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4-11-10余萌陈霄昝雪琴罗乐骆梦倩鲜沁陶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13期
关键词:知识讲座防震同学

余萌++陈霄++昝雪琴++罗乐++骆梦倩++鲜沁陶

摘 要:通过了解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现有地震急救知识程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的重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地震急救知识但掌握范围和程度不够,对此提出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校以及家庭从各方面深入学习和掌握地震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地震 急救知识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70-02

近年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大自然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得地震灾害频繁发生,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害救援的黄金时间仅72 h,主要的现场救援要在这个时间段完成[1],如果我们能通过掌握的急救知识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增强对抗地震的能力,就能最大限度保护生命安全,为自己及他人争取救援机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的调查分析,来增强同学们对地震急救的重视,拓展对地震急救知识的掌握,同时为提出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环境的贴切急救措施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2010、2011、2012、2013四个年级6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问卷共涉及28个封闭式问题,包括25个单选、3个多选和一个开放性问题,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44份,有效问卷538份,有效率为98.9%,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2 调查内容与数据

2.1 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掌握程度

由表1可知,大学生普遍掌握基本地震急救知识,其中绝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同学知道在地震发生时要寻找三角空间避震,都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能准确处理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如:保护头部遇毒气泄露逆风跑离现场,在埋压过久的情况下先蒙上眼睛出来,再慢慢呼吸、进食。

2.2 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获取途径

由图1分析可知,在538名被调查者中,大学生获取地震急救知识最主要途径是网络,其次是电视、学校、报纸书刊,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是通过家人和其他方式获取,这说明学校和家庭相对缺乏对地震急救知识的宣传和重视,有待扩大宣传和加强教育。

2.3 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的看法与态度

由表2分析,大部分同学对学习地震急救知识以及参加地震防范应急措施持积极的态度,并且有87.4%的同学认为学校很有必要设立地震避险场所以及扩大宣传。

2.4 影响大学掌握地震急救知识的因素

由表3对比分析,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地震急救知识讲座以及逃生训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可以自己下来了解,其次是部分同学认为宣传不到位、不会发生地震所以不需要,讲座和逃生训练规模的大小对同学们影响不大。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我校大学生地震后心理状况分析

我校89.9%的大学生都经历过地震,在震后大部同学心理状况基本正常,对自己所处环境较好而倍感幸运,更加珍惜亲情、关注健康、活在当下。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其中16.3%的同学难免会有悲伤、恐慌,失眠、噩梦,甚至激动、易愤怒的情绪,这说明地震对部分人的心理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影响至今。

3.2 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和获取途径分析

调查显示,一方面,被调查者大多数获取地震急救知识以网络和电视为主,学校宣传、家庭普及相对薄弱,这说明学校未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家庭缺乏地震急救知识普及,应加大对地震急救知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扩大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同学们虽了解一些基本地震急救知识,但他们所学习与掌握的绝大多数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书刊等非正规培训途径获取到的[3],并且知识层面不够深入,这提示学校应扩大正规培训的渠道以及加深培训的内容。

3.3 我校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的看法、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为医学生,同学们对急救知识的关注度相对高于其他非医学院校,同时由于近几年四川地震频发,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同学们更是加大了对地震的关注度,其中高达87.4%的同学认为学校很有必要设立地震避险场所以及开展知识讲座,同时有57.20%和69.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地震急救选修课程和地震逃生训练,以增强对地震急救的重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另外,50.60%的同学是通过学校获取地震急救知识的,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或者认为学校并没有开展地震急救知识讲座和防震应急训练,也表示出不愿参加的讲座和训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可以自己下来了解以及宣传不到位,这从侧面反应出同学们虽然重视地震急救知识,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可行性建议

4.1 进行震后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这种青年人群,身心发展不太完全,在经历地震后易受到心理创伤,会出现悲伤、恐慌,失眠、噩梦,甚至激动、易愤怒的情绪,社会和学校应加大对这类人群的关注,采取适当措施为他们提供帮助:一是建立心里健康教育网站或地震专题主页,进行在线辅导与咨询、交流与讨论,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二是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和地震心里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正确引导;三是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队伍建设,开展一对一心理健康咨询,进行健康心理治疗[4]。

4.2 学校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方式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针对防震减灾学校首先应对教室宿舍等建筑进行抗震测试,对不合格的建筑及时加固以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设立地震避险场所,标明安全通道,防患于未然,同时扩大宣传、加强教育:一是通过校园网或宣传海报等普及地震防范知识和地震逃生技巧,提高同学们的关注度;二是学校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地震急救知识讲座和组织地震逃生训练,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三是开设地震急救知识选修课进行专业培训,由老师进行正确引导,扩展知识内容和层次,深入学习地震急救知识;四是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举办知识竞赛或者主题班会,通过搜集资料相互讨论的形式提高同学们的掌握程度,增强同学们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4.3 家庭方面:做好防震应急准备,相互交流学习

家庭人员因为缺乏地震急救知识所以不能较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致使大学生从家庭教育获取的地震急救知识过少,重视程度过低,由此建议:(1)家庭人员多关注政府机构、媒体舆论对防震救灾的相关政策与报道,随时掌握最新动态;(2)家里提前做好防震救灾准备,清楚了解居住环境的安全通道;(3)平时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地震急救知识,相互学习了解;(4)在住宅区进行地震逃生演练,熟悉逃生路线,防患于未然。

4.4 学生方面:提高自身主动性、积极性

大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与学习中,首先应端正学习态度,正视防震减灾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其次加大对新闻媒体关于地震消息的报道,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并且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以一己之力为他人提供帮助;再次提高自己对学校地震宣传关注度,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地震急救正规培训课程和相关逃生训练,在理论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最后主动搜集信息与同学交流探讨,以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掌握的基本急救知识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增强对抗地震的能力,并且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为自己及他人争取救援机会。

参考文献

[1] 杨东风,付爱凤.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地震灾害现场救护知识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4):14-15.

[2] 黄河,王新刚,杨文海,等.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8(12):1175-1176.

[3] 彭迎春,李玉娟,刘兰秋,等.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J].卫生软科学,2008(6):449-451.

[4] 杨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45-47.endprint

摘 要:通过了解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现有地震急救知识程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的重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地震急救知识但掌握范围和程度不够,对此提出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校以及家庭从各方面深入学习和掌握地震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地震 急救知识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70-02

近年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大自然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得地震灾害频繁发生,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害救援的黄金时间仅72 h,主要的现场救援要在这个时间段完成[1],如果我们能通过掌握的急救知识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增强对抗地震的能力,就能最大限度保护生命安全,为自己及他人争取救援机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的调查分析,来增强同学们对地震急救的重视,拓展对地震急救知识的掌握,同时为提出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环境的贴切急救措施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2010、2011、2012、2013四个年级6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问卷共涉及28个封闭式问题,包括25个单选、3个多选和一个开放性问题,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44份,有效问卷538份,有效率为98.9%,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2 调查内容与数据

2.1 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掌握程度

由表1可知,大学生普遍掌握基本地震急救知识,其中绝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同学知道在地震发生时要寻找三角空间避震,都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能准确处理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如:保护头部遇毒气泄露逆风跑离现场,在埋压过久的情况下先蒙上眼睛出来,再慢慢呼吸、进食。

2.2 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获取途径

由图1分析可知,在538名被调查者中,大学生获取地震急救知识最主要途径是网络,其次是电视、学校、报纸书刊,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是通过家人和其他方式获取,这说明学校和家庭相对缺乏对地震急救知识的宣传和重视,有待扩大宣传和加强教育。

2.3 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的看法与态度

由表2分析,大部分同学对学习地震急救知识以及参加地震防范应急措施持积极的态度,并且有87.4%的同学认为学校很有必要设立地震避险场所以及扩大宣传。

2.4 影响大学掌握地震急救知识的因素

由表3对比分析,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地震急救知识讲座以及逃生训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可以自己下来了解,其次是部分同学认为宣传不到位、不会发生地震所以不需要,讲座和逃生训练规模的大小对同学们影响不大。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我校大学生地震后心理状况分析

我校89.9%的大学生都经历过地震,在震后大部同学心理状况基本正常,对自己所处环境较好而倍感幸运,更加珍惜亲情、关注健康、活在当下。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其中16.3%的同学难免会有悲伤、恐慌,失眠、噩梦,甚至激动、易愤怒的情绪,这说明地震对部分人的心理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影响至今。

3.2 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和获取途径分析

调查显示,一方面,被调查者大多数获取地震急救知识以网络和电视为主,学校宣传、家庭普及相对薄弱,这说明学校未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家庭缺乏地震急救知识普及,应加大对地震急救知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扩大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同学们虽了解一些基本地震急救知识,但他们所学习与掌握的绝大多数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书刊等非正规培训途径获取到的[3],并且知识层面不够深入,这提示学校应扩大正规培训的渠道以及加深培训的内容。

3.3 我校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的看法、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为医学生,同学们对急救知识的关注度相对高于其他非医学院校,同时由于近几年四川地震频发,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同学们更是加大了对地震的关注度,其中高达87.4%的同学认为学校很有必要设立地震避险场所以及开展知识讲座,同时有57.20%和69.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地震急救选修课程和地震逃生训练,以增强对地震急救的重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另外,50.60%的同学是通过学校获取地震急救知识的,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或者认为学校并没有开展地震急救知识讲座和防震应急训练,也表示出不愿参加的讲座和训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可以自己下来了解以及宣传不到位,这从侧面反应出同学们虽然重视地震急救知识,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可行性建议

4.1 进行震后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这种青年人群,身心发展不太完全,在经历地震后易受到心理创伤,会出现悲伤、恐慌,失眠、噩梦,甚至激动、易愤怒的情绪,社会和学校应加大对这类人群的关注,采取适当措施为他们提供帮助:一是建立心里健康教育网站或地震专题主页,进行在线辅导与咨询、交流与讨论,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二是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和地震心里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正确引导;三是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队伍建设,开展一对一心理健康咨询,进行健康心理治疗[4]。

4.2 学校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方式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针对防震减灾学校首先应对教室宿舍等建筑进行抗震测试,对不合格的建筑及时加固以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设立地震避险场所,标明安全通道,防患于未然,同时扩大宣传、加强教育:一是通过校园网或宣传海报等普及地震防范知识和地震逃生技巧,提高同学们的关注度;二是学校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地震急救知识讲座和组织地震逃生训练,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三是开设地震急救知识选修课进行专业培训,由老师进行正确引导,扩展知识内容和层次,深入学习地震急救知识;四是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举办知识竞赛或者主题班会,通过搜集资料相互讨论的形式提高同学们的掌握程度,增强同学们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4.3 家庭方面:做好防震应急准备,相互交流学习

家庭人员因为缺乏地震急救知识所以不能较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致使大学生从家庭教育获取的地震急救知识过少,重视程度过低,由此建议:(1)家庭人员多关注政府机构、媒体舆论对防震救灾的相关政策与报道,随时掌握最新动态;(2)家里提前做好防震救灾准备,清楚了解居住环境的安全通道;(3)平时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地震急救知识,相互学习了解;(4)在住宅区进行地震逃生演练,熟悉逃生路线,防患于未然。

4.4 学生方面:提高自身主动性、积极性

大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与学习中,首先应端正学习态度,正视防震减灾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其次加大对新闻媒体关于地震消息的报道,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并且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以一己之力为他人提供帮助;再次提高自己对学校地震宣传关注度,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地震急救正规培训课程和相关逃生训练,在理论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最后主动搜集信息与同学交流探讨,以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掌握的基本急救知识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增强对抗地震的能力,并且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为自己及他人争取救援机会。

参考文献

[1] 杨东风,付爱凤.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地震灾害现场救护知识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4):14-15.

[2] 黄河,王新刚,杨文海,等.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8(12):1175-1176.

[3] 彭迎春,李玉娟,刘兰秋,等.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J].卫生软科学,2008(6):449-451.

[4] 杨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45-47.endprint

摘 要:通过了解川北医学院大学生现有地震急救知识程度,探讨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的重视,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我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地震急救知识但掌握范围和程度不够,对此提出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学校以及家庭从各方面深入学习和掌握地震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地震 急救知识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5(a)-0170-02

近年来由于地壳运动和大自然气候变化等原因使得地震灾害频繁发生,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害救援的黄金时间仅72 h,主要的现场救援要在这个时间段完成[1],如果我们能通过掌握的急救知识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增强对抗地震的能力,就能最大限度保护生命安全,为自己及他人争取救援机会。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的调查分析,来增强同学们对地震急救的重视,拓展对地震急救知识的掌握,同时为提出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和生活环境的贴切急救措施提供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川北医学院2010、2011、2012、2013四个年级600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问卷共涉及28个封闭式问题,包括25个单选、3个多选和一个开放性问题,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544份,有效问卷538份,有效率为98.9%,符合统计学标准。统计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进行描述性统计。

2 调查内容与数据

2.1 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掌握程度

由表1可知,大学生普遍掌握基本地震急救知识,其中绝大部分同学都知道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大部分同学知道在地震发生时要寻找三角空间避震,都具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能准确处理地震发生时的紧急情况,如:保护头部遇毒气泄露逆风跑离现场,在埋压过久的情况下先蒙上眼睛出来,再慢慢呼吸、进食。

2.2 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获取途径

由图1分析可知,在538名被调查者中,大学生获取地震急救知识最主要途径是网络,其次是电视、学校、报纸书刊,只有一小部分同学是通过家人和其他方式获取,这说明学校和家庭相对缺乏对地震急救知识的宣传和重视,有待扩大宣传和加强教育。

2.3 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知识的看法与态度

由表2分析,大部分同学对学习地震急救知识以及参加地震防范应急措施持积极的态度,并且有87.4%的同学认为学校很有必要设立地震避险场所以及扩大宣传。

2.4 影响大学掌握地震急救知识的因素

由表3对比分析,大学生不愿意参加地震急救知识讲座以及逃生训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可以自己下来了解,其次是部分同学认为宣传不到位、不会发生地震所以不需要,讲座和逃生训练规模的大小对同学们影响不大。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我校大学生地震后心理状况分析

我校89.9%的大学生都经历过地震,在震后大部同学心理状况基本正常,对自己所处环境较好而倍感幸运,更加珍惜亲情、关注健康、活在当下。但调查结果也显示,其中16.3%的同学难免会有悲伤、恐慌,失眠、噩梦,甚至激动、易愤怒的情绪,这说明地震对部分人的心理状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且影响至今。

3.2 我校大学生地震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和获取途径分析

调查显示,一方面,被调查者大多数获取地震急救知识以网络和电视为主,学校宣传、家庭普及相对薄弱,这说明学校未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家庭缺乏地震急救知识普及,应加大对地震急救知识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扩大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同学们虽了解一些基本地震急救知识,但他们所学习与掌握的绝大多数是通过网络、电视、报纸书刊等非正规培训途径获取到的[3],并且知识层面不够深入,这提示学校应扩大正规培训的渠道以及加深培训的内容。

3.3 我校大学生对地震急救的看法、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为医学生,同学们对急救知识的关注度相对高于其他非医学院校,同时由于近几年四川地震频发,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同学们更是加大了对地震的关注度,其中高达87.4%的同学认为学校很有必要设立地震避险场所以及开展知识讲座,同时有57.20%和69.0%的同学认为有必要开展地震急救选修课程和地震逃生训练,以增强对地震急救的重视,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另外,50.60%的同学是通过学校获取地震急救知识的,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不知道或者认为学校并没有开展地震急救知识讲座和防震应急训练,也表示出不愿参加的讲座和训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可以自己下来了解以及宣传不到位,这从侧面反应出同学们虽然重视地震急救知识,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可行性建议

4.1 进行震后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这种青年人群,身心发展不太完全,在经历地震后易受到心理创伤,会出现悲伤、恐慌,失眠、噩梦,甚至激动、易愤怒的情绪,社会和学校应加大对这类人群的关注,采取适当措施为他们提供帮助:一是建立心里健康教育网站或地震专题主页,进行在线辅导与咨询、交流与讨论,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与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二是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和地震心里健康知识讲座,邀请专业的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正确引导;三是专职心理辅导老师队伍建设,开展一对一心理健康咨询,进行健康心理治疗[4]。

4.2 学校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方式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必要途径。针对防震减灾学校首先应对教室宿舍等建筑进行抗震测试,对不合格的建筑及时加固以保证学生和教师的安全,设立地震避险场所,标明安全通道,防患于未然,同时扩大宣传、加强教育:一是通过校园网或宣传海报等普及地震防范知识和地震逃生技巧,提高同学们的关注度;二是学校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地震急救知识讲座和组织地震逃生训练,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加深同学们的印象;三是开设地震急救知识选修课进行专业培训,由老师进行正确引导,扩展知识内容和层次,深入学习地震急救知识;四是在平日的学习和生活中举办知识竞赛或者主题班会,通过搜集资料相互讨论的形式提高同学们的掌握程度,增强同学们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4.3 家庭方面:做好防震应急准备,相互交流学习

家庭人员因为缺乏地震急救知识所以不能较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致使大学生从家庭教育获取的地震急救知识过少,重视程度过低,由此建议:(1)家庭人员多关注政府机构、媒体舆论对防震救灾的相关政策与报道,随时掌握最新动态;(2)家里提前做好防震救灾准备,清楚了解居住环境的安全通道;(3)平时多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地震急救知识,相互学习了解;(4)在住宅区进行地震逃生演练,熟悉逃生路线,防患于未然。

4.4 学生方面:提高自身主动性、积极性

大学生在平日的生活与学习中,首先应端正学习态度,正视防震减灾的工作,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问题;其次加大对新闻媒体关于地震消息的报道,随时掌握最新动态,并且积极参加社会志愿服务,以一己之力为他人提供帮助;再次提高自己对学校地震宣传关注度,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地震急救正规培训课程和相关逃生训练,在理论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最后主动搜集信息与同学交流探讨,以进一步加深印象。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掌握的基本急救知识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进行自救和互救,增强对抗地震的能力,并且最大限度的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为自己及他人争取救援机会。

参考文献

[1] 杨东风,付爱凤.县级医院护理人员地震灾害现场救护知识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1(24):14-15.

[2] 黄河,王新刚,杨文海,等.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8(12):1175-1176.

[3] 彭迎春,李玉娟,刘兰秋,等.医科大学生急救知识培训现状与需求调查[J].卫生软科学,2008(6):449-451.

[4] 杨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5):45-47.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讲座防震同学
防震演练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注册中心举办政务服务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一六七团社区为育龄妇女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家庭防震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图书销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