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纬军国,任栋梁
——刘勰之梦,《刘子》其书

2014-11-14美国林中明

中国文论 2014年0期
关键词:文心刘勰

[美国]林中明

●论文叙笔

纬军国,任栋梁

——刘勰之梦,《刘子》其书

[美国]林中明

本文根据此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卅年回顾、儒学视野和文论研究,“缘督以为经”,以回顾、反思林其锬先生对《刘子》研究的重要贡献说起。再根据孔子文武兼备,“斌心雕龙”的儒学视野,会同《孙武兵经》的兵略文用手段,“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地对谁是《刘子》的作者(作者们?)加以探讨。再从比较文学的文学评论的角度,借助中外时贤对谁是《水浒》和“莎士比亚著作”作者的研究,找出《刘子》主要作者的“签名”,参以质化为导的电脑量化检索,来探讨这个有关《文心》文风特色,作者借袭、创新前后的心态,和梦境心理与写作行为有何关联,编辑者的著作权等有关而尚未研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开放性的关键问题,以为后续研究之参考。

刘勰;《文心雕龙》;《孙武兵经》;刘昼;《刘子》

一、前 言

“龙学”研究,一世纪以来,经过许多学者积极的研究,“从‘索引’到‘思辨’”,在义理、考据、文章诸方面,大量使用“赋、比”的方法,着眼于“点描、线联”的分析,取得相当成绩。除了在跨学科、跃领域的文艺应用推广方面,还方兴未艾以外,今人早已越过了许多前人所未能探索的高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来路看,是相当清楚的。但是隔了石土、树林、高山、河海,自己如何在旧领域上深耕,挖掘脚下的富矿;避兽穿林,找寻邻近的新草原;攀山越岭,找寻山后的另一个高原;渡河航海,探索前修未到的新天地,从来都是困难的。所以每隔二三十年,不少前辈就发出“太阳之下无新事”的叹息。

在过去三十年中,龙学还是有一些重要的成绩。而其中重要成就之一,许多学者都认为当推林其锬先生带头,和一些学者在前人考据的成绩上,利用新的资料,对《刘子》版本、注释和作者所作的研究。其中最引人注目而引起学术辩论的一项报告,则是《刘子》不是北齐刘昼所写,而是刘勰所著。这项议题的正反辩论,由于参与学者的修养和知识,他们对《文心》和《刘子》中儒、道思想的辨析,以及文风、用字变化等问题的探讨,给龙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并使得研究龙学和“子学”的学者,不仅得到许多前人所未探讨的知识,也看到甚么是良好的学术辩论风范。

然而刘勰、刘昼的时代去今已近一千五百年,他们二人的有关资料也极其有限,所谓地荒无叶,何以“振叶以寻根”?河流改道,何能“观澜而索源”?所以诗人屈平想探索宇宙,没有数据,只能“天问”;而林放见礼之繁,无从下手,只能问“礼之本”。夫子夸林放“大哉问”,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赞屈原作“天问”为古代具有科学思辨的大思想家,都是因为他们提出了好的问题。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面对《刘子》究竟是何人所作?成于何代?也只能提出一些基本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刘子》的作者“刘子”是否不止一人,一本没有《序志》篇的《刘子》,是否主要的作者突然死亡,未及完成有系统的大作?有无可能原撰和后编如《水浒传》的“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的情况?如果“后世”所见《刘子》的内容掺杂不同时期、多人的文句,那么我们可以只选一、二条目,便以偏概全地判定《刘子》全书的“一个作者”和“一个时代”吗?如果“刘子”的写作和编撰来源多方,如“莎士比亚全集”,那么“借用、改装”前人作品到甚么程度,没有“消化”地大量引用前人的作品,以及缺乏大量独特的见地,能否还算是一人的创作,或是“学派”累积之作如《管子》,甚至插编了许多年轻时的读书笔记、札记?

既然有关刘勰和刘昼二人现存的数据不足以“知人论世”,但是可从他们二人自述和他记的“梦”,我们可以“知梦论人”吗?数据的来源和时间可能不止一期(如陶渊明《闲情赋》)、一代吗?一个作者晚年的文风、用字是否和中年大不同(如书法的“人书俱老”;莎士比亚的签名?)不同类的作品又如何写作?作为一个“斌心雕龙”文武兼通的士人,他的文字功夫和兵略思想会疏退吗?如果年轻的刘勰做读书札记,可能是甚么样的理解深度?和政、军、文、哲的远见?

运用兵法,成功“鬻货进书”,以致成名后的刘勰,会把他另一本得意之作,藏柜“隐其新秀”,也不“序志”,并言天地五五之篇数,终其生书刻“应酬性”的碑文无数,而不示此书于同好,如克劳塞维兹的《战争论》?还是他从张良和淮南王刘安的行止遭遇,学到了“出处进退”的智慧?出版论政和谈兵的文集,在魏晋南北朝还有生命的危险吗?不得意的刘昼,有无可能如刘向、刘歆父子,假借前贤之名,推销自己的书,因而“借势”以传世。(《孙子算经》假托“孙子”以取重于人、方便鬻书。《三国演义》作者是蒋大器编辑再假托罗贯中?)

计算机检索字频的条件为何?计算机文句分析,单一人物、作品、用字的比较,能够解答四百年前的莎士比亚是谁吗?我在1995年的论文中指出刘勰《文心雕龙》中大量引用、融会、发挥《孙武兵经》的文字、文句和兵略思想,与之相比,《刘子》的兵略用字频率和比例,类似有志于“纬军国”的刘勰吗?等等。

这些问题,也都类属此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卅年回顾、儒学视野和文论研究。而作者有幸与会,因此得以“缘督以为经”,做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乞正于探讨此启发文化、文学、文心、文人等大好问题的先行者林其锬先生,及与会诸先进学者。以下先节选几个比较特殊,而可能还没有私下讨论过和正式发表过的问题,“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地略加陈述我的看法和推测,附骥尾于其锬先生,并就正于与会诸先进。以下先从本文的题目,破题述见。

二、纬军国,任栋梁

儒家的宗师孔子和大师孟子,都注重入世服务社会国家,和后世的腐儒、小儒对儒学的解释大不相同。刘勰和刘昼虽然都是儒门弟子,也参酌法家。但是他们对于佛、道二化的看法与后来的行为,都很不同。如果《刘子》是刘勰所著,那么刘勰一人前后混杂糅合三教,有无可能?这是学者们所争论的重点之一。

佛家注重出世的修行,但刘勰早期的心态是入世的。刘昼若是“刘子”,但他的“自谓绝伦”和“好矜大言”也不类道家的无为不争,注重不累于物的生活。20世纪曾有学者坚持刘勰是以佛教徒的身份写《文心雕龙》。但是我在1995年的论文中就指出刘勰在《序志》篇中高举“纬军国,任栋梁”的大旗,不仅是入世的思想,而且有孔子“文事必有武备”的态度、兵家战斗杀人的心理和行动准备,所以彼时绝对不是受戒不可杀生的佛教徒。

但是《刘子》的《文武》、《兵术》、《明权》诸篇谈兵说谋论势用权,“外貌”也和刘勰在《文心》中所明列的“纬军国,任栋梁”思想无大异。所以有些学者觉得《刘子》像是刘勰写的。但是二刘子的心态和理想,从他们的“梦境、心理”来看,我认为其实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

三、二刘四梦

《南史·刘勰传》极简略,只有248字。所以研究刘勰的学者,不得不用若干“猜想”,试图了解刘勰复杂的一生。《北史·刘昼传》也较简略,但是478字的长度近乎《南史·刘勰传》的一倍。其中“少孤贫爱学……知邺令宋世良家有五千卷,乃求为其子博士,恣意披览,昼夜不息”这一段,几乎解释并符合我认为刘勰何以入定林寺的原因。所以研究《刘子》和刘昼,对研究“龙学”大有裨益。这也是林其锬先生大力研究《刘子》,直接或间接给龙学研究带来的益处之一。

1.刘勰之梦。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里记载了两个奇特的梦。第一个梦显示了他自幼是个“天才”:“予生七龄,乃梦彩云若锦,则攀而采之”。第二个梦,“齿在逾立,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大哉!圣人之难见哉,乃小子之垂梦欤!”表现了他“三十而立”的人生方向和自信。他的第三个梦,虽然没有直说,但是“纬军国,任栋梁”确实是一个大梦,而他若不是因为昭明太子过早逝世,以东宫太子的通事舍人,加上皇帝上林苑禁卫军的步兵校尉的资历,他应该还有上升的空间。但是精究《孙武兵经》的刘勰,出处进退懂得张良、韩信、淮南王刘安的历史教训,也应该熟悉不久以前刘宋时期,临川王弃骑射,礼佛集文的全身智慧,所以毅然焚发出家,告别了他的第三个大梦。

2.刘昼之梦。和刘勰相比,刘昼显然不是一个文学天才。由于性格、身形的限制,以及并不精通兵法权谋,一生不肯屈己适人,所以“发愤撰《高才不遇传》”,以此文而事留《北史》,也是幸运。但是《北史》的作者记传简要,而有精到的文学批评和传奇色彩的文笔,记录了刘昼“上书言亦切直,而多非世要,终不见收采”之后的一个奇梦:“昼夜常梦贵人,若吏部尚书者。补交州兴俊令。寤而密书记之。卒后旬余,其家幼女鬼语,声似昼。云:我被用为兴俊令,得假暂来辞别云。”

3.做梦、做官,出书、出名。我们由二刘子的四个梦,可以看到刘勰和刘昼都有入世的理想,但是刘勰的梦极正面,立义也高,并且懂得巧妙运用兵法,设局布阵,鬻货进书;又懂得顺势献策,“二郊宜与七庙同改”疏果弃牺牲,因而进为步兵校尉。刘昼和当时的读书人,以及后代和现代大部分的人一样,都有梦想,但是刘昼脾气大,虽然也“读”《孙子》,但是如《孙子·始计第一》所说:“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精)知之者胜,不(真)知者不胜。”所以刘昼谋进始终不成,《刘子·遇不遇》篇,几乎是“刘昼子”的“先生自道”。而刘勰一生,主动进取,“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孙子·势篇》),因此四战四胜,完全没有“遇不遇”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判别《刘子》是二刘、三刘或是多人集撰,不只是从文风、用字、篇数来研究,更要从刘勰所特精通的兵略下手。这是《孙子·势篇》所云:“以正合,以奇胜。”

四、《刘子》其书

《刘子》其书博杂,内容借引前人,不加消化之处也多。所以要判断它的作者,可能要先列几组可能的情况,然后分别探视它们的可能性和重量,在没有发现地上、墙中和地下新文物以前,我们只能尝试对比和推想其作者或“作者群”!以下是笔者粗列的几个组,作为初步的考虑。

1.如果主要是一个刘姓的作者,《刘子》是:

(1)少刘、中刘还是老刘?或是混合的文风、知见?如陶渊明写《闲情赋》,就有可能是几个阶段的感情思想和文笔所融会而成。(包括我们自己的诗集、文集,许多作品也是如此。)

(2)如果是刘勰的作品,有无可能,大部分是七岁就梦彩云的青年刘勰,在入定林寺以前的读书笔记?

(3)如果是刘勰中年的作品,何以刘勰反而不积极运用成名后的优势,“发表”他的大作?

(4)如果是刘勰老年的作品,何以集中少见佛学的影响?

(5)晚年的刘勰“不敢”“发表”他的大作,是因为担心政争,让昭明太子落入淮南王下场,或由于家族历史,所以对政治评议文章的过度敏感吗?如果以上的问题都不符常识,那么作者是另外的——

2.一刘、二刘、三刘或者多刘?

(1)一刘:这可能是过于简化的“是非题”。中国所有的古籍,都有一人为主,多人增减的情形。更多的是后人假前贤之名,推出己作,或手边的前人作品。天下姓刘的太多了,可能这一个“刘子”既不全是刘勰,也不全是刘昼。客观地处理,可能只好先存疑,以待“出土”的直接证据。

(2)二刘:晚生于刘勰近一甲子的刘昼,当然有机会读过刘勰的名著,而且引借了一些论点,包括兵略势篇等部分。这情形也类似在《孙膑兵法》出土以前,学者激烈争辩“一孙子”还是“二孙子”。譬如国学大师钱穆对《孙子》的判断,在山东银雀山竹简出土之后,立成笑柄。

(3)三刘:《刘子》大量借用了《淮南子》的文字,包括开头的《清神》篇,也不是创见,而是《淮南子·精神训》等篇编辑而来。所以“刘子”可能有“三个”,他们的贡献,一大、一中、一小。

(4)多刘:既然《刘子》中有多处明显借用《淮南子》的地方,也有《文心》的痕迹,如果刘昼在52岁时突然死亡,形灭神存,才会托语幼女,自言升官处。但是更有可能,刘昼还没有完成他的大计划,所以许多篇章只具轮廓,尚未“雕龙赋彩”,也没有《序志》之篇如司马迁和刘勰。而由后人编辑修补出书。一如《水浒》、《三国演义》、《石头记》等名著。只是“去圣久远”,信息解散,不能确认作者,一如英国文豪“莎士比亚”是谁?“莎士比亚全集”为何有近七十位作家的踪迹?而“莎士比亚”只不过是四百年前,大众知名,有签名笔迹留下来的“演员”,剧作家,诗人。

3.《刘子》的篇数、篇名字数和无自序、自纪?

(1)《刘子》五十五章的章数,是否如袁孝政所评为五行之考虑?如果如《周易系辞上传》:辞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何以这个巧妙的安排,不见作者写于书中或自序里?难道第五十六章是“自序”,而遗失了?如此小心安排篇目名称、次序、群组的刘勰,有可能忘记写“序志”吗?

(2)《文心雕龙》五十篇章的篇章名都是两个字。然而《刘子》五十五章中,竟然出现一章三个字的《遇不遇章二十四》!以刘勰练字的功夫,和骈文四六格式的熟悉,怎么有可能跑出一篇“与众不同”的“三字章”来?难道刘勰不能把这个题目和内容写成王充《论衡》第一篇的篇名——“逢遇”?或“际遇”之类当时文人所熟悉的“二字”?除非这本《刘子》真的是写《高才不遇传》和“孝昭即位,好受直言。昼闻之喜曰:董仲舒、公孙弘可以出矣”的刘昼,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及《韩诗外传·七》、《论衡·逢遇篇第一》、《荀子·宥坐篇》?

(3)《刘子》无《史记》的《太史公自序》,《文心》的《序志》,无《论衡》的《自纪》?《抱朴子·自叙》篇云:“昔王充年在耳顺,道穷望绝,惧身名之偕灭,故自纪终篇。”如果是刘勰晚年之作,《刘子》的“自纪章”一定精彩“绝伦”,而不是刘昼年轻时写《六合赋》,“自谓绝伦”!

4.《文心》、《刘子》里兵略思想的通镕总术

由于目标重点不同,《刘子》谈论人事历史、刑法赏罚、政治外交,多于《文心》。但是《刘子》谈论兵略,虽然应该是它的重点大项,但是作者对军事的了解,似乎反而不及《文心》里奇正虚实的变化和攻守进退的制约。对于刘勰这位成功兵略运用于人生大案,和通镕兵略手段于作文的大家的“晚年作品”来说,登山望海,“辞如珠玉”的文笔,反而一变而为“相对地”清秀简朴,从文士学者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但是换一个角度,从俗吏高官的文学程度而观,是否“这个刘子”,采取王充在《论衡·自纪篇》里解释何以有时要用“浅言”说“深理”的原因:“冀俗人观书而自觉,故直露其文,集以俗言。……何以为辩?喻深以浅。何以为智?喻难以易。贤圣铨材之所宜,故文能为深浅之差。”是否《刘子》的作者,譬如文笔深雅的刘勰,也作如是想,不可得知。但是如果论文的篇幅不受限制,这个问题值得用十百个句例,和一二万言来作详尽的比较、分析和讨论。

但是如果这本书的主要部分竟然是刘勰年轻时所写,我想以王弼(226—249)方及弱冠,已经成为《老子》、《周易》的解经大家的先例来看,刘勰收集前人的文字,编写出这样的文章以求仕进,也不无可能。当然以刘昼的用功博学,到了晚年,也应该能写出大部分的《刘子》。但是如何从这两人的文字偏好来判断是不是刘勰的作品?电脑应用软件的字频分析是一个方便的工具。

5.电脑字频分析《文心》、《刘子》里的兵略用字

分析判断一个文字作品,难免受主观和别人提供的意见,形成先入为主的判断。《史记·儒林传·董仲舒传》就记载了主父偃妒忌大儒董仲舒,偷了董的文章呈上汉武帝,并误导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在不知其师书的情况下,以为老师对灾异的判断文章是下愚造谣,使得董仲舒受审几乎被判死刑。连弟子都不能判别老师的文字和思想,一般学者如何从文风用词判断不熟悉的作品?可能就更容易偏误。所以用没有感情的电脑程序去分析作品,有其客观量化的优势。

电脑字频分析,西方国家早已大量用于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析,而且一再取得令人惊讶的成果。我个人也把电脑字频分析多次首先用在国学经典著作上,如《诗经》、中国五大诗人的幽默、悲喜倾向上,取得惊讶和满意的成果。而在中国,杨少俊教授则早在1992年就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有里程碑成绩的《孙子兵法的电脑研究》一书,其后和我也探讨用电脑分析《文心雕龙》,也发表了论文。根据杨教授的分析资料,我对比了《文心雕龙》和《刘子》的几个特殊意义的用字,特别是兵略用语中的奇、诡、谲、势、变、通、智、术、虚、实、兵、谋,以及文、心、道、情、神、性等字,以检视作者用字的偏好习惯。由于这两本书都有近四万和三万多字,所以在字频统计的数量上,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

初步的快速检查,我发现精究兵略用于《文心雕龙》写作的刘勰,和《刘子》的作者相比,奇、诡、谲、变、通五字的字频比(尚未计入两书的字数比,或尚未“同等化”normalization),大约(版本不同,或有小差别)为(“某字”——《文心雕龙》字频:《刘子》字频):

(1)奇——52:16,诡——32:2,谲——12:2,变——65:31,通——70:35。但是“势”字的字频则较接近,为42:36。从这个比例,我发现“刘子”对《孙武兵经》的“内涵”应用,并不“热衷”如刘勰。

(2)但是在外表的直接谈论兵、谋、智、虚,则可能由于《刘子》有专门论文武、兵术、阅武等论军事的篇章,所以“刘子”超过刘勰:兵——12:25,谋——8:27,智——7:59,虚——16:25。

(3)从“文、心、道、情、神、性”等和文学、哲学思想有关的字来看,刘勰《文心雕龙》和《刘子》的用字字频比为:文——585:98(包括人名),心——120:120,道——49:50,情——149:118,神——64:45,性——34:111。似乎两个作者在哲学和心理学的考虑上,虽然讨论的议题不同,却有相近的倾向。

从以上的三组字频来看,《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对于“文”和兵略的内涵用语远超过编写《刘子》的“刘子”。而在哲学和心理学的考虑上,“两个”(或多个)作者的用字思维相近。所以我们用字频分析时,也不能只选特定范围的字来比较。

五、初步结语

1.本次研讨会的三个议题各有专注,也互相关联,为撰写论文的学者提供了良好的讨论平台。

2.我们回顾“龙学”三十年来的研究,对前修的认真和成果,羡慕和尊敬。他们是后进学者的好榜样。

3.探讨《刘子》是何人所著,并和《文心雕龙》作比较,对“龙学”、魏晋文化、经典继承、中西书籍的编辑文化、从兵略考虑来分析《刘子》和《文心》、电脑字频分析的考虑……都为“龙学”、儒学、兵学和国学提供了新的养分和挑战。所以这次研讨会是成功的。而有幸参加、讨论及撰写论文的学者是不虚此会的。

赞曰:龙学儒学二学同,刘勰刘昼四异梦。喜见旧典藏隐秘,乐开新识不求工。

林中明,美国北加州华人作家协会会长。

猜你喜欢

文心刘勰
刘勰的“借力”
刘勰的“借力”
刘勰拦路拜师
舍弃面子的刘勰
舍弃面子的刘勰
礼物
冬天来啦
节日的烟花
文心杯全国书画才艺大赛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