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护理管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效果评价

2014-11-0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血站献血者标本

朱 琴

(江苏省镇江市中心血站扬中采储血点,江苏 镇江,212200)

血液被视为生命与健康之源,在临床治疗与抢救中血液的重要性、急迫性、有效性是不可取代的,采血、输血均是治疗和拯救生命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1]。血站是获取血液的重要来源地,直接接触采血工作的是护理人员,因此血站的护理管理工作对于保证采供血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2-4]。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护理的要求也逐渐上升[5],近年来全面护理管理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应用还较少[6-7]。本研究选取本血站的80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全面护理管理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入本采血站献血者800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各为400例,干预组采取全面护理管理方法,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献血者年龄为24~46岁,平均(35.5±3.2)岁,男297例,女103例;对照组献血者年龄为25~47岁,平均(36.2±2.9)岁,男290例,女110例。2组献血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全面护理管理方法

1.2.1 改善护理服务态度:由于血站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来往人员不固定,工作量相对较大,时间一久,护理人员便会失去耐心和以往的工作热情,也可能因一些琐碎或临时事故而出现负面情绪,在进行采血操作时,表情僵硬,很容易导致护理人员与献血者之间产生隔阂,从而诱发纠纷。因此,优质的服务态度为血站所需求。优质服务理念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从而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因此,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献血者的合理要求,平衡其心理,以达到身心舒适的目的。

1.2.2 建立有效沟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进行的,护理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也是如此。首先,学会尊重,这是沟通的基础。在护理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中,礼节很重要,护理人员应做好每项操作,尤其是采血的技能,并主动向其解释,取得信任与配合,才能用良好的职业情操去感染献血者,使沟通上升到更高层次。

1.2.3 加强专业操作技能:采血操作是否熟练直接影响着采血效果。血液的采取有着严格的规范程序,每位献血者均配有1套一次性无菌的采血材料,包括采血针、集血袋和止血带,同时,确保操作环境整洁,皮肤消毒,护理人员操作前,消毒双手,准确把握进针角度,提高穿刺成功率。此外,制定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举行相关学习、竞赛、考试等,确保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

1.2.4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采血操作前、中、后均需要严格核对,而且是双方核对确认。操作前须核对姓名、血型和条码、献血量、有效期等相关信息,操作中、后仍须核对以上信息。获取采血标本后进行标签粘贴同样需要仔细核对。向受血者提供血标本时,也要做好查对制度,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1.3 观察指标

1.3.1 采血后反应:献血者于采血后发生头晕、恶心、心慌、面色苍白、出冷汗、晕倒等不良反应,根据采血反应程度分为轻、中和重度。记录分析相应级别献血者例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3.2 采血质量:通过输血反应发生率来反映采血后血标本的质量,输血反应包括发热、过敏、溶血、循环负荷过重等,输血反应发生率为发生输血反应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1.3.3 满意度:采用本血站自制的献血者满意度调查表,包括采血操作技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内容,总分100分,≥90分评“优”,80~89分评“良”,60~79分评“中”,<60分评“差”,满意度为评“优”和“良”的献血者总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2 结 果

2.1 2组献血者发生采血后反应的程度分析

干预组采血后反应的程度普遍低于对照组,2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采血后反应的程度分析比较[n(%)]

2.2 2组献血者血标本供血后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输血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血标本供血后输血反应情况比较 例

2.3 2组献血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满意率远高于对照组,2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献血者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无偿献血是献血者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不向采血站或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8-9]。这是一种荣誉,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而采血中应用全面护理,对确保采血质量、提高服务效果十分必要[10]。

临床上,采血的成功,不仅是要采集到需要的血标本,而且要保证血标本的质量。影响采血成功的因素有多种,包括护理人员和献血者方面,还有环境因素等[11-12]。① 护理人员在进行采血操作前评估不当,未针对献血者的实际情况,询问献血者的身体各项情况以及未完善相关检查,或未对献血者基本信息加以核对确认,以及采血准备工作不完全。采血操作时,未进行再次确认,或静脉穿刺技术不熟练而致穿刺失败,也可由于血管的选择不合理导致血液流动不畅、采血量不够,甚至出现血凝块影响血标本质量。采血操作后,仍需进行再次核对,由于工作的繁忙、护理人员的疏忽,出现样本标签粘贴错误,或动作粗鲁,导致红细胞撞击破裂,大大增加了血标本报废率[13];②献血者方面[14-15],有些献血志愿者由于心理素质不高,在献血过程中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消极情绪,尤其在采血针头扎进血管时,突然不自主的抖动等均可导致采血失败,也有献血者自身静脉血管偏细,增加了穿刺的难度;③ 操作环境也很重要,如环境未达到高度洁净要求,未对献血者进行皮肤消毒或消毒不当均会引起血标本污染,影响血标本质量;④ 提高献血者满意度是保持献血员队伍稳定的重要因素[16-18]。

全面护理管理是把管理者终末式监控行为转为一线护士提供指导、培训等服务行为,规范护理行为,提供服务的同质性,减少护理失误的一种管理模式,其包含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在血站采血中应用全面护理管理,即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找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其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不断评价以及改进措施[19-20]。相比较以往的常规护理,全面护理管理可使采血过程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并使采血过程中的无菌操作性增强,确保血标本质量。

[1]陈秀兰.探讨路径管理在血站体采科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3,15(3):249.

[2]高清.探讨全面护理管理在血站成功采血工作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591.

[3]朱春莲.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采集工作中的应用[J].健康之路,2014,13(1):316.

[4]蒋会远.流动采血护理服务质量与管理问题探讨[J].卫生健康管理,2012,6(15):46.

[5]温程荣,叶有玩,沈磁石,等.加强无偿献血人员招募与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3,20(1):85.

[6]王飞,卢舜华,查波,等.持续质量改进在血站采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349.

[7]梁若鹄,黄彦,符雪丽.无偿献血工作中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4):123.

[8]陶红兵,郭石林.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1):2.

[9]田晓蓉,王建明.扬中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特征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2,28(22):2805.

[10]蒋淑珍,宋敏,梦娟.浅谈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4(1):60.

[11]杨金柳.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严把质量关的体会[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6):423.

[12]张惠.细节管理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3,8(22):32.

[13]张西春,张雅莉,曹丽.探讨全面质量管理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的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0,12(14):53.

[14]魏莉.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3):76.

[15]刘先敏.心理护理对减少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10):2216.

[16]董长征.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在无偿献血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7,14(1):40.

[17]庄培芬,金志鑫.在献血服务中实施星级管理的体会[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57.

[18]张兆晴,曾雅静.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无偿献血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右江医学,2013,41(3):459.

[19]柏亚妹,王秋琴,徐桂华.护理管理中的创新思维实践[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60.

[20]黄仕明,罗映红,权明桃,等.开展创新实践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品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174.

猜你喜欢

血站献血者标本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