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加快推进畜牧业发展升级

2014-11-14黄峰岩江西省农业厅党委委员省畜牧兽医局局长

江西农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畜产品无害化畜牧业

◇文/黄峰岩(江西省农业厅党委委员、省畜牧兽医局局长)

2014年,全省畜牧兽医部门按照“坚持一个统领,抓住三个关键”的农业工作总要求,围绕“结构调整、污染防治、疫病防控、产品质量、三产联动”五个重点,不断调优畜牧业布局和结构,提升畜禽养殖装备和组织化水平,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信息服务,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动畜牧业发展升级。

一、2013年畜牧业发展表现为“三提升、两稳定、一突破”

1.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全省肉类总产343万吨,同比增长2.7%;禽蛋57.5万吨,增长1.9%;鲜奶13.3万吨,增长4.2%;蜂蜜1.4万吨,增长8.5%。生猪出栏3213万头、存栏1952万头,分别增长2.6%、2.1%,能繁母猪存栏203万头,增长1.9%。家禽出栏4.41亿羽、存栏2.03亿羽,分别增长1.9%、1.5%,2013年下半年家禽业出现较快复苏,生产能力超过上年同期水平。

2.标准化规模养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1.28万个,出栏比重63%,名列全国前茅。畜禽清洁生产和标准化示范创建稳步推进,新增标准化改造养殖场700家,累计达到4300家。新增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1家,累计达到408家。畜产品加工产值450亿元,增长28.6%。省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70家。畜牧业合作社7550个。饲料兽药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工业饲料产量680万吨,增长11.7%,饲料工业产值240亿元,增长13.2%;兽药工业产值16亿元,增长14.3%。

3.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蜜蜂、肉鸽、肉兔等特色产业养殖效益较好,形成了新建、进贤肉鸽,余江、万载肉兔,上饶、宜丰中蜂等一批特色产业发展基地。全省养蜂箱数44万箱,增长6.3%;兔出栏360万只,增长4.3%。同时加强了对外合作,玉山黑猪、修水杭猪、泰和乌鸡等地方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种群规模不断扩大,品种选育水平明显提升。

4.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稳定。创新推行官方兽医监督巡查制度,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全省养殖、屠宰环节“瘦肉精”抽检合格率100%,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96%,畜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9%以上,生鲜乳“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保持100%,未发生一起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畜产品“三品一标”稳步推进,畜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达到290个,增长4%,地理标志产品12个。

5.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扎实开展春秋两季动物防疫集中行动,免疫消毒、疫病净化、疫病监测、检疫监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得到较好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平均合格率在92%以上。全省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一起重大动物疫情。仔猪腹泻等常规疫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上年下降明显,疫情总体稳定。

6.畜产品外销实现新突破。继续抓好供沪、供深、供港产销对接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穗等产销区域协作,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东南沿海市场稳定增长,西南市场进一步扩大。全省生猪外销1300万头,同比增长8.3%,其中供沪生猪达到245万头,供港生猪达到41万头,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增长36%和32%,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畜产品出口1.4亿美元,增长40%,再创历史新高。

二、2014年九措并举,推动畜牧业发展升级

1.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 按照“提升生猪质量、扩大家禽规模、突破草食家畜”的发展思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布局。科学制定畜禽养殖区域规划,合理划定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2014年全面完成县级“三区”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抓好主产县与非主产县、重点产业与特色产业统筹发展。

2.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 加强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指导,推行农牧结合、畜地平衡、循环利用,实现粪污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加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力度,探索有效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完成部、省、市三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任务50家。鼓励和引导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加强生产环境控制,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3.加快技术装备改造,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积极引导养殖场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重点推广自动化喂料、清粪、温控、通风换气、防疫消毒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设施设备,提高设施化水平。大力推广节水减排、水禽旱养、乳肉兼用牛养殖、肉羊高床圈养、动物疫病净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加大培训力度和技术指导,抓好试点示范,促进实用技术进场入户。

4.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进畜牧业经营机制创新。 创新规模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畜禽养殖(集团)公司和规模养殖场的发展,大力扶持和完善畜禽养殖合作经营,重点发展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农户)”模式,健全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加快推进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

5.全面实施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增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开展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达标创建活动,推进动物防疫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畜禽养殖场户防疫主体责任,落实免疫消毒、疫病监测、疫病净化、检疫监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抓好强制免疫,强化规模场程序化免疫,扎实开展散养畜禽春秋集中防疫行动,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抗体平均合格率常年保持在80%以上。加大监测流调力度,提升疫病监测水平,建立完善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机制。强化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开展检疫电子出证试点。推进奶牛电子耳标试点,完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

6.加大畜牧兽医执法力度,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畜牧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落实养殖场户、屠宰厂等生产经营主体的畜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登记备案和养殖档案,强化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官方兽医监督巡查制度,坚持企业自检、政府抽查、日常巡查相结合,加强风险分析和预警评估。强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推行饲料企业生产质量规范,强化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GMP、GSP、GUP管理。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加大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

7.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畜牧业管理水平。 健全完善基层队伍,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开展执法行风规范行动,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资格,推进乡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建设。强化官方兽医、执业兽医和乡村兽医管理。加强队伍培训,提高畜牧业管理队伍素质。积极培育动物防疫等合作社,发挥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作用。严格执行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强化队伍作风建设。

8.强化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提升项目建设和监管水平。 创新工作方式,抓好扶持政策落实。按照项目投资和使用方向,抓好有关项目的组织建设。紧密结合重点工作的开展,统筹畜牧兽医项目实施。强化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确保政策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及取得实效。

9.加强监测分析和信息管理工作,推进畜牧业信息化建设。 抓好畜牧业生产、饲料生产、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情、草地资源等专项统计和监测等基础工作。加强畜牧业形势分析和信息引导,强化宏观指导。加强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和集成平台建设,加快养殖备案、疫苗管理、卫生监督、饲料兽药、项目管理等信息子系统的建设步伐,推进畜牧业管理信息化。抓好清洁生产五周年等专题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大畜牧业信息宣传力度。

猜你喜欢

畜产品无害化畜牧业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2016年10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
未来10 年我国农业展望:畜产品将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