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伴发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临床监测

2014-11-10安振国李召芳杨文东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急性期心肌细胞阳性率

安振国 李召芳 杨文东

急性脑梗死(ACI)的主要病理变化是神经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坏死及神经髓鞘崩解等,其为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ACI与冠心病(CHD)存在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病理基础,两者存在明显相关性,常常并存。ACI患者易伴发急性心肌缺血障碍(如心绞痛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故早期识别其伴发心力衰竭(CHF)及心肌缺血损害,及时对症治疗意义重大。钠尿肽主要是心室分泌的心脏激素,以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两种形式存在,可作为心衰的标志物[1]。与NT-proBNP比较,BNP的半衰期短及稳定性差,NT-proBNP是一个快速、可靠、预测及评价心脏功能的指标[2~5],血清NT-proBNP检测可用于心脏功能的评价。心肌特异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即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其心脏含量丰富,是微小心肌细胞损伤时高敏感的检测指标,已用于颅脑外伤及ACI时心肌细胞损伤的早期诊断[6,7]。本文拟通过观察 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价值,我们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实验(ELISA)一步法,检测了95例ACI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变化,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年1月~2013年10月,同期选择所有研究对象。ACI组:依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拟订的诊断标准[5]选择ACI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MRI和/或CT的影像学确诊。所有患者均在发病2天内入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均为急性期ACI患者(急性期组),其中男性55例,女性40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7.2岁。95例ACI患者依据MRI或CT检测病灶的大小分组,分为大面积ACI组(病灶直径大于5cm,41例)和小面积ACI组(病灶直径小于5cm,54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心脑血管、肾或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者。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时的恢复期患者为恢复期组(95例)。对照组(50名)均为本院健康体检者(均无心、肺、肝、肾、脑等重要器官疾患),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6.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性别及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ACI组在入院次日、出院当日及对照组于体检当天,均于晨起(空腹10小时以上)抽取肘静脉血4ml,待血液凝固后及时离心分离血清(分离后的血清放入2ml Eppendor管中),血清置-20℃低温冷冻备检。采用ECLIA法检测血清NT-proBNP(仪器为罗氏Elecsys 2010电化学免疫系统,检测试剂盒为美国罗氏公司产品(线性范围为 5~35000pg/ml),正常参考值为<100pg/ml],采用ELISA一步法检测血清h-FABP[仪器为芬兰MultiskanMK3型全自动酶标仪、芬兰Wellwash4MK2洗板机,试剂盒均为美国ADL公司原装产品,操作方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经孵育、洗板、酶标、再洗板、显色、酶标仪测定等步骤得出结果。h-FABP 以大于3.30μg/L 为阳性判定标准[6])。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均数资料t检验进行组间或组内显著性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阳性率)差异的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学上的差异以P<0.05作为检测标准。

2.结果

2.1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差异比较 见表1。表1显示: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ACI患者急性期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P<0.01);大面积ACI患者显著高于小面积ACI患者(P<0.01);恢复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ACI患者高水平的血清NT-proBNP和h-FABP与脑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表1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和h-FABP检测结果(±s)

表1 各组研究对象血清NT-proBNP和h-FABP检测结果(±s)

注:vs对照组,△P<0.01,※P>0.05;vs小面积 ACI组,●P<0.01;vsACI急性期组,▲P<0.01。

组别 n NT-proBNP(pg/ml) h-FABP(μg/L)ACI急性期组 95 128.76±58.93△ 15.96±5.18△小面积ACI组 54 87.09±37.19 8.51±3.62大面积ACI组 41 183.65±65.88● 25.77±5.75●ACI恢复期组 95 40.06±9.80※▲ 2.57±1.04※▲对照组50 37.62±9.17 2.14±0.63

2.2 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及h-FABP检测阳性率差异 见表2。95例ACI急性期患者中52例血清NT-proBNP阳性、78例血清h-FABP阳性,52例血清 NT-proBNP阳性者两项均阳性,说明NT-proBNP与h-FABP具有相关一致性。另26例为血清h-FABP单一阳性。表2显示:ACI急性期患者的血清NT-proBNP阳性率与血清h-FABP阳性率相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1)。说明,ACI急性期患者伴发心肌损害者显著高于心脏功能损害者。

表2 ACI患者血清NT-proBNP及h-FABP测定阳性率

2.3 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和h-FABP之间相关性分析 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血清h-FABP为应变量,血清 NT-proBNP为自变量,相关系数为 r=0.719,P<0.01,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其相关性良好。

3.讨论

由于ACI患者神经细胞的损害,导致一些血液生化指标发生异常变化,检测这些生化指标可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8]。血清NT-proBNP水平检测是早期心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其水平高低是反映心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9,10]。血清h-FABP是微小心肌细胞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可用于ACI患者伴心肌细胞损害的早期诊断[11,12]。本文结果显示,ACI急性期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显著升高,说明ACI急性期患者伴发早期心肌细胞和或心功能损害。又大面积ACI患者其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ACI患者,ACI恢复期患者与对照组其水平差异无显著性,随着病情加重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也增高,说明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与ACI患者病情相关。因此,ACI急性期患者尤其是病变较重的,需动态监测血清NT-proBNP及h-FABP水平,及时发现高危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争取平稳渡过急性期。本文结果显示,52例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阳性者其血清h-FABP均阳性,血清NT-proBNP与h-FABP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两者具有相关一致性,也说明52例患者存在心脏功能损害和或心肌细胞损害。又ACI急性期患者的血清NT-proBNP阳性率与血清h-FABP阳性率相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说明,ACI急性期患者伴发心肌损害者显著高于心脏功能损害者,间接证明心肌细胞损害早于心功能损害。本文有26例ACI患者血清h-FABP单一阳性(血清 NT-proBNP正常,发生率为27.37%),说明26例ACI患者伴发早期心肌细胞损害,ACI患者血清h-FABP水平异常升高提示早期心肌细胞损害的存在,提示临床医生要对其采取重点监护与治疗,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综上所述,ACI急性期患者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显著升高,血清NT-proBNP和h-FABP阳性提示患者存在早期心功能与心肌细胞损害,且两者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对诊断ACI并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具有临床检测价值。

1 谈呁,曾宪飞,李军民,等.血BNP、hs-CRP和cTnI水平在呼吸困难患者中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2,27(4):38-40,43.

2 陈贤冲,宋卫华,曹兴建.围生期妇女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测定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1):120,123.

3 周克俭,张兴平,付晓.对比分析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1,26(1):148-149,155.

4 Moro C,Berlan M.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effects of natriuretic peptides[J].Fundam Clin Pharmacol,2006,20(1):41-49.

5 赵昕,王萌.N端脑钠肽前体对心力衰竭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3):1287-1289.

6 吴传平,杨文东,郭会平.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J].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2):810-812.

7 孙杨,孔岳南.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山东医药,2010,50(5):63-64.

8 戴世荣,王兴山,邱谷,等.脑血管病患者血清 H-FABP,NSE,S-100B含量的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4):135-136,138.

9 Ewald B,Ewald D,Thakkinstian A,etal.Meta-analysis of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N-terminal pro B natriuretic peptide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heart failure and population screening for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dysfunction[J].Intern.Med J,2008,38(2):101-113.

10 贺红霞,胡苏萍,黄毅.血浆NT-proBNP水平对脓毒血症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4):523-524.

11 王爱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生化标志物在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10):1465-1465.

12 郎宇璜,缪京丰.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Myo/H-FABP比值在诊断创伤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3):237-240.

猜你喜欢

急性期心肌细胞阳性率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