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现状探微*
——基于十届“中国大学莎剧比赛”的研究

2014-11-14仇云龙

世界文学评论 2014年3期
关键词:莎剧中国大学莎士比亚

仇云龙

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莎士比亚戏剧表演现状探微

——基于十届“中国大学莎剧比赛”的研究

仇云龙

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莎剧”表演呈蓬勃发展之势。“莎剧”表演已在大部分省份的高校中普及,但就普及程度和表演水平而言,经济欠发达省份较经济发达省份中的高校还有差距;绝大多数“莎剧”都被搬上了高校的舞台,但受众较少的剧作仍待进一步释读和加工,才能以较为成熟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莎剧”演员的口语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演技巧和表演辅助手段的运用能力也日益提高,但剧情解读能力、人物分析能力、语言鉴赏水平、戏剧表演理论水平仍需提升。

新世纪 国内 高校 莎士比亚戏剧 表演

Author: Qiu Yunlong,

is from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focuses are mainly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pragmatics.

我国高校校园外语话剧的表演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进入21世纪以后,其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从外语课内的戏剧表演辅助教学,到外语文化节上的经典剧目展演,再到亮相社会团体组织的戏剧比赛,高校外语剧的表演开展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实现外语教育人文属性的重要推手,充当了促进本科生学术发展的辅助手段。从表演剧目上来看,其中多为莎士比亚戏剧(以下简称“莎剧” ),而众多的莎剧表演都是围绕着“中国大学莎剧比赛”(The Chinese Universities Shakespeare Festival)进行的。值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之际,逢第十届“中国大学莎剧比赛”新近结束之时,笔者将基于十届“中国大学莎剧比赛”的有关数据对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莎士比亚戏剧的表演现状进行探微。

一、“中国大学莎剧比赛”概观

“中国大学莎剧比赛”(以下简称“莎剧比赛” )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田长霖科技创新基金会(Dr. Tien Chang-Lin Technology Innovation Foundation)联合发起的面向内地、台湾、香港、澳门所有大学的全国性莎剧表演大赛,意在传承莎剧经典,促进文化交流,激发高校学子的莎剧表演热情。国内有常规性戏剧表演活动的大多数高校都会参加此项赛事。首届莎剧比赛始于2005年,第十届比赛于2014年5月28日刚刚落幕。各校参赛选手每年赛前参加大师班培训,然后以提交录像的方式参加初赛评选,入围总决赛的代表队受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角逐最后的奖项;大师班的指导教师为欧美资深戏剧演员,总决赛评委为国际知名莎剧研究专家和导演。在十届莎剧比赛期间,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90所高校的千余名本科生接受了大师班的培训,参与了戏剧节的初赛选拔;来自43所高校的366名本科生登上了总决赛的舞台。同时,由于各高校在确定本校参赛的3名选手前都要组织校内选拔赛,因而,在这10年间有万余名本科生围绕戏剧节的选拔工作进行了排演。

二、从总决赛入围和获奖队伍看国内高校莎剧表演现状

在十届莎剧比赛中,共有来自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的43所高校122次入围总决赛,其中22所高校在总决赛中47次获得团体奖,9所高校分享了10次冠军殊荣。

在十届莎剧比赛中,来自内地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所高校89 次入围过总决赛。以各地区历届入围的高校总数为标准,18个地区中入围较多的有北京(7所)、湖北(4所)、广东(4所)、江苏(3所);浙江、山东、四川、云南各有2所高校曾经入围;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福建、湖南、广西、海南、贵州各有1所高校曾经入围。以各地区高校入围次数为标准,18个地区中入围较多的有北京(15次)、湖北(15次)、广东(10次)、江苏(8次)、上海(7次)、四川(5次)、福建(5次)、吉林(4次);天津、浙江、山东、云南的高校曾入围过3次;海南、贵州的高校曾入围过2次;辽宁、黑龙江、湖南、广西的高校各入围过1次。在十届莎剧比赛中,来自内地11个省(直辖市)的16所学校29次获奖,其中7所高校各问鼎冠军1次。

在十届莎剧比赛中,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7所高校33次入围过总决赛。从历届入围的高校总数来看,三个地区大致相当,香港有3所高校曾经入围,澳门和台湾各有2所。从高校入围次数来看,香港高校共入围18次,较台湾(8次)和澳门(7次)多一些。在十届莎剧比赛中,来自香港的2所学校11次获奖,其中香港中文大学2次问鼎冠军;来自台湾的2所学校5次获奖,其中东吴大学1次问鼎冠军;来自澳门的2所学校2 次获奖。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过半的内地省份和港、澳、台地区都有高校曾经入围莎剧比赛总决赛,这说明国内大部分地区的高校都有经常性的莎剧表演活动;但我们也不难发现,在中西部省份,高校莎剧表演发展得较为缓慢,这不仅体现在这些省份没有高校入围过总决赛,还体现在这些省份中参加初赛的高校也寥寥无几。通过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入围总决赛高校数量多、入围次数多、获奖次数多的地区主要是环渤海省份、沿长江省份、珠三角地区以及闽、台地区,东北、西南地区入围高校数、入围次数和获奖次数都相对少一些。从参加初赛的高校数量上看,来自东北、西南地区的高校并不少;但从比赛成绩上看,这些地区的高校在莎剧的编导和表演质量上与沿海、沿江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三、从总决赛表演剧目看国内高校莎剧表演现状

在十届莎剧比赛总决赛中,各高校共演绎过31部莎剧,这些作品贯穿了莎士比亚创作的前、中、后期,涵盖了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等戏剧类型。其中演出5次以上的剧目有:《十二夜》(18次)、《麦克白》(13次)、《奥赛罗》(9次)、《李尔王》(9次)、《暴风雨》(9次)、《哈姆雷特》(7次)、《罗密欧与朱丽叶》(8次)、《驯悍记》(5次)、《皆大欢喜》(5次)。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莎士比亚创作的绝大多数剧作都被搬上了莎剧比赛的舞台,这说明高校里的莎剧表演已超出了的传统的四大悲剧、四大喜剧范畴,高校学子开始尝试演绎那些鲜为人知的莎剧,利于观众了解更多的莎剧作品,利于学子诠释一个更加多维的莎士比亚。可以说,剧目选择上的多元构成了新世纪高校莎剧表演的一大亮点。通过以上数据还可以看出,入围莎剧比赛总决赛的剧作中悲剧、喜剧、传奇剧居多,历史剧较少;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剧作较多,鲜为人知的剧作较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有两个原因:①就写作题材而言,历史剧较悲剧、喜剧较难为大学生所把握;②就剧本理解而论,观众接触较少的剧作对于导演和演员而言也是挑战,特别是在参考文献有限的情况下对主题的诠释和人物性格的拿捏可能不是特别到位,故而演出效果不甚理想,很难进入总决赛。

四、从评委评价看国内高校莎剧表演现状

在历届莎剧总决赛后,评委们会为赛事进行整体评价并对各队表现进行单独评价,这些评价均以书面形式留存,近几届的评论在莎剧官方网站上可以下载阅读。通过对这些评论进行文本细读,我们可以概括出评委对参演剧目的总体看法。评委在英语发音、表演技巧、舞台设计、灯光运用等方面对多数表演给予肯定。评委也同时指出了如下共性不足:①部分演员不清楚自己的台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对自己饰演的人物特征拿捏得不准确;②众多演员轻视莎剧台词本身的语言之美,不是通过推敲语言去流露思想、生发情绪,而是希望尽快跳过台词用非语言手段塑造出刻板的人物形象(stereotype);③语言、动作、服饰、化妆、布景、道具、灯光、音乐的选用个体来看效果很好,整体去看互不匹配,这些表演要素的选择和使用呈现很强的任意性和盲目性。

通过上述评价可以看出,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高校学子已经可以准确流畅地吟诵大段莎剧台词;随着硬件条件的日益完备和影视传媒的迅速发展,高校学子在表演技巧和表演辅助要素的运用方面也在明显进步。通过上述评价还可以看出,目前的高校莎剧表演呈现出重形式轻内容,重非语言要素轻语言要素,重台上展示轻台下研究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莎剧导、演队伍应进行反思和改进。具体地说就是,莎剧表演要以正确的文本释读为基点,以语言魅力的发掘为重点,以戏剧表演理论的宏观把控为支点。

综上可见,新世纪以来国内高校莎剧表演呈蓬勃发展之势。通过十届莎剧比赛,我们可以管窥目前国内高校莎剧表演的现状:莎剧表演已在大部分省份的高校中普及,但就普及程度和表演水平而言,经济欠发达省份较经济发达省份中的高校还有差距;绝大多数莎剧都被搬上了高校的舞台,但受众较少的剧作仍待进一步释读和加工,才能以较为成熟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莎剧演员的口语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演技巧和表演辅助手段的运用能力也日益提高,但剧情解读能力、人物分析能力、语言鉴赏水平、戏剧表演理论水平仍需提升。

注解【Notes】

* 本文系第七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英语专业本科生学术发展助推因素研究”(ZGWYJYJJ2014A75),国家留学基金(20120662502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英汉译本翻译体与汉语书面语异化研究”(12QN050)的阶段性成果。

[1] 本文涉及的全部数据均依据“中国大学莎剧比赛”网站http://www.eng.cuhk.edu.hk/shakespeare/和赛事组委会印发的相关材料由作者统计而成。

[2] 数量相同的省份排序同国务院行政区划顺序,下同。

仇云龙、张绍杰:《晚清外语人才培养特色及其当下启示》,载《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1年第2期,第291—298页。

仇云龙、张绍杰:《民国时期学术型英语人才培养特色及其当下启示》,载《外语教学》2012年第4期,第62—65页。

The performances of Shakespeare's dramas are popular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century. Though campus performances of Shakespeare's dramas can be found in most provinces, there is a profound gap between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developing provinces in terms of popularity and expertise. Though most of Shakespeare's dramas have been performed on campus, there is much to do on the interpretation and directing of those dramas less-known to the audience. Though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language pro fi ciency and performing skills of actors (actresses) and in the use of aiding devices for performance, there is much space of improvement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ext, the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s, the appreciation of linguistic beauty and the mastery of drama performing theories.

new century China university Shakespeare's dramas performance

仇云龙,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语用学。

作品【Works Cited】

Title:

The Performances of Shakespeare's Drama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Century—Based on the Ten Years of "Shakespeare Festival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猜你喜欢

莎剧中国大学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素描)
银幕内外中的“慕课”
莎士比亚与普希金的《鲍里斯·戈都诺夫》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浅谈莎剧形式化与思想性的关联
译者主体性视域下的朱生豪莎剧翻译文学性价值解读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2015年中国大学最佳专业排行榜揭晓
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