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不是梦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杭州)主题对话(节选)

2014-11-04策划汤升享

中国生态文明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明美丽生态

□ 策划:汤升享

美丽中国不是梦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杭州)主题对话(节选)

□ 策划:汤升享

编前语

“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或词汇,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早已脍炙人口。然而,“美丽中国”内涵究竟是什么、为何要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怎样建设“美丽中国”等等,在诸多民众心目中并不了然。甚或有的人认为“美丽中国”离自己太远,那不过是个美好的梦幻。2013年11月25日,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在浙江桐庐举行的“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主办方别开生面地举行了一场以“携手共建美丽中国”为题的主题对话,参加对话的嘉宾既有环境保护部高层、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风景城市市长,也有基层县委书记、企业界人士。这场主题对话就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由浅入深进行了自由式的发挥交流,许多令人纠结的困惑于此亦顿开茅塞。本刊摘取其中部分与读者分享。

万本太

孟 伟

徐美健

毛溪浩

蔡曙光

杨元玲

对话嘉宾:

万本太——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

孟 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美健——苏州市副市长;

毛溪浩——杭州市桐庐县县委书记;

蔡曙光——光大国际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元玲——浙江超威集团副总裁。

A.美丽中国是什么?

万本太: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布局,首次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全新表述。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部署。美丽中国,不仅质朴、生动、诗意,而且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勾画了中华民族未来的美好愿景。

建设美丽中国,既反映了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又体现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中国和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科学发展观是旗帜,生态文明是道路,美丽中国是目标,共同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体系。

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环境之美的完美融合与发展总和。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达9.8%,远远高于同期世界年均增速的2.8%,已经跨入中上等收入国家行列。但是,我国已经成为能源消耗最大的国家,环境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1.5%,但却消耗了占世界20%的能源,煤炭消耗量占全世界的一半(50.2%),钢铁、铜等消费也占世界的40%以上。发达国家几百年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表现,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非常严重,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环境安全的问题时有发生。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大,资源能源问题比任何国家都要突出,解决起来也比任何国家都要困难。而破解这个瓶颈的根本途径就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B.美丽中国路在何方?

孟伟:“五位一体”是建设美丽中国必由之路

首先,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看,由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人与自然共同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人与自然关系变迁的历史。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崇拜敬畏自然,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水平很低;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开始积极适应自然,逐步开始影响自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大规模征服改造自然,引发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并影响到人类生存与发展,迫使人类开始反思。在经历了对环境问题认识存在分歧以及“增长的极限”等悲观认识之后,人类认识到人与自然关系必须转入人与自然协调阶段,并逐步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

其二,从世界和我国环境保护的历程来看,经历了以污染治理为主的就环保谈环保,到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再到经济、社会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历史性飞跃。综观人类和环境保护历史,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必须把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全面协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生态环境关系。美丽中国必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将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对推进世界文明重大转折的有益探索。

其三,从我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认识演变来看,在对发展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与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再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不同阶段,先后提出了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发展与环境关系的最新认识,“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的深度挖掘,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化和发展。

“五位一体”是实践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源,社会建设是本,政治建设是纲,文化建设是目,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基。

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杭州)主题对话现场

C.建设美丽城市可期盼

徐美健:建设美丽城市面临严峻挑战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城市代表着人类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苏州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

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层次总体偏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扭转,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转型升级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污染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按照苏州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市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削减17%和25%左右,减排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三是资源环境瓶颈约束日趋加剧。全市建设用地占比面积大,人均耕地和水资源占有量偏小,均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标准。能源消耗大,全社会用电量仅次于上海,居全国城市第二位。环境矛盾较为突出,苏州同全国各兄弟城市一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常规环境污染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尚未有效解决,防治任务非常艰巨。

四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待加强。农村地区的环境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乡村工业企业小散乱现象依然存在,整治任务非常艰巨。

孟伟:努力提升美丽城市的内涵

第一,“美丽中国”离不开一大批“美丽城市”的支撑和带动,在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和快速城镇化的背景下,美丽城市建设极易陷入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误区。刚才万总讲了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丽城市就是环境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综合体,我想再补充一点,美丽城市核心在于生态之美,根本在于人文之美,生态环境是美丽城市的肌体,人文底蕴则体现城市的内涵,是美丽城市的灵魂,没有爱美的灵魂,则难有美丽的肌体。

第二,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大小,也不在于楼有多高、路有多宽,而在于城市的特色和品质。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人类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没有历史传承、没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不是特色城市,也不是美丽城市。在美丽城市建设中,要遵循传承与创新,针对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设施环境穿插分布现实情况,要古今融合、多元共生,让组织不同的景观类型统合,避免大拆大建、拆旧建新,从而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不仅传承民族文化,更突出城市自然和人文特色,打造城市名片。

第三,自然和谐是现代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城市先天拥有的山水地貌,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美丽城市建设的基础。在美丽城市建设中,要根据城市的自然肌理,从生态系统角度构建“山、水、林、田、湖、城”的生命共同体,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加大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微循环体系建设,实现城市生态、生产、生活的和谐,做优环境、做深文化、做美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品质,建设舒适、便捷、宜居、智慧、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

D.建设美丽乡村有借鉴

毛溪浩: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与难点

从桐庐来看,强调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切合实际的。一是从区域范围看,全县有1825平方公里、183个行政村,呈现“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貌结构,城市建成区只有17多平方公里,农村占到绝大部分;二是从人口分布看,全县40余万户籍人口中县城居住人口只有17万,众多人口分散居住在广大农村;三是从基础条件看,农村道路、电网、供水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也相对滞后,尤其是环境保护设施投入不足、欠账较多。因此,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的美丽就没有美丽桐庐,美丽乡村就是建设美丽桐庐的重点。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我们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观念习惯转变难。一些农村居民受传统陋习影响,文明修养、卫生习惯培养非一时可以见效,在污水收集、垃圾分类处理等方面转变提升观念也需要有个过程。同时,美丽乡村建设对基层干部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少数人在建设美丽乡村上认识模糊、理解不透。二是全面整治压力重。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块状产业布局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现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布局弊端更加显现,给生态环境承载容量带来巨大压力;同时,畜禽养殖、甲鱼养殖以及农药使用等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另外由于农村规划滞后,农民建房管理不严,造成了村庄面貌相对杂乱。这些都加大了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的难度。三是资源要素制约多。长期以来,由于资源配置重城轻乡,使得农村发展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大量的资金、项目、人才等,资源要素制约明显的矛盾进一步凸显。

桐庐从南北朝起,就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闻名于世,古人早有“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的赞誉,黄公望先生的《富春山居图》实景地大部分在桐庐。因此,我也经常对外地来考察的同志介绍,在桐庐很难让人不见到水,很难让人不见到绿,今后更是很难让人不见到美,建设“美丽乡村”,我们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和生态优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以农村现代化、城乡一体化为战略,以五个美(生态美、城乡美、产业美、人文美、生活美)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国最美县建设。

杭州千岛湖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比较好地坚持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域、以景点的要求建设镇村,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183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并重点细化完善了中心村和精品村建设规划。为保障各项规划顺利实施,我们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和从各乡镇大学生村官中选聘,在全县183个行政村实现了村级专兼职规划管理员全覆盖。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按照“城像城、村像村“的原则,立足农村特色,不搞大拆大建,尽量保留乡村文化与历史传承。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主题,结合“四边三化”、“连片整治”等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全域覆盖。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深化和巩固“清洁桐庐”成果,全面推开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使“清洁”成为桐庐农村的符号。在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做好大地绿化、森林抚育、矿山复绿等工作,切实加强土地、水、景观石、砂石等自然资源保护。

四是坚持产业支撑。在鼓励转移就业、打造桐庐快递人品牌的同时,以建好美丽乡村为前提、以经营美丽乡村为重点,以美丽乡村风情带、富春江芦茨乡村慢生活体验区、江南古村落风景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休闲度假、古村落旅游等美丽经济,鼓励农民从事民宿、色彩农业等新型产业,使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创收致富的新源泉。

五是坚持群众主体。倡导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积极推广以“村民为主体、社会齐参与、共建新家园”为主要内涵的美丽乡村建设“君山模式”,不断激发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全面推开农村养老银龄互助会、村级商会、村级慈善分会等基层首创的自治模式,积极发挥农村居民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上的主体作用。

E.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蔡曙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总书记高度概括了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生态环境是民生福祉所系。作为一家环保企业,我们在生产经营中有真切地体会。

环境不分国界,环境更不分贫富贵贱。不管你住别墅还是躺马路,开宝马还是骑毛驴,房子有大有小,票子有多有少,车子有贵有贱,但唯一公平分配的就是蓝天下的空气,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呼吸同一片蓝天下的空气,或享受同一片阳光,或都笼罩在同一团雾霾里。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能让人们身心愉悦,这也是我们去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最深刻的印象。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国家要发展,企业要发展,但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且,美丽的生态环境,既是人们现在生存、生活的需要,又是长远发展的需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如果我们这一代人让环境恶化了,资源枯竭了,森林砍光了,土地沙化了,河流干枯了,那才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所以,建设美丽中国,企业责无旁贷!

杨元玲:企业要主动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

我们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既是环境破坏的受害者,也是环境改善的受益者。因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作为当代民族企业,我们不能空怀实业报国理想,而要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主动肩负起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

第一,要带头宣传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责任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上升为企业发展战略,从而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传递给每一位员工;同时,要通过经营管理活动,向客户、向社会各界传播绿色理念,倡导文明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第二,要做深做好企业转型升级的文章。这也是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的根本举措。要加强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工艺革新,通过“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等途径,做到节能降耗、减排减员、增效提质,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第三、要引领推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过去讲,“办好一家企业、致富一方百姓”,现在要做到“办好一家企业、改善一片环境”。我们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通过开展结对帮带、捐资助建,帮助当地完善公共设施,搞好美化绿化,使广大企业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F.众志成城,美丽中国不是梦

万本太:凝心聚力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共赢,进一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优良的美好愿景。

一是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根据三中全会的精神,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体制、法规、政策和制度上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二是要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民族振兴的全局高度,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要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尤其是要完善绩效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体系,纠正“唯GDP论英雄”。

三是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战略任务,要在党委政府主导下,聚集党政各个层级、社会各个层面和公民各个层次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四是要创新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让每一位社会公民都能够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自觉践行绿色、环保、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系统论述与部署,三中全会又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创新的宏伟画卷。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坚毅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一种时尚,让环保成为一种习惯,让绿色增长、绿色消费、绿色经济、绿色生活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杭州)主题对话)

猜你喜欢

文明美丽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们创造美丽
对不文明说“不”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文明歌