和管理工作,有效避免病虫灾害和火灾,最大程度提升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确保每一株林木都能健康成长。

2.3 强化林业队伍建设 首先应该完善相关的责任机制,并全面贯彻与落实,使相关人员时刻明确自身所担负的责任,为林业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其次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办公的基础设备,制定相关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造林工作效率;同时工程建设企业应该积极开展相关业务技能和培训工作,及时掌握新政策、新技术、新设备,全面提高造林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强化林业队伍建设。再者还应该做好造林后的管理工作,健全相关监督机制,借助电视、网络、广播等向社会大众宣传造林和林业维护的重要性,加强舆论监督力度,以更加的巩固造林的成果。

3 结束语

林业造林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包含了大量的内容与工序,对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近年来,林业造林工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对林木生长成材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造林质量水平普遍偏。为提升林业造林工程质量,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严格控制计划设计,在育苗和栽植环节科学管理,强化林业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综合素质,切实做好造林工程每个环节的工作,进一步确保造林工程取得成功,提升我国造林质量,促进我国林业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1]曾文清.造林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于春雷,杨秉奎,徐军.林业造林工程质量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33:93.

[3]王平.林业造林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11,31.

[4]吕学功.国内林业造林更新的现状及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9:214.

[5]杨秉奎,徐军,于春雷.林业造林质量问题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32:188.

猜你喜欢

种苗林木整地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浅谈造林穴状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