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某疗养院山体护坡治理设计实例

2014-11-14周初举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坡顶坡体区段

周初举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浙江总队,浙江 杭州 310022)

治理边坡呈“┛”形(见下图),东部边坡走向约N10°,坡体倾向为N280°,坡底角约65~70°,坡体现高度为12.3~14.0m;南部边坡走向约N270°,坡体倾向正北,坡底角约65°,坡体现高度为3.5~12.5m。

边坡治理平面示意图

1 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场地地貌单元属丘陵,坡体高差约在5~14m,山坡坡底角约62~70°,坡面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基岩已出露,距坡顶边缘约1m处建有高度约2.5m的围墙,围墙外为原始山坡地形,地表覆盖灌木等。

1.2 地层

区域地层为上志留统唐家坞组(S3t):岩性主要为灰黄、棕红色泥质粉砂岩;薄层—巨厚层状构造,岩层产状为270~320°∠35~55°,全风化厚约1.5m(γ=21kN/m3,φ=16°,c=26kPa),强风化厚约0.5~1m(γ=23kN/m3,φ=25°,c=30kPa),中风化厚约3~11m(γ=25kN/m3,φ=27°,c=50kPa)。

1.3 地质构造

场地内B-C轴(Ⅲ断面)一带为小型褶皱构造破碎带(γ=24kN/m3,φ=25°,c=40kPa),该破碎带岩层产状扭变为124~139°∠37~51°,破碎带近直立,宽度约5m。

1.4 水文地质

场地地下水总体较贫乏,东、南侧岩坡未见泉水,B-C轴(Ⅲ断面)小型褶皱构造破碎带可见地下水下降泉,泉水流量约0.5~1t/d,主要由大气降水及山坡上部基岩裂隙水补给;整个坡体降雨后以面流形式为主要排泄方式,少部分通过基岩中的节理裂隙渗入地下及下降泉出露排泄。

2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1 影响边坡稳定性因素

(1)岩土性质。

坡顶耕土及全风化岩石以积粘性土夹角砾、碎石为主,厚度1.0~2.5m,土体结构松散;岩石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强风化层较薄,呈碎块状及块状;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结构面抗剪强度不高,易引起岩土体沿斜坡强风化基岩面产生滑塌现象。

(2)地形。

边坡坡底角呈65~70°的陡坡。

(3)地质构造。

场区地层节理、裂隙主要由2组“X”状节理裂隙,产状为110~115°∠51~62°,165~170°∠36~40°;地层倾向为:270~320°∠35~55°,参照山坡坡体走向,山体边坡坡向与地层产状及节理呈40~70°斜交,对边坡A-B轴区段、C-D轴区段及D-E轴区段影响较小;B-C轴区段具小型结构破碎带(破碎带宽度约5m),岩层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6~8条/m),结合差,结构面强度较低,且该破碎带具泉水出露。

(4)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东侧山坡汇水面积较大,约8000~12000m2,暴雨季节地表水面流沿坡顶围墙外侧面排泄,极易引起围坡顶墙倒塌及坡顶全风化、强风化地基土滑塌。

2.2 边坡坡体稳定性计算及评价

按下列公式估算潜在边坡塌滑区范围:

L=H/tgθ

式中:L—边坡坡顶塌滑区边缘至坡底边缘的水平投影距离(m);

H—边坡高度(m);

θ—边坡的破裂角(°)。

经几何图解确定边坡边界,根据边坡力学参数,采用平面滑动法计算各断面边坡稳定性系数Ks。

Ks=(γVcosθtgφ+Ac)/(γVsinθ)

式中:γ——岩土体的重度(kN/m3);

c——结构面的粘聚力(kPa);

φ——结构面的内摩擦角(°);

A——结构面的面积(m2);

V——岩体的体积(m3);

θ——边坡的破裂角(°)。

采用理正边坡分析设计软件计算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根据规范,二级岩质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KS≥1.30;经上述计算,本工程坡体目前状态下A-BC-D轴区段I~IV断面安全系数较低,KS=1.076~1.214≤1.30,呈欠稳定状态;C-D-E轴区段V、VI断面安全系数相对较高,KS=1.388~1.425≥1.30,但V、VI断面总体安全系数仍不高;就整个边坡而言,必须采取适当的边坡治理加固措施,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3 边坡治理加固设计

3.1 设计方案

本工程采用全粘结岩石锚杆锚喷支护结构。

(1)工作原理。

锚杆通过连接钢筋、加强连接钢筋及钢筋网片与喷射混凝土加筋面板共同作用,在岩面上施加一约束力,另外在孔中压注水泥浆固定锚杆的同时,水泥浆对裂隙进行灌注密闭。

(2)加固区段。

本工程整个边坡区段(A~E轴区段)。

(3)加固方案。

坡面整理及切坡:将整个坡体的坡面进行整理,清理坡体碎石及松散块石;对于A-B-C-D轴区段坡面进行切坡处理,切坡后坡底角呈60°,对于D-E轴区段坡面整理切坡后坡底角呈40~45°

采用全粘结岩石锚杆,梅花形布设,水平间距Sxj=1.5m,竖向间距Syj=2.0m,倾角α=15°;锚杆采用φ22Ⅱ级螺纹钢,锚杆长度:A-B轴区段7~8m,B-C轴区段9~10m,C-D轴区段6~9m,D-E轴区段6m;锚固体直径D=100mm,采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设计强度等级为M25。

喷射混凝土加筋面板:钢筋网片采用φ6.5钢筋,网度@200双向,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第一层50mm、第二层50mm;锚头及加强连接筋部位总厚度1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

锚头加强连接筋:采用2×φ10螺纹钢(通长),将同一排锚头相互连接,并和锚头锁筋、钢筋网片相焊接。

锚杆连接:锚头采用2根φ22L100罗纹钢筋作锁筋,和锚杆主筋满焊接连接,并和锚头加强连接筋及钢筋网片相焊接。

排水体系:坡顶围墙外挖设有效截面为600mm×500mm的截水沟、坡底挖设有效截面为400mm×400mm的排水沟,坡面设置2~3排φ50mmPVC L300~400mm泄水孔。

3.2 稳定性验算

(1)计算公式及方法。

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kN):Htk=ehksxjsyj。

式中:sxj——锚杆的水平间距(m);

syj——锚杆的垂直间距(m);

ehk——岩石侧向压力水平分力标准值(kN/m2),ehk=Ehk/H;

Ehk——岩石侧向压力合力水平分力标准(kN/m)。

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Nak=Htk/cosα、设计值:Na=γQNak。

式中:α——锚杆倾角(°);

γQ——荷载分项系数,取1.30。

锚杆钢筋截面面积(m2)计算:As≥γ0Na/(ξ2fy)。

式中:ξ2——锚筋抗拉工作条件系数,取0.69;

γ0——边坡工程重要系数;

fy——锚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计算:la≥Nak/(ξ1πDfrb)。

式中:la——锚固段长度(m);

D——锚固体直径(m);

frb——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kPa);

ξ1——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取1.00。

根据规范:全粘结岩石锚杆按刚性拉杆考虑。

坡体安全系数计算:

Ks=(γVcosθtgφ+Ac+∑Nakicosα)/(γVsinθ)

(2)稳定性验算。

治理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结果见表2。

经上述计算,采用锚喷支护结构能满足规范要求。

表2 支护结构稳定性验算结果

4 结语

本工程根据边坡的水文工程地质特点,分析影响边坡变形破坏的因素,抓住重点,综合考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治理设计方案,消除安全隐患,为建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也为以后类似工程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谷德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2]赵明阶,何光春,王多垠.边坡工程处治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坡顶坡体区段
降雨对库区边坡入渗规律的影响研究
中老铁路双线区段送电成功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广州地铁CBTC系统特殊区段NCO延伸分析和验证
开挖方式对缓倾红层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铀浓缩厂区段堵塞特征的试验研究
垃圾发电厂上的滑雪公园
矿车路线迷宫
矿车路线迷宫
乌弄龙水电站库区拉金神谷坡体变形成因机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