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应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

2014-11-13蒋丽江郭雪箐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广东佛山528300

吉林医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母沛宫素瘢痕

蒋丽江,郭雪箐,张 婷(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广东 佛山 528300)

由于个人及社会的原因,近年剖宫产率有上升的趋势,有些医院可达30%~40%,个别医院甚至达到80%[1]。欣母沛针常规用于产后出血或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病例,但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病例中应用欣母沛针预防产后出血在国内报道较少。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中应用欣母沛针以预防产后出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与对照组(48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肌内注射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同时应用欣母沛250 μg肌内注射;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应用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益母草针2 ml肌内注射。比较两组产后2 h及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42例产妇中,年龄22~35岁,平均(28.2±4.3)岁,孕周29.5~40.3周,平均(38.3±0.6)周。其中羊水过多1例,胎膜早破10例,妊娠期糖尿病9例,胎儿畸形引产3例。对照组48例产妇中,年龄21~36岁,平均(28.4±4.2)岁,孕周28.6~41.2周,平均(37.4±0.5)周。胎膜早破8例,妊娠期糖尿病14例,胎儿畸形引产2例。入选病例均无多肽类激素、前列腺类药物禁忌证,凝血功能正常。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妊娠并发症、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样本的收集: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门诊产检的瘢痕子宫孕妇列为高危孕妇,门诊孕检时建立高危妊娠表,按高危妊娠管理定期孕检,于妊娠36周后常规B超检查,了解胎儿大小、羊水量及子宫下段瘢痕的厚度,再根据孕妇及家属的意向,大致筛查出可能阴道分娩的孕妇。对于有条件亦有意向阴道试产者,入院后均行B超检查及胎儿电子监护,再次了解子宫瘢痕处厚度、胎盘、羊水、脐带及胎儿储备情况,阴道检查了解胎头入盆情况、宫颈Bishop评分情况,充分估计胎儿大小,是否有试产适应证及禁忌证。另有一部分是瘢痕子宫孕妇未达36周临产、入院后有意向阴道分娩者。

1.2.2 给药方法[2]:胎儿娩出后,立即用接血盆于臀下接血,试验组于应用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肌内注射欣母沛250 μg,对照组在应用缩宫素20 U的基础上肌内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计算每组2 h及24 h的出血量及比较两组用药后恶心、呕吐及寒战发热、抽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2.3 出血量计算法:会阴伤口的出血用纱块和厚垫止血,接产完后于臀下放置产护垫,产后在产房观察2 h情况无特殊回病房。产后统计接血盆、纱块、厚垫及产护垫的出血量,用容积法、计量法及称重法。术中所用纱布按10 cm×10 cm=10 ml,20 cm×25 cm=50 ml以计量法计算;产后24 h内出血采用产护垫收集血液,用称重法计算。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超过500 ml为产后出血[3]。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试验组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能否及早预防和做出判断,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直接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及产妇的预后。积极预防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的关键。防治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关键是选择一种强效的宫缩剂并及时使用,尤其是在产后2 h内使用。当孕妇存在产后出血倾向时如能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瘢痕子宫愈合主要是靠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纤维疤痕修复,因此分娩时除了可能出现子宫破裂外,还因为子宫肌纤维收缩差而更易导致产后出血。缩宫素作为一种有效的宫缩剂已在产科领域内广泛应用,它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收缩,能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及收缩频率,且价格低廉,已作为产后常规应用的宫缩剂[4]。但缩宫素仅刺激子宫上段收缩,在体内很快被胎盘产生的缩宫素酶及肝、肾、肠所灭活及清除,半衰期仅3~4 min,所以缩宫素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药用植物益母草中提取出了能替代麦角新碱的益母草注射液,它能引起全子宫体包括子宫下段的收缩,且无麦角新碱升高血压的不良反应。但益母草注射液为中成药制剂,制作及存放有一定的局限性,疗效不够肯定。欣母沛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研制合成的前列腺素F2α的衍生物。由于分子结构上15位甲基取代羟基,增加了水溶性,使作用持久,生物活性增强,肌内注射后15 min达到峰值。

表1 两组产后2 h出血量、24 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欣母沛是前列腺素F2α的衍生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恶心、呕吐、血压升高、颜面潮红、心率增快等。试验组中2例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持续时间短,常规对症处理后缓解,无发热等其他不适。对照组中1例出现产后抽搐,1例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均能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两组均无不良妊娠结局。

所以,欣母沛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预防的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一线用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1] 胡穗花.瘢痕子宫再次妊娠97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外医疗,2009,10(7):10.

[2] 吕红梅.102例产后出血的原因与护理[J].临床医学与护理研究,2006,5(3):62.

[3]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

[4]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42.

猜你喜欢

母沛宫素瘢痕
手指瘢痕挛缩治疗的再认识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手术联合CO2点阵激光、硅胶瘢痕贴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时机选择分析
当子宫瘢痕遇上妊娠
对比用不同方法注射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采用欣母沛治疗的临床分析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