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亚国家汉语教材建设发展战略*

2014-11-12陈丽梅

关键词:东南亚教材内容趣味性

沈 毅, 陈丽梅

(云南师范大学 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650092)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往来的日益频繁,东南亚国家的“汉语热”不断升温。面对东南亚国家掀起的“汉语热”,我们应抓住机遇,推广、宣传汉语知识与中国文化,提高汉语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面向东南亚的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教材建设是重要环节。因教材“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词、关键词,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1][p.13];“教材在传承人类知识、经验、文明,以及促进人增长知识和发展技能,乃至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1][p.13]因此,编写恰当的教材,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学习者学习汉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本文结合教材编写原则,对面向东南亚国家学生所使用的汉语教材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现行教材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期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面向东南亚的汉语教材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材现状分析

我们结合教材编写和评估的原则,对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材的基本情况及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作详细分析。

(一)现行东南亚汉语教材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主要从我国及东南亚各国国内使用的汉语教材数量、类型来分析。

根据我们的统计,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总数为582种,其中综合类、通用类教材所占比例较大。在这些教材中,专门针对东南亚的教材共38种;其中中国内地高校研发或出版的汉语教材有23种,如杨寄洲等《汉语教程》、北京华文学院编写《中文》、李晓琪主编《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准中级加速篇、中级冲刺篇、高级飞翔篇)》等;中国台湾、香港等地编写的汉语教材有2种,即:中国台湾侨务委员会《印尼版新编华语课本》及《生活的智慧》(繁体);本土教材有11种,如张君松《泰国人学中文》、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小学华文课程组《小学华文》、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机构教材编写小组《育苗华语》等;中外共同编写的教材1种,即:徐膺消、周小兵《泰国人学汉语》;此外还有中国国内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西游记》试听教材。可见专门面向东南亚汉语教育的教材数量较少。

而且目前东南亚国家使用的汉语教材没有统一的标准。泰国主要使用《汉语教程》、《实用汉语课本》、《基础汉语》、《体验汉语》、《汉语会话301句》、《长城汉语》、《快乐学中文》等;越南主要使用《汉语教程》、《桥梁》、《汉语听力课程》、《汉语口语教程》、《汉语听说教程》等;缅甸主要使用混合型课本,有中国台湾教材、新加坡教材和国内教材。

虽然现在教材逐步趋向学习目标实用化、交际化,学习内容简单化、趣味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多元化;但是区域化、本土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教材明显不足,针对不同国籍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的教材研发不够丰富,导致部分教材在东南亚“水土不服”。

(二)现行东南亚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东南亚汉语教材,在编写时虽然都遵循了通用教材建设的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及“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等原则,但缺乏对东南亚国家情况的具体考虑,因此主要存在本土化教材稀缺和教材内容有待创新这两个突出问题。

1.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的本土化教材稀缺

教材编写虽然遵循了系统性、实用性及趣味性原则,但教材设计时针对的是欧美学生,这就给东南亚国家的学习者带来一定困难。

如,现行的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的教材,大多遵循了系统性原则,系统地总结了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全面具体地学习和了解汉语。如《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这套教材总共有76课,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2本,共6本。2002年第一次出版,编写目的是为零基础的学生设计的。每课包含课文、生词、注释、语音、语法和练习。整套教材共有1666个汉字,3024个词语。该系列教材语音学习较完整;语法教学清晰;教师用书、课文和练习题合为一体。

但由于该系列教材的课文设计对象最初是以西方学习者为主,对于东南亚学生学习而言,纵使已有翻译本,但其部分内容仍不适宜,尤其是在文化差异方面,不够满足东南亚学习者的需求。

又如,教材编写虽然注重了实用性和趣味性,但内容设计主要是针对欧美学生,这容易让东南亚国家的学习者缺乏学习兴趣。在现行的对外汉语教材中,诸多教材主要照顾到编写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如《长城汉语》(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5)整个教学模式采取以“多媒体课件学习与面授教学和文本练习册相结合”的主要学习方式。主体教学内容分为《生存交际》、《交际扩展》和《自由交际》3个阶段,各阶段既相互衔接又各自独立;具有局域网、互联网、单机版3种产品形态,教学内容共6个级别60个单元180课,可供教学机构和个人根据情况选用。课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语言口语化,地道实用,语法介绍简明,配有大量循环渐进式练习。

虽然该书以循序渐进和交际任务实现了教材内容的系统性;以故事性编著和动漫人物设计实现了教材的趣味性;以多媒体网络技术和多种产品形态实现了教材资源的立体化。但因设计的学习对象主要是以西方学习者为主,未针对东南亚的学习者,故在部分内容上,东南亚学习者会感到陌生;在文化上,无法产生对比。

此外,现行的东南亚汉语教材除了在内容的设计上以面向欧美学生进行设计外,在课文的注释上用英语注释,这也不利于东南亚国家学习者的学习,特别是对于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教材中的英语注释反而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以上两方面突出地体现了现行东南亚汉语教材缺乏的本土化内容,这些在教材编写时都有待改进。

2.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的教材实用性、趣味性有待提高

教材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一个载体,通过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在懂得汉语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因此,教材内容应紧密联系汉语文化及汉语语用实际。教材编写应注意“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教材编写应以学生使用汉语能力为目的,以功能为基础,以交际文化为核心,适时适量地渗透,系统有效地循序渐进。但现行的东南亚汉语教材在这个方面还有待改进。

如上面提到的《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中有些课文太陈旧,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如课文中出现打电话,需找201电话亭等。又如目前东南亚地区所用教材中《实用汉语课本》(商务印书馆,2004),这套教材由国家汉办主持编写,北京语言大学的资深教师撰写,并邀请加拿大专家增加英文部分。该教材总共有6本,79课,该书非常重视沟通技能。目前在东南亚国家受欢迎的是第1本至第4本,一共50课。就这50课而言,其优点主要体现为:介绍汉字的来源及构词法;每本书都附有练习题、教师用书和CD光盘,便于学生自学或复习;有些练习设计得很特别,如一些同音词或复音词的练习、汉字游戏等;应用公式法进行语法教学,便于学习语法;对于重点部分,文中有特别的标记,使学生在复习或自学过程中,思路更为清晰,能抓住重点,加以掌握;穿插文化知识。但该教材有些内容太多太长,不利于基础学习,学生会感到乏味,成就感不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行东南亚汉语教材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本土化教材稀缺。大部分教材都是为西方学习者设计,故在文化上无法使东南亚学习者找到认同,很少有为东南亚学习者设计的教材,而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要有目的语和母语做对比,在这点上诸多教材无法体现。甚至有些西方意识形态与东南亚文化相冲突,影响语言学习,阻碍文化交流。第二是教材内容的实用性有待增强。部分教材内容比较陈旧,或者为了语法所编造出来,不够有趣,这样容易使学生对汉语失去兴趣。有些教材涉及大量中国国内的人与事,没有与学习者所在国家的情况相联系,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陌生感,不适宜在国外的学习者使用。

二、东南亚国家汉语教材建设策略

针对现行东南亚汉语教材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些相应的教材建设策略,以期能为编写更适合东南亚学习者学习的教材提供一定参考。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

(一)提高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原则中,针对性是首要原则,“一本教材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是针对性是否明确。”[1][p.185]“我 们 现 有 的 教 材,几 乎 都 是通用式教材。这种情况难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母语、不同学习环境的学习者的不同要求。”[2][p.4]从以上对现行东南亚汉语教材的分析,可以看出:现行东南亚汉语教材存在因缺乏针对性,由此导致趣味性、实用性、科学性功能的减弱。因此编写针对面对东南亚汉语教材的建设很有必要。

而何为教材的“针对性”?李泉曾将其内涵概括为5个方面:“(1)要适合学习者的自然特点和社会特点……(2)要适合学习者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3)要适合语言学习的环境和学习的条件……(4)要体现学科的性质和课型的特点……(5)要体现目的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通过汉语和学习者的母语或媒介语的对比,观察两种语言的异同,找出针对学习而言的汉语的某些特点,进而确定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并在课文、注释、练习中充分而又恰当地体现出 来。”[3][p.18]这5 方 面 的 内 容,我 们 可 以将其概括为两方面,即教材使用对象的针对性和教材内容的针对性。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两方面来提高教材编写的针对性。

1.教材编写应注意东南亚国家学习者的特点

从以上对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教材分析来看,这些教材的突出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教材使用者的特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改进:

首先,教材注释应改用东南亚国家学习者的母语来注释。

现行的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材,是用英语来注释的,这很不利于东南亚国家学生汉语的学习。

教材中注释为英语,东南亚国家的学习者学习时需要在3种语言间进行切换翻译,特别是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学汉语还得学英语,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此外,英语与汉语这两种语言有存在着诸多差异,即使懂得了英语,也不一定能完全对应于相应的汉语,这也不利于汉语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改换东南亚国家学生的母语来注释,已成为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教材编写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教材设计的对象应转向以东南亚国家的学习者。

教材的编写应切合教学对象。在以上教材存在问题的分析中,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材内容的陌生化。教材的设计主要是以欧美学生为设计对象,这给东南亚国家学生的汉语学习带来一定困难。因为教学对象国别不同“他们之间在学习目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限、语言背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价值标准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性;他们各自的母语及其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和教学方法等,跟目的语及其文化背景、教育传统和教学方法之间,同样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性”[3][p.17-18],因此,用面向欧美国家的教材来教授东南亚国家的学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时难以找到刺激点,难以有共鸣,不利于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同时,即使学了教材的知识,也难有切身体会,所学与实践脱节,难以调动其学习兴趣。

因此,要提高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教材的针对性,首先应转变教材设计的使用对象。

2.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应体现针对性

要编写适合东南亚国家学习者学习的教材,在教材内容上选编应有针对性。这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来实现:

首先,可通过语言、文化的对比来寻找针对点。

“对比才能发现异同,才能找出重点和难点,才能有的放矢。”[4][p.85]因此,我们将汉语中的一些语言要素及一些汉文化现象分别与东南亚语言要素及相应文化现象,英语及欧美国家相应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东南亚国家和欧美国家在这些语言因素及文化现象方面与我国的相似相异之处,同时总结东南亚国家学生学习汉语与欧美国家学生学习汉语存在的差异,包括语言结构及文化方面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就是编写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材的针对性内容。

如我们以汉语的一些语言结构和一些文化现象为调查内容,采用便利抽样调查的形式,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的初、中、高级留学生共180名(其中东南亚学生与欧美学生各90名)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一些语言结构及和一些文化现象方面,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也发现了东南亚国家与欧美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性。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东南亚国家与欧美国家语言文化的差异性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以上这些语言要素及文化现象方面,东南亚国家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且东南亚国家与汉语、汉文化具有较大的相关、相似性。此外,就中国传统节日在被调查对象国家的使用情况而言,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东南亚国家也过的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中元节;其调查数据分别为:72.2%、45.5%、62.2%、46.7%、23%。而在欧美的90名留学生的调查中,以上节日除了“清明节”(欧美国家的“万圣节”,即“鬼节”)外,其他都没有。因此可以看出:在以上语言结构和文化习俗上,东南亚国家与欧美国家呈现差异性。我们在编写和选用面对东南亚留学生的教材时,就应注意东南亚国家在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社会风俗及语言结构方面的相同之处;并以这些相同之处为基础,延伸相关的内容,让东南亚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熟悉感和认同感,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以上调查只是一个局部调查,为了更好地提高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教材编写的针对性,我们可以运用调查方法,扩大调查面,更多地对比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在语言、文化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时对比欧美国家在语言和文化的相应方面与我国的相同相异之处;这样既能了解东南亚国家与我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更能明确针对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的教材与针对欧美汉语教育的教材编写时的不同之处。通过较大范围的调查,用更多客观的事实和数据为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提供参考。

其次,加强中外合作也是提高教材编写针对性的一大途径。“越南学者邓氏香认为中外合作是提高对外汉语教材针对性的必由之路。而且‘合作’应该是语言对比及文化对比的全面合作。她希望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和专家们对这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和重视。”[5][p.23]因此,可以发挥对外汉语教学教师和专家的作用,为增强教材编写的针对性提供实践的参考意见。

再次,可以利用云南的有利资源,从实际教学中总结增强针对性的策略。

云南在与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交流方面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云南边境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邻近。随着近年来东南亚国家和中国联合进行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及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发展,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也愈加密切。来云南学习汉语的东南亚留学生不断增多,特别是2012年11月25日全国第20个,西南第一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昆明)的建立,可以为面向东南亚汉语教材建设提供实践和理论积累。

(二)增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趣味性

教材的实用性是指“教材的内容对学习者有用,教材的编排好教易学。”[1][p.210]就目前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的教材来看,其实用性还有待提高。这主要可以从方面来改进:首先,教材编排的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对于脱离现实交际的语言材料应舍弃掉。如前面提到的《汉语教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中课文中出现的找201电话亭打电话的内容,应换为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其次,教材编排的内容除了贴近我国现实实际外,还可在文化对比的基础上,选择贴近东南亚国家现实生活的一些内容;这样就让学习者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体会到熟悉感,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另外,还可通过调查分析来了解东南亚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就是“了解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目的、现有的外语水平、预期达到的水平、学习时限、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者的年龄、母语背景、文化程度、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倾向等信息。”[1][p.216]这样有的放矢,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此外,还需提高教材的趣味性。所谓教材的趣味性原则就是教材的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吕必松,1993)。从现有的面向东南亚国家的教材来看,教材的趣味性还有待提高。如前面提到的《实用汉语课本》(商务印书馆,2004)中一些课文内容太长太乏味,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材编写时应注意内容的趣味性。此外,“教材的封面设计、体例篇幅、字体字号、插图照片、装帧用纸、开本薄厚、印刷效”这些形式方面的改进也能增强教材的趣味性。这些改进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其积极情感,让学习者乐于学习。

结 语

近年来东南亚“汉语热”的升温,但现行东南亚汉语教材又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就使面向东南亚汉语教材的建设非常必要和迫切。在对东南亚现行汉语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首先,可以通过将教材设计的对象转为东南亚国家的学习者,用东南亚国家学习者的母语来注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以及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考虑到东南亚国家语言与文化的特殊性,以此来提高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其次,可以通过对东南亚国家学习者学习需求的了解和选择贴近实际的教材内容来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最后,提高教材的趣味性,也是面向东南亚国家汉语教育教材建设的重要部分。

[1]李泉.对外汉语教材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杨庆华.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的初步构想[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4).

[3]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A].对外汉语教学论文选评(第二集,下册)[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4]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邓氏香.对中国国内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3).

猜你喜欢

东南亚教材内容趣味性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闽菜“太平肉燕”飘香东南亚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奇幻迷香 寻味东南亚
美俄聚焦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